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更多“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更重要。《窍诀宝藏论》云:“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如果时时利益众生,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就是一种超越。因为所谓的成佛是一种觉悟,也就是觉悟本来没有我而凡夫妄执为我,佛陀是恒时处于二无我的境界中利益众生,如果深深执著我要成佛,那永远也成不了佛。

  • 第2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 第3题:

    感应果系佛之灵验,我佛向无虚愿,我佛决无诳语,凡有感应,即应绝对实现,如果不实现,又系何故?


    正确答案:细玩上期所答水月之喻,当解感应之理。有感斯应,无感不应。凡不得应,皆是感力不足,水能灭火,日能消冰,若杯水车薪,其火不灭。三冬之冰,半日难消,水非不能灭,冰非不能消,水与日之力,少而不足也。

  • 第4题:

    银杏树又叫()树,它不仅耐盐碱、抗病虫害强,种子和叶还可入药。

    • A、白果
    • B、银果
    • C、化石
    • D、菩提果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地藏王菩萨大愿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既然佛发大愿,而众生愈来愈恶化,为何不献身于人间,来指示迷途之众生归善,这样不是很快能达任务吗?为何大佛只这样说,而不见得有做呢?


    正确答案:地藏化身人间,无量无边,各界皆有其身,人不识身,最显者,唐之九华山事也。所云指示迷途,亦不过言语文字,佛经三藏浩浩,皆是指迷,人不信从,是谁之咎?再者世间法律,亦是保善惩恶,警察监狱等机关,拘罚徒死等罪科,不能责是说空话,如何人民仍是累累触犯耶?此是众生迷不回头,反责菩萨工作不力,岂是持平之论哉。

  • 第6题:

    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差别。


    正确答案: 1)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2)感受等流果,是指前世造作什么业力,今世会感受类似的果报。
    3)例如,如果往昔以杀生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业,过去习气在此世中会出现,这是同行等流果;而杀生感受短命、多病等果报则为杀生的感受等流果,感受这种与前世业力类似的果报。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差别。

    正确答案: 1)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2)感受等流果,是指前世造作什么业力,今世会感受类似的果报。
    3)例如,如果往昔以杀生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业,过去习气在此世中会出现,这是同行等流果;而杀生感受短命、多病等果报则为杀生的感受等流果,感受这种与前世业力类似的果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让暴君生嗔和伤害众生,二者有什么差别?请从利、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害:残暴的君王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能把人打入地狱受苦;但是,如果嗔怒有情,却会带来地狱的苦害。
    2)利:使一个有权势的国王最高兴,也不能赐给我成佛的安乐;但是取悦众生,最后一定可以圆满无上正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要想获得佛果,众生这一福田不可缺少?请从基道果的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基:刚开始时,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两个条件,一是以慈悲心缘众生,二是让这些众生获得佛果,所以不能离开众生。
    道:发了心之后,三大阿僧祇劫中行持六度万行,没有众生的话,修持六度没有对境。
    果:最后获得佛果时,度化众生是佛的唯一事业,如果没有众生,佛就“失业”了,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故从基道果上讲,最初的发菩提心,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最后成就佛的事业,都不能离开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更重要。《窍诀宝藏论》云:“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如果时时利益众生,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就是一种超越。因为所谓的成佛是一种觉悟,也就是觉悟本来没有我而凡夫妄执为我,佛陀是恒时处于二无我的境界中利益众生,如果深深执著我要成佛,那永远也成不了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心地观经云:‘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难遇。’我等幸遇真善知识,但是菩提妙果未得成。是不是老师有什么秘密未传?

    正确答案: 菩提妙果,乃真如故乡,真善知识,乃识路之人。识路之人,只能指示路径,不能代人行路,且指路不能离路。佛经者,真如之路也,经欲流通,安有秘密,定问秘密,亦非无之。吾闻诸十三祖印公曰,所谓秘密者,‘恭敬’而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金刚经云,佛陀受七燃灯佛受记者未知七燃灯佛是前世众生开悟,成佛果否?


    正确答案:凡佛皆是众生修成者,并无天生佛,自然佛之理,燃灯古佛,亦不外其例。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

  • 第14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 第15题:

    心地观经云:‘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难遇。’我等幸遇真善知识,但是菩提妙果未得成。是不是老师有什么秘密未传?


    正确答案:菩提妙果,乃真如故乡,真善知识,乃识路之人。识路之人,只能指示路径,不能代人行路,且指路不能离路。佛经者,真如之路也,经欲流通,安有秘密,定问秘密,亦非无之。吾闻诸十三祖印公曰,所谓秘密者,‘恭敬’而已。

  • 第16题:

    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吩咐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是婴儿而未敢食。

    • A、镇元大仙
    • B、元始天尊
    • C、菩提祖师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为什么说要想获得佛果,众生这一福田不可缺少?请从基道果的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基:刚开始时,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两个条件,一是以慈悲心缘众生,二是让这些众生获得佛果,所以不能离开众生。
    道:发了心之后,三大阿僧祇劫中行持六度万行,没有众生的话,修持六度没有对境。
    果:最后获得佛果时,度化众生是佛的唯一事业,如果没有众生,佛就“失业”了,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故从基道果上讲,最初的发菩提心,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最后成就佛的事业,都不能离开众生。

  • 第18题:

    小乘教和大乘教的区别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A、前者一神教,后者多神教
    • B、前者二神教,后者多神教
    • C、前者最高修到罗汉果,后者最高修到佛果
    • D、前者修炼自我,后者普度众生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金刚经云,佛陀受七燃灯佛受记者未知七燃灯佛是前世众生开悟,成佛果否?

    正确答案: 凡佛皆是众生修成者,并无天生佛,自然佛之理,燃灯古佛,亦不外其例。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银杏树又叫()树,它不仅耐盐碱、抗病虫害强,种子和叶还可入药。
    A

    白果

    B

    银果

    C

    化石

    D

    菩提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叫愿菩提心?什么叫行菩提心?二者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愿菩提心,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以大悲心来缘众生,第二个条件是以智慧来缘众生获得佛果。在具足这两种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发愿:“从现在开始,我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愿菩提心。
    所谓行菩提心,就是在发愿的基础上去做这件事,在实际行动中不离六度万行。
    二者的差别就像欲行与正行。比如我要从这里到印度金刚座,在没有去之前,心里有一种“我想要去”的发愿,这种欲心相当于愿菩提心。然后我准备好路费、衣服等行李,正式起程前往印度,这种正行相当于行菩提心。
    72、如果仅发愿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暂时和究竟会获得什么样的功德?
    答:究竟而言,愿菩提心是获得佛果的唯一因。暂时而言,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依靠它也能产生极大的果报,比如转生天界时,成为梵天、帝释天等具威望名声的天王;转生人间时,可成为转轮王、大施主、大长者,或是拥有万贯家财、地位显赫的企业家、名人等等。虽然发了愿菩提心的人在轮回中还没有解脱,但财力、势力、相貌等各方面,具有非同小可的福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