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1)久病体虚:由于久病或原本体虚,失于调理,以致机体的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而引起发热。若中气不足,阴火内生,可引起气虚发热;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阴伤,无以敛阳,导致血虚发热;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治病过程中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而导致阴虚发热。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脾肾阳气亏虚,虚阳外浮,导致阳虚发热。
(2)饮食劳倦: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使脾胃受损,水谷精气不充,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而引起发热。若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痰湿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湿郁发热。
(3)情志失调: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或恼怒过度,肝火内盛,导致气郁发热。情志失调亦是导致瘀血发热的原因之一。每在气机郁滞的基础上,日久不愈,则使血行瘀滞而导致血瘀发热。
(4)外伤出血:外伤以及出血等原因导致发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伤以及出血使血循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壅遏不通,因而引起瘀血发热。二是外伤以及血证时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血虚发热。
2.病机上述病因引起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或因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导致。
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郁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久病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别兼见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其他如气郁发热日久伤阴,则转化为气郁阴虚之发热;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则发展为阳虚发热。
【诊断要点】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
3.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类证鉴别】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已如上述,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辨证论治】
1.阴虚发热证
主症: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病机概要:阴虚阳盛,虚火内炽。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剂:清骨散加减。
常用药物: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鳖甲等。
2.血虚发热证
主症: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概要:血虚失养,阴不配阳。
治法:益气养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等。
3.气虚发热证
主症: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
病机概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4.阳虚发热证
主症: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病机概要:肾阳亏虚,火不归原。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物:附子、桂枝、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
5.气郁发热证
主症: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概要:气郁日久,化火生热。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物: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等。
6.痰湿郁热证
主症:低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病机概要:痰湿内蕴,壅遏化热。
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和中。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厚朴、枳实、陈皮、茯苓、通草、竹叶、黄连等。
7.血瘀发热证
主症: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病机概要:血行瘀滞,瘀热内生。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等。
【预防与调护】
1.恰当的调摄护理对促进内伤发热的好转、治愈具有积极意义。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
2.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
更多“简述内伤发热”相关问题
  • 第1题:

    谈谈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是:
    (1)肝经郁热情志抑郁,恼怒过度,则肝失疏泄,气郁于内,气郁化火而发热。
    (2)瘀血阻遏气滞、外伤、痰湿、血证出血、气血不足及寒热病邪等,均可导致瘀血内结,停积于体内,使气血不通,营卫壅遏,而引起发热。
    (3)内湿停滞内湿停滞常由脾虚所致,而饮食不节或忧思气结又是脾胃受损的原因。脾虚则运化失职,津液不运而生湿作痰,久则郁而化热。
    (4)中气不足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
    (5)血虚失养大病之后以及久病,脾胃虚弱,不能生血,或心肝血虚,或患各种血证失血过多,致营血亏虚。而血本属阴,阴血衰则阳气胜,阳气偏亢而发热。
    (6)阴精亏损素体阴虚,或患热病日久,伤阴耗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均可使阴液亏虚。水不制火,则阳亢乘阴,导致阴虚火热。
    (7)阳气衰惫素体阳虚,或寒证日久,耗伤阳气,以及误用、过用寒凉药物,都可使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虚阳浮于外而见发热。临床常表现为戴阳或格阳。

  • 第2题:

    患者,女性,每因劳累后低热已数年。近来每日低热上午为著,伴有头痛头晕,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证属()。

    • A、气虚型内伤发热
    • B、血虚型内伤发热
    • C、阴虚型内伤发热
    • D、瘀血型内伤发热
    • E、肝郁型内伤发热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何谓内伤发热?简述其辨证要点。


    正确答案: 内伤发热是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内伤发热的辨证要点:
    ①辨证候虚实。应根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这对治疗原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由气郁、血瘀、痰湿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若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表现虚实夹杂证候者,应分析其主次。
    ②辨病情轻重。病程较长,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症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反之则病情较轻。若内脏无实质性病变,仅属一般体虚所致者,病情亦轻。

  • 第4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每因劳累后低热已数年。近来每日低热上午为著,伴有头痛头晕,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证属(  )。
    A

    气虚型内伤发热

    B

    血虚型内伤发热

    C

    阴虚型内伤发热

    D

    瘀血型内伤发热

    E

    肝郁型内伤发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简述内伤发热的辨证要点。


    正确答案: (1)辨证候之虚实:在确诊为内伤发热的前提下,应依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这对治疗原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由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者,则可以既有正虚,又有邪实的表现,而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辨病情之轻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轻症反之。

  • 第6题:

    内伤发热


    正确答案: 指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必要时可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内伤发热?简述其辨证要点。

    正确答案: 内伤发热是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内伤发热的辨证要点:
    ①辨证候虚实。应根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这对治疗原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由气郁、血瘀、痰湿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若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表现虚实夹杂证候者,应分析其主次。
    ②辨病情轻重。病程较长,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症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反之则病情较轻。若内脏无实质性病变,仅属一般体虚所致者,病情亦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