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生产中应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

题目

试述生产中应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生产中应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炉热制度是指高炉炉缸应具有的()水平。

    • A、温度
    • B、压力
    • C、能耗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生产中常用生铁含硅量的高低和渣铁温度来表示高炉炉温水平,用生铁含硅量代表炉温的,称为()。

    • A、物理热
    • B、化学热
    • C、炉缸温度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试述造成炉缸大凉的原因与处理的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
    1)无计划的停止喷吹,并且无任何准备;
    2)称量误差太大或称量错误信变料失误,使实际负荷过重;
    3)渣皮、炉衬大面积脱落;
    4)冷却设备向炉内大量漏水;
    5)长时间无计划休风;
    6)亏料线、连续崩料、悬料处理不当,加焦不足;
    7)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或自然灾害,来不及变料;
    8)长期休风或封炉未对损坏的冷却设备检漏,炉内大量漏水。
    处理措施:
    1)找出大凉的原因,根除大凉的因素;
    2)停氧加焦并减轻焦炭负荷;
    3)减少风量,高压转常压操作;
    4)维持较低的风压,按压差操作,不急于喷煤强求风温,有涌渣危险时应减煤或停喷;
    5)避免风口、吹管烧出事故,涌渣的外部打水冷却。遇有休风堵40%-50%风口;
    6)炉外组织好渣铁排放,及时放净渣铁。

  • 第4题:

    炉缸炉底碳砖的热导率()。

    • A、高些好
    • B、低些好
    • C、依使用部位而定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如何防止炉缸炉底烧穿事故?


    正确答案: 炉缸炉底状态是决定高炉一代寿命的重要因素,所以从高炉投产起就应密切关注炉缸炉底的状态,加强维护和监测。炉缸炉底烧穿事故会给生产和操作人员造成很大危险,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应防止发生。造成烧穿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设计的炉缸炉底结构不合理,所用耐火材料低劣,施工质量不好等;
    (2)生产中冷却制度不合理,水温差长期不稳定或偏高,特别是水质差的地区,水管结垢影响冷却;
    (3)原料中含有对炉底炉缸损坏极大的铅;
    (4)炉况不好,炉缸经常出现堆积,从而频繁使用萤石洗炉,造成炉缸侵蚀严重;
    (5)铁口长期过浅,铁口中心线不正,操作维护不当。
    (6)出现预兆时,采取的措施不得力。
    烧穿的预兆主要有:
    (1)炉缸冷却壁水温差或热流强度升高超过规定值或断水;
    (2)炉缸部分局部地区砖衬极薄,炉壳发红;
    (3)炉底冷却不正常,风冷时的风冷管极红,局部地区冒煤气;
    (4)出铁不正常,下渣后铁量增多,甚至先见下渣,后见铁水,每次出铁亏量多。
    (5)虽然已使用含钛料护炉,但因用量不够未能见到效果。
    根据造成烧穿的原因,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来预防,预防措施如下:
    (1)采用好的合理的炉缸炉底结构,例如陶瓷杯结构,小块微孔碳砖结构等,并选用适
    应炉缸炉底工作条件的优质耐火材料,精心筑炉等;
    (2)尽量不使用含铅炉料,限制入炉碱负荷(小于3kg/t),必要时利用炉渣排碱;
    (3)精心操作防止炉缸堆积,以避免洗炉,尤其是炉子中后期应避免用萤石洗炉;
    (4)抓好炉前操作,维持铁口的正常状态,出好出尽渣铁;要控制好铁水速度,以免过高的速度时,铁水冲刷炉缸壁;
    (5)严密注视冷却器的工作状态,加强冷却设备的科学管理,水温差、热流强度超过正常时要采取果断措施,使之恢复正常,如改高压水冷却、改单连冷却、清洗冷却器等;
    (6)采用含Ti料护炉,要使护炉见效,加入含Ti料的数量要保证铁水含[Ti]达到0.08%~0.10%如果情况严重时,[Ti]可提高到0.15%,甚至短时间内可到0.2%以救急,在水温差回落后,再退回;
    (7)热流强度持续上升时,要停风堵水温差高区域的风口,降低顶压和停用附近渣口,如果仍然高于规定极限值时要停风凉炉,在水温差降落到正常值后,用低压低冶炼强度冶炼铸造生铁。

  • 第6题:

    炉缸热制度


    正确答案: 炉缸所处的温度水平,反映炉缸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平衡状态。可以用化学热生铁含[Si]量表示,也可以用物理热铁水温度来表示。

  • 第7题:

    热制度是指()热量的充沛程度。

    • A、炉腹
    • B、炉腰
    • C、炉缸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增大炉腹高度会使()

    • A、炉料在炉腹区停留时间增加,减轻炉缸热负荷
    • B、不利于炉缸熔炼
    • C、影响炉况顺行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生产中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


    正确答案: 炉缸热状态是高炉冶炼各种操作制度的综合结果,生产者根据具体的冶炼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焦炭负荷,辅以相应的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来维持最佳热状态。日常生产中因某些操作参数变化而影响热状态,影响程度轻时采用喷吹量、风温、风量的增减来微调;必要时则调负荷;而严重炉凉时,还要往炉内加空焦(带焦炭自身造渣所需要的熔剂)或净焦(不带熔剂)。一般调节的顺序是:富氧—喷吹量—风温—风量—装料制度—变动负荷—加空焦或净焦。

  • 第10题:

    炉缸堆积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改善原燃料质量,提高焦炭强度,降低入炉料粉末;
    2)如冶炼铸造生铁,改炼炼钢生铁;
    3)改善渣铁流动性能,用均热炉渣、锰矿等洗炉,或适当降低炉渣碱度;
    4)如果由于煤气分布失常引起炉缸堆积,可通过上下部调剂手段,将煤气分布调整正常,如缩小矿石批重,顺行欠佳时也可适当缩小风口直径,喷煤量多时可适当降低喷煤量;
    5)风渣口等冷却设备漏水时,应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 第11题:

    炉缸堆积的征兆是什么?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炉缸堆积是高炉操作制度中某种制度长期不正常或几种操作制度互相配合不当,以及原燃料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它严重影响炉缸煤气的合理分布与炉料运动,减少炉缸安全容铁量。按堆积的部位可分为炉缸中心堆积和边缘堆积两种。
    (1)炉缸中心堆积。炉缸中心堆积多是由炉料含粉末多,长期煤气分布中心重,下部风速、鼓风动能小,风口前回旋区过短造成的。这种堆积的征兆是:初期表现与边缘煤气过分发展的失常炉况相似,但总压差要比单纯边缘煤气发展高,由于下部压差高,易出现边缘管道;风压、风量曲线表现呆滞;上渣率高;渣温高但渣中FeO含量仍较正常高,风口前焦炭不甚活跃,易涌渣,易坏风口、渣口。处理炉缸中心堆积,主要从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入手,改善中心料柱的透气性,使风口前回旋区达到合理深度。具体做法是:上部调整装料顺序和批重,以减轻中心部位的矿石分布量;改善原燃料质量,以改善料柱透气性。下部适当提高风速和鼓风动能、改善炉渣的流动性。
    (2)炉缸边缘堆积。可分为渣性堆积、石墨堆积与炉温不足的渣铁堆积三种。它们的征兆是:初期与边缘煤气过重的失常炉况相似,总压差、下部压差增加风压曲线在出渣、出铁前升高,而出渣铁后降低,风量与风压成反向波动,料速在出渣、出铁前减慢、出铁后显著加快,上渣不好放,易喷花,铁口深度较深,风、渣口破损多,并易烧坏风口下部。炉缸局部边缘堆积时,堆积方向的风口破损显著增多。
    处理炉缸边缘堆积的方法,根据造成堆积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区别。渣性堆积主要是炉渣碱度过高造成的,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用酸性料降低炉渣碱度进行清洗,加酸料的数量根据碱度高于正常值的程度决定,每次加入量一般是使一个炉次的炉渣碱度下降0.1~0.2为了保证生铁质量,不可连续加入数炉次,一个炉次清洗不干净时,间断几炉次后再加一个炉次的酸料,直至清洗到正常为止。石墨堆积是长期冶炼高牌号铸造铁造成的,尤其是高硅高碱度冶炼,极易形成石墨堆积。清洗的方法是提高铁水流动性与控制石墨生成,改炼炼钢铁或适当增加生铁含锰量,可以达到清洗此类堆积的目的。温度不足的渣铁性堆积,多是长期休风、炉况严重失常或长期偏行、冷却设备漏水、造渣制度与热制度不适应等因素造成的。处理此类堆积,需改善渣、铁流动性与提高炉缸热量同时进行。用萤石清洗炉缸,虽能大大改善炉渣的流动性,对处理各种原因的炉缸堆积都有效果,但由于萤石对炉缸的侵蚀严重,因此一般只是在堆积较严重时才使用。

  • 第12题:

    转化炉转化管的设计寿命是多少,生产中如何确保催化剂活性好,延长转化管的寿命?


    正确答案: 转化管寿命按100000h设计,为了延长转化管寿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⑪加强脱硫系统的运行管理,保证脱硫运行稳定;
    ⑫严格控制好给水和蒸汽质量;
    ⑬调整好一段炉烧嘴的燃烧情况,控制好管排温差,防止转化管超温;
    ⑭转化炉不超负荷运行,减少开停车次数;
    ⑮一段炉催化剂装填时,严格按装填程序进行,确保质量。

  • 第13题:

    热制度是指炉缸的()。


    正确答案:热量充沛程度

  • 第14题:

    铁口中心线以下在生产中存有液态产品的部分叫()。

    • A、炉缸
    • B、死铁层
    • C、炉腰
    • D、炉喉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热制度直接反应()工作的热状态。

    • A、炉身
    • B、炉腰
    • C、炉缸
    • D、炉底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高炉的热制度是指()应具有的温度水平。

    • A、高炉
    • B、炉内
    • C、炉顶
    • D、炉缸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炉缸堆积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原因:
    (1)一般由于焦炭强度变坏,炉温偏低,渣碱度偏高,或炉温偏高,慢风作业时间长,风速不合理,冷却设备漏水等造成。
    (2)长期边沿重,风速过高,炉缸边沿堆积。
    (3)长期中心重,风速过低,炉缸中心堆积。
    处理:
    (1)风口漏水及时更换,严重烧坏时或连续烧坏时,更换后暂时堵死。
    (2)改善渣铁流动性,降低负荷,增加出铁次数。
    (3)冶炼制钢铁时,用锰矿洗炉,应防出高锰铸造铁。
    (4)调整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保证合理的煤气分布。
    (5)如因焦炭强度变差,应与有关单位联系改善焦炭质量。

  • 第18题:

    炉底炉缸的寿命决定高炉的一代炉役寿命,在高炉生产中如果全部内衬保持在低温状态,就能够减缓或防止侵蚀,延长炉缸炉底的使用寿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如何处理炉缸冻结事故?


    正确答案: 炉缸冻结处理如下:
    (1)提高铁口位置,从铁口用氧气向上烧,争取从铁口放出渣铁,如放不出,则采用渣口出渣铁,但必须拉下渣口的中套,砌好砖.
    (2)如渣口仍不流渣铁,根据风口翻渣情况,可休风,将渣口与上方两个风口用氧气烧通,然后填充焦炭和少量萤石.复风后喷吹渣口,并经常捅,扒渣,保持畅通.
    (3)用氧气烧铁口,以及上方风口,使其相通,喷吹铁口,将炉内冷渣,铁排出.
    (4)渣,铁口仍放不渣铁时,应采用风口放渣铁,其办法是将靠近渣口上方的一个风口,卸下中小套,•做好泥套,卸下弯头,用泥堵塞好热风支管并用盲板封住,然后用适当风量送风,排出炉缸内渣铁,根据情况,再烧其它风口.
    (5)根据冻结程度,必须集中加一定数量的空焦和轻料.必要时,适当加萤石或锰矿,酌情堵部分风口.

  • 第20题:

    送风制度对炉缸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确定了炉缸煤气的初始分布状态。


    正确答案:工作状态

  • 第21题:

    热制度是炉缸应具有的温度与热量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

    • A、炉缸热制度
    • B、炉缸热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
    • C、造渣制度、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
    • D、上料制度、炉缸热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炉缸冻结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炉温下降到渣铁不能从渣铁口自动流出时,就是炉缸冻结。炉缸冻结是高炉生产中的严重事故,处理炉缸冻结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给高炉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量避免发生这种事故。下列情况时可能发生炉缸冻结:
    (1)连续崩料未能及时制止。
    (2)长期低料线未补加净焦。
    (3)上料称量有误差,实际的焦炭负荷过重。
    (4)大量冷却水漏进炉内。
    (5)炸瘤后补加的净焦数量不足,炉瘤熔化进入炉缸参加直接还原,造成炉缸温度急剧降低。
    处理办法是:
    (1)首先大量减风20~30%或更多,保证炉内焦炭缓慢燃烧。
    (2)尽量保持较多的风口能正常工作,发现自动灌死,应及时捅开,至少要保持渣铁口两侧的风口能进风。
    (3)用氧气烧开铁口和渣口,设法让炉内渣铁流出来,只要能争取一两个风口能进风和定期放出渣铁,恢复是有希望的。
    (4)发现炉缸冻结时,必须及时大量加净焦,一次可加10~20批,并大幅度减轻焦炭负荷,停止喷吹;把风温提高到最高水平;减少熔剂量,降低炉渣碱度。
    (5)处理炉缸冻结期间应尽量避免休风,以免炉况进一步恶化。
    (6)如果炉缸严重冻结,从铁口放不出铁时,可将渣口二、三套取下,砌上耐火转,从渣
    口出铁。
    (7)如果从渣口也放不出铁,则用氧气向上烧渣口,使其与上方相邻的两个风口连通。
    用渣口上方的两个风口进风,从渣口出渣出铁。
    (8)待炉温转热时,首先恢复渣口的正常工作,然后逐渐增加进风口,用大量氧气烧开
    铁口,争取恢复铁口的正常工作。
    处理炉缸冻结需要较长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只有依靠高炉各岗位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设法把炉缸内的冻结物慢慢全部熔化并排放出来,才能使高炉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