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民国初年的政坛上各种权力在争斗,但是出现了权威的真空。


    参考答案:对

  • 第2题:

    简述古典时代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在哲学、历史学方面的主要表现。


    答案:
    解析: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希腊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考生应对希腊文化全面把握,尤其是在史学、哲学、文学、数学方面的成就。另外,对于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考生应关注学术界对此的评论,并多做总结。

  • 第3题:

    现代报业发展比较瞩目的特征是()。

    A政党报纸的诞生

    B廉价报纸的出现

    C报业竞争和兼并的加剧

    D电子报纸的诞生


    C

  • 第4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

  • 第5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给我国新闻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顷间之间,新闻事业主观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二)民初报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a、旧的禁令的废除与新的法律的保护。民国成立后,清廷专为扼制新闻出版业而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件专律》(1906年6月颁布),《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颁布)《大清报津》(1907年1月颁布)、《钦定报律》(1911年颁布)及《大清律例》中有关报纸登记出版的条款均被废除。这就彻底解除了束缚办报人手脚的绳索和枷锁,打破了封建专制统治下言禁森严的状况。与此同时,南京临时政府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并且颁布了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了新闻事业的繁荣。
    b、党会林立,据统计,首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至1913年间,全国各地号称为“党”与“会”的组织将近700个,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于是报纸的数便陡然增加,成为不同政党及团体的喉舌和宣传工具。
    c、报人办报因陋就简,所费不多,报馆往往比个体作坊还要简陋。有些报纸既改国内外电讯又无外勤记者,编辑全仗简单的文体工具,另外,还出现了“马路小报”、“鬼报”等简陋报纸。
    总评,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民初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繁荣,但是随着袁世凯对新闻法律的扭曲,新闻事业前进的步伐嘎然而止,总的来看,这是一次短暂的报业繁荣,中国的新闻事业在曲折中慢慢地前进。

  • 第6题:

    近代小说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文学刊物的出现,小说自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阵地。
    第二,小说创作队伍迅速扩大。
    第三,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
    第四,小说理论批评兴盛。
    第五,小说创作艺术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近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一,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历史状况,是近代小说繁荣的政治原因。
    第二,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三,中国传统小说的哺育滋养。
    第四,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观念,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第五,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
    第六,近代小说理论促进了小说创作。

  • 第7题:

    报业的多种经营是建立在两个市场成熟和繁荣的基础上的,这两个市场是()。

    • A、受众市场
    • B、金融市场
    • C、信贷市场
    • D、广告市场
    • E、细分市场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旧的禁令的废除
    2、新的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将言论出版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5、国人与世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

  • 第9题:

    单选题
    现代报业发展比较瞩目的特征是()。
    A

    政党报纸的诞生

    B

    廉价报纸的出现

    C

    报业竞争和兼并的加剧

    D

    电子报纸的诞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表现
    ①民国初年,中国的新闻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记载,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多家,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家,另据1912年北京政府内务部公布的报告说,从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到10月22日的8个多月内,在内务部注册立案的北京报纸有89家。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抢时间、多发稿,还增出午刊、晚刊,有的接电报后立即印发号外。
    ②政党报刊泛滥。当时的两个大党,即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为了争占国会席位,都争相创办报刊来为自己作宣传。民国初年,同盟会——国民党系的报纸遍布于各大城市。在上海有《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太平洋报》、《民国西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在北京有《国风日报》、《亚东新报》;在天津有《民意报》、《国风报》等。其他一些省市也有该系统的报纸。这些报纸拥护共和,反对专制,对袁世凯、黎元洪进行过抵制和斗争,表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和革命上的不彻底性,这些报纸革命的调子越来越低,甚至泯灭敌我,自相矛盾。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也遍布各地。两党对国内外一切事务的主张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因而两党报刊也互相攻击,争论不休。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实行“超然内阁制”、“人才内阁”制还是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院对总统负责还是向国会负责,要不要向外国借款,建都于南京还是建都于北京,实行公元纪年还是实行民国纪年,要不要遣散民军等等,其中显然也有原则性的政治斗争。不过,两党报纸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争夺概略的斗争,是为本党在谇和政府中获得更多的席位和更大的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此外,还有一些小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起了不少报刊。
    ③除政党报刊外,还有一些其他各类的报纸。有政权机构的机关报;有政党的机关报;有民国新贵资产阶级政客出资创办的为自己作鼓吹的报纸;有知识分子为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创办的报纸;有“专对女界立言”,争取妇女参政的报纸;还有一些是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而创办的纯商业报纸。此外,新闻通讯社在这里也有较大的发展。
    (2)原因
    ①“暂行报律”事件和《临时约法》对言论自由的规定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订了《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基本内容为
    (一)出版报刊必须发行登记手续;
    (二)“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
    (三)“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但是这引起了上海报界和章太炎的反对。其主要论点是:立法权在国会,内务部无权制定法律;民国始造,杀人行劫之律未定而先定报律是本末倒置。孙中山知道此事后,政令撤消《暂行报律》。1912年3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新生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章太炎的文章意气用事,想借机反对孙中山和临时政府,更是错误。也有人是从“绝对新闻自由”的观点出版,反对任何报律。这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新闻思想还很幼稚,不懂得那种“自由”的实质和危害。这样,他们就迫使临时政府不得不放弃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和约束,这就为敌人(主要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用报刊破坏革命提供了方便。
    ②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3月17日,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交通部核减新闻邮电费,以利报业的发展。交通部接到孙中山的命令后,拟决“报界之电费,悉照现时价目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二分之一”。3月27日,孙中山批准了交通部所拟酌减报界邮电费办法,并要求交通部“仰即令行所属知照”,并同时致电袁世凯转饬北京邮电总局知照。
    ③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析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正确答案: 美国之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柯立芝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当时国内外形势提供的客观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内急需更新固定资本;战争期间无暇顾及大规模的住宅建筑,住宅需求强劲,为战后建筑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资本家在战时获得了巨额利润,为更新固定资本和扩大生产储存了充足的资金;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为美国的部分产品提供了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产业结构更新提供了技术基础。
    其二是柯立芝政府的主观努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经济繁荣,这些措施包括:实行高额的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公共开支,降低所得税和公司税等税收,鼓励向企业投资;频繁举行商业与工业会议,向资本家及时提供有关生产、存货、商品消费量和失业等方面的信息。
    其三是垄断资本集团的主观努力。随着垄断规模的扩大,垄断资本集团有能力设立独立的研究实验室,大量吸取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广泛开展工业技术和工业管理的研究,推动生产合理化运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合理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专业化,产品规格化标准化,使用工时测定法,采用流水作业法和传送带作业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的表现、原因、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表现:
    ①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的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每年生产率增长达4%。
    ②美国这次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和建筑业成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支柱。
    ③经济的繁荣大大便利了美国经济向海外的扩展。1919年,美国资本输出额为70亿美元,1929年增至172亿美元。这又推动了美国去搜取过去为英、德控制的贸易市场。美国商品大量输出。
    (2)原因:
    ①促使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革命刺激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机器的使用和技术管理方面的进步,使美国从1923年到1929年期间,制造业中每个工人的每个工时的产量提高了32%。许多工业进行了技术改造。
    ②20年代美国工业继续进行了管理革命。到1929年,大多数工业部门由具有专业训练的经理来管理。
    ③许多大公司致力于有利于工业穗定的合并。在整个20年代,新老工业合并趋势均在加速。
    (3)影响:
    积极:随着经济的繁荣,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①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增长,位于大城市周围的所谓卫星城也获得迅速发展。这些郊区成为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居住区,它们的发展及其独立性,抑制了中心城市的扩大。
    ②20年代,美国实行限制性的移民政策。在“外国人和外来哲学”引起颠覆的群众恐慌高潮声中,1921年国会通过《移民紧急限额法》,1924年制定的《国别来源法》更进一步限制了南欧和东欧人移入美国。至于亚洲人在实际上更被法律所排斥。
    ③20年代美国妇女地位发生较大变化。取得选举权后,更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晚婚,生孩子减少,并且比较愿意摆脱婚姻的束缚。
    ④事实上,20年代美国整个社会价值观都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发财致富成了最大希望,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批人沉醉于物质享受之中,而精神文化显得浮浅和粗鄙。尽管一些知识分子对此进行了鞭挞,一些人也在追求着新技术新发明,但美国一些史学家仍把当时美国的生活特点概括为精神上“饥俄”的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消极:
    美国20年代的繁荣并非完全是虚假的,相反,有许多坚实的成就。但是,也绝不像美国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们吹嘘的那样,似乎美国资本主义已进入“永久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的一些发展本身就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失调。
    ①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1920年至1921年的经济莆条严重打击了农场主。尽管农产品价格在1923年有所回升,但农业的不景气一直延续至30年代。1914年至1927年间,农场主的抵押债务增长一倍以上,许多农场主破产。农民购买力大大下降。
    ②20年代的工业高涨主要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一些设备陈旧的工业如采煤、造船等工业都开工不足。至于旧的纺织业、制革业等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
    ③从根本上说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一个狭窄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财富越来越多地落到少数人手中。一方面,成千上万家公司在竞争中消失。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的事实,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约60%的美国家庭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④国际经济中的潜在因素加深了国内经济的严重程度。欧洲的穷困和美国的高额关税,使欧洲国家不可能用黄金或商品来加以偿还。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始终多于进口,从而使世界黄金大部分流向美国。其结果是,欧洲各国难以恢复金本位制,也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从美国买进多于他们卖给美国的商品。美国在海外的市场在日益缩小。
    ⑤上述种种潜在问题都说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美国日益膨胀的经济力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不能不预示着危机的到来。

  • 第14题:

    论述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1、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产业集团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政治角度看,拥有经济优势和政治特权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控制舆论,进而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各方面实行全面控制.
    3、从经济角度看,西方报业进入自由发展的“大众化报纸”阶段以后,报纸成为盈利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
    4、从社会角度看,进入自由发展时期后的西方报纸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却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一些报纸已无法适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
    5、我国报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 第15题:

    论述有民国初年时期新闻的职业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政党性报看的衰落和新闻报道的加强,中国政论性报刊的中断和名记者的出现,报纸的企业化和商业化的地位不断上升,通信的大力发展。

  • 第16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武昌起义的枪声,调皮响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丧钟。禁锢已久的新闻界也冲破了樊篱,获得了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报纸由100多种猛增至500多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下此同时,新闻通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仅在1912年,在武汉、上海等地就创办了6家通讯社。总之,我国新闻界呈同一派繁荣景象。
    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布的那些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无形中被废除;新政权颁布布的法令中,列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如湖北军政府在1911年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就规定:“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也规定:“人民得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之自由。”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这些法律的颁布布,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鼓励的保护作用。
    第二、由革命党人控制政权的地区对报刊的出版给予支持,致使其他地区的政权机关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对报刊的出版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第三、民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为了在议会中争得席位,办报纸为自己宣传。一些军阀、政客和资本家也纷纷办报,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取政治资本和借机发财。
    这就是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的原因。可异好景不长。在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以后不久,新闻界的厄运也随之到来。

  • 第17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和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繁荣: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短暂的繁荣,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那时的政党报刊掀起了出版热潮。
    原因:
    一、旧的禁令的废除;
    二、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三、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运动和推动;
    四、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 第18题:

    第一次大战至第二次大战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先后形成垄断局面,其主要表现为()

    • A、“一城一报”现象日渐普遍
    • B、报团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并在全国报业中占很大比重
    • C、跨国集团逐渐形成
    • D、商业报纸逐渐成为报业主体
    • E、报业集团开始出现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
    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

  • 第20题:

    问答题
    近代小说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文学刊物的出现,小说自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阵地。
    第二,小说创作队伍迅速扩大。
    第三,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
    第四,小说理论批评兴盛。
    第五,小说创作艺术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近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一,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历史状况,是近代小说繁荣的政治原因。
    第二,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三,中国传统小说的哺育滋养。
    第四,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观念,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第五,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
    第六,近代小说理论促进了小说创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产业集团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政治角度看,拥有经济优势和政治特权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控制舆论,进而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各方面实行全面控制.
    3、从经济角度看,西方报业进入自由发展的“大众化报纸”阶段以后,报纸成为盈利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
    4、从社会角度看,进入自由发展时期后的西方报纸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却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一些报纸已无法适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
    5、我国报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武昌起义的枪声,调皮响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丧钟。禁锢已久的新闻界也冲破了樊篱,获得了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报纸由100多种猛增至500多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下此同时,新闻通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仅在1912年,在武汉、上海等地就创办了6家通讯社。总之,我国新闻界呈同一派繁荣景象。
    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布的那些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无形中被废除;新政权颁布布的法令中,列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如湖北军政府在1911年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就规定:“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也规定:“人民得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之自由。”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这些法律的颁布布,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鼓励的保护作用。
    第二、由革命党人控制政权的地区对报刊的出版给予支持,致使其他地区的政权机关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对报刊的出版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第三、民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为了在议会中争得席位,办报纸为自己宣传。一些军阀、政客和资本家也纷纷办报,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取政治资本和借机发财。
    这就是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的原因。可异好景不长。在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以后不久,新闻界的厄运也随之到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和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繁荣: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短暂的繁荣,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那时的政党报刊掀起了出版热潮。
    原因:
    一、旧的禁令的废除;
    二、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三、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运动和推动;
    四、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