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繁荣: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短暂的繁荣,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那时的政党报刊掀起了出版热潮。
原因:
一、旧的禁令的废除;
二、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三、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运动和推动;
四、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更多“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和大发展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这种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积极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人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这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必须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永葆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8.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第2题: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有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知名记者?


    正确答案: (1)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确立了自由新闻体制。在当时政党政治的背景下,出现了政党报刊的繁荣。
    (2)袁世凯上台后,排斥异己,新闻事业遭到了压制和扭曲,出现了"癸丑报灾"。
    (3)由于北洋政府实行言论禁锢,各报为了生存,都采取了轻言论、重新闻的发展策略,在客观上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著名记者有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等。

  • 第3题:

    论述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言论没有的到正的自由,记者还没有真正的职业化,新闻事业的企业化合商业化还没有的到正真得到。社会经济的限制,人们观念的保守,法律的本质是统治目标,政党性报刊的泛滥,自由体制的扭曲。

  • 第4题:

    培养和造就一支德艺双馨、开拓进取的文艺队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障。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旧的禁令的废除
    2、新的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将言论出版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5、国人与世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

  • 第7题:

    论述图书馆工作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1)建设先进文化:如搜集保存优秀作品、整合建设优秀特色数据库、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等
    (2)传播先进文化:开展农村流动书库、业务总分馆等建设,推进全民免费阅读;开展讲座、展览等公益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等,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 第8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有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知名记者?

    正确答案: (1)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确立了自由新闻体制。在当时政党政治的背景下,出现了政党报刊的繁荣。
    (2)袁世凯上台后,排斥异己,新闻事业遭到了压制和扭曲,出现了"癸丑报灾"。
    (3)由于北洋政府实行言论禁锢,各报为了生存,都采取了轻言论、重新闻的发展策略,在客观上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著名记者有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

    正确答案: 军事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旧的禁令的废除
    2、新的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将言论出版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5、国人与世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培养和造就一支德艺双馨、开拓进取的文艺队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

  • 第15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和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繁荣: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短暂的繁荣,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那时的政党报刊掀起了出版热潮。
    原因:
    一、旧的禁令的废除;
    二、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三、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运动和推动;
    四、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 第16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指什么?


    正确答案: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 第17题:

    报纸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事业职业化的一个重要现象。


    正确答案:企业化

  • 第18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一方面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和法律,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清朝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报业短暂繁荣的表现:
    北京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以下依次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还出了午刊、晚刊。
    新出版的报刊中,绝大多数是政党报刊。除了“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两大政党系统的报刊以外,一些小的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了不少报刊。

  • 第19题:

    判断题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表现
    ①民国初年,中国的新闻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记载,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多家,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家,另据1912年北京政府内务部公布的报告说,从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到10月22日的8个多月内,在内务部注册立案的北京报纸有89家。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抢时间、多发稿,还增出午刊、晚刊,有的接电报后立即印发号外。
    ②政党报刊泛滥。当时的两个大党,即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为了争占国会席位,都争相创办报刊来为自己作宣传。民国初年,同盟会——国民党系的报纸遍布于各大城市。在上海有《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太平洋报》、《民国西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在北京有《国风日报》、《亚东新报》;在天津有《民意报》、《国风报》等。其他一些省市也有该系统的报纸。这些报纸拥护共和,反对专制,对袁世凯、黎元洪进行过抵制和斗争,表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和革命上的不彻底性,这些报纸革命的调子越来越低,甚至泯灭敌我,自相矛盾。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也遍布各地。两党对国内外一切事务的主张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因而两党报刊也互相攻击,争论不休。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实行“超然内阁制”、“人才内阁”制还是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院对总统负责还是向国会负责,要不要向外国借款,建都于南京还是建都于北京,实行公元纪年还是实行民国纪年,要不要遣散民军等等,其中显然也有原则性的政治斗争。不过,两党报纸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争夺概略的斗争,是为本党在谇和政府中获得更多的席位和更大的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此外,还有一些小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起了不少报刊。
    ③除政党报刊外,还有一些其他各类的报纸。有政权机构的机关报;有政党的机关报;有民国新贵资产阶级政客出资创办的为自己作鼓吹的报纸;有知识分子为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创办的报纸;有“专对女界立言”,争取妇女参政的报纸;还有一些是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而创办的纯商业报纸。此外,新闻通讯社在这里也有较大的发展。
    (2)原因
    ①“暂行报律”事件和《临时约法》对言论自由的规定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订了《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基本内容为
    (一)出版报刊必须发行登记手续;
    (二)“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
    (三)“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但是这引起了上海报界和章太炎的反对。其主要论点是:立法权在国会,内务部无权制定法律;民国始造,杀人行劫之律未定而先定报律是本末倒置。孙中山知道此事后,政令撤消《暂行报律》。1912年3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新生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章太炎的文章意气用事,想借机反对孙中山和临时政府,更是错误。也有人是从“绝对新闻自由”的观点出版,反对任何报律。这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新闻思想还很幼稚,不懂得那种“自由”的实质和危害。这样,他们就迫使临时政府不得不放弃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和约束,这就为敌人(主要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用报刊破坏革命提供了方便。
    ②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3月17日,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交通部核减新闻邮电费,以利报业的发展。交通部接到孙中山的命令后,拟决“报界之电费,悉照现时价目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二分之一”。3月27日,孙中山批准了交通部所拟酌减报界邮电费办法,并要求交通部“仰即令行所属知照”,并同时致电袁世凯转饬北京邮电总局知照。
    ③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武昌起义的枪声,调皮响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丧钟。禁锢已久的新闻界也冲破了樊篱,获得了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报纸由100多种猛增至500多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下此同时,新闻通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仅在1912年,在武汉、上海等地就创办了6家通讯社。总之,我国新闻界呈同一派繁荣景象。
    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布的那些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无形中被废除;新政权颁布布的法令中,列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如湖北军政府在1911年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就规定:“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也规定:“人民得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之自由。”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这些法律的颁布布,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鼓励的保护作用。
    第二、由革命党人控制政权的地区对报刊的出版给予支持,致使其他地区的政权机关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对报刊的出版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第三、民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为了在议会中争得席位,办报纸为自己宣传。一些军阀、政客和资本家也纷纷办报,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取政治资本和借机发财。
    这就是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的原因。可异好景不长。在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以后不久,新闻界的厄运也随之到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言论没有的到正的自由,记者还没有真正的职业化,新闻事业的企业化合商业化还没有的到正真得到。社会经济的限制,人们观念的保守,法律的本质是统治目标,政党性报刊的泛滥,自由体制的扭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和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繁荣: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短暂的繁荣,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那时的政党报刊掀起了出版热潮。
    原因:
    一、旧的禁令的废除;
    二、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三、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运动和推动;
    四、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报纸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事业职业化的一个重要现象。

    正确答案: 企业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