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

题目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相似考题
更多“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确定对照的条件(性别、年龄、居住地),选择对照。

  • 第2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霍乱的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病人发病前五天及其病后或者带菌者被发现前五天内,与病人有共同餐饮史、共同居住生活史等。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自末次暴露起持续5天的医学观察和粪便霍乱弧菌检测工作。
    如接触者是食物加工人员必须暂离工作岗位,直至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 第3题:

    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这是一种什么疾病,是否属于暴发疫情?主要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这种疾病是伤寒,属于暴发疫情。
    暴发:短时间局部区域内出现大量症状类似的病人,有相同的传染源和(或)传播途径,且病人常同时出现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主要依据:患者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史(如共用井水);具有伤寒典型临床症状;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

  • 第4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简述上述所有呼吸道传染病案例的监测要点。


    正确答案: 1)腹泻病人监测: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诊断为临床或确诊病例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2)重点人群监测:对监测点内的的重点人群,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从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托幼机构保育员等进行带菌率监测;
    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定期选择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处、医院污水排放处等抽样检测;
    4)食品、粪便和苍蝇监测:定期选择食堂、餐馆等集中供应等食品,公共厕所、粪坑和苍蝇抽样检测;
    5)菌株耐药性监测:对监测点内的XX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动态观察菌株耐药性变迁;
    6)在监测点内对水改、粪管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他防疫措施作出科学评价,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方法。

  • 第5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霍乱病人(带菌者)解除隔离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入院后,粪便培养每日一次,停药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方可解除隔离。
    2)霍乱临床表现消失,如无粪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已超过七天,可解除隔离。
    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胆汁培养每周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方可接触隔离。

  • 第6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针对本案例,确诊伤寒和副伤寒还要做何检测?患者如何处理?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伤寒和副伤寒检测:血培养和(或)粪便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2)患者的处理:
    ①对患者应严格隔离;
    ②治疗以抗菌、对症为主。
    3)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计算,伤寒14天,副伤寒10天。
    饮食行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粪培养1次,阴性者方能工作。

  • 第7题:

    一建筑工地菌痢暴发流行,经采取措施很快控制住流行,为防止继续发生,下列哪项措施不恰当:()。

    • A、隔离病人一周
    • B、饮用水消毒
    • C、注射卡介苗
    • D、未发病者预防性口服氟哌酸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在发生伤寒暴发疫情后,按照暴发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迅速组织核实诊断,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
    (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发生伤寒暴发流行时,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当地应急委员会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协调财政、宣传、工商、教育、农业、建设、公安以及爱卫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及时安排落实疫情处理所必需的人员、防治经费和各种预防、治疗药物,确保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其他机构参加的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研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2)加强疫情报告。当发现伤寒暴发流行时,疾控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疫情报告的疾控机构应以最快的方式报告上级疾控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不得瞒报、漏报、缓报。疫情发生地处理暴发疫情时,要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并实行疑似病例日报和零报告、腹泻病疫情动态报告等。
    (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如发生伤寒重大疫情,应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伤寒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①个案调查:是指发生伤寒单个病例(或带菌者)时,对传染源及疫点进行的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病源检索工作(包括接触者、水源和可疑食物等)。
    ②暴发调查: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暴发疫情调查主要用于群体急性感染,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提出对策并考核对策的效果,尽快控制疫情。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应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疫点、疫区的划定。疫点指发生伤寒暴发流行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指征来划定疫点。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社区为范围划为疫区。
    (5)疫点、疫区处理。一旦发现暴发疫情,要抓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重要环节,迅速控制疫情。
    (6)控制传染源。
    ①加强疫情和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发现病人愈早、诊断愈及时,愈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②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就地隔离治疗。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加强伤寒病例的集中隔离治疗与管理,严格按照国标的治疗原则进行正规、足程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确保病人达到出院指标后才允许出院。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从停止接触起算,至少3周。
    ③抓好传染源的调查工作,追踪调查每一例伤寒病人,完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切实做好"五同时",即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宣传、预防用药和消毒等工作同时开展。
    (7)切断传播途径。认真开展以"三管一灭"(管水、管食品、管粪便和消灭苍蝇)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止水源和食品污染。加强饮用水管理,尤其对水源和污水排放口的卫生管理,严格防止污染。饮水必须消毒,饮用开水,做到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分开。饮用河水地区,禁止在河内洗涤便桶、病人衣物、食具、食物及下河游泳;饮用塘水地区,提倡分塘用水,提倡用密闭取水方法;饮用井水地区,水井要有栏、有台、有盖、有公用水桶,要有专人负责饮用水消毒;饮用自来水地区,管网水和末梢水余氯含量要符合要求;有条件打井或建小型自来水的地区,要组织队伍,突击完成。对疫点、疫区进行消毒。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吐泻物的消毒和处理。受污染的水源、家庭生活用水、物品、食具、衣物、病人吃剩的食物、地面、墙壁等都要分别视不同情况消毒处理。要仔细追查病人,对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近期可能污染过的地方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使用水粪的地区,粪池、粪缸要加盖。粪便管理以不污染环境,并达到杀蛆灭蝇为原则。要拆迁污染饮用水源的厕所、粪缸,要处理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方法杀蛆灭蝇,改善环境卫生。疫点、疫区限制人群流动,防止传染源扩散。禁止大型集会,必要时暂停集市贸易。限制一切大型聚餐活动。
    (8)保护易感人群。为迅速控制疫情,除在疫点内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外,还应在划定的疫区范围内向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宣传画、卫生小报、宣传单、黑板报、录像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等,以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卫生宣传教育要点如下:
    1)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
    2)饭前便后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3)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发现发热病人及时报告。
    4)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
    5)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
    6)饮用水消毒。
    7)应急性服药,暴发流行时,可对接触者或易感者进行药物预防。
    (9)疫点的解除。无续发病例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若有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时再行解除。疫情解除后观察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流行病学指征而定。

  • 第9题:

    1999年8月13日9:40,S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人员接到J区ZT乡ZT四街卫生所报告:近日该村腹泻患者明显增多,部分患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疑似霍乱病人。流行病科立即向站领导汇报,通知J区卫生防疫站,并于当日10:30达到现场核实调查。现场发现,截至13日10:30,该卫生所共接诊12例疑似霍乱病人,具有霍乱典型症状:剧烈腹泻,先泻后吐,无腹痛、无发热,发病时间为8月10~13日,均居住在ZT四街仓安路以北的居民区。初步判断为疑似霍乱暴发疫情,当场采集诊所内的2例疑似霍乱病人的便标本,送实验室检测。同时要求当地暂时限制该村居民的活动范围、暂停使用现有的水源水、暂停该村餐饮业。疫区处理 (1)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立即关闭ZT四街仓安路以北自备水井,堵死旁边的 废水井与该自备井之间的通道,并加盖封闭。用漂白粉对自备水井、储水塔进行消毒 清洗,水塔消毒后反复冲洗地下管网。水塔安装自动加氯器进行持续消毒,自13日开 始每日对水源水和末梢水采样8次,测定余氯,15日余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逐户发放漂白粉精片进行储存缸水的消毒。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余氯的标准是多少?


    正确答案:余氯 0.3-0.5 mg/L。

  • 第10题:

    问答题
    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你准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首先对资料进行核实,在保证准确、可靠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分析:
    (1)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
    (2)计算各种罹患率;
    (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水史的概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请简述报告要求和内容。

    正确答案: 疫情报告要求及时、正确、完整。
    (1)在疫情网络直报的同时,还应立即电话或传真报告卫生疾控部门和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注明报告人姓名和单位。
    (2)报告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人数、有无死亡病人。
    (3)主要临床表现、就诊人数、初步诊断。
    (4)可能发生的原因;已采取的防制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纳差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防疫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捡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一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二周。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确定对照的条件(年龄、性别、居住位置等),选择对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疫点和疫区如何做好处理?


    正确答案: 疫点:
    1)传染源的管理:就地(近)隔离治疗,如需移动病人,必须要随身携带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时消毒处理。
    2)接触者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5天,并开展粪检,无症状,粪检阴性者可以解除隔离。
    3)疫点的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
    4)宣传教育,督促开展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工作。
    5)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定时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
    1)疫情监测和检索:监测和检索疑似病例等
    2)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3)做好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生活环境
    5)落实健康教育(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
    6)国内交通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 第14题:

    某村1998年5月12日—7月2日发生伤寒暴发流行,经防疫部门调查,共确诊27例,采集17份病人血进行细菌培养,伤寒杆菌检出率89.19%。村民饮用深水井和一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赵某5月12日发病,病前两月曾外出打工,发病前2周返家,病人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经常被拿到池塘边洗涮,污水随处倾倒。6月上旬该村陆续出现病人,至6月中旬,累计发病24人,6月15日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7月2日发生最后一例病人。同期其他村未见同样病例发生。 从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方面的分析?


    正确答案: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在池塘周围);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水史的罹患率比较;确认暴发疫情。

  • 第15题:

    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你准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首先对资料进行核实,在保证准确、可靠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分析:
    (1)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
    (2)计算各种罹患率;
    (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水史的概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 第16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的解除隔离条件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患者经全程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经隔日2次粪便培养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无粪便培养条件下,应于症状消失后2周方可解除隔离。
    2)带菌者经全程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经隔日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无粪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应于症状消失1周方可解除隔离。

  • 第17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针对本案例,确诊霍乱/细菌性痢疾还要做何检测?患者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具备任意一项霍乱临床表现,粪便、呕吐物、或者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分离出
    2)患者的处理:
    ①对患者应严格隔离;
    ②治疗以补液为主,补钾与纠正酸中毒并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 第18题:

    某市,人口200万,约80%的居民以灌渠、坑塘等地面水为饮用水。该市有一设有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由排污口排入灌渠。该市1986年1~11月伤寒发病人数达4253例。超过该市历史(1958—1985年)同期平均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患者集中于灌渠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居民饮用灌渠水的伤寒发病率为6.5%,而饮用河水者的伤寒发病率为0.62% 控制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停止供水
    • B、对饮用水迅速采取过量氯消毒
    • C、加强饮用水的净化
    • D、迅速切断污染源
    • E、隔离伤寒患者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控制本起疫情,预防控制措施的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如消毒隔离、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从一开始调查时就应采取,而不必等实验室确认是否为麻疹暴发。
    (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麻疹病例发热后5天为隔离期,密切接触者(病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或有密切接触的同事)医学观察14天。如幼儿园和学校发生麻疹暴发,发生麻疹的学生不能继续上课,应在医院或家隔离,不要去学校、幼儿园、俱乐部、集会等公共场所,直至出疹5天后。
    (2)对同一学校及其相邻的学校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当怀疑麻疹暴发时,所有1~15岁儿童都应进行接种。如果暴发规模大,麻疹疫苗首针接种时间可提前至6月龄,当儿童满1岁时,对这些孩子再进行复种。此外,应考虑对麻疹病毒传播的高危地区,如军事基地、大学寝室和医院等地的青少年接种麻疹疫苗。最后,应对所有住院和门诊中不能出示麻疹疫苗接种证明的儿童接种疫苗。接种时间确定,当怀疑麻疹暴发时,对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人群的接种工作可立即进行,不必等待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开展越早、越能有效控制麻疹暴发疫情。接种地点的确定,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补充免疫工作都应集中在免疫工作比较薄弱、具有潜在易感儿童的地区。可选择人口聚集地,如学校、幼儿园、医院作为接种点。
    (3)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发现并报告疑似麻疹病例。在暴发出现21天内,如果无新病例出现,则可考虑暴发终止。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 第20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分析的主要内容:
    (1)计算各种罹患率;按不同特征将人群分组,比较各组罹患率有无差别,从中找出病因。
    (2)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
    (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用水的罹患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 第21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纳差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防疫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捡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一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二周。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从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1)计算各种罹患率;
    (2)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年龄、性别、家庭、 居住地等);
    (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用水的罹患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 第22题:

    问答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确定对照的条件(年龄、性别、居住地等),选择对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 。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 。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 .20% 。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 。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 。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 。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 。问题: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2.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3.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