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的湿陷性按()判定,()定为湿陷性黄土,()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题目

黄土的湿陷性按()判定,()定为湿陷性黄土,()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相似考题
更多“黄土的湿陷性按()判定,()定为湿陷性黄土,()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的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值判定,当湿陷系数值等于或大于( )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A.0.010
    B.0.015
    C.0.020
    D.0.025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当黄土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如何根据湿陷系数判定黄土的湿陷性?怎样区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如何划分地基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湿陷系数δs<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δs>=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当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小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地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湿陷量的大小因素。

  • 第4题:

    如何判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


    正确答案: A.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小于或等于70m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B.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大于70m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C.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

  • 第5题: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是()

    • A、自重湿陷性黄土
    •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 C、外力湿陷性黄土
    • D、混合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选题
    黄土场地湿陷类型,应按实测自重湿陷或计算自重湿陷制定。当自重湿陷重(  )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A

    >7.0cm

    B

    >3.0cm

    C

    >5.0cm

    D

    >9.0cm


    正确答案: B
    解析:
    建筑场地或地基的湿陷类型,应按试坑浸水试验实测自重湿陷量或按室内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第7题:

    单选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
    A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

    B

    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

    C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

    D

    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湿陷性不特指黄土,湿陷性是黄土最主要的工程特性。湿陷性土是指土体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A项,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会发生较大下沉的现象。C项,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黄土湿陷量也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D项,天然孔隙比越大或天然含水率越小,则湿陷性越强。

  • 第8题:

    单选题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是()
    A

    自重湿陷性黄土

    B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C

    外力湿陷性黄土

    D

    混合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场地中有湿陷性黄土,在5.0m处取样,测定其湿陷系数为0.06,该处黄土的湿陷强度为(  )。
    A

    湿陷性轻微

    B

    湿陷性中等

    C

    湿陷性强烈

    D

    湿陷性特别强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4.4.1条第2款规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0.015≤δs≤0.030时,湿陷性轻微;②当0.030δs0.070时,湿陷性中等;③当δs>0.070时,湿陷性强烈。

  • 第10题:

    判断题
    当黄土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的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值判定,当湿陷系数值等于或大于()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A

    0.010

    B

    0.015

    C

    0.020

    D

    0.025


    正确答案: C
    解析: 当湿陷系数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湿陷系数δs值等于或大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 第12题:

    问答题
    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用湿陷系数如何界定?

    正确答案: 室内测定的湿陷系数δS小于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大于等于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因和外因、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内因是由于黄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受水浸润后,这些可溶盐被溶化,大大减弱土中的胶结力,使土粒容易发生位移而变形。同时,黄土受水浸润,使土粒周围的薄膜水增厚,楔入颗粒之间,在压密过程中起润滑作用。外因是由于大量的水浸入地基,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浸润黄土地基。
    黄土的湿陷等级按总湿陷量分为三级:
    总湿陷量小于等于30cm为轻微湿陷
    30~60cm中等湿陷
    大于60cm严重湿陷

  • 第14题: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性表现为()。

    • A、受水浸湿后,土体结构迅速破坏
    • B、湿陷后会产生显著沉降
    • C、浸水后性质稳定
    • D、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关于黄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 B、湿陷性黄土遇水后,产生湿陷变形
    • C、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 D、干燥状态下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很差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用湿陷系数如何界定?


    正确答案: 室内测定的湿陷系数δS小于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大于等于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

  • 第17题:

    何为湿陷性黄土?何谓自重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 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这种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如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小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时,则该土层在上覆土层自重压力的作用下受水即可发生湿陷,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 第18题:

    问答题
    何谓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 湿陷性黄土是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现象的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类。自重湿陷性黄土是指土层浸水后在土层自重作用下也能发生湿陷的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是指土层浸水后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湿陷的黄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何为湿陷性黄土?何谓自重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 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这种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如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小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时,则该土层在上覆土层自重压力的作用下受水即可发生湿陷,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黄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B

    湿陷性黄土遇水后,产生湿陷变形

    C

    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D

    干燥状态下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很差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判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

    正确答案: A.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小于或等于70m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B.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大于70m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C.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应满足(  )。
    A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7.1.5条第1款表7.1.5规定,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如何根据湿陷系数判定黄土的湿陷性?怎样区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如何划分地基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湿陷系数δs<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δs>=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当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小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地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湿陷量的大小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