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更多“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相关问题
  • 第1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

  • 第2题:

    佛陀和高僧大德利益众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只是呆在大德身边可以吗?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说明此理。


    正确答案: 转法轮。
    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在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智达,为了救度堕入孤独地狱的母亲前往西藏,但因为翻译途中去世,而尊语言不通,从而导致如此伟大的上师在藏地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

  • 第3题:

    发心分为哪几种,其中加行发心殊胜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正确答案: 发心分为:A不善的发心,B无记的发心,C善的发心又分为下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上士道的发心即菩提心
    加行发心殊胜:佛陀在<王狮经>中说:”为度诸众生.发起菩提心,以此摄诸法,以此得喜乐”是说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以此可摄持各种善法,无勤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喜乐,菩提心依悲心而生,如果没有悲心,生起菩提心也是很困难,所以说菩提心的来源是大悲心,菩提心的对境就是一切众生若离开了众生这年所缘,菩提心就没办法生起,菩提心的修持全部以利益众生心态来摄持,为众生睡觉.为众生吃饭.为众生说话.一切都想着众生.就像慈母时时关心独子一样
    用三殊胜来发心功德利益真的很大,就像我前年腊月23在送子观音菩萨面前为一切众生求子,前几天我妹打电话告诉说她怀上了(结婚几年都没有差点为这件事而离婚),在没有参加网络共修前,以前我也为她求过,只是为她一个人许愿,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以后做什么事都会用三殊胜慢慢来摄持自己的心

  • 第4题:

    如果坚信“佛陀是万能的,能够遣除一切痛苦”,这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有了这种信心,没有任何事情不能做到,绝对能遣除一切痛苦。
    以前扎扬堪布带一群人去朝拜拉萨,途中遇到了一伙强盗,要求他们交出所有的财产,当时眷属们惊惶失措、四处逃避,堪布告诉他们:“你们跑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可能得到究竟的救护,大家应该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后他自己坐在一块毫无遮拦的大石头上,专心地祈祷佛陀。强盗们特别不高兴,向堪布放了一阵枪,但除了在衣服上留下子弹的痕迹外,根本没有伤害到堪布,这些强盗见此情景,吓得四散而逃。

  • 第5题:

    供养遍入天与供养佛陀有哪些不同?请引用公案进行分析。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


    正确答案: 1)用古印度的诗学修辞来说明,整个大地系着四在洋的沉甸甸的腰带,这样的大地曾被大力非天施予遍入天,按理来讲,大力非天应该得好报,结果他却被遍入天以神变压在地下,感受无边的痛苦。相反,供养佛陀却有极大的利益。以前佛陀在王舍城时,有一次带阿难去城市里化缘,两个孩童在城中玩泥沙,其中一个孩童叫胜者(又名德胜),他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诚挚心,自己很想供养佛陀,但没有别的供品,就抓了一把泥沙前去供养。可是他个子太小,够不着佛陀的钵盂,另一个孩子就跪着,让他站在自己身上,佛陀也慈祥地弯下腰,用钵盂接受了他的供养,并让阿难回去用水和着泥沙涂在僧众的僧房上。当时佛陀告诉阿难:“在我涅槃一百年之后,这个孩童将转生为统治印度的无忧王(也叫阿育王),另一个孩童会变成他的大臣。”所以,不要说用鲜花、财物等供养佛陀,甚至孩童在一玩耍的过程中以泥沙供佛,来世也可以获得殊胜王位。
    2)对遍入天作供养,不但没有好报,反而会产生痛苦。相反,在佛陀面前作供养,即使只有一点点,其果报也非常广大。

  • 第6题:

    问答题
    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断尽了贪心,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的供养?

    正确答案: 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如果坚信“佛陀是万能的,能够遣除一切痛苦”,这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有了这种信心,没有任何事情不能做到,绝对能遣除一切痛苦。
    以前扎扬堪布带一群人去朝拜拉萨,途中遇到了一伙强盗,要求他们交出所有的财产,当时眷属们惊惶失措、四处逃避,堪布告诉他们:“你们跑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可能得到究竟的救护,大家应该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后他自己坐在一块毫无遮拦的大石头上,专心地祈祷佛陀。强盗们特别不高兴,向堪布放了一阵枪,但除了在衣服上留下子弹的痕迹外,根本没有伤害到堪布,这些强盗见此情景,吓得四散而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有没有功德,以凡夫的分别念也很难判断。如果是我的话,在没有真正对无我空性产生一定的证悟之前,不敢贸然行事,但现在可以随喜、发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燃指供佛,舍弃对身体的执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发心分为哪几种,其中加行发心殊胜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正确答案: 发心分为:A不善的发心,B无记的发心,C善的发心又分为下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上士道的发心即菩提心
    加行发心殊胜:佛陀在<王狮经>中说:”为度诸众生.发起菩提心,以此摄诸法,以此得喜乐”是说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以此可摄持各种善法,无勤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喜乐,菩提心依悲心而生,如果没有悲心,生起菩提心也是很困难,所以说菩提心的来源是大悲心,菩提心的对境就是一切众生若离开了众生这年所缘,菩提心就没办法生起,菩提心的修持全部以利益众生心态来摄持,为众生睡觉.为众生吃饭.为众生说话.一切都想着众生.就像慈母时时关心独子一样
    用三殊胜来发心功德利益真的很大,就像我前年腊月23在送子观音菩萨面前为一切众生求子,前几天我妹打电话告诉说她怀上了(结婚几年都没有差点为这件事而离婚),在没有参加网络共修前,以前我也为她求过,只是为她一个人许愿,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以后做什么事都会用三殊胜慢慢来摄持自己的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供养遍入天与供养佛陀有哪些不同?请引用公案进行分析。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

    正确答案: 1)用古印度的诗学修辞来说明,整个大地系着四在洋的沉甸甸的腰带,这样的大地曾被大力非天施予遍入天,按理来讲,大力非天应该得好报,结果他却被遍入天以神变压在地下,感受无边的痛苦。相反,供养佛陀却有极大的利益。以前佛陀在王舍城时,有一次带阿难去城市里化缘,两个孩童在城中玩泥沙,其中一个孩童叫胜者(又名德胜),他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诚挚心,自己很想供养佛陀,但没有别的供品,就抓了一把泥沙前去供养。可是他个子太小,够不着佛陀的钵盂,另一个孩子就跪着,让他站在自己身上,佛陀也慈祥地弯下腰,用钵盂接受了他的供养,并让阿难回去用水和着泥沙涂在僧众的僧房上。当时佛陀告诉阿难:“在我涅槃一百年之后,这个孩童将转生为统治印度的无忧王(也叫阿育王),另一个孩童会变成他的大臣。”所以,不要说用鲜花、财物等供养佛陀,甚至孩童在一玩耍的过程中以泥沙供佛,来世也可以获得殊胜王位。
    2)对遍入天作供养,不但没有好报,反而会产生痛苦。相反,在佛陀面前作供养,即使只有一点点,其果报也非常广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正确答案: 作者说虽然没有亲见,但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详细的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对二者的色身、威力、行为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知道谁具功德、谁不具功行,从而抉择出所应依止的对象。
    而以智慧反复观察,最终可以得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找不出任何过失,以法称论师《释量论》中的丰富比量可以证明,佛陀才是唯一的量士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现在有个别假活佛到处欺骗信众,有的人供养完以后才发现上当受骗,那这种供养是否没有功德?请以公案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如果当时发心很清净,只要没有产生后悔心,应该是有功德的。佛经中记载,有个人把一个凡夫误认为阿罗汉来供养,由于他当时发心清净,后来获得了供养阿罗汉的功德。贫女把狗牙看成释迦牟尼佛的佛牙来一心祈祷,后来也是成佛了。所以只要心清净,有些善根也能获得。

  • 第14题:

    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断尽了贪心,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的供养?


    正确答案: 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 第15题:

    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正确答案: 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 第16题:

    有人说:“敌人虽然是修安忍最殊胜的助缘,但他并没有利益我的发心,所以不应将功德回向给他。”请以理驳斥这种说法。


    正确答案: 敌人确实没有想帮你的念头,然而世间上很多法都没有饶益人的分别念,但我们也会对它极力供奉。如三藏十二部、戒定慧三学、佛塔、佛像、舍利等,这些都是没有心识的法,如果以没有利益你就不应对其供奉为理由,那对这些都不应去顶礼供奉,甚至连佛陀也不能去供奉了。但这是每一个三宝弟子不会承认的。

  • 第17题:

    问答题
    现在有个别假活佛到处欺骗信众,有的人供养完以后才发现上当受骗,那这种供养是否没有功德?请以公案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如果当时发心很清净,只要没有产生后悔心,应该是有功德的。佛经中记载,有个人把一个凡夫误认为阿罗汉来供养,由于他当时发心清净,后来获得了供养阿罗汉的功德。贫女把狗牙看成释迦牟尼佛的佛牙来一心祈祷,后来也是成佛了。所以只要心清净,有些善根也能获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供养衣服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以清净心供养衣服,生生世世可获得特别庄严的身相。
    如《百业经》中的金色比丘尼,她前世是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被驱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又染上严重的麻风病。后来,给孤独长者见她无衣蔽体,就给她一件衣服。她见到佛陀后,生起极大信心,把身上脏血垢染的衣服脱下来,以清净心供养佛陀,且于佛前无比欢喜地合掌祈祷,在对佛生起欢喜心中去世。她死后转生为当地一商主之女,诞生时端庄异常,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七岁时对佛生起信心,恳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灭尽烦恼,获得罗汉果位,具大神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人说:“敌人虽然是修安忍最殊胜的助缘,但他并没有利益我的发心,所以不应将功德回向给他。”请以理驳斥这种说法。

    正确答案: 敌人确实没有想帮你的念头,然而世间上很多法都没有饶益人的分别念,但我们也会对它极力供奉。如三藏十二部、戒定慧三学、佛塔、佛像、舍利等,这些都是没有心识的法,如果以没有利益你就不应对其供奉为理由,那对这些都不应去顶礼供奉,甚至连佛陀也不能去供奉了。但这是每一个三宝弟子不会承认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佛陀和高僧大德利益众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只是呆在大德身边可以吗?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说明此理。

    正确答案: 转法轮。
    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在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智达,为了救度堕入孤独地狱的母亲前往西藏,但因为翻译途中去世,而尊语言不通,从而导致如此伟大的上师在藏地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正确答案: 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果遇到能让自己生起猛烈贪心或嗔心的对境,这时你会怎么做?这节课的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正确答案: 如果自心对外境的人或财物生起贪欲,或者对某外境要生起嗔怒,此时自己应猛然醒悟,力提正念对治。龙树菩萨说过“贪嗔痴所造的业为不善业”,若在贪嗔等烦恼驱使下,言行肯定要触犯戒律,伤害自他。所以在贪嗔烦恼萌发之际,应果断地停下来,强行压制自己的言行,不让自己随恶劣意乐去做事说话。上师如意宝说:“如果你的贪心猛厉现前,暂时坚持克制一下;或者你的嗔心非常猛烈时,也暂时强行克服;只要你坚持一会儿,烦恼就会渐渐地减弱消失,你只要保持十分钟不动不言,然后再慢慢地去讲话、做事,这样就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