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题目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相似考题
更多““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 第2题:

    以往修持之法乃是愿提早往生,然后才回入娑婆度脱一切众生,今日之法则以今生即为乘愿而来,众生无边度,烦恼无尽断,法门无量学,佛道无上成,见者闻者皆精进,命终同生极乐国。而以教育即说法,努力为众生,然每苦于业障深重生多疾病,不能偿愿而于此理不明,祈开示。


    正确答案:学佛之人,既在皈戒之时,对佛发出四愿,自应履行其言。知得几分,则向人宣传几分,假想即是乘愿来者,自无不可。所愿乘愿再来之意,是恐一般小根者,不发大心,耽乐涅槃耳,如是则净土之旨,完全背矣。非谓学人在未生而来者,不许度众也,此点切勿误会。至于多病,正是修道之增上缘,安乐则流放逸,忧患则思奋发,世出世法,皆以忧患为策励良师。

  • 第3题:

    三身佛中,法身佛名叫“毗卢遮那佛”,是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之身。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所谓“净土三经”就是指《佛说阿弥陀经》、《()》和《()》三部佛经,是净土宗修习的主要经典。

    • A、佛说弥勒经
    • B、无量寿佛经
    • C、佛说药师琉璃光佛经
    • D、观无量寿经

    正确答案:B,D

  • 第5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 A、大菩提心
    • B、阿罗汉心
    • C、四无量心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却又有六道轮回之苦?苦从何来?果又有什么标准?人的眼光看其他众生是苦,其实恐怕除了‘自作聪明’的人以外,其他众生并不如人所想的那个样儿吧?人偏又怕来世做畜生,其实不如牲畜的人正多著呢?


    正确答案: 此需分五段解之:
    一、众生平等,是说本性上、生命上、改恶向善上、超凡入圣上,皆是平等。并非在众生造业上皂白不分,受报上苦乐不辨。彼造业千差万别,受报亦是千差万别。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赏罚。虽众生造业不同,六道受报不同,然在本性等条件上,仍无不同。今以人喻,有总统、院部长官、军、农、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但总称是人,不得称为非人,此平等之义。且其初生时,赤条条不将一物来;其死时,两手空空,不带一物去。自始至终,亦无不平等也。
    二、苦从何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其来处。
    三、苦之标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水、火、刀兵、饥寒、灾害,皆是苦之标准。
    四、如不能达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实此亦无甚难体会处,鸟兽见人而飞避,是恐怖苦;鼠遭机械蚊遭击拍而毙命,是饥饿苦;鸡鸭猪羊之被宰杀,哀鸣不止,是畏惧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时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浑浑噩噩之可悯处,如能醒悟则思解脱矣。
    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现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面包,中国饥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并非多数,决不能全称肯定,谓‘无论哪方面’皆胜于人也。

  • 第7题:

    多选题
    所谓“净土三经”就是指《佛说阿弥陀经》、《()》和《()》三部佛经,是净土宗修习的主要经典。
    A

    佛说弥勒经

    B

    无量寿佛经

    C

    佛说药师琉璃光佛经

    D

    观无量寿经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A

    大菩提心

    B

    阿罗汉心

    C

    四无量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藏传佛教中的“长寿三尊像”包括(  )。
    A

    弥勒佛

    B

    无量寿佛

    C

    尊胜佛母

    D

    白度母

    E

    白伞盖佛母


    正确答案: D,E
    解析:
    藏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尊胜佛母、白度母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被称为“长寿三尊像”,是西藏诸多寺庙中常见的佛像组合形式。长寿三尊一般以长寿佛为中央主尊,左下是白度母,右下是尊胜佛母。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意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尊。

  • 第10题:

    问答题
    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却又有六道轮回之苦?苦从何来?果又有什么标准?人的眼光看其他众生是苦,其实恐怕除了‘自作聪明’的人以外,其他众生并不如人所想的那个样儿吧?人偏又怕来世做畜生,其实不如牲畜的人正多著呢?

    正确答案: 此需分五段解之:
    一、众生平等,是说本性上、生命上、改恶向善上、超凡入圣上,皆是平等。并非在众生造业上皂白不分,受报上苦乐不辨。彼造业千差万别,受报亦是千差万别。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赏罚。虽众生造业不同,六道受报不同,然在本性等条件上,仍无不同。今以人喻,有总统、院部长官、军、农、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但总称是人,不得称为非人,此平等之义。且其初生时,赤条条不将一物来;其死时,两手空空,不带一物去。自始至终,亦无不平等也。
    二、苦从何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其来处。
    三、苦之标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水、火、刀兵、饥寒、灾害,皆是苦之标准。
    四、如不能达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实此亦无甚难体会处,鸟兽见人而飞避,是恐怖苦;鼠遭机械蚊遭击拍而毙命,是饥饿苦;鸡鸭猪羊之被宰杀,哀鸣不止,是畏惧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时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浑浑噩噩之可悯处,如能醒悟则思解脱矣。
    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现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面包,中国饥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并非多数,决不能全称肯定,谓‘无论哪方面’皆胜于人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此处的菩提心指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

    正确答案: 指世俗菩提心。因为在《华严经》中用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金刚宝虽然可以被毁坏,但毁后能立即可以恢复,世俗菩提心也有如是性质。如果此菩提心是指登地菩萨才有的胜义菩提心,那是不能毁坏的,用金刚宝比喻很不恰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佛与众生一体,是指甚么一体?一体作何分解?


    正确答案:体者本也,本者心也。或觉而佛,或迷而众,皆是此心,觉迷虽异,心不变也。即心不因迷时而垢减,不因觉时而净增,此所谓一体也。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义即如是。

  • 第14题:

    心想我与众生无二,众生之苦则我之苦,众生之乐亦则我之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代众生求无量乐,任何逆境也不避,任何苦痛也不怕,专以度生为乐,无条件为众服务,凡人是否为真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是谓真发菩提心。

  • 第15题:

    Saint-Julien指的是法国的什么产区?()

    • A、苏玳
    • B、菩依乐
    • C、圣朱利安
    • D、圣达史提芬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此处的菩提心指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


    正确答案: 指世俗菩提心。因为在《华严经》中用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金刚宝虽然可以被毁坏,但毁后能立即可以恢复,世俗菩提心也有如是性质。如果此菩提心是指登地菩萨才有的胜义菩提心,那是不能毁坏的,用金刚宝比喻很不恰当。

  • 第17题:

    为什么说要想获得佛果,众生这一福田不可缺少?请从基道果的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基:刚开始时,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两个条件,一是以慈悲心缘众生,二是让这些众生获得佛果,所以不能离开众生。
    道:发了心之后,三大阿僧祇劫中行持六度万行,没有众生的话,修持六度没有对境。
    果:最后获得佛果时,度化众生是佛的唯一事业,如果没有众生,佛就“失业”了,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故从基道果上讲,最初的发菩提心,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最后成就佛的事业,都不能离开众生。

  • 第18题:

    问答题
    心想我与众生无二,众生之苦则我之苦,众生之乐亦则我之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代众生求无量乐,任何逆境也不避,任何苦痛也不怕,专以度生为乐,无条件为众服务,凡人是否为真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 是谓真发菩提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金刚经云,佛陀受七燃灯佛受记者未知七燃灯佛是前世众生开悟,成佛果否?

    正确答案: 凡佛皆是众生修成者,并无天生佛,自然佛之理,燃灯古佛,亦不外其例。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以往修持之法乃是愿提早往生,然后才回入娑婆度脱一切众生,今日之法则以今生即为乘愿而来,众生无边度,烦恼无尽断,法门无量学,佛道无上成,见者闻者皆精进,命终同生极乐国。而以教育即说法,努力为众生,然每苦于业障深重生多疾病,不能偿愿而于此理不明,祈开示。

    正确答案: 学佛之人,既在皈戒之时,对佛发出四愿,自应履行其言。知得几分,则向人宣传几分,假想即是乘愿来者,自无不可。所愿乘愿再来之意,是恐一般小根者,不发大心,耽乐涅槃耳,如是则净土之旨,完全背矣。非谓学人在未生而来者,不许度众也,此点切勿误会。至于多病,正是修道之增上缘,安乐则流放逸,忧患则思奋发,世出世法,皆以忧患为策励良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要想获得佛果,众生这一福田不可缺少?请从基道果的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基:刚开始时,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两个条件,一是以慈悲心缘众生,二是让这些众生获得佛果,所以不能离开众生。
    道:发了心之后,三大阿僧祇劫中行持六度万行,没有众生的话,修持六度没有对境。
    果:最后获得佛果时,度化众生是佛的唯一事业,如果没有众生,佛就“失业”了,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故从基道果上讲,最初的发菩提心,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最后成就佛的事业,都不能离开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更重要。《窍诀宝藏论》云:“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如果时时利益众生,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就是一种超越。因为所谓的成佛是一种觉悟,也就是觉悟本来没有我而凡夫妄执为我,佛陀是恒时处于二无我的境界中利益众生,如果深深执著我要成佛,那永远也成不了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