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各区域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差异,带来了焊接接头各”相关问题
  • 第1题:

    调整焊接工艺,能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组织不均匀程度得到改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钢筋焊接接头金相试验方法是将钢筋焊接接头毛坯经过切割、打磨、抛光、腐蚀后制成试样,在()进行宏观各区域或微观显微组织观察的方法。

    • A、20倍放大镜
    • B、50倍放大镜
    • C、80倍放大镜
    • D、显微镜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简述铝热焊接头金相组织。


    正确答案: (1)焊缝区:基本上保持铝热焊铸造组织,其化学成分以铝热钢成分为主,而接近与钢轨联接的熔合线部分,其成分和组织是珠光体+铁素体均有相应变化;
    (2)过热区:部分钢轨母材由于受来自焊缝过热高温的影响,使其温度达到或超过晶粒长大的温度,使其晶粒显著长大;
    (3)细晶区:由于受到相当于正火处理的温度范围,冷却后这一区域内具有较细小的晶粒,金相组织为珠光体;
    (4)母材区:即原钢轨部分。

  • 第4题:

    焊接接头夏比冲击试验是用以测定焊接接头各区域的()。

    • A、冲击吸收功
    • B、强度
    • C、塑性
    • D、硬度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主要取决于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通过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可以测定焊缝金属及焊接接头的()、()、()和()


    正确答案:抗拉强度;屈服点;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 第7题:

    焊接接头时的金相检验是用来检查焊接接头的()。

    • A、致密性
    • B、冲击韧性
    • C、组织及内部缺陷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焊接接头有几个区域?各区域的组织性能如何?


    正确答案: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
    (1)焊缝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成柱状的铸态组织,由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成。焊接时,熔池金属受电弧吹力和保护气体的吹动,使熔池底壁的柱状警惕成长受到干扰,因此,柱状晶体呈倾斜层状,晶粒有所细化。又因焊接材料的渗合金作用,焊缝金属中锰和硅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可能比母材金属高,所以焊缝金属的性能不低于母材。
    (2)熔合区该区被加热到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而未熔化的金属因加热温度过高而成为过热的粗晶粒,致使该区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并引起应力集中,是产生裂纹、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在低碳钢焊接接头中,熔合区虽然很窄,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
    (3)热影响区由于焊缝附近各点受热情况不同,热影响区又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①过热区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组织火晶粒明显粗大的区域,称为过热区。过热区被加热到AC3以上100~200℃至固相线温度区间,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因而该区的塑性及韧性降低。对于易淬火硬化的钢材,此区脆性更大。
    ②正火区该区被加热到AC3至AC3以上100~200℃之间,金属发生重结晶,冷却后得到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正火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③部分相变区该区被加热到AC1~AC3之间的温度范围内,材料产生部分相变,即珠光体和部分铁素体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部分铁素体来不及转变,具有较粗大的晶粒,冷却后致使材料晶粒大小不均,因此,力学性能稍差。

  • 第9题: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热处理要求,一般应按合金成分较高的钢材确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焊接接头金相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焊接接头的()。

    • A、致密性
    • B、强度
    • C、组织及内部缺陷
    • D、硬度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判断题
    异种金属冷压焊接头的强度不低于较低的金属的强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焊接接头有几个区域?各区域的组织性能如何?

    正确答案: 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
    (1)焊缝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成柱状的铸态组织,由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成。焊接时,熔池金属受电弧吹力和保护气体的吹动,使熔池底壁的柱状警惕成长受到干扰,因此,柱状晶体呈倾斜层状,晶粒有所细化。又因焊接材料的渗合金作用,焊缝金属中锰和硅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可能比母材金属高,所以焊缝金属的性能不低于母材。
    (2)熔合区该区被加热到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而未熔化的金属因加热温度过高而成为过热的粗晶粒,致使该区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并引起应力集中,是产生裂纹、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在低碳钢焊接接头中,熔合区虽然很窄,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
    (3)热影响区由于焊缝附近各点受热情况不同,热影响区又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①过热区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组织火晶粒明显粗大的区域,称为过热区。过热区被加热到AC3以上100~200℃至固相线温度区间,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因而该区的塑性及韧性降低。对于易淬火硬化的钢材,此区脆性更大。
    ②正火区该区被加热到AC3至AC3以上100~200℃之间,金属发生重结晶,冷却后得到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正火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③部分相变区该区被加热到AC1~AC3之间的温度范围内,材料产生部分相变,即珠光体和部分铁素体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部分铁素体来不及转变,具有较粗大的晶粒,冷却后致使材料晶粒大小不均,因此,力学性能稍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各区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主要与填充材料和母材的化学成分有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决定钢轨铝热焊接头金相组织的因素有()。

    • A、冷却速度
    • B、焊缝化学成分
    • C、预热工艺
    • D、ABC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异种金属焊接后能否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与被焊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和采用的焊接方法和()有关。


    正确答案:工艺

  • 第16题:

    焊接接头金相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焊接接头的()。

    • A、致密性
    • B、强度
    • C、组织及内部缺陷
    • D、微小气孔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正确选择()是异种钢焊接时保证接头质量和性能的关键。

    • A、焊接方法
    • B、焊接工艺
    • C、焊接结构
    • D、焊接材料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的目的是用以测定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冲击吸收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影响焊缝化学成分和焊接接头组织的因素,都会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焊条电弧焊时,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组成、各区域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组成。
    ①焊缝金属:焊接加热时,焊缝处的温度在液相线以上,母材与填充金属形成共同熔池,冷凝后成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柱状晶组织。由于焊条芯及药皮在焊接过程中具有合金化作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往往优于母材,只要焊条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理,焊缝金属的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强度。
    ②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而产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2)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①熔合区位于焊缝与基本金属之间,部分金属焙化部分未熔,也称半熔化区。加热温度约为1490~1530°C,此区成分及组织极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差,是产生裂纹及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②过热区紧靠着熔合区,加热温度约为1100~1490°C。由于温度大大超过Ac3,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使塑性大大降低,冲击韧性值下降25%~75%左右。
    ③正火区加热温度约为850~1100°C,属于正常的正火加热温度范围。
    冷却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④部分相变区加热温度约为727~850°C。只有部分组织发生转变,冷却后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

  • 第21题: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各区域的金相组织主要决定于母材和填充材料的化学成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一般根据()来确定异种金属焊接时的焊接材料。

    • A、焊接热循环曲线
    • B、舍夫勒组织图
    • C、铁碳平衡状态图
    • D、异种金属化学成分的平均值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问答题
    焊条电弧焊时,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组成、各区域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组成。
    ①焊缝金属:焊接加热时,焊缝处的温度在液相线以上,母材与填充金属形成共同熔池,冷凝后成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柱状晶组织。由于焊条芯及药皮在焊接过程中具有合金化作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往往优于母材,只要焊条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理,焊缝金属的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强度。
    ②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而产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2)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①熔合区位于焊缝与基本金属之间,部分金属焙化部分未熔,也称半熔化区。加热温度约为1490~1530°C,此区成分及组织极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差,是产生裂纹及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②过热区紧靠着熔合区,加热温度约为1100~1490°C。由于温度大大超过Ac3,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使塑性大大降低,冲击韧性值下降25%~75%左右。
    ③正火区加热温度约为850~1100°C,属于正常的正火加热温度范围。
    冷却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④部分相变区加热温度约为727~850°C。只有部分组织发生转变,冷却后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