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菩提心能成办众生的哪些利益?”相关问题
  • 第1题:

    发愿变成如意牛、四大、桥梁等来帮助众生,这是愿菩提心吗?为什么?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正确答案: 印度善天论师和胜敌论师认为是愿菩提心。但藏地的布顿大师、根索曲扎仁波切等论师不同意,因为愿菩提心必须具足让众生成佛之愿心,而这里只是发愿以一切世间方便来利益众生,未提到让众生或自己成佛,这实际上是一种善心的发愿,并不属于愿菩提心的范畴。
    这段颂文可以说是愿菩提心,因为此处也宣说了“有情种种界,殊途悉涅槃”,作众生涅槃的助道因。但布顿大师等的观点也可以,因这里不是菩提心正行,只是一种加行修心。在前行的修行中,自相续逐渐得以清净,同时也是菩提心生起、成熟之时,所以二者并无有矛盾。

  • 第2题:

    心想我与众生无二,众生之苦则我之苦,众生之乐亦则我之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代众生求无量乐,任何逆境也不避,任何苦痛也不怕,专以度生为乐,无条件为众服务,凡人是否为真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是谓真发菩提心。

  • 第3题:

    观轮回痛苦、修菩提心中,都提到了“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的”,二者的侧重点有何区别?请谈谈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 前者观修是对轮回流转不息,唯一感受无量痛苦生起定解,从而催生出离心。出离心是小乘道的基础。
    而后者是通过如是观修而能对菩提心之因——知母、念恩、报恩等生起定解,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基础。

  • 第4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 A、大菩提心
    • B、阿罗汉心
    • C、四无量心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看到可怜的众生心生不忍,这是菩提心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不能称为菩提心,因为没有发过心的世间善人或外道慈善人士,他们的相续中也有,这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心,怜悯心的对境只是个别众生,而菩提心则是缘天边无际的一切有情。

  • 第6题:

    问答题
    心想我与众生无二,众生之苦则我之苦,众生之乐亦则我之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代众生求无量乐,任何逆境也不避,任何苦痛也不怕,专以度生为乐,无条件为众服务,凡人是否为真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 是谓真发菩提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A

    大菩提心

    B

    阿罗汉心

    C

    四无量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胎卵湿化的众生,皆有佛性是不是,可是小毛虫蚊蝇蚂蚁等亦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否?

    正确答案: 既言一切众生,尽包四生六道,不论得身大小,皆是秉性而生。身相虽有大小,性则含尽虚空,性称为佛,在乎能觉,觉在闻修,修满即是成佛。惟蚊蝇畜类,为八难之一,纵具成佛之性,而乏闻法之缘,其当身成佛之事,甚不易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有些居士学佛,家里非常反对,经常砸佛像、烧经书。这些居士就认为自己发了菩提心,不能让众生依靠自己造罪,所以只好放弃学佛。这种做法对吗?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办?

    正确答案: 不对,这是一种不懂佛法的愚笨做法。如果去随顺他们,从而舍弃正法,断了解脱的慧命,不仅你造下了舍法罪,而且这个恶业得由他们共同承担,恰恰把他们全部推进了地狱火坑!如果你闻思过佛法,对教理有所了解,那么在遇到家人反对时,更应精进学佛,以慈悲心把功德回向给他们,让他们早日迷途知返,走上解脱之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观轮回痛苦、修菩提心中,都提到了“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的”,二者的侧重点有何区别?请谈谈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 前者观修是对轮回流转不息,唯一感受无量痛苦生起定解,从而催生出离心。出离心是小乘道的基础。
    而后者是通过如是观修而能对菩提心之因——知母、念恩、报恩等生起定解,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胎卵湿化的众生,皆有佛性是不是,可是小毛虫蚊蝇蚂蚁等亦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否?


    正确答案:既言一切众生,尽包四生六道,不论得身大小,皆是秉性而生。身相虽有大小,性则含尽虚空,性称为佛,在乎能觉,觉在闻修,修满即是成佛。惟蚊蝇畜类,为八难之一,纵具成佛之性,而乏闻法之缘,其当身成佛之事,甚不易耳。

  • 第14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 第15题:

    外籍人士不能成为专办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为什么说只有依靠众生,才能成就佛道?


    正确答案: 作为修大乘佛法者,从最初发无上菩提心,中间修持六度万行,到最后证悟圆满正觉果位,都要依靠众生方能成就。
    具体而言,最初的发心是“为度化众生愿成佛”,所依离不开众生。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时,法、财、无畏三种布施都要以众生为对境;持戒也是依靠众生而守持清净戒律;没有众生的损害,一个人对谁修安忍;精进是为了要度化众生,而不是为自己;大乘禅定是远离外面一切愦闹,安住于利益众生的境界中;智慧度则是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辨别利益众生最究竟的方便方法。因此,六度全部需要众生,没有众生的话,一度也不能够圆满。同样,四摄、四无量心也需要众生,大乘的三十七道品,都离不开众生。最后获得佛果时,是以二十七种事业将众生安置于道和果上,所以任运自成的二十七种事业也不能离开众生。

  • 第17题:

    有些居士学佛,家里非常反对,经常砸佛像、烧经书。这些居士就认为自己发了菩提心,不能让众生依靠自己造罪,所以只好放弃学佛。这种做法对吗?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办?


    正确答案: 不对,这是一种不懂佛法的愚笨做法。如果去随顺他们,从而舍弃正法,断了解脱的慧命,不仅你造下了舍法罪,而且这个恶业得由他们共同承担,恰恰把他们全部推进了地狱火坑!如果你闻思过佛法,对教理有所了解,那么在遇到家人反对时,更应精进学佛,以慈悲心把功德回向给他们,让他们早日迷途知返,走上解脱之道。

  • 第18题:

    问答题
    看到可怜的众生心生不忍,这是菩提心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不能称为菩提心,因为没有发过心的世间善人或外道慈善人士,他们的相续中也有,这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心,怜悯心的对境只是个别众生,而菩提心则是缘天边无际的一切有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菩提心能成办众生的哪些利益?

    正确答案: 总的来讲,菩提心能成办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分别来说,菩提心是消灭三界众生死苦之殊胜甘露,是遣除一切众生贫困的无尽宝藏,也是疗除各种疾病的最胜妙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只有依靠众生,才能成就佛道?

    正确答案: 作为修大乘佛法者,从最初发无上菩提心,中间修持六度万行,到最后证悟圆满正觉果位,都要依靠众生方能成就。
    具体而言,最初的发心是“为度化众生愿成佛”,所依离不开众生。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时,法、财、无畏三种布施都要以众生为对境;持戒也是依靠众生而守持清净戒律;没有众生的损害,一个人对谁修安忍;精进是为了要度化众生,而不是为自己;大乘禅定是远离外面一切愦闹,安住于利益众生的境界中;智慧度则是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辨别利益众生最究竟的方便方法。因此,六度全部需要众生,没有众生的话,一度也不能够圆满。同样,四摄、四无量心也需要众生,大乘的三十七道品,都离不开众生。最后获得佛果时,是以二十七种事业将众生安置于道和果上,所以任运自成的二十七种事业也不能离开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发愿变成如意牛、四大、桥梁等来帮助众生,这是愿菩提心吗?为什么?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正确答案: 印度善天论师和胜敌论师认为是愿菩提心。但藏地的布顿大师、根索曲扎仁波切等论师不同意,因为愿菩提心必须具足让众生成佛之愿心,而这里只是发愿以一切世间方便来利益众生,未提到让众生或自己成佛,这实际上是一种善心的发愿,并不属于愿菩提心的范畴。
    这段颂文可以说是愿菩提心,因为此处也宣说了“有情种种界,殊途悉涅槃”,作众生涅槃的助道因。但布顿大师等的观点也可以,因这里不是菩提心正行,只是一种加行修心。在前行的修行中,自相续逐渐得以清净,同时也是菩提心生起、成熟之时,所以二者并无有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
    A

    做社会慈善事业 

    B

    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C

    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D

    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人说:“别人赞美我的时候,他必然很快乐。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众生快乐我也快乐,所以我喜欢赞叹,主要是随喜别人的快乐。”这种说法你如何驳斥?

    正确答案: 你既然能对众生的快乐感到高兴,那么这种随喜应该很广大,可以遍及每一个众生吧!但实际上你的心好像很会拣择,当别人赞叹你的敌人时,你为什么不去随喜呢?那时你不但不高兴,反而生起嗔恼痛苦,这与你的说法完全相反。别人的名声传扬各方而喜悦时,你在旁边的心境如何呢?可见,你的说法自相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