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答?

题目

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答?


相似考题
更多“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相关问题
  • 第1题:

    阿弥陀经‘从是西方...名曰极乐’,是知极乐世界在此世界平行之西,如此则非谓极乐世界也在三界范围内,三界如火宅,极乐独得例外?


    正确答案:此又不宜呆看,立浅言求易解,故说超出三界以外,不住六道之中,实义则证得无生,即为超出,缘已不受此三界尘缘所缠矣。兹为易解,而谈三界,居士仅知娑婆世界,下自风轮上至空天之范围,此只是竖面,不知横面尚有九山八海,在第九重铁围山之外,便非娑婆。如此娑婆所组织之世界,十万亿个以西,方到极乐,是已遥遥超出娑婆矣。然此每个世界之范围,亦是假定,因虚空世界无尽,拟划标准,易于言说耳。如我国分若干省,自是人划,并非天成者然。

  • 第2题:

    六祖云:‘东方人造业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业念佛往生何方?’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念佛求生西方,乃本师释尊之经训,示众生修行之正途。西方造业,往生何方,乃祖师杜绝初学,不能专一观心之方便。各各有妙用,契禅者禅,契净者净,不必执著,后学认为破净背佛,皆误矣。

  • 第3题:

    西方言谈有七忌:一忌问(),二忌问(),三忌问(),四忌问(),五忌问(),六忌问(),七忌问()。


    正确答案:年龄;婚姻;收入;住址;经历;工作;信仰

  • 第4题:

    “华开莲现,花落莲成”是出自()

    • A、《金刚金》
    • B、《妙法莲华经》
    • C、《心经》
    • D、《法华经》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如净土要‘信’,参禅要‘疑’,如‘烦恼即菩提’,又叫‘念佛生极乐世界’,佛又说:‘要常住地狱,并庄严地狱’。这些相对矛盾话,在佛学书籍里易于使初学者迷惑,祈解释。


    正确答案:众生有八万四千病,佛有八万四千法,法等药也。病既不同,药何能同,须知人参黄蓍良药也,可以疗病;红矾白砒,毒石也,亦可疗病。应其用矾砒即仙丹,错其用参蓍亦杀人,药须对症,法须契机,明乎此,则知佛法并无矛盾。烦恼即菩提,是对升堂之人说者;常住地狱,是对入室之人说者。初学者,教相尚不清楚,何能免于迷惑,只肯进求,久自了然。至于净信禅疑,兹举一例,譬如台南人欲往中部,须向北行,台北人欲往中部,须向南行,皆到台中,而有南北趋向不同,是起点使然,而达到则一,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

  • 第6题:

    禅宗以口念“南无阿弥”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故在民间影响最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问答题
    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道教有无极乐世界?

    正确答案: 道教的极乐世界为东方长乐世界。道教重生,东方于五行属木,配四时为春,主生,故道教的极乐世界在东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答?

    正确答案: 无法向其证明,此非现量,乃属圣教量,非凡夫所可解也。书载铜山东崩,洛钟西应,哭竹生笋,思鱼涌泉无非感应道交所起现相。如以古书记载不实,出于臆造,而太阳发现黑子,地球之电波即生变化,新发明之心理测验机,能断人语之真假,亦无非一感一应耳。读书多,见事广,自不以驼为马肿背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妙法莲华经》及弥陀经内‘池中莲华大如车轮’之‘华’字系读‘花’字音,何以不直书该‘花’字,当时写经人究何用意?

    正确答案: 华为古字,古书常用之,今日所读经册,多系晋魏所译,故仍从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阿弥陀经‘从是西方...名曰极乐’,是知极乐世界在此世界平行之西,如此则非谓极乐世界也在三界范围内,三界如火宅,极乐独得例外?

    正确答案: 此又不宜呆看,立浅言求易解,故说超出三界以外,不住六道之中,实义则证得无生,即为超出,缘已不受此三界尘缘所缠矣。兹为易解,而谈三界,居士仅知娑婆世界,下自风轮上至空天之范围,此只是竖面,不知横面尚有九山八海,在第九重铁围山之外,便非娑婆。如此娑婆所组织之世界,十万亿个以西,方到极乐,是已遥遥超出娑婆矣。然此每个世界之范围,亦是假定,因虚空世界无尽,拟划标准,易于言说耳。如我国分若干省,自是人划,并非天成者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六方世界,有恒沙佛土,但不知也有西方极乐世界那样七宝庄严否?西方念佛往生,六方佛土,如何去法,是否也要念佛,才能去的?

    正确答案: 六方恒沙佛土,虽各具七宝庄严,惟与西方极乐比较,则有逊焉。缘此莲邦,乃弥陀因地,精取二百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具足五劫所成,思此可知矣。如欲往游六方,先求往生极乐,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朑,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此其去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妙法莲华经》及弥陀经内‘池中莲华大如车轮’之‘华’字系读‘花’字音,何以不直书该‘花’字,当时写经人究何用意?


    正确答案:华为古字,古书常用之,今日所读经册,多系晋魏所译,故仍从之。

  • 第14题:

    念佛同修们,其中有人朝夕设敬饭奉祀佛祖是否必要或无必要。依听讲经内谈及西方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内能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万般应有尽有谓何凡间人再设敬饭乎?


    正确答案:岂独佛祖不食人间敬饭,即欲界诸天亦不食人间烟火,四禅天众,饮食已全断之,况佛祖乎。此不过尽我之心,竭我之诚,佛智鉴照万方,亦知之矣。种我福田,供之自是有益,如梁武帝前生为樵夫,遇雨见佛像被淋,取笠覆之,一念之诚,后报无穷。

  • 第15题: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发()愿度众生。


    正确答案:阿弥陀佛;四十八

  • 第16题:

    六方世界,有恒沙佛土,但不知也有西方极乐世界那样七宝庄严否?西方念佛往生,六方佛土,如何去法,是否也要念佛,才能去的?


    正确答案:六方恒沙佛土,虽各具七宝庄严,惟与西方极乐比较,则有逊焉。缘此莲邦,乃弥陀因地,精取二百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具足五劫所成,思此可知矣。如欲往游六方,先求往生极乐,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朑,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此其去法。

  • 第17题:

    ()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

    • A、禅宗
    • B、密宗
    • C、净土宗
    • D、三论宗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六祖云:‘东方人造业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业念佛往生何方?’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念佛求生西方,乃本师释尊之经训,示众生修行之正途。西方造业,往生何方,乃祖师杜绝初学,不能专一观心之方便。各各有妙用,契禅者禅,契净者净,不必执著,后学认为破净背佛,皆误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佛教追求的最高的理想目标是(  )。
    A

    长生不老

    B

    达到提好境界

    C

    自由超脱

    D

    进人西方极乐世界


    正确答案: D
    解析:
    佛教追求世间的最高理想是涅盘。“涅盘”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灭度、圆寂。涅盘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熄灭一切“烦恼”、超脱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也就是自由超脱。

  • 第20题:

    问答题
    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以后依靠何人抚养长大?

    正确答案: 莲花开后,即是成人,并无幼稚壮老,种种经过。衣食住行,自在化生,细读阿弥陀经,自知其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  )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在民间影响较大。
    A

    禅宗

    B

    净土宗

    C

    天台宗

    D

    律宗


    正确答案: B
    解析:
    我国佛教出现过许多的派别,主要有八宗:①三论宗又称法性宗;②瑜伽宗又称法相宗;③天台宗;④贤首宗又称华严宗;⑤禅宗;⑥净土宗;⑦律宗;⑧密宗,又称真言宗。即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其中,净土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在民间影响最大。

  • 第22题:

    问答题
    如净土要‘信’,参禅要‘疑’,如‘烦恼即菩提’,又叫‘念佛生极乐世界’,佛又说:‘要常住地狱,并庄严地狱’。这些相对矛盾话,在佛学书籍里易于使初学者迷惑,祈解释。

    正确答案: 众生有八万四千病,佛有八万四千法,法等药也。病既不同,药何能同,须知人参黄蓍良药也,可以疗病;红矾白砒,毒石也,亦可疗病。应其用矾砒即仙丹,错其用参蓍亦杀人,药须对症,法须契机,明乎此,则知佛法并无矛盾。烦恼即菩提,是对升堂之人说者;常住地狱,是对入室之人说者。初学者,教相尚不清楚,何能免于迷惑,只肯进求,久自了然。至于净信禅疑,兹举一例,譬如台南人欲往中部,须向北行,台北人欲往中部,须向南行,皆到台中,而有南北趋向不同,是起点使然,而达到则一,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西方言谈有七忌:一忌问(),二忌问(),三忌问(),四忌问(),五忌问(),六忌问(),七忌问()。

    正确答案: 年龄,婚姻,收入,住址,经历,工作,信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