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机交互技术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题目

简述人机交互技术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人机交互技术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速公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今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速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手工操作和传统建设方法为特征。以高速为目标。其线性多采用直线型,驾驶员容易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以专业工程公司采用专门机械设备建设为特征。以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快捷道路为目标。施工成本极大。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利用计算机进行高速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营运控制管理为特征。但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特征。使驾驶员、乘客以及高速公路旁居民均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
    (1)高速公路国际化
    (2)重视交通安全
    (3)向智能公路发展
    (4)道路多功能利用

  • 第2题:

    简述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
    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第3题:

    中国雕塑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萌芽期: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
    (2)成熟和繁荣期:秦汉和南北朝
    (3)高峰期:唐代
    (4)低潮期:唐之后至清末

  • 第4题: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两个阶段,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 第5题:

    精子发生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述其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①精子发生是指由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该过程经历3个阶段: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变态。
    ②在第1个阶段中,A型精原细胞作为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精原细胞从A型分化为B型,并经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在第2阶段中,初级精母细胞经历了两次减数分裂,经次级精母细胞阶段最后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
    ④在第3阶段中,圆形的精子细胞不再分裂,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后发育为蝌蚪形的精子。

  • 第6题:

    质量是什么?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其中明确的需要是指合同、标准、规范等文件已经规定的需要;隐含需要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惯例或一般做法。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来。所以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国家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保姆。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体系。”

  • 第7题:

    煤粉燃烧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煤粒在炉内的燃烧过程大致可分为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燃烧和燃尽阶段。
    1.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煤粒受热后首先是水分蒸发,有机物分解,挥发分析出,同时煤粉气流的温度逐渐升高到达着火温度,此阶段是一个吸热阶段;
    2.燃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是挥发分着火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煤粒温度升高,紧接着是焦碳的着火燃烧,此阶段是一个强烈的放热阶段;
    3.燃尽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燃尽阶段未燃尽的被灰包裹的少量焦碳继续燃烧,碳粒变小,表面形成灰壳,此时在氧气供应不足,混合较差,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它是一个较弱的放热阶段。

  • 第8题:

    合金的收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会产生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凝固和固态收缩,其结果表现为体积的减小、线尺寸的减小。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干燥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含水物料在干燥设备中的干燥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加速升温阶段。这一阶段,从载热介质吸收的热量主要消耗在对物料的加热和升温方面。(2)等速恒温阶段。这是以最大蒸发速度进行的等速干燥的恒温阶段。(3)减速升温阶段。从物料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已开始减少,因而它又是减速干燥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质量概念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符合性的质量  追求的是产品合格,仅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2)适用性的质量 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顾客满意)质量  覆盖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以持续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为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
    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企业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资本的国际化运动进入生产资本国际化阶段后,不仅使生产力要素实现了国际化,而且使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形式也实现了国际化。国际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①国际企业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企业开始了商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经营方式主要为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以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服务贸易,并开始进行国际间的间接投资活动。
    ②国际企业的缓慢发展。两次大战期间,国际企业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③国际企业的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国际企业在数量、经营规模、活动范围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上的迅猛发展。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和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企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的生产、流通、金融,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从全球范围考虑安排生产、销售、技术发展和投资等经营活动。国际企业的投资方向也由战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基础。
    ④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一进程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 第14题:

    质量概念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符合性的质量  追求的是产品合格,仅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2)适用性的质量 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顾客满意)质量  覆盖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以持续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为目标。

  • 第15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 第16题: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人机交互界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从计算机诞生至今,人机交互界面经历了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CL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以及多媒体界面(Multimedia Interface)这3个发展阶段

  • 第17题:

    自动化制造技术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制造自动化经历了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发展阶段。

  • 第18题:

    电话交换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电话交换技术的进步已经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电子交换和程控数字交换四个主要阶段。

  • 第19题:

    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械化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使用的联锁设备是利用各种机械锁闭器件构成的机械化的联锁装置。第二阶段:机电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使用机电联锁装置。即一部分联锁用机械锁闭器件;一部分联锁用电气锁闭器件。第三阶段:继电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由继电器及其接点构成的逻辑电路构成的联锁装置。第四阶段:计算机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采用计算机实现联锁控制。

  • 第20题:

    问答题
    高速公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今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速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手工操作和传统建设方法为特征。以高速为目标。其线性多采用直线型,驾驶员容易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以专业工程公司采用专门机械设备建设为特征。以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快捷道路为目标。施工成本极大。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利用计算机进行高速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营运控制管理为特征。但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特征。使驾驶员、乘客以及高速公路旁居民均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
    (1)高速公路国际化
    (2)重视交通安全
    (3)向智能公路发展
    (4)道路多功能利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年代。
    其主要特点是: ① 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静电存储管、磁鼓等;
    ③ 外部设备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
    ④ 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通常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年代。
    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半导体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
    ③ 输入/输出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④ 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通常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仍以磁盘、磁带为主;
    ③ 外部设备种类和品种增加;
    ④ 开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⑤ 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
    4.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通常称为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和使用光盘;
    ③ 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光字符阅读器(OCR)、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绘图仪;
    ④ 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了更新的发展,软件行业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产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
    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
    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精子发生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述其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①精子发生是指由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该过程经历3个阶段: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变态。
    ②在第1个阶段中,A型精原细胞作为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精原细胞从A型分化为B型,并经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在第2阶段中,初级精母细胞经历了两次减数分裂,经次级精母细胞阶段最后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
    ④在第3阶段中,圆形的精子细胞不再分裂,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后发育为蝌蚪形的精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