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弥陀经三十七种道品中四念处,观身不净,佛法之常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除了人身以外就不会精进修道,只限人身晓得修佛法,能得修证佛果,既然如此,这句观身不净就有些地方不合法,我们由于无始以来修了好多果报方能得到人身,以后又想要做佛,修佛去若是观这重要的人身,是不净者,那为何能修业呢?既不净那里会得佛果报?

题目

依照弥陀经三十七种道品中四念处,观身不净,佛法之常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除了人身以外就不会精进修道,只限人身晓得修佛法,能得修证佛果,既然如此,这句观身不净就有些地方不合法,我们由于无始以来修了好多果报方能得到人身,以后又想要做佛,修佛去若是观这重要的人身,是不净者,那为何能修业呢?既不净那里会得佛果报?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获得人身,在能闻道起修,可以解脱,是其难能可贵处。其求解脱之因,在了悟浊身可厌,而希求得法身,如不知厌,则贪爱不求解脱矣。天身胜好,贪爱不知解脱,三途身劣,愚迷而不能闻道,皆无解脱机缘。故能观身不净,厌而起修者,亦惟有人耳,此二句并不矛盾。
更多“依照弥陀经三十七种道品中四念处,观身不净,佛法之常云人身难得,佛”相关问题
  • 第1题:

    诸佛法身遍满虚空,故并无所住之界限,惟如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佛之报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


    正确答案:佛之报身,有始无终。既云报身无终,则不属过去。所居自有净域,并非局蹐于三界内之究竟天。

  • 第2题:

    病危的时候念地藏菩萨或是阿弥陀佛?


    正确答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代表我们的性德,菩萨代表我们的修德,一切经典都是圆圆满满、互相含摄,这是佛法。你念观音、他念地藏,一切诸佛都护念。佛法贵在专一,专一才能清净,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念地藏菩萨,地藏是主,其它佛菩萨是伴。所以一切都是主,一切也都是伴,圆圆满满。但是一定要一门深入,遵照经典教训修行。无量寿经十方诸佛共同宣扬,地藏经也是十方诸佛共同宣扬,它是师道与孝道之结合,十方诸佛成佛的大根大本。

  • 第3题:

    同事中有讥谤者,有名不呼,故意呼末学‘阿弥陀佛’!对方不信佛而呼末学为佛,使其种下佛因是善,奈凡夫身业障重,哪堪对方称呼‘阿弥陀佛’,似此后学有过否?


    正确答案:动机在彼,非我妄赞,此无过之理由一。彼非以此号为尊,乃是轻薄讪笑之举,加诸我身,是戏谑,非虚荣,此无过之理由二。且我修净,要在以心作佛,自性本是弥陀,彼以此呼,作警觉观,亦未始于我无益也。

  • 第4题:

    禅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普门品载观世菩萨能度佛身,菩萨何能度佛?


    正确答案:所谓度佛身,非谓度已成之佛,乃谓应某众发大道心者,观世音即现佛身,为说一乘之法,使此众直趋佛乘也,此其一义。再则十地以上之圣众,尚未断无明者,观世音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使其悟证,速成等觉也。此又一义。

  • 第6题:

    怎样理解“观身如身念处”?


    正确答案: 身体当下的情况是怎样的,如实观察,行、住、坐、卧如实知,如喜知喜,苦知苦。

  • 第7题:

    问答题
    病危的时候念地藏菩萨或是阿弥陀佛?

    正确答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代表我们的性德,菩萨代表我们的修德,一切经典都是圆圆满满、互相含摄,这是佛法。你念观音、他念地藏,一切诸佛都护念。佛法贵在专一,专一才能清净,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念地藏菩萨,地藏是主,其它佛菩萨是伴。所以一切都是主,一切也都是伴,圆圆满满。但是一定要一门深入,遵照经典教训修行。无量寿经十方诸佛共同宣扬,地藏经也是十方诸佛共同宣扬,它是师道与孝道之结合,十方诸佛成佛的大根大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佛教三身佛中的应身佛在竖三世佛中是(  )。
    A

    燃灯佛

    B

    现在佛

    C

    药师佛

    D

    阿弥陀佛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主持婆娑世界,左立普贤菩萨,右立文殊菩萨;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主持东方琉璃光世界,两侧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右侧为阿弥陀佛,主持西方极乐世界,两侧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竖三世佛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 第9题:

    问答题
    诸佛法身遍满虚空,故并无所住之界限,惟如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佛之报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

    正确答案: 佛之报身,有始无终。既云报身无终,则不属过去。所居自有净域,并非局蹐于三界内之究竟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的常不轻菩萨的菩萨心,就是()的一种修行。
    A

    布施

    B

    不净观

    C

    般若波罗蜜

    D

    忍辱波罗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佛教三身佛中的报身佛是(  )。
    A

    释迦牟尼佛

    B

    卢舍那佛

    C

    毗卢遮那佛

    D

    阿弥陀佛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据天台宗说法,佛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 第12题:

    问答题
    原始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四念处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大乘佛教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你的身如同身念处,现在当下是怎样的情况?你是如实去看,这样就好。那么你的受,你的心也是一样,如实来看你的感受如何?你的心有无贪瞋、喜乐,然而未必只是苦,尽量保持如实观。大乘佛法的四念处,它是一个预设的答案,然后从给出的答案去找符合它的条件,这不是说对与错的问题,只要你有一个预设的立场,就会失去客观的立场,这些大家可以慢慢去体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这种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你应当怎么做?


    正确答案: 一方面会触犯菩萨戒的根本罪,另一方面,众生的因缘各不相同,如果他的根基还没成熟,或者他的因缘不是这个法门,你强迫地将他引进来,反而会毁坏他的善根,对他的解脱造成障碍。

  • 第14题:

    南无阿弥陀佛来历,为何要向西方极乐世界之居士,只念阿弥陀佛而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西方教主,为何不念,由于愚读者才疏学浅,不能写出好文章,请谅解。


    正确答案:此乃佛中之大宗派,亦有专门经典,历代缁素,奇才饱学,毕生钻研,尚未敢言穷其究竟,三藏万卷,多涉此事。如以三言五语奉答,等于不说,说亦多资误会,致招谤法之过。先生倘愿多知其概,可请阿弥陀经读之,后再讨论,方有可说处,否则徒启纷争,成为戏论。按今问西方,即是误解,应知先生居之屏东西界,即曰西方,台湾之西,亦曰西方,大陆之西,东半球之西,如是类推,皆假曰西。先明乎此,再知方虽假定,而弥陀之西方,经中自行有其范畴也。

  • 第15题: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的常不轻菩萨的菩萨心,就是()的一种修行。

    • A、布施
    • B、不净观
    • C、般若波罗蜜
    • D、忍辱波罗蜜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影视作品中,常看到和听到信奉佛教的人双手合什,口念“阿弥陀佛”,这“阿弥陀佛”是指什么?()

    • A、一尊佛的名字
    • B、经典的经文警句
    • C、一种意念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佛说不修习三十七道品怎么样?


    正确答案: 不可能解脱!三十七道品是佛法的基础,没有基础而追求顿悟,谈空说玄,只是自欺欺人。

  • 第18题:

    问答题
    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已闻佛法,四难之中已得三,可是自己业深障重,虽闻净土法门,以及亲近净业知识,莫大之幸也。然我尚未能一心,顺境、逆境,不忘生往西方。昔日阿难尊者悔多闻之无功,谓一味偏和多闻,不勤定力,未曾闻思修故,未全道力,不敌邪咒。今自愧道业未成,光阴迅速,不特加功念佛,恐自失正念不能往生,故不研究经典,专心来念佛,未知如何?

    正确答案: 修学贵行解相应,即是定慧匀称,定是求寂,慧能起照,不欲其偏,不解恐涉谬错,无行只是说食,此双进之意也。倘专心念佛,自是正途,净宗门路,必求悟入,悟入矣,专心矣,定能成就,若连本宗之义,亦不求解,恐遇障碍,便生退转,非要汝精研三藏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南无阿弥陀佛来历,为何要向西方极乐世界之居士,只念阿弥陀佛而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西方教主,为何不念,由于愚读者才疏学浅,不能写出好文章,请谅解。

    正确答案: 此乃佛中之大宗派,亦有专门经典,历代缁素,奇才饱学,毕生钻研,尚未敢言穷其究竟,三藏万卷,多涉此事。如以三言五语奉答,等于不说,说亦多资误会,致招谤法之过。先生倘愿多知其概,可请阿弥陀经读之,后再讨论,方有可说处,否则徒启纷争,成为戏论。按今问西方,即是误解,应知先生居之屏东西界,即曰西方,台湾之西,亦曰西方,大陆之西,东半球之西,如是类推,皆假曰西。先明乎此,再知方虽假定,而弥陀之西方,经中自行有其范畴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这种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你应当怎么做?

    正确答案: 一方面会触犯菩萨戒的根本罪,另一方面,众生的因缘各不相同,如果他的根基还没成熟,或者他的因缘不是这个法门,你强迫地将他引进来,反而会毁坏他的善根,对他的解脱造成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依照弥陀经三十七种道品中四念处,观身不净,佛法之常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除了人身以外就不会精进修道,只限人身晓得修佛法,能得修证佛果,既然如此,这句观身不净就有些地方不合法,我们由于无始以来修了好多果报方能得到人身,以后又想要做佛,修佛去若是观这重要的人身,是不净者,那为何能修业呢?既不净那里会得佛果报?

    正确答案: 获得人身,在能闻道起修,可以解脱,是其难能可贵处。其求解脱之因,在了悟浊身可厌,而希求得法身,如不知厌,则贪爱不求解脱矣。天身胜好,贪爱不知解脱,三途身劣,愚迷而不能闻道,皆无解脱机缘。故能观身不净,厌而起修者,亦惟有人耳,此二句并不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佛说不修习三十七道品怎么样?

    正确答案: 不可能解脱!三十七道品是佛法的基础,没有基础而追求顿悟,谈空说玄,只是自欺欺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常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此中土指甚么地方?

    正确答案: 指某一洲地文物繁盛中心之国家,而异于偏僻边小之部落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同事中有讥谤者,有名不呼,故意呼末学‘阿弥陀佛’!对方不信佛而呼末学为佛,使其种下佛因是善,奈凡夫身业障重,哪堪对方称呼‘阿弥陀佛’,似此后学有过否?

    正确答案: 动机在彼,非我妄赞,此无过之理由一。彼非以此号为尊,乃是轻薄讪笑之举,加诸我身,是戏谑,非虚荣,此无过之理由二。且我修净,要在以心作佛,自性本是弥陀,彼以此呼,作警觉观,亦未始于我无益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