大赦

题目

大赦


相似考题
更多“大赦”相关问题
  • 第1题:

    赦免包括()。

    A、大赦

    B、特赦

    C、监视居住

    D、取保候审


    参考答案:AB

  • 第2题:

    关于赦免,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赦免包括大赦和特赦
    B.大赦既能赦犯罪人之刑,也能赦犯罪人之罪:特赦只能赦犯罪人之刑,不能赦犯罪人之罪
    C.大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一般比特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多
    D.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赦免的基本知识,四个备选答案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 第3题:

    关于大赦和特赦,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大赦既能赦犯罪人之刑,也能赦犯罪人之罪;特赦只能赦犯罪人之刑,不能赦犯罪人之罪
    B.大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一般比特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多
    C.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
    D.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先后实行了七次特赦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赦免的基本知识,四个备选答案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 第4题:

    治国的根本途径不在于大赦,而在于推行教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曹芳立皇后甄氏而大赦天下。


    正确答案:正始四年

  • 第6题:

    封建社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大赦天下?


    正确答案: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古代朝廷往往对于大多数已发现、未发现的犯罪行为都予以赦免,即“大赦”。由于赦免范围广大,表示皇帝的恩德,又称之为“德音”。最早见于史册的赦令是《春秋》所载庄公二十二年(前672)“春王正月,肆大眚”,大赦之名则起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大赦罪人”。秦始皇从不赦免罪人;而汉朝吸取教训,将大赦作为缓和社会矛盾的手段,凡皇帝践祚、改元、立皇后及太子,甚至上帝冠、郊祀、封禅、巡狩、祥瑞、灾异都要颁布大赦,如《汉书·宣帝纪》载“凤凰集鲁郡,群鸟从之,大赦天下”,两汉总共发布大赦令186次,平均224年一次。大赦最频繁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赦多达428次,两晋平均135年一次,南朝平均122年一次。改朝换代而“与民更始”,新帝登基要“荡涤积弊”,皇帝结婚生子需“普天同庆”,打了胜仗要显示“皇朝武功”,发生灾荒要“罪己宽民”,有了祥瑞吉兆要“奉天承运”,都要施行大赦。由于频繁滥赦,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每当王朝统治力量比较强大时,大赦相当有节制,大赦不再作为缓和统治危机的手段时,大赦频率才逐渐降低。

  • 第7题:

    大赦


    正确答案: 既可施行审判机关判决后,免除刑罚的执行,也可以施行于审判机关判决前,免除其刑事追究。

  • 第8题:

    罪犯释放的种类包括刑满释放、法院裁定或重新判决的释放、假释和()。

    • A、特赦
    • B、大赦
    • C、提前释放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封建社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大赦天下?

    正确答案: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古代朝廷往往对于大多数已发现、未发现的犯罪行为都予以赦免,即“大赦”。由于赦免范围广大,表示皇帝的恩德,又称之为“德音”。最早见于史册的赦令是《春秋》所载庄公二十二年(前672)“春王正月,肆大眚”,大赦之名则起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大赦罪人”。秦始皇从不赦免罪人;而汉朝吸取教训,将大赦作为缓和社会矛盾的手段,凡皇帝践祚、改元、立皇后及太子,甚至上帝冠、郊祀、封禅、巡狩、祥瑞、灾异都要颁布大赦,如《汉书·宣帝纪》载“凤凰集鲁郡,群鸟从之,大赦天下”,两汉总共发布大赦令186次,平均224年一次。大赦最频繁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赦多达428次,两晋平均135年一次,南朝平均122年一次。改朝换代而“与民更始”,新帝登基要“荡涤积弊”,皇帝结婚生子需“普天同庆”,打了胜仗要显示“皇朝武功”,发生灾荒要“罪己宽民”,有了祥瑞吉兆要“奉天承运”,都要施行大赦。由于频繁滥赦,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每当王朝统治力量比较强大时,大赦相当有节制,大赦不再作为缓和统治危机的手段时,大赦频率才逐渐降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以下宗教活动中,属于佛事的是()
    A

    水陆法会

    B

    众姓道场

    C

    全大赦

    D

    增福延寿道场

    E

    忏法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裁量权消灭的事由:()
    A

    特赦

    B

    犯罪人死亡

    C

    大赦

    D

    撤诉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治国的根本途径不在于大赦,而在于推行教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特赦和大赦的主要区别。


    答案:
    解析:
    (1)大赦是赦免一定种类或不特定种类的犯罪,其对象是不特定的犯罪人;特赦是赦免特定的犯罪人。 (2)大赦既可以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后,也可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前;特赦只能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后。 (3)大赦既可赦其罪,又可赦其刑;特赦只能赦其刑,不能赦其罪。 (4)大赦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特赦后再犯罪,如果符合累犯条件,则构成累犯。

  • 第14题:

    关于大赦和特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赦既赦其刑,又赦其罪
    B.特赦只赦其刑,不赦其罪
    C.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D.特赦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答案:A,B,D
    解析:
    大赦与特赦是赦免的两种类型,选项A、B正是两者的区别点。选项C错误,因为特赦后再犯罪的,如果符合累犯条件,则构成累犯。《刑法》第65条、第66条中的“赦免”是指特赦。选项D是正确的,参见《宪法》第67条、第80条的规定。

  • 第15题:

    赦免分为大赦与特赦两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大赦是赦免一定种类或不特定种类的犯罪,其对象是不特定的犯罪人;特赦是赦免特定的犯罪人
    B.大赦既可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后,也可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前;特赦只能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后
    C.特赦只能赦其刑;大赦既可赦其罪,又可赦其刑
    D.大赦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特赦后再犯罪的,如果符合累犯条件,则构成累犯


    答案:A,B,C,D
    解析:
    大赦是指国家对不特定的多数犯罪分子的赦免;特赦是指国家对特定的犯罪分子的赦免。选项A、B、C、D是对两者差异的表述,其内容都是正确的。

  • 第16题:

    1961年,著名的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伦敦建立。

    • A、世界人权组织
    • B、人权观察
    • C、自由之家
    • D、大赦国际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汉代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司法制度有()

    • A、三司会审
    • B、录囚
    • C、大赦制度
    • D、春秋决狱
    • E、秋冬行刑

    正确答案:B,C,D,E

  • 第18题:

    以下宗教活动中,属于佛事的是()

    • A、水陆法会
    • B、众姓道场
    • C、全大赦
    • D、增福延寿道场
    • E、忏法

    正确答案:A,B,D,E

  • 第19题:

    我国1945年《宪法》对大赦和特赦均做了规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判断题
    我国1945年《宪法》对大赦和特赦均做了规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康熙团结汉族人的办法不包含()。
    A

    大赦汉人

    B

    祭明孝陵

    C

    祭孔庙

    D

    立储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冬十月,大赦。

    正确答案: 赵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赦免,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赦免包括大赦和特赦

    B

    大赦既能赦犯罪人之刑,也能赦犯罪人之罪;特赦只能赦犯罪人之刑,不能赦犯罪人之罪

    C

    大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一般比特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多

    D

    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


    正确答案: C,B
    解析:
    赦免,是指国家宣告对犯罪人免除其罪、免除其刑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大赦特赦。大赦,通常是指国家对某一时期内犯有一定罪行的不特定犯罪人免予追诉和免除刑罚执行的制度。大赦的对象既可能是国家某一时期的各种犯罪人,也可能是某一地区的全体犯罪人,还可能是某一类或者某一事件的全体犯罪人。大赦的效果涉及罪与刑两个方面,既赦其罪,也赦其刑,即罪与刑同时免除。特赦,一般是指国家对较为特定的犯罪人免除执行全部或者部分刑罚的制度。特赦的对象是较为特定的犯罪人。特赦的效果只是免除刑罚执行,而不免除有罪宣告。《宪法》第67条第17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特赦的职权。对于大赦,我国《宪法》没有规定。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大赦

    正确答案: 既可施行审判机关判决后,免除刑罚的执行,也可以施行于审判机关判决前,免除其刑事追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