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将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吗?什么样的回向才如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回向心


    正确答案: 有三种:一是回己功德,普惠众生;二是回己修行,上求菩提;三是回己智慧,但求实际。

  • 第2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 第3题:

    所作善根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


    正确答案: 可以保持自己的功德善根不毁坏,乃至得菩提之前,这个善根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增长,《妙臂请问经》中说:“回向后的善根,永远也不会失毁,犹如大海与盐味无二无别,回向后的善根与如来的智慧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应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在回向的时候,一定要发愿: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安宁!

  • 第4题:

    下列三种为善方式比较如何? (1)为善后回向个人离苦得乐。 (2)为善后回向众生离苦得乐。 (3)为善出于自性,无善恶得失之心,念亡境泯,一相不立。


    正确答案:三者比较,自以后者为实。一属自了,不除我执,二属菩萨,尚有法执,后则三轮体空,乃属性德。

  • 第5题:

    班轮航线都是封闭的,具有两个方向,即去向(Outbound)和回向(Inbound),它们通常对应于外贸的出口和进口方向。通常情况下两个方向货流量是不平衡的。规定去向为正向(FatLeg),回向为反向(MeagerLeg)。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判断题
    班轮航线都是封闭的,具有两个方向,即去向(Outbound)和回向(Inbound),它们通常对应于外贸的出口和进口方向。通常情况下两个方向货流量是不平衡的。规定去向为正向(FatLeg),回向为反向(MeagerLeg)。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班轮航线都是封闭的,具有两个方向,即去向(Outbound)和回向(Inbound),它们通常对应于外贸的出口和进口方向。通常情况下两个方向货流量是不平衡的。规定货运量大的方向为正向(FatLeg),小的方向为反向(MeagerLeg)。

  • 第7题:

    问答题
    下列三种为善方式比较如何? (1)为善后回向个人离苦得乐。 (2)为善后回向众生离苦得乐。 (3)为善出于自性,无善恶得失之心,念亡境泯,一相不立。

    正确答案: 三者比较,自以后者为实。一属自了,不除我执,二属菩萨,尚有法执,后则三轮体空,乃属性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回向和发愿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无垢光尊者说:对以前已做过的善根,以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持,称为回向;对没有做过的善根,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立誓要做,这就是发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父母不识字,日日佛随钟无间断,但我当子弟朝夕课程,愿回向与父母,不知回向何文?

    正确答案: 即将五言八句之回向文,易数位减为四句即可,谨拟如下:‘愿以此功德,上报父母恩,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布施以三轮体空为贵,然则以功德回向菩提道及众生,是否落相?因回向必有我、功德、对方之三相故。

    正确答案: 佛氏门中,讲理不废事,说事不废理。三轮体空理也,回向事也,浅学浅解者,自以回向为方便,夙学入深者,自应契归体空为直实。我人功德是相,回向是著相,三轮体空亦是相,存念亦是著相,然则如之何而可?曰,不住无为,不尽有为,亦不回向,亦是念空,庶近之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vector类中用于返回向量中第1个对象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 front()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所作善根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

    正确答案: 可以保持自己的功德善根不毁坏,乃至得菩提之前,这个善根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增长,《妙臂请问经》中说:“回向后的善根,永远也不会失毁,犹如大海与盐味无二无别,回向后的善根与如来的智慧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应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在回向的时候,一定要发愿: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安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父母不识字,日日佛随钟无间断,但我当子弟朝夕课程,愿回向与父母,不知回向何文?


    正确答案:即将五言八句之回向文,易数位减为四句即可,谨拟如下:‘愿以此功德,上报父母恩,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

  • 第14题:

    回向文里有‘巧把尘劳当佛事’是什么意思?如何实行?


    正确答案:尘劳乃烦恼之异名,烦恼能蒙垢真性,故曰尘,又能搅乱身心,故曰劳。世间诸事,多属烦恼,当取善巧方便之法,将一切烦恼,作为自觉觉他之助缘,所谓烦恼即是菩提。应如是知,应如是行。

  • 第15题:

    回向时,应念什么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正确答案: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 第16题:

    学佛人不著能行所行,能忍所忍,一味心中无事,则念佛似不必回向,以有回向,则已著,不知然否?


    正确答案:众生根性,有利与钝,利者能以顿悟,钝者必须渐修。利根心有妄念,处处著相,经知识开示,能知自己之妄念与著相。钝根妄念著相,而不自知,是以长迷也。念佛法门,本有不回向之名,乃对利根言之,钝根者不足语此。今日多钝根,对于佛法在初信之时,不妨暂取著相,方有个入处。试思念佛拜佛,参禅、持戒、修福等,何一莫非著相,若尽废之,学者起修,无入手处矣。利根一闻千悟,或直超竿头,有此秉赋,许汝承当。

  • 第17题:

    名词解释题
    回向心

    正确答案: 有三种:一是回己功德,普惠众生;二是回己修行,上求菩提;三是回己智慧,但求实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超度祖先念佛回向力量大,或是布施力量大?

    正确答案: 金刚经有云,‘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又云‘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四句偈等,尚且如此,何况弥陀万德洪名?据此而言,不论超度祖先,或是消业愈病,当以念佛力量为大。但念者必须诚敬,若有口无心,是不如法,力量便尔轻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回向时,应念什么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正确答案: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鄙人有时为道友之请求,参加人家丧事之超度,做经忏或念佛,但欲为亡者回向之时,用何种回向文请指示几种!

    正确答案: 为亡者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一文即可。但居士为道友助念超度,同谊关系,自无不可,若一味向社会去做经忏,则损道损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将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吗?什么样的回向才如法?

    正确答案: 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华严经》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可见,未来将造的善根也可以回向。这种善根虽然还未造作,但可以用意愿回向。打个比喻:如同在银行透支,虽然你的帐户上还没有这笔钱,但以你的信用,银行可以先支付出来;同样,我们以自己始终如一之坚定誓言,回施未来之善根,众生亦可得益。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享,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同时,不应回向获得人天有漏福报或声缘阿罗汉果位,而应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而回向,这才是最究竟、最如法的回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所谓‘观想’与‘回向’,是否即无明妄念?

    正确答案: 观想是修持之一种方法,观是观照,想是设想。在事方面,为净宗之十六观,密宗之本尊观等;在理方面,为观身不净等四念住,及三谛三观等。回向是一种愿心,是把一切功德,收回来送向一个目的所在。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之种种。以上二者与无明妄念有别。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