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三代酸法为什么要控制温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浓硫酸储存温度是多少?为什么要控制在此温度范围?


    正确答案:浓硫酸储存温度为15~25℃,由于浓硫酸在10.5℃时容易结晶。为了防止浓硫酸发生结晶现象,所以要将浓硫酸的储存温度控制在15~25℃。

  • 第2题:

    为什么要控制合成塔进口温度?


    正确答案: 合成塔进口温度直接影响合成塔的绝热温升,又影响触媒床层的热点,为维护好触媒的低温活性,因此要控制合成塔的进口温度。

  • 第3题:

    歧化反应为什么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因为反应温度是用来控制转化率的主要变量,一般来说在开工初期由于催化剂活性较高,只需要较低的反应温度,但随着反应器运转周期加长,催化剂表面含碳量增加,其活性降低,为了保持同样的转化率就需要提高反应温度,可以说歧化反应器操作温度的控制好坏,决定了原料转化率的高低。因此,歧化反应要控制好反应温度。
    通常,我们是通过控制反应器的入口温度,而入口温度是与燃料气串级控制,通过调整F503主烧嘴的燃料气量来控制反应进料的温度。

  • 第4题:

    什么叫火墙温度?为什么要限制火墙温度?一般炉子的火墙温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正确答案: 烟气在辐射室墙处或从辐射室进入对流室时的温度称为火墙温度。它表征炉膛内烟气温度的高低,该参数值是加热炉操作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工艺指标,它可作为辐射室内热源温度的代表。
    对于工艺过程一定的加热炉,其冷源温度,即炉管内油料的平均温度是基本确定的,火墙温度愈高,传给辐射室管内油料的热量就愈多。当装置提高处理量时,火墙温度也需随之提高。火墙温度能比较灵敏地反映出辐射室内的传热情况。火墙温度的提高虽有利于传热量的增加,但过高时,将导致管内介质结焦和炉膛内耐火材料、炉管等被烧坏。所以,对于每台加热炉都有其相应的火墙温度设计值,并作为操作的控制依据。
    除烃蒸汽转化炉、乙烯裂解炉等外,一般炉子的火墙温度应控制在850℃以下。

  • 第5题: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粗煤气温度?


    正确答案: 1.入口温度高,粗煤气夹带的杂质多,容易引起三级冷却的压差增大和换热器堵塞;
    2.温度高,粗煤气带水和杂质多,影响吸收;
    3.过多的杂质最终进入预洗系统,影响预洗再生的操作。

  • 第6题:

    制备已二酸时,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滴加环已醇的速度和反应的温度?


    正确答案: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若环已醇的滴加速度太快,反应温度上升太高,易使反应失控;若环已醇的滴加速度过慢,反应温度太低,则反应速度太慢,致使未作用的环已醇积聚起来。

  • 第7题:

    为什么要控制进入水泥磨物料的温度?


    正确答案:入磨物料温度越高,易磨性越差,粉磨效率降低,由于研磨体对物料的不断冲击与研磨,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水泥粉的微小颗粒容易粘附在研磨体和衬板上,妨碍粉磨过程的进行。另外,入磨物料温度高,磨内温度也会升高,造成石膏脱水,导致水泥假凝,影响水泥质量和施工,所以必须控制入磨物料的温度。

  • 第8题:

    检定千分尺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检定室温度?


    正确答案:由于长度尺寸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量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关。由于量块和千分尺使用材料不同,在温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其长度变化量不同。检定室温度偏离标准温度越大,其长度变化的差值就越大。为此,要严格控制检定室温度。

  • 第9题:

    什么叫灵敏点温度?变化反应为什么要控制灵敏点温度?


    正确答案: 床层各点温度中活性较好,反应较活泼变化最快的点的温度叫灵敏点温度。因为灵敏点温度能及时的反应入炉气体的蒸汽比例,系统压力气体成分生产负荷变化,因此变化反应首先要控制好灵敏点温度,经常注意灵敏点温度变化,根据灵敏点温度变化做出准确分析判断和预见性调节。

  • 第10题:

    为什么要控制锡槽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多少较为适宜?什么情况下要偏高控制或偏低控制?


    正确答案:控制玻璃进入退火窑的温度,以便退火。
    过高,易弯曲,易被出口唇砖擦伤玻璃;
    过低,易造成玻璃在出锡槽时断板。
    一般:6lO一620℃
    改厚度、板中有大疵点及吹扫锡槽时适当高,有锡印时适当低。

  • 第11题:

    问答题
    用铬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实验,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55~6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正确答案: 环己酮的制备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高反应过于激烈,不易控制,易使反应液冲出,温度过低反应不易进行,导致反应不完全,因此,反应温度应严格控制在55~60℃之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控制锡槽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多少较为适宜?什么情况下要偏高控制或偏低控制?

    正确答案: 控制玻璃进入退火窑的温度,以便退火。
    过高,易弯曲,易被出口唇砖擦伤玻璃;
    过低,易造成玻璃在出锡槽时断板。
    一般:6lO一620℃
    改厚度、板中有大疵点及吹扫锡槽时适当高,有锡印时适当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对强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①由于试验室和养护箱的温、湿度和养护水的温度都影响水泥强度的发展,所以为了使测得结果具有准确的可比性,必须严格控制其温度、湿度。
    ②温度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强度增长快,温度过低,水泥水化速度慢,强度增长慢,湿度过低,试体干裂,早期强度高。湿度过高,水灰比按同品种水泥固定,早期强度低。

  • 第14题:

    为什么转化炉管入口温度要控制?


    正确答案:只有保证适宜的转化炉管入口温度,才能保证原料气进入催化剂床层时达到其活性温度.温度过高时,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可能裂解结炭,过低会降低转化管应起的作用.

  • 第15题:

    辐射出口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490~500℃?


    正确答案: ①为保证轻油汽化和焦炭质量。
    ②为防止炉管结焦,油品缩合反应在焦炭塔内进行。

  • 第16题:

    为什么要控制脱丁烷塔(或H2S汽提塔)的进料温度?


    正确答案: 在一定的操作压力下,原料油进料温度变化影响汽化率的变化。通常分馏塔应在泡点温度下进料。因为在泡点状态下进入塔中,才能更好地与进料板中的饱和液体相混合,与下部上升的饱和油气相接触,达到最好的分馏效果。塔的进料温度有一个最佳值,如果温度太高,将使进料口以上几块塔板的汽相负荷增大,严重时造成雾沫夹带。同时进料大量地蒸发,使得进料板以上的塔盘各组分不合理的分离,造成塔的效率降低,如塔的进料温度太低,加大了加热炉的负荷,严重时塔的底温达不到要求,使得组分分离不完全,影响下游装置的操作。
    油品的泡点温度是与油品组成密切相关的,因此,当原料油组成发生变化时,就要根据泡点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进料加热器,以确保进料温度保持在泡点温度。当然,原料变化后,为了保证塔底油的质量指标,塔顶、塔底的温度都应做相应的调整。

  • 第17题:

    何谓热点温度?为什么要控制热点温度?


    正确答案: 热点温度即催化剂层内温度最高的一点温度。热点温度虽然是某一点的温度,但是能够全面反映温度的操作情况,所以要全面控制。热点温度随塔的结构、催化剂型号、催化剂使用时间及当时的操作条件不同而有所改变。如:催化剂使用初期,热点的温度可以控制低一点,热点温度位置在上部,使用后期,活性下降,为加快反应速度,热点温度可以控制高一点,位置逐渐下移。
    在实际操作中,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热点温度控制低一点。这是因为:热点温度低,对甲醇反应的平衡有利;可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另外,高温容易破坏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加速化学腐蚀,对内件损害严重。

  • 第18题:

    为什么要控制200#溶剂油的98%点温度?


    正确答案: 200#溶剂油主要用于油漆中,应有良好的溶解能力适当的挥发速度,
    若98%温度过高,则溶剂挥发过慢,影响漆膜的干燥。

  • 第19题:

    为什么要控制磨内温度?


    正确答案: ①因为粉磨水泥是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石膏作为缓凝剂,当磨内温度超过70℃时,会引起石膏的慢慢脱水。造成水泥出磨时间不正常,对水泥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磨机产量也会降低。
    ②磨内温度升高,使水泥因静电吸引而聚集,严重时会黏附研磨体和衬板,降低粉磨效率。
    ③磨内温度高会使轴承温度变高,衬板变形。

  • 第20题:

    运行中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并维持排烟温度在额定值左右?


    正确答案: 1)排烟温度过高,则排烟热损失增大,降低锅炉效率,使引风机状况恶劣;
    2)排烟温度过低,造成空预器低温腐蚀。

  • 第21题:

    不凝气的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40±2度?


    正确答案: 只有把不凝气的温度控制在40±2度,不凝气中的甲醇才能被冷凝下来,同时又避免轻组分脱除不干净而带入下面塔影响产品质量。这样既利于甲醇的回收,又减轻不凝气对换热器的腐蚀。

  • 第22题:

    用冰醋酸制乙酰苯胺时,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度在100–110℃之间?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


    正确答案:冰醋酸与苯胺作用制乙酰苯胺的反应本身需要加热,为了及时除去反应的副产物水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同时又不至于使反应原料冰醋酸(b.p118℃)蒸出,所以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度在100–110℃之间。温度过高,醋酸就会被蒸出,影响乙酰苯胺的产率。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液压油要控制在50℃左右温度下运行?

    正确答案: 液压油在50℃左右温度下运行,油品的氧化速度比较慢。但当油温上升时,氧化速度明显加快,所以应严格控制油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合成乙酰苯胺时,柱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5ºC左右?

    正确答案: 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过程中不断分出产物之一水,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因水的沸点为100ºC,反应物醋酸的沸点为118ºC,且醋酸是易挥发性物质,因此,为了达到即要将水份除去,又不使醋酸损失太多的目的,必需控制柱顶温度在105ºC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