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从时间上看是40—50年代,上限是1943年,下限至1960年。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2、60—70年代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3、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是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更多“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发哪些阶段?其基本流派与观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论述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阶段。


    正确答案: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的经营哲学。
    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1)生产导向阶段。生产导向阶段,也称产品导向阶段。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产品不丰富,国民收入水平较低,商品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消费者在商品交换中处于被动地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因此以提.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心,实行以产促销的经营手段,就可以实现企业市场目标。这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品为出发点的生产经营思想。
    (2)推销导向阶段。推销导向阶段,又称强力推销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为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这个阶段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在商品交换中的选择性和主动权增强,社会生产供给的商品开始:超过需要,迫使企业开始重视销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强调“推销什么产品就能售出什么产品”。企业采取诱劝客户购买、强迫(搭配等)推销、滥用广告等手段,以销售保生产、保利益,实现企业市场目标。这种强力推销的市场营销观念,实质上仍是生产导向,因而往往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3)市场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又称客户导向阶段。20世纪50年代开始,强力推销的失败,使企业从产品导向的生产者观念转向市场导向的客户观念,形成了新的市场营销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产品丰富,品种多样,社会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相对稳定,出现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在市场商品交换中居于主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生产其所能卖的商品,以消费者的需要作为市场经营的机会,企业只有按照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组织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采取适应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营销组合措施,才能实现商品交换和企业经营目标。市场导向观念符合现代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当受到重视和应用,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不可能全面实现。
    (4)社会市场导向阶段。社会市场导向阶段,又称生态平衡导向阶段。这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市场营销观念。其原因是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与企业大量生产的单一性发生矛盾,企业往往处于既要满足消费者需要又要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矛盾与摇摆之中,希望从社会出发协调消费者与企业的利益。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中出现了社会资源浪,费和产生污染环境的状况,需要改变片面追求消费者需求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西方企业市场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因此,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由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兴起;促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与社会公众利益协调起来。社会市场导向观念就是上述情况的集中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应使企业发展、公众需要与社会长期发展协调一致,采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与社会(消费者)双向平衡的营销活动,以使社会生产经营发展处于最佳状态。

  • 第2题:

    中国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1)形成于先秦
    2)定型于汉代
    3)融合于魏晋南北朝
    4)鼎盛于唐宋
    5)稳定于明清

  • 第3题:

    中国饮食风味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中国饮食风味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
    (1)关键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及气候)、物产因素。
    (2)重要因素:宗教、风俗因素,历史、政治因素,工艺、宴席因素,文化(地域文化)、审美因素,消费、市场因素。

  • 第4题: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经历了()阶段。

    • A、萌芽
    • B、初步形成
    • C、发展
    • D、成熟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其发展具有怎样的趋势?


    正确答案:从总的趋势来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产生流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值形态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实物货币都具有无法消除的缺陷,因为许多实物货币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易的扩大,实物货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替代。
    (2)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转化。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找到适宜作为货币材料的金属来充当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但是金属货币的数量受金属的贮藏和开采量的先天制约,同时金属货币在进行大额交易时不便携带,也影响了金属货币的使用。
    (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纸币现钞和存款货币。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信用货币可以直接兑现或部分有条件兑现金属货币,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激化和战争的影响,金属货币制度受到破坏,政府滥用信用货币发行权造成通货膨胀,使信用货币的兑现性大大削弱,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和流通的基础也遭到破坏,于是各国政府在30年代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近几十年来,信用货币的使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钞、支票等形式向无形的电子货币形式发展,例如银行在商场等消费场所安装终端机,顾客在支付时只需使用银行卡,计算机就自动划拨帐款,自动清算。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比传统的信用货币更方便、准确、安全和节约,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不断进化的表现,代表着信用货币形式的发展趋势。

  • 第6题:

    近代西方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基本阶段?


    正确答案:“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 第7题:

    参阅相关文献,说明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基本观点如何。


    正确答案: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⑴1979年,威尔逊在《现代语言学—乔姆斯基革命的成果》中首次披露关联性思想的一些内容,并强调关联性概念在任何语用解读理论中都将发挥中心作用。这是斯波伯和威尔逊第一次尝试提出关联理论。
    ⑵1981年,威尔逊和斯波伯提出用关联原则统括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各项准则。
    ⑶1982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发表了《理解理论中的相互知识与关联性》。
    ⑷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出版《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分别讨论“交际”“推理”“关联性”“语言交际的一些问题”问题。这些标志其关联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
    ⑴明示推理交际观:交际不仅涉及编码、解码,而且涉及推理。听话人不仅要明白词语的一般意义,更要明白说话人此时此地运用这些词语的特殊意义。“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⑵关联性的定义:
    ①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时,它才在该语境中有关联。
    ②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一时刻,在某人可及的一种或多种语境中具有关联性时,它才在当时跟该个体有关联。
    ③当,且仅当,某种现象所表明的一个或多个认识跟某人有关联,该现象才跟他有关联。
    ⑶关联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行为都意味着本交际行为所传递的假设,具有最佳关联性。

  • 第8题:

    问答题
    医院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1)萌芽时期;
    (2)初期形成阶段;
    (3)正规化发展阶段;
    (4)现代化发展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经历了()阶段。
    A

    萌芽

    B

    初步形成

    C

    发展

    D

    成熟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近代西方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基本阶段?

    正确答案: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劳动经济学这一学科科经历的发展阶段包括()
    A

    孕育阶段

    B

    萌芽阶段

    C

    建立阶段

    D

    发展阶段

    E

    完善阶段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1)形成于先秦
    2)定型于汉代
    3)融合于魏晋南北朝
    4)鼎盛于唐宋
    5)稳定于明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劳动经济学这一学科科经历的发展阶段包括()

    • A、孕育阶段
    • B、萌芽阶段
    • C、建立阶段
    • D、发展阶段
    • E、完善阶段

    正确答案:A,B,C,D,E

  • 第14题: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哪些阶段()

    • A、传统社会
    • B、起飞前夕
    • C、起飞阶段
    • D、成熟阶段
    • E、高消费阶段

    正确答案:A,B,C,D,E

  • 第15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

    • A、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 B、构思与发展阶段
    • C、提出阶段
    • D、成熟阶段

    正确答案:A,C,D

  • 第16题:

    一个团队经历的基本发展序列是形成阶段、震荡阶段、稳定阶段、运行阶段和整休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儿童语言的发展经历哪些基本阶段?


    正确答案: 1.从前语言到语言
    婴儿发出语音比语音知觉发展得要晚。在人生的第一年,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语言交往在各种非语言交往(游戏、喂食、穿衣、洗澡、睡觉等)背景下进行。
    2.单词句
    儿童在一周岁左右说出了最早的词,这是真正的语言的开始。从一周岁左右到两周岁是单词句阶段,前后不超过几个月。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一次只会说一个词,但他常常用一个词来表达整个句子的信息,从而起着一个句子的作用。这种词的词义是过分扩展了的。
    3.双词句
    在单词句阶段的中后期,约十八个月左右,儿童的全息短语逐渐被一种新的句子——双词句所取代,进入了双词句阶段。在儿童掌握双词句后,他们就开始学习语言的句法。这时衡量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指标是句子的平均长度(即句子中所用的词或词素的平均数)。
    4.从句子到会话
    从3岁到6岁,儿童已学到了大量的会话行为。4岁儿童基本上能理解并列复句,6岁儿童基本上能理解递进复句和条件复句。随着语言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儿童逐步学会根据他们的听者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来调节自己语言的内容,逐步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述。

  • 第18题:

    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1)孕育阶段;
    (2)萌芽阶段;
    (3)发展阶段

  • 第19题: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经历了哪些基本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生存关注阶段,是指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关注的是“我能行么?”尚难以过多的顾及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2)任务关注阶段。随着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专业上,由关注自我生存,进而更多的关注教学上来,由关注我能行么进而关注我怎么行
    (3)“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转移到了教学专业发展自身,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 第20题:

    判断题
    一个团队经历的基本发展序列是形成阶段、震荡阶段、稳定阶段、运行阶段和整休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发哪些阶段?其基本流派与观点。

    正确答案: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从时间上看是40—50年代,上限是1943年,下限至1960年。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2、60—70年代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3、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是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参阅相关文献,说明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基本观点如何。

    正确答案: 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⑴1979年,威尔逊在《现代语言学—乔姆斯基革命的成果》中首次披露关联性思想的一些内容,并强调关联性概念在任何语用解读理论中都将发挥中心作用。这是斯波伯和威尔逊第一次尝试提出关联理论。
    ⑵1981年,威尔逊和斯波伯提出用关联原则统括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各项准则。
    ⑶1982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发表了《理解理论中的相互知识与关联性》。
    ⑷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出版《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分别讨论“交际”“推理”“关联性”“语言交际的一些问题”问题。这些标志其关联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
    ⑴明示推理交际观:交际不仅涉及编码、解码,而且涉及推理。听话人不仅要明白词语的一般意义,更要明白说话人此时此地运用这些词语的特殊意义。“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⑵关联性的定义:
    ①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时,它才在该语境中有关联。
    ②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一时刻,在某人可及的一种或多种语境中具有关联性时,它才在当时跟该个体有关联。
    ③当,且仅当,某种现象所表明的一个或多个认识跟某人有关联,该现象才跟他有关联。
    ⑶关联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行为都意味着本交际行为所传递的假设,具有最佳关联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经历了哪些基本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生存关注阶段,是指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关注的是“我能行么?”尚难以过多的顾及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2)任务关注阶段。随着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专业上,由关注自我生存,进而更多的关注教学上来,由关注我能行么进而关注我怎么行
    (3)“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转移到了教学专业发展自身,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民族的形成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民族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和民族三个发展阶段。
    民族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