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为什么说修四念处成就快呢?”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果欠缺法义的闻思基础,而急着修四念处,会有什么样的弊病?


    正确答案: 1.只懂一些名相,只学一些皮毛;
    2.略有心得体会之后,就背着一把宝剑,到处找人较量,挑别人的毛病,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

  • 第2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 第3题:

    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


    正确答案: 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 第4题:

    为什么要修四禅八定呢?


    正确答案: 因为我们那个“自我”,那个“本尊”,是游走三界,如果你要追它,追的很厉害的时候,它就要躲到“无色界”里面去。它躲进无色界里,它是来无影、去无踪,如果你没有“无色界”的禅定力,以及禅定的经验,不容易看到本尊的影子,它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我们要体验经历过色界、无色界、能看到它的味患离,又有照见诸结,那个本尊就无所遁形,那个色界贪,无色界贪才能够断,这是一个重要的必经过程。

  • 第5题:

    修四念处为什么要有出入息法的配合?


    正确答案: 身念处阶段,在动态方面都要清楚明觉。如果在禅修处于静态的时候,要深入到更微细,更深入到宁静的状态,出入息法方面可以带领你进入到比较深的定,比较深的明觉都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四念处方面一样要有前面出入息念的基础。如果修四念处,没有出入息法,进入比较深的方面,你的观察还是很粗糙,因为出入息是要将心的明觉度带入到更高层次,更微细的明觉。

  • 第6题:

    修四念处证果的时间多长?证什么果?


    正确答案: 真正用功修行,不必七年,甚至不必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就有可能证到三果或四果。

  • 第7题:

    问答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无小净者能背念,照念《古兰经》,不能以手抹呢?

    正确答案: 因为眼睛在大小净中是不洗为净的,因此无大小净能看《古兰经》。眼看心念无妨,至于手在大小净中都是主命;无大小净者手不洁,所以不能摸《古兰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修四念处的身受念处,心法念处各达到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 四念处的身受念处,是以开发第一阶段的觉性为主,心法念处则是要去真正能够见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有人说钝根反而成就可能快呢?

    正确答案: 虽然知识理论的正确性、合理性需要分辨,但前人验证过的知识,对使用知识的人来说,不必要,也不可能样样都要自己来重新验证。如果那样做,反而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再者,修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理性分辨能力和增益智慧的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所学的法,有“经”“续”和著名佛法大师的“疏论”根据,传法人的学问、德性被证明是可以信赖的,具有讲授和实修的可靠传承者,就可以相信。
    因此钝根人如果得到良师益友,得到公认的正法,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修持,反而比那些半信半疑、思想污染较深的有学问的人,更有获得好成就的希望。
    因为一般的利根学人,因其见闻广,大脑就像一个杂货商店,三教九流的货色样样都有,思想意识的白纸上涂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颜色。这种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和慧眼,在思想意识里很难形成纯洁的、色调鲜明的信仰画面。
    这就是信仰坚定专一的钝根人有时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利根学人反而出成就快的原因所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空海师父为何强调具备闻思基础后,再修四念处呢?

    正确答案: 如果具足闻思基础,有正知正见,又有因缘实修四念处,佛陀向你保证不必七年,甚至不必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就可以证到三果或四果。佛陀绝不开空头支票,也不是天方夜潭。如果没有正法的闻思基础,没有建立正知正见,容易以欲贪为先导而修四念处,如此就越修越厉害,我慢会越修越大。这与佛陀所讲的,断结、断慢的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正知正见,具足闻思基础,然后你在修四念处,要迈向证果,初果、二果这样上来,那是不待时节因缘,那是随时都有可能的。但你必须证到初果以上,真正用生命在找法、在修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修四念处成就快呢?

    正确答案: 因为二六时中都在用功,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而且工作、生活、修行三不误。工作时,把注意力放在明显的动作上;走路时,觉察左右脚的变换;休息时,修十分钟出入息念。一切时、一切处都在修行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修四念处的身受念处,心法念处各达到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 四念处的身受念处,是以开发第一阶段的觉性为主,心法念处则是要去真正能够见法。

  • 第14题:

    为什么修行人多,成就的人极少呢?


    正确答案: 最重要的是没有深刻去体悟老、病、死的可怕和生死轮回的痛苦;没有用生命去修行的决心和魄力。其次是没有建立正知正见,往往在方便法上下功夫,盲修瞎练。

  • 第15题:

    修法念处时,什么越多越好?什么越少越好?


    正确答案: 在法念处,属于善法的七觉支,在修行的过程中,是越多越好,五盖与六根打结方面,是属于恶法,这方面是越少越好。

  • 第16题:

    修受念处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受念处要观察到内心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心里的苦、身体的苦,是透过感受传递出来。受念处是身心的反应,反映出内心的苦与不安。通过受念处的修行,观察内心潜意识的心态;观察禅定而生的喜乐感受;观察喜乐变化的现象。

  • 第17题:

    修四念处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修四念处,培养正知明觉是手段,目的是透过正知明觉,去深观内心所打的种种结。修行境界无论多高,如果没有看到十个结,没有断除,都是世间法。

  • 第1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四念处是必修课?

    正确答案: 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都是导向四念处,它是闻、思、修、证的总结。要开悟证果,必须修四念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如果欠缺法义的闻思基础,而急着修四念处,会有什么样的弊病?

    正确答案: 1.只懂一些名相,只学一些皮毛;
    2.略有心得体会之后,就背着一把宝剑,到处找人较量,挑别人的毛病,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

    正确答案: 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修四念处为什么要有出入息法的配合?

    正确答案: 身念处阶段,在动态方面都要清楚明觉。如果在禅修处于静态的时候,要深入到更微细,更深入到宁静的状态,出入息法方面可以带领你进入到比较深的定,比较深的明觉都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四念处方面一样要有前面出入息念的基础。如果修四念处,没有出入息法,进入比较深的方面,你的观察还是很粗糙,因为出入息是要将心的明觉度带入到更高层次,更微细的明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修四念处证果的时间多长?证什么果?

    正确答案: 真正用功修行,不必七年,甚至不必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就有可能证到三果或四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修四禅八定呢?

    正确答案: 因为我们那个“自我”,那个“本尊”,是游走三界,如果你要追它,追的很厉害的时候,它就要躲到“无色界”里面去。它躲进无色界里,它是来无影、去无踪,如果你没有“无色界”的禅定力,以及禅定的经验,不容易看到本尊的影子,它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我们要体验经历过色界、无色界、能看到它的味患离,又有照见诸结,那个本尊就无所遁形,那个色界贪,无色界贪才能够断,这是一个重要的必经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