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京剧形成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形成于()时期。

    • A、西汉
    • B、南北朝
    • C、清朝
    • D、元朝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京剧约形成于明代的北京,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京剧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及其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京剧形成的标志是“前三鼎甲”的出现,京剧形成了自己的“皮黄”声腔特色,有了自己特定的剧目,正真在京城舞台上以一种全新的形象确立起来。
    京剧可以说它孕育于1790年徽班进京之时,其间经历了徽秦合流,徽汉合流,然后又吸收了京城流行的秦腔、弋腔、昆腔的艺术优长,形成自己的表演体系,共历时五十余年,最终在1840年前后形成。

  • 第4题:

    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又一次高潮,产生新兴的剧种京剧。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于北京形成的,因此名为()。


    正确答案:京剧

  • 第5题:

    京剧形成有多少年?


    正确答案:京剧形成距今170左右。

  • 第6题:

    京剧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1790年,乾隆皇帝诏令四大徽班进京,进京后的徽班艺人与其他剧种艺人进行频繁的交流,吸收各种剧种的艺术营养,逐渐演变成京剧。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皮”是指湖北襄阳将陕西梆子与楚腔结合的声腔。“黄”是指江西宜黄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声腔。属于板腔体。京剧是板腔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腔调。
    代表人物谭鑫培,代表作品《战太平》。

  • 第7题:

    单选题
    我国的国粹——京剧形成于哪个时代()
    A

    北宋时期

    B

    明代朱棣年间

    C

    清代道光年间

    D

    民国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乐舞,后来巫术盛行,巫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渐演变为民间歌舞和小调。古代在每年腊月还举行一种 驱鬼逐疫的仪式,叫做“驱傩”或“大傩”。由四个人头戴面具,身穿熊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这叫“方相”;或由十二人朱发画衣,手执麻鞭,甩动作响,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的神名,这叫“傩舞”,以后逐渐演变为戏曲,就叫“傩戏”。古代还有一些专门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人,在天子、诸侯设宴时进行一些乐舞滑稽表演,这些人叫作“俳优”、“倡优”。以上这些乐舞,都可看作是戏曲的起源。
    秦汉时代,出现了“百戏”,其中包括杂技和歌舞。秦汉时的“百戏”就是由角力相斗演变来的,汉代又称为“角抵戏”。为了 管理宫廷的歌舞、百戏等排练、演出活动,唐代开始设立“教坊”。唐玄宗时又在宫廷禁苑里选择了“梨园”作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通晓音律的唐玄宗亲自教正习歌舞的艺人,这些艺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因此后世称戏班为“梨园”,称演员为“梨园弟子”,奉唐玄宗为戏曲祖师。
    在秦汉俳优的基础上,唐代出现了“参军戏”,由参军、苍鶻两个角色作一些滑稽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也讽刺朝政和社会现象。到宋代进一步发展成为“杂剧”,角色也不限二人,一般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五个角色扮演。后来,南方杂剧发展演变为“南戏”,北方杂剧则发展演变为“元杂剧”。明代中叶以后,南戏已成为“传奇”,一直到清乾隆年间,传奇盛行一时,其结构比南戏更完整,曲调也比南戏更丰富,角色分行,表演艺术都接近今天的戏曲。
    戏曲的剧种主要有昆腔、弋阳腔、青阳腔、高腔等,剧作家有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今天的昆曲、浙江的绍剧、江西的赣 剧等就是从南戏和传奇演变而来。
    元杂剧流行于元代,角色已有正末、正旦、净等多种,当时以元大都、山西平阳、杭州为演出中心,现存最早的戏剧壁画和金 元时代修建的戏台,都保存在山西,说明山西是元杂剧的发源地之一。明中叶以后,元杂剧衰落,陕甘一代的民间曲调与元杂剧结合形成最早的梆子戏秦腔。明末清初主要唱吹腔、二黄等调;几乎与此同时,南下湖广地区的秦腔,又吸收了安徽传入的二黄,逐渐发展成汉调,主要唱西皮、二黄等调。从清乾隆五十五年开始,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以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的京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京剧的形成及其初期发展。

    正确答案: 形成背景:自清康熙末叶开始,昆曲逐渐衰落,“乱弹”诸腔代之而起,如梆子腔、秦腔、楚腔、皮黄腔等。他们在音乐上突破了曲牌体的形式,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的板腔体式。乾隆中期,出现了雅部与花部对立的局面。“花”“雅”之争的结果是昆曲最终趋于衰落,乱弹诸腔盛极一时。京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逐渐形成的。
    初期发展:1790年,清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进京,使得皮黄腔风靡京城,为清末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京剧以徽剧与汉剧为基础,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剧种,如昆剧、秦腔等优点,京剧真正初具规模,是在清咸丰年间,“三庆”、“四喜”、“春台”的班主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称为第一代京剧泰斗,被称为“老生三杰”。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京剧又有了新发展。它是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我国京剧真正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

    三庆班进京演出

    B

    四大徽班进京演出

    C

    皮黄戏的形成

    D

    北京言语特点融于皮黄戏


    正确答案: B,A
    解析:
    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皮黄戏多数剧目的唱白语音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京语言的特点已被融进皮黄戏中。舞台语言上的这种变化,是皮黄戏“北京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京剧真正形成的重要标志。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正确答案: 京剧的形成过程: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18世纪末徽班艺人首先把二黄(腔)带进北京;19世纪初汉班艺人入京,他们以唱西皮(腔)著称,在两戏结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昆曲等多方面经验,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新的变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逐渐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唱腔的新剧种—京剧。一般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京剧的特点:
    (1)综合性:在表演上将唱、念、做、打、舞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了文学、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的精华,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体系;
    (2)程序性:是京剧的最基本的特征;不论是在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还是舞台的布景、服装、音乐、脸谱等都有全面、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戏曲中各种程序的基础和内容;
    (3)虚拟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4)娱乐性,技艺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是人民大众的传统娱乐文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京剧真正形成的雏形是(  )。
    A

    “四大徽班”进京

    B

    皮黄戏的形成

    C

    皮黄戏唱白语音的“北京化”

    D

    京剧名角的出现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京剧形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京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②清道光初年,楚腔(汉调)戏班进京,与徽班通力协作,形成了西皮、二黄合奏的局面,人称皮黄戏。皮黄戏被认为是京剧的雏形,在声腔上为京剧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③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皮黄戏多数剧目的唱白语音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京语言的特点已被融进皮黄戏中。舞台语言上的这种变化,是皮黄戏“北京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京剧真正形成的重要标志。④道光二十五年(1845~1894)是京剧诞生到完美的提高时期,出现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京剧名角。

  • 第13题:

    京剧是在()进京的,并在()年间形成于北京。它是在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乾隆末年;道光、咸丰

  • 第14题:

    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是北京的地方剧种
    • B、京剧的行当主要有四类,即生、旦、净、丑
    • C、“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中的重大事件
    • D、京剧中念白属于京韵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论述京剧的形成及其初期发展。


    正确答案: 形成背景:自清康熙末叶开始,昆曲逐渐衰落,“乱弹”诸腔代之而起,如梆子腔、秦腔、楚腔、皮黄腔等。他们在音乐上突破了曲牌体的形式,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的板腔体式。乾隆中期,出现了雅部与花部对立的局面。“花”“雅”之争的结果是昆曲最终趋于衰落,乱弹诸腔盛极一时。京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逐渐形成的。
    初期发展:1790年,清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进京,使得皮黄腔风靡京城,为清末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京剧以徽剧与汉剧为基础,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剧种,如昆剧、秦腔等优点,京剧真正初具规模,是在清咸丰年间,“三庆”、“四喜”、“春台”的班主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称为第一代京剧泰斗,被称为“老生三杰”。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京剧又有了新发展。它是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相结合的产物。

  • 第16题:

    京剧起源于“()”进京,形成于()年间的北京。


    正确答案:四大徽班;光绪

  • 第17题:

    京剧的形成?


    正确答案:花部和雅部的竞争,促成了各种声腔艺术的融合,京剧的形成正是在诸腔汇集的首都,逐步融合而成的剧种。它是由江南入都的徽班,以徽调吸收汉调,又接受昆腔、京腔、梆子腔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其衍变过程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徽班进京与称盛;徽汉合流;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等代表人物的出现。

  • 第18题:

    于秦朝得以形成,于汉朝得以改进,于元朝得以完善,于明朝得以成熟,于清朝得以普及的是()

    • A、昆剧
    • B、京剧
    • C、秦腔
    • D、徽剧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填空题
    京剧是在()进京的,并在()年间形成于北京。它是在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 乾隆末年,道光、咸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描述正确的有(  )。
    A

    最早形成于道光年间

    B

    最早形成于嘉庆年间

    C

    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

    D

    由流入河北的京剧、高腔演化而来

    E

    曾有“老派”、“新派”之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河北梆子是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从道光末年到同治末年,河北梆子逐渐遍及河北中部和北京、天津附近各个县,同时在北京城区也获得了一定地位。至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它已流布河北全省,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京剧形成了争衡的局面,而且流传到山东、东北等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前后,在北京盛行的河北梆子称“老派”,在天津盛行的河北梆子称“新派”。

  • 第21题:

    填空题
    A.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B.它形成于北京C.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____

    正确答案: C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京剧形成于哪个朝代()
    A

    宋朝

    B

    明朝

    C

    清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形成于()时期。
    A

    西汉

    B

    南北朝

    C

    清朝

    D

    元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