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反渗透的分离原理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反渗透膜是属于一种压力推动的膜滤方法,所用的膜不具离子交换性质,可以称为中性膜。反渗透用半透膜为滤膜,必须在克服膜两边的渗透压下操作,过去使用醋酸纤维素膜的操作压力为5~6MPa(50~60atm),现今所用聚酰胺复合膜的操作压力为1.5MPa(15atm)左右。
    半透膜是指只能通过溶液中某种组分的膜。对水处理所用透膜要求只能通过水分子。当然,这种对水的透过选择性并不排斥少量的其他离子或小分子也能透过膜。
    对膜的半透性机理有以下各种解释,但都不能解释全部渗透现象。
    一种解释认为这是筛除作用。即膜孔介于水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因此水能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但这不能解释和水分子的大小基本一样盐分离不能透过的原因。
    第二种解释是认为反渗透是亲水性的高聚物,膜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堵塞了溶质分子的通道,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则较难通过。
    最后,有一种机理认为是由于水能溶解于膜内,而溶质不能溶解于膜内。

  • 第2题:

    渣铁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是采用渣铁密度不同,炉渣比铁水轻,漂浮在上面利用连通器U形管原理将渣铁分离。

  • 第3题:

    叙述反渗透原理? 


    正确答案:在一定的温度下,用一张易透水而难透盐的半透膜将淡水与海水隔开,由于淡水中水的摩尔分率比盐水中水的摩尔分率高,即淡水中水的化学位比盐水中水的化学位高,从热力学观点看,水分子会自动地从化学位高的淡水室经过半透膜向化学位低的右边盐水室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渗透。渗透停止时即渗透平衡,此时淡水液面和同一水平面的盐水液面上所承受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差。若在盐水液面上施加一个超过渗透压差的外压,则可以驱使盐水室中的一部分水分子循渗透相反的方向穿过膜进入淡水室,即盐水室中的水被迫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过去的水分子随压力增加而增多。因此,可以利用反渗透从盐水中获得淡水。

  • 第4题:

    过滤分离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一种具有毛细孔道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液体通过,而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于介质上,而使液—固分离的方法。它一般由过滤、压榨、吹风、卸料四个阶段组成。

  • 第5题:

    反渗透和电渗析除盐,都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其除盐原理也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何谓反渗透膜分离,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反渗透过程是用一种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只是纯溶剂通过膜,而低分子量的化合物被截留。因此,操作压力比超滤大得多。特点:操作压力大,适用于小分子物质浓缩,最常用于纯水的制备。

  • 第7题:

    反渗透原理


    正确答案: 在一个容器中用一层半透膜把容器隔成两部分,一边注入淡水,另一边注入盐水,并使两边液位相等,这时淡水会自然地透过半透膜至盐水一侧。盐水的液面达到某一高度后,产生一定压力,抑制了淡水进一步向盐水一侧渗透。此时的压力即为渗透压。如果在盐水一侧加上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盐水中的水分就会从盐水一侧透过半透膜至淡水一侧,这一现象就称为反渗透。

  • 第8题:

    油气分离器一般采用的工作原理有几种?其中离心分离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有三种:重力沉降原理、离心分离原理、碰撞分离原理。
    ②离心分离的原理是:油、气、水混合物的进口一般是在分离器外壳的切线方向,当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后,混合物沿外壳内壁旋转,密度较大的液滴具有较大的惯性,气、液产生内外分离。

  • 第9题:

    判断题
    反渗透和电渗析除盐,都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其除盐原理也是一样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反渗透膜分离,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反渗透(RO):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称为反渗透;RO膜无明显的孔道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以反渗透为例讲述膜分离原理。

    正确答案: 将一张半透膜将稀薄溶液(如纯水)与浓厚溶液(如盐水)隔开,稀薄容液会向浓厚溶液渗透并保持相应的渗透压,此现象称为渗透现象,如在浓厚溶液处施压大于该渗透压的压力,则浓厚溶液会向稀薄溶液一侧渗透,此现象称为反渗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分离器分离油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利用气流的方向改变和速度变慢,使质量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2)利用过滤、阻挡的作用分离油;
    (3)利用冷却作用使雾状的润滑油凝结成油滴,再分离下来;
    (4)利用旋转气流的离心作用分离油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膜分离当中,分离精度有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 B、反渗透<微滤<超滤<纳滤
    • C、纳滤<反渗透<微滤<超滤
    • D、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简述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的分离原理、分离对象和分离范围。


    正确答案: 反渗透膜
    原理:反渗透过程主要是根据溶液的吸附扩散原理,以压力差为主要推动力的膜过程。在浓溶液一侧施加1000-10000kPa的外加压力,当此压力大于溶液的渗透压时,就会迫使浓溶液中的溶剂反向透过孔径为0.1-1nm的非对称膜流向稀溶液一侧,这一过程叫反渗透。反渗透过程主要用于低分子量组分的浓缩、水溶液中溶解的盐类的脱除等。
    对象:反渗透膜式从水溶液中除去尺寸为3-12A的溶质的膜分离技术,即溶液中除H+  、OH- 以外的其它无机离子及低分子有机物不可能通过膜,所以,反渗透用于水的脱盐。
    应用:
    1、水处理、化学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纤维加工工业、表面处理、钢铁、机械工业。
    2、电子工业超纯水的制造
    3、低分子有机物水溶液的浓缩。
    纳滤膜
    原理:纳滤膜是在渗透过程中能截留大于95%的最小分子约为1nm(不对称微孔膜平均孔径为2nm)的膜。原理与反渗透基本相同,但纳滤有其特殊的分离功能。 对象:纳滤能部分脱盐而非全部,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00-500的有机物及胶体可以完全脱除。
    应用:纳滤可以将高价、低价盐有区别地截留并部分保留水中有益的离子,对有机物完全截留,如糖、氨基酸与盐的适当分离以及染料与盐的分离等。

  • 第15题:

    叙述分离器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当由电解槽电解出来的气体沿着气体管道进入气体分离器之后,气体所携带的碱雾受到蛇形管冷却器的冷却,气液进行分离,液体由分离器的底部重新回到电解槽,而气体上升进入洗涤器。

  • 第16题:

    反渗透与超滤用于水处理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反渗透是借助压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渗透,以浓缩溶液或废水。超滤法与反渗透法相似,但是超滤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截留,物理筛分,而是存在着一下三种作用:
    ①溶质在膜表面和微孔孔壁上发生吸附
    ②溶质的粒径大小与膜孔径相仿,溶质嵌在孔中,引起阻塞
    ③溶质的粒径大于膜孔径,溶质在膜表面被机械截留,实现筛分。

  • 第17题:

    以反渗透为例讲述膜分离原理。


    正确答案: 将一张半透膜将稀薄溶液(如纯水)与浓厚溶液(如盐水)隔开,稀薄容液会向浓厚溶液渗透并保持相应的渗透压,此现象称为渗透现象,如在浓厚溶液处施压大于该渗透压的压力,则浓厚溶液会向稀薄溶液一侧渗透,此现象称为反渗透。

  • 第18题:

    分离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分离原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 功用就是将经脱粒装置排除的长脱出物中夹带的籽粒及断穗头分离出来,将长茎秆排出机外。
    原理:
    1利用抛扬原理进行分离
    2.利用离心原理进行分离

  • 第19题:

    反渗透的原理


    正确答案: 利用渗透膜的选择筛分作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水分透过,而其他组分被截留,从而达到浓缩的目的。

  • 第20题:

    什么叫反渗透?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若在浓溶液一侧加上一个比渗透压更高的压力,则与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就会把浓溶液中的溶剂(水)压向稀深液侧。由于这一渗透与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所称为反渗透。利用此原理净化水的方法,称为反渗透法。在利用反渗透原理净化水时,必须对浓缩水一侧施加较高的压力。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微滤、超滤、反渗透定义(或者说分离对象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微滤(MF)
    是一种与粗滤十分相似的膜分离过程,在工业上主要用于从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中将粒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性物质分离出来。透过组分为溶剂、溶解物等。截留组分为0.02~10微米的微粒、细菌等;
    ②超滤(UF)
    以膜两侧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分离介质,在一定压力下,利用膜孔的选择性分离作用,当液体混合物流经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小分子溶质通过膜,而阻止溶液中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的胶体、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实现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透过组分为溶剂、离子、有机小分子。截留组分为1~20纳米破碎细胞、微粒、蛋白质、胶体等大分子物质;
    ③反渗透(RO)
    以膜两侧压力差为驱动力,将含盐水溶液中的无机盐等离子分离出的过程。透过组分为溶剂等。截留组分为0.1~1纳米的各种溶解性小分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

    正确答案: ⑴微滤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⑵超滤原理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⑶反渗透原理: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⑷纳滤原理: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截留水中粒径为纳米级颗粒物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反渗透设备的分离原理。

    正确答案: 利用反渗透原理进行工作的。任何溶液都具有相应的渗透压,但要有半透膜才能表现出来。渗透压与溶液的性质、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膜无关。反渗透不是自发进行的,只有当外部压力大于溶液的渗透压时,反渗透才能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