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析汤显祖的戏曲艺术特征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举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征。


    正确答案:《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又从乐府民歌中汲取了营养,作者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地抒发感情,创造了浅近真挚而又深切感人的艺术精品。有时作者淋漓尽致地直抒胸臆;有时通过某种生活情节和人物行动来抒写胸怀。作者善于通过环境和景物酿造气氛,烘托感情。作者在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努力造成言简意深、含蓄无穷的艺术效果。

  • 第2题:

    结合《繁星》、《春水》中的诗篇论析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这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三个基本主题,《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抒写的正是冰心的这种关于“爱的哲学”的诗篇。在诗人的似水柔情般的诗句中,展现了对父母之爱,对弟兄朋友的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的爱,对病者的浓浓的爱。在冰心看来,如果世界上都由这种满怀着“爱”的心灵来驾驭,人类就会幸福了。
    显然,所谓“爱的哲学”,带有极大的空想成分,它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是永远不会存在的,但它却如此的使冰心痴达,使她常常陶醉在这种爱的幻想中。在这四首小诗中,都在明美如画的意境中寄寓着诗人对自然、童真和母爱三者融洽无间的境界的神往之情,并特意着力讴歌了被她视为生的安慰、美的典范的母爱。诗人怀念那“故乡的海波”,浪花翻卷飞溅的磅磷气势,象征着自然的伟大力量,永远珍藏在诗人心里;诗人也思念幼时在明月照耀下的园中,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天真地数着星星,做着甜美的梦;她真心希望造物主容许她一次极乐的应许,“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母爱、童真、自然三者融为一体多么真纯而使人迷恋的境界,没有半点污浊的尘世的烦扰,但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境,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永远不会实现。也许我们可以说,冰心诗作的意境,诗作表达的主题的确是每一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理想,然而这理想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但正因为无法实现才更加使人留恋,令人向往。这些小诗感情相当柔弱,但词句清丽,韵律天然,而且注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相生,创造出一种恬静和美的意境。
    由于冰心的诗作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在诗作中注重以短小的诗形自由抒写内心瞬间的感触,追求诗意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将自己的真性情,不着痕迹地融化在美丽的意境描绘之中,具有耐人寻求的神韵。

  • 第3题:

    在文艺理论史上,最强调文学艺术的情感特征的是()

    • A、表现论
    • B、再现论
    • C、象征论
    • D、情感论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论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与道德教育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判断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水平,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2)0-2岁,为感知动作阶段,道德发展处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3)2-6岁,为自我中心阶段,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是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4)6-8岁,为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在这个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害的。
    (5)8-10岁,“可逆”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是以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为特征。
    (6)11-12岁以后,公正阶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非的简单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同情他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7)皮亚杰认为,应根据不同的道德发展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他更鼓励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使儿童在道德上主动发展。但是,由于其道德发展理论未能涉及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

  • 第5题:

    结合《秋夜》,论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野草》这部散文集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探索,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前进中矛盾、彷徨和苦闷的战士的坚定步伐。《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困惑,坚持探索前进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寻找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秋夜》是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在创作它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文章表达了作者无论路途多么艰险迷惘,无论跋涉多么困顿,都毫不懈怠,决不屈服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文中特别刻画了枣树形象,它饱经沧桑,坚韧挺拨,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不受任何蛊惑,一意要制天空的死命。它的这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种战士的坚韧和执著,是《秋夜》的主旋律,也是《野草》散文集的主旋律。
    《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是通过诗的意象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艺术上它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点,它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秋夜》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理解。第二点,构思新颖奇特,多写梦境和幻觉,并把梦幻和现实自然联系起来,把情、景、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弦外之音、境外之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效果。《秋夜》中写秋夜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鲁迅笔下的这个秋夜后园看似现实生活中的后院,但又具有比现实的后院更深更广的内涵。第三点,《野草》中的语言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篇章短小精炼、意象浓缩、语言凝重。文章的语言具有诗一样的跳跃性和音乐感,使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

  • 第6题:

    以《寒夜》等作品为例,论析巴金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一个新里程碑。较之以往的创作,其艺术上显示了新的追求和突破,代表了后期创作的风格。
    (1)现实主义笔触更加深入细腻。虽仍采用家庭生活题材,但不再写轰轰烈烈的大家庭的重大变故,而反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但折射出的确是一个矛盾重重、令人窒息的社会。汪家的悲剧不是简单的家庭或爱情悲剧,而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在一个家庭的集中表现。汪家比高家更普遍更有代表性,其悲剧感染力也更大。
    (2)艺术结构更浓缩,人物关系更集中,注重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感情起伏。就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而言,汪文宣甚于觉新,曾树生又是女性中内涵最丰富、感情最复杂的一个。
    (3)从巴金创作的总体风格看,《寒夜》的笔触由巴金以往作品的那种充满激情的呼叫和直接控诉,转变为一种深沉的批判和冷静的剖析,现实主义风格更趋成熟。

  • 第7题:

    以《北山移文》为例论析骈文的文体特征。


    正确答案: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北山移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基本上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相配而成,用典精巧,笔锋犀利,语言精炼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浓烈的抒情韵味。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长诗《给战斗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政治抒情诗,是田间抗战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这首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鼓励人民奋起反抗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激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越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烈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辉悠久历史,描述人民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振作精神,挺起胸膛,拿起武器与敌人顽强的战斗到最终的胜利!诗作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诗人以闪电般奔突的感情、简短跃动的诗行和紧张急骤的旋律,奏出了一曲召唤祖国人民投入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雄伟乐章。全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全诗贯穿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势,不愧是鼓舞中国人民奋勇投入解放斗争的战斗的号角和鼓点。
    在艺术手法上,田间不在诗作中真确的描绘与陈述,而往往作闪电般的感情突击。诗人力图以爆发的感情火花和激昂的旋律,去冲击人们的心灵,把人们的战斗情绪战斗情绪点燃到爆发的程度。田间的诗形式简短、跳跃,是独特的“知行”体,利用短句的分行,以急骤的旋律,表达激越的情绪,语言朴素有力,节奏明快,诗风遒劲粗犷,刚健雄浑,所以闻一多称赞田间为“时代鼓手”,一位“摆鼓的诗人”,他的诗句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鼓舞你爱,鼓舞你恨;鼓舞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卓越的语言艺术。

    正确答案: 《阿Q正传》突出的艺术成就,除人物塑造的典型化、情节结构安排巧妙、细节描写精彩等以外,还突出表现在犀利的讽刺性及卓越和语言艺术上。
    在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的特色方面,小说中不仅有头尾两部分的议论,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份。这些议论都具有批判与讽刺的特色,是突现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小说开头关于作品的名目、阿Q的性格、籍贯的探讨和借题发挥,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旧社会所谓“阔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一方面又写出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因而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密切相关的。另如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一段的那些议论,不仅直接批判了阿Q的麻木、糊涂、健忘,而且评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主义的精神文明,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及作品的中心思想。总之,作者那些诙谐而精辟的议论,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思想批判的色彩,显示了作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化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教养和突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面貌。其次,作品使用了不少古语,如“谁料博雅如此公”、“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斯亦不足畏也矣”等等,不仅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并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特有的诙谐性与讽刺力,是古语活用的范例。第三,是小说的语言饱含着幽默感,并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如“老Q”、“浅闺”以及“田家乐”、“大团圆”和关于动用众多的人马、枪炮捉拿阿Q的那段描写等等。第四,是小说使用了不少口语,如“儿子打老子”、“放倒头就睡”等,一讲出去人家就懂。最后,《阿Q正传》中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精炼等特色,也同样是十分突出的。
    总之,《阿Q正传》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宝库中的经典作品。它还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成为了全世界进步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繁星》、《春水》中的诗篇论析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这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三个基本主题,《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抒写的正是冰心的这种关于“爱的哲学”的诗篇。在诗人的似水柔情般的诗句中,展现了对父母之爱,对弟兄朋友的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的爱,对病者的浓浓的爱。在冰心看来,如果世界上都由这种满怀着“爱”的心灵来驾驭,人类就会幸福了。
    显然,所谓“爱的哲学”,带有极大的空想成分,它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是永远不会存在的,但它却如此的使冰心痴达,使她常常陶醉在这种爱的幻想中。在这四首小诗中,都在明美如画的意境中寄寓着诗人对自然、童真和母爱三者融洽无间的境界的神往之情,并特意着力讴歌了被她视为生的安慰、美的典范的母爱。诗人怀念那“故乡的海波”,浪花翻卷飞溅的磅磷气势,象征着自然的伟大力量,永远珍藏在诗人心里;诗人也思念幼时在明月照耀下的园中,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天真地数着星星,做着甜美的梦;她真心希望造物主容许她一次极乐的应许,“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母爱、童真、自然三者融为一体多么真纯而使人迷恋的境界,没有半点污浊的尘世的烦扰,但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境,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永远不会实现。也许我们可以说,冰心诗作的意境,诗作表达的主题的确是每一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理想,然而这理想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但正因为无法实现才更加使人留恋,令人向往。这些小诗感情相当柔弱,但词句清丽,韵律天然,而且注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相生,创造出一种恬静和美的意境。
    由于冰心的诗作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在诗作中注重以短小的诗形自由抒写内心瞬间的感触,追求诗意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将自己的真性情,不着痕迹地融化在美丽的意境描绘之中,具有耐人寻求的神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以《北山移文》为例论析骈文的文体特征。

    正确答案: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北山移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基本上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相配而成,用典精巧,笔锋犀利,语言精炼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浓烈的抒情韵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结合《再别康桥》等篇,论析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的独抒性灵。他的诗歌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艺术风格表现在: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诗人认为“康桥的性灵全在一条河上”。而写康河,诗人重写金柳,青荇和清泉。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全诗仅四句、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小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暇,又楚楚动人,显示出徐志摩诗歌特有的柔婉的情韵。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韵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找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的和谐中显出变化。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等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不能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词藻化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极富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荡漾在波里的金柳的艳影,随水流起伏的青荇,“被揉碎在浮藻间”的晚霞……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呈现出温柔纤丽的情韵。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力的实践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具有“纯诗”的惊人之美,并以自我和理想的表达为中心,在中国现代诗领域树立起一种真纯的浪漫主义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骆驼祥子》的语言表达、心理和场景描写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最充分的,也是进步倾向最鲜明的一部,享有世界声誉。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尤其注重通过语言、心理和场景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首先,作者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几乎要哭出来”。他决定把买车的这一天算作自己和车的生日。
    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生动而准确的表达了祥子买车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一个个人奋斗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对次要人物,作者也能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他们的神态状貌。如狠毒刁滑的刘四,泼辣粗野的虎妞,刻薄吝啬的杨太太,善良温顺的小福子等。虽着墨不多,却都形象鲜明。其次,作者善于通过景物描写介绍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展示人物活动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如小说中对烈日、暴雨的描写,对阴森灰暗的西直门外景的描写,都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心情。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把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内心感受融汇在一起。做到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第三,在语言方面,作者熟练、准确的运用北方劳动人民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精炼、含蓄,并富有个性化。特别是作者善于把北京人的口头语言,加工提炼成活泼生动的文学语言,既朴实、平易,又简洁明快,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用“恰似一棵倒立的大树”,“铁扇面似的胸”,来形容祥子身体的结实、健壮;用娶妻时锣鼓的声音——“咚咚嚓”来隐喻祥子娶虎妞;用“雷”来形容虎扭的暴躁、厉害,等等。这些寓于生活实感的通俗而又恰当的比喻,使作品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作品语言的精炼含蓄,主要表现在作家那些带有议论色彩的语句中。语言的个性化特点,表现在描写人物语言对话的部分,如虎妞诱使祥子喝酒时的对话,祥子的老实厚道,虎妞的粗野泼辣都得到极为明显的表现。

  • 第14题:

    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卓越的语言艺术。


    正确答案: 《阿Q正传》突出的艺术成就,除人物塑造的典型化、情节结构安排巧妙、细节描写精彩等以外,还突出表现在犀利的讽刺性及卓越和语言艺术上。
    在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的特色方面,小说中不仅有头尾两部分的议论,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份。这些议论都具有批判与讽刺的特色,是突现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小说开头关于作品的名目、阿Q的性格、籍贯的探讨和借题发挥,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旧社会所谓“阔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一方面又写出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因而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密切相关的。另如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一段的那些议论,不仅直接批判了阿Q的麻木、糊涂、健忘,而且评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主义的精神文明,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及作品的中心思想。总之,作者那些诙谐而精辟的议论,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思想批判的色彩,显示了作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化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教养和突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面貌。其次,作品使用了不少古语,如“谁料博雅如此公”、“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斯亦不足畏也矣”等等,不仅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并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特有的诙谐性与讽刺力,是古语活用的范例。第三,是小说的语言饱含着幽默感,并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如“老Q”、“浅闺”以及“田家乐”、“大团圆”和关于动用众多的人马、枪炮捉拿阿Q的那段描写等等。第四,是小说使用了不少口语,如“儿子打老子”、“放倒头就睡”等,一讲出去人家就懂。最后,《阿Q正传》中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精炼等特色,也同样是十分突出的。
    总之,《阿Q正传》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宝库中的经典作品。它还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成为了全世界进步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第15题:

    再现论最强调文学艺术的()特征。


    正确答案:认识

  • 第16题:

    结合作品,论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魅力。


    正确答案: 鲁迅杂文是特定的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几乎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风貌,是现实中国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鲁迅杂文既是史诗,又是政治,充满了鲜明的爱憎情感。丰富的理论涵量。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
    第一、鲁迅杂文体现了政治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统一。既立论准确,分析透辟,论证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同时又显示了议论的形象化,以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手法上,使深奥抽象的思想观点变成具体可感的生动的形象。如脖子上挂着铃铛作为知识阶级的标志着群羊走上屠宰场的山羊,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的叭儿狗,吸人血又哼哼发一通议论的蚊子,等等。这些类型形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典型性,是鲁迅杂文的重大项献。
    第二,鲁迅杂文把战斗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既有尖锐犀利的笔锋,又有舒缓深长的情致。往往把思想观点渗透在汪洋恣肆的感情波澜之中,既鼓舞人以战斗激情,又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艺术享受。如《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类抒情杂文,情文并茂,以浓烈深沉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而《“友邦惊诧”论》这种抨击时弊的杂文也是渗透着炽冽分明的爱憎感情。
    第三,鲁迅杂文还具有浓厚的幽默讽刺特色。常用反语、影射、排比、夸张等手法,“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鲁迅杂文造语精密,词汇丰富,文体多样,风格灵活多变,以含蓄幽默和辛辣讽刺相结合,显示了其文章风格的总特征。这在作为鲁迅杂文中最主要部分的如《“友邦惊诧”论》这一类短评、杂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记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比较重要的代表作有《我之节烈观》、《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雷锋塔的倒掉》、《并非闲话》、《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文艺与革命》等。

  • 第17题:

    结合《再别康桥》等篇,论析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的独抒性灵。他的诗歌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艺术风格表现在: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诗人认为“康桥的性灵全在一条河上”。而写康河,诗人重写金柳,青荇和清泉。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全诗仅四句、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小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暇,又楚楚动人,显示出徐志摩诗歌特有的柔婉的情韵。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韵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找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的和谐中显出变化。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等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不能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词藻化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极富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荡漾在波里的金柳的艳影,随水流起伏的青荇,“被揉碎在浮藻间”的晚霞……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呈现出温柔纤丽的情韵。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力的实践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具有“纯诗”的惊人之美,并以自我和理想的表达为中心,在中国现代诗领域树立起一种真纯的浪漫主义精神。

  • 第18题:

    结合《给战斗者》一诗,论析田间诗作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长诗《给战斗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政治抒情诗,是田间抗战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这首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鼓励人民奋起反抗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激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越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烈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辉悠久历史,描述人民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振作精神,挺起胸膛,拿起武器与敌人顽强的战斗到最终的胜利!诗作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诗人以闪电般奔突的感情、简短跃动的诗行和紧张急骤的旋律,奏出了一曲召唤祖国人民投入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雄伟乐章。全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全诗贯穿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势,不愧是鼓舞中国人民奋勇投入解放斗争的战斗的号角和鼓点。
    在艺术手法上,田间不在诗作中真确的描绘与陈述,而往往作闪电般的感情突击。诗人力图以爆发的感情火花和激昂的旋律,去冲击人们的心灵,把人们的战斗情绪战斗情绪点燃到爆发的程度。田间的诗形式简短、跳跃,是独特的“知行”体,利用短句的分行,以急骤的旋律,表达激越的情绪,语言朴素有力,节奏明快,诗风遒劲粗犷,刚健雄浑,所以闻一多称赞田间为“时代鼓手”,一位“摆鼓的诗人”,他的诗句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鼓舞你爱,鼓舞你恨;鼓舞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 第19题:

    当代艺术哲学中最有影响的几种艺术定义是()。

    • A、艺术表达论
    • B、艺术诠释论
    • C、意义形式论
    • D、惯例论
    • E、家族相似论

    正确答案:C,D,E

  • 第20题:

    问答题
    论析汤显祖的戏曲艺术特征论。

    正确答案: (1)汤显祖关于戏曲艺术特征的理论主要见于《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
    (2)他认为戏曲产生的内因在于人类之感情,以及由情而引起的“啸歌”和“动摇”,并简要概括了从参军戏到明传奇的历史发展。
    (3)他形象地描述了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观众的审美共鸣。
    (4)他对塑造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方法,有极为精辟的概括。
    他说:“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所谓“极”、“攒”,就是指剧作家对人生、社会和历史深入开掘、集中、提炼,塑造出典型形象,因而“一勾栏”“几色目”即可概括过去的千秋之人,描绘未来的理想之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举例论析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辛词创造了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转换。(2)“以文为词”将古文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3)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举例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文艺理论史上,最强调文学艺术的情感特征的是()
    A

    表现论

    B

    再现论

    C

    象征论

    D

    情感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秋夜》,论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野草》这部散文集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探索,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前进中矛盾、彷徨和苦闷的战士的坚定步伐。《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困惑,坚持探索前进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寻找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秋夜》是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在创作它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文章表达了作者无论路途多么艰险迷惘,无论跋涉多么困顿,都毫不懈怠,决不屈服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文中特别刻画了枣树形象,它饱经沧桑,坚韧挺拨,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不受任何蛊惑,一意要制天空的死命。它的这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种战士的坚韧和执著,是《秋夜》的主旋律,也是《野草》散文集的主旋律。
    《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是通过诗的意象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艺术上它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点,它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秋夜》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理解。第二点,构思新颖奇特,多写梦境和幻觉,并把梦幻和现实自然联系起来,把情、景、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弦外之音、境外之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效果。《秋夜》中写秋夜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鲁迅笔下的这个秋夜后园看似现实生活中的后院,但又具有比现实的后院更深更广的内涵。第三点,《野草》中的语言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篇章短小精炼、意象浓缩、语言凝重。文章的语言具有诗一样的跳跃性和音乐感,使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