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822年,威廉姆•乔奇制造了一台日产1.2万—2万铅字的铸造机,显示压铸工艺方法的生产潜力。
1849年斯图吉斯设计并制造成第一台手动活塞式热室压铸机,并在美国获得专利。
1855年默根瑟勒印字压铸机,开始生产低熔点的铅、锡合铸字,到19世纪60年代用锌合金压铸零件生产。
1904年英国的法兰克林开始用压铸方法生产汽车的连杆轴承,开创压铸零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的先例。
1905年多勒成功研制了用于工业生产的压铸机,压铸锌、锡、铜合金铸件。随后瓦格纳设计了鹅颈式气压压铸机,用于生产铝合金铸件。
1927年捷克工程师约瑟夫•波拉克设计了冷室压铸机,使压铸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0世纪50年代大型压铸机的发展开始,近10年压铸机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更多“简述压铸的发展历史。”相关问题
  • 第1题:

    最有发展前途的压铸新工艺是:( )。

    A.真空压铸

    B.充氧压铸

    C.半固态压铸

    D.精速密压铸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是()

    • A、压铸机、压铸模具、操作人员;
    • B、压铸合金、压铸机、压铸模具;
    • C、压铸机、压铸合金、压铸工艺;
    • D、压铸工艺、操作人员、压铸机;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最有发展前途的压铸新工艺是()

    • A、真空压铸
    • B、充氧压铸
    • C、半固态压铸
    • D、精速密压铸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压铸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分类方法。


    正确答案: 压铸是将一种熔融状态或半熔融状态的金属浇入压铸机的压室,在高压力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充填在压铸模(压铸型)的型腔内,并在高压下使熔融或半熔融的金属冷却凝固成型而获得铸件的高效益、高效率的精密铸造方法。

  • 第5题:

    简述低压铸造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液体金属与气体排出的方向一致,避免产生气孔
    2、省去了冒口,金属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3、由于提高了充型能力,有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的铸件
    4、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且设备简易,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 第6题:

    简述汉字的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7题:

    简述浮选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 追溯浮选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1860年~1902年,全油浮选法为主要时期,效率底,耗油大。
    ⑵1902年~1912年,除全油浮选外,出现了表层浮选和泡沫浮选,并在方法砂锅内不断改进、完善。
    ⑶1912年~1925年,是泡沫浮选与其他浮选竞争,并取得优势的时期。
    这一时期内: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反复的比较发现,由于气泡的引入是矿粒分选效率大为提高,尤其是1910年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制造成功,1912年正式投入使用以后,人们开始偏向使用泡沫浮选。
    同时,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设想用化学试剂来改变矿物的可浮性,因而浮选药剂业不断地得到了发展。比较重要的有:1913年发现重铬酸钾用于抑制方铅矿;硫酸铜活化铅锌矿;1921年采用有机化合物作捕收剂;1922年用氰化物作抑制剂抑制硫化矿;1924年用脂肪酸作氧化剂的捕收剂;1925年黄药的合成并作为硫化矿的捕收剂,使得泡沫浮选的分选效率大大优于全油浮选和表层浮选。从而摆脱了竞相争艳的局面,以至于当我们现在谈到浮选是一般都是指泡沫浮选。
    ⑷1925年至今:是泡沫浮选在理论与实践上蓬勃发展时期。
    1930年起,对各种矿物的可浮性开始进行全面的研究;1940年前后开始了煤泥的大规模浮选,使浮选的范围由硫化矿推广到氧化矿、非金属矿、以及现在的稀有金属矿。由于浮选依据的是矿物表面性质,而表面性质是多样的,而且对于每一种矿物之间都必然存在某些差异,更何况采用了化学药剂的处理,因此,原则上浮选可以分选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浮选的生命力及其广阔的前程也正在于此。近几十年来,浮选已经不再局限于矿物加工工程,而向其他领域发展,在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农产、食品工艺及废水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 第8题:

    简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曾有过它璀璨的年华。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最终不能逃脱被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按照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有时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3)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低压铸造工艺规范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低压铸造的工艺规范包括升液、充型、增压、保压结晶、卸压、冷却延时,以及铸型预热温度、浇注温度、铸型的涂料等。
    1)升液压力和升液速率:升液压力是指当金属液面上升到浇口,所需要的压力。金属液在升液管内的上升速度即为升液速度,升液应平稳,以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同时也可使金属液在进入浇口时不致产生喷溅。
    (2)充型压力和充型速度:充型压力是指使金属液充型上升到铸型顶部所需的压力。在充型阶段,金属液面上的升压速度就是充型速度
    (3)增压和增压速度:金属液充满型腔后,再继续增压,使铸件的结晶凝固在一定大小的压力作用下进行,这时的压力叫结晶压力或保压压力。结晶压力越大,补缩效果越好,最后获得的铸件组织也愈致密。但通过结晶增大压力来提高铸件质量,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采用的。
    (4)保压时间:型腔压力增至结晶压力后,并在结晶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直到铸件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叫保压时间。如果保压时间不够,铸件未完全凝固就卸压,型腔中的金属液将会全部或部分流回批捐,造成铸件“放空”报废:如果保压时间过久,则浇口残留过长,这不仅降低工艺收得率,而且还会造成浇口“冻结”,使铸件出型困难,故生产中必须选择一适宜的保压时间。
    (5)卸压阶段:铸件凝固完毕(或浇口处已经凝固),即可卸除坩埚内液面上的压力(有称排气),使升液管和浇口中尚未凝固的金属液依靠重力落回坩埚中。
    6)延时冷却阶段:卸压后,为使铸件得到一定的凝固强度,防止开型、脱模取件时发生变形和损坏,须延时冷却。
    (7)铸型温度及浇注温度:低压铸造可采用各种铸型,对非金属型的工作温度一般都为室温,先特殊要求,而对金属型的工作温度就有一定的要求。如低压铸造铝合金时,金属型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200~250℃,浇注薄壁复杂件时,可高达300~350℃。关于合金的浇注温度,实践证明,在保证铸件成型的前提下,应该是愈低愈好。
    (8)涂料:如用金属型低压铸造时,为了提高其寿命及铸件质量,必须刷涂料;涂料应均匀,涂料厚度要根据铸件表面光洁度及铸件结构来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加氧压铸的原理及特点。


    正确答案: 加氧压铸的原理:
    充氧压铸是在铝合金液充填型腔之前,用氧气充填压室和型腔,以置换其中的空气和其他气体。当铝金属充填时,一方面通过排气槽排出氧气,另一方面喷散的铝金属液与没有排出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即4AL+3O2=2AL2O3,形成的三氧化二铝小颗粒(直径在1μm以下)分散在压铸件内部,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气体,提高了压铸件的致密性。这些小颗粒分散在压铸件中约占总质量的0.1%~0.2%,不影响力学性能,并可使压铸件进行热处理。充氧压铸仅适于铝合金。
    充氧压铸特点:
    (1)消除或减少了压铸件内部的气孔,提高压铸件质量。较一般压铸件强度提高10%,伸长率增加1.5~2倍。因压铸件内无气孔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强度可再提高30%,屈服极限增加100%,冲击韧性也显著提高。
    (2)因三氧化二铝有防蚀作用,充氧压铸件200~300℃环境中工作,可以焊接。
    (3)充氧压铸与真空压铸相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 第12题:

    简述压铸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正确答案: 高压和高速是压铸时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充填成型过程的两大特点。压铸已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如兵器、汽车与摩托车、航空航天产品的零部件及电器仪表、无线电通信、电视机、计算机、农业机具、医疗器械、洗衣机、电冰箱、钟表、照相机、建筑装饰以及日用五金等各种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方面。

  • 第13题:

    简述精速密压铸原理及特点。


    正确答案: 精速密压铸原理:
    精速密压铸是一种精确、快速及密实的压铸方法,它采用两个套在一起的内外压射冲头,故又称套筒双冲头压铸法。压射开始时,内外冲头同时压射,当填充结束压铸件外壳凝固型腔达到一定压力后,限时开关启动,内压射冲头继续前进,推动压室内的金属液补充压实压铸件。
    精速密压铸的特点有:
    (1)低的充填速度。精速密压铸压铸法金属液的充填速度是一般压铸法的10%,慢速充填是其基本特点。采用较低的压射速度和压力,可以减轻压射过程中发生的涡流和喷溅现象,后者是包住空气导致形成气孔的主要原因。
    (2)厚的内浇口。为了发挥小冲头的作用,浇口截面积必须比较大(浇口厚度为5~10mm),才能更好地传递压力,提高压铸件的致密性。
    (3)控制压铸件顺序凝固。压铸模型腔在受控的情况下冷却(又外壁向内壁冷却,能达到顺序凝固),因而有利于消除缩孔和气孔。
    (4)压射机构采用双冲头,应用小冲头辅助压实,并降低压射速度。

  • 第14题:

    简述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按照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有时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3)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 第15题:

    简述中国祭坛建筑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 中国祭坛建筑历史起源很早
    (1)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及秦安大地湾等仰韶文化建筑的“大房子”,是中国古代最早期的祭祀建筑,成为最早的“明堂建筑”。建筑形制讲究方位(正向的南北向)和次序这两大祭祀要素。建筑呈“井“字形,十字轴线对称结构。
    (2)商代,明堂建筑又称辟雍,发展为周围环绕圆形水渠的十字轴线对称建筑,用“井”字形分隔相邻为九,间隔为五的空间模式。
    (3)周时祭祀的场所叫“畴”,为祭祀黄、青、赤、白四帝的有屋顶殿宇,是天子独揽了祭天权利的建筑。
    (4)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商时期形成的明堂形式建筑式微。
    (5)汉代,变周祭祀四帝为五帝(加一黑帝),明堂建筑对称性很强,中心极点尤为突出,,融会了阴阳、八卦、五行等内容,增添了神学的象征涵义。
    (6)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佛教盛行,明堂建筑与佛教建筑相比,相形见拙。一直到唐武周时期才见转机。
    (7)唐武周时期,明堂建筑改以前的九室、五室的府制,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下层象征四时;中层象征十二时;上层象征二十四时,以及天(上)圆,地(下)方,以突出皇权的绝对权威和皇家的宏伟华贵。
    (8)南宋已不建明堂,只在宫中进行祭祀活动,辽、金、元三朝,无祭祀明堂建筑制度。
    (9)明初,在南京、北京均设有天坛、地坛、大祀殿(即清祈年殿的前身)等建筑。
    (10)清改明大祀殿(又叫大享殿)为祈年殿,并在国子监中建辟雍殿。

  • 第16题:

    简述陶瓷热压铸成型常见的缺陷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欠注:蜡桨温度过低,流动性不够,注浆口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不够;注浆时间不够,或模具中气体未排出,都会造成缺陷。
    (2)凹坑:蜡桨和模具过热,脱模过早;进浆口太小或位置不合理。
    (3)皱纹:蜡桨和模具温度过低,蜡桨流动性不好活模具排气不干净。
    (4)气泡:蜡桨中气泡未排尽,或浆料流动性大而加压过大,模具设计不合理。
    (5)变形和开裂:模具过热、脱模过早会产生变形。脱模过晚或模具住口五区倾斜度会引起开裂。

  • 第17题:

    简述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正确答案: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 第18题:

    单选题
    最有发展前途的压铸新工艺是:()
    A

    真空压铸

    B

    充氧压铸

    C

    半固态压铸

    D

    精速密压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浮选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 追溯浮选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1860年~1902年,全油浮选法为主要时期,效率底,耗油大。
    ⑵1902年~1912年,除全油浮选外,出现了表层浮选和泡沫浮选,并在方法砂锅内不断改进、完善。
    ⑶1912年~1925年,是泡沫浮选与其他浮选竞争,并取得优势的时期。
    这一时期内: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反复的比较发现,由于气泡的引入是矿粒分选效率大为提高,尤其是1910年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制造成功,1912年正式投入使用以后,人们开始偏向使用泡沫浮选。
    同时,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设想用化学试剂来改变矿物的可浮性,因而浮选药剂业不断地得到了发展。比较重要的有:1913年发现重铬酸钾用于抑制方铅矿;硫酸铜活化铅锌矿;1921年采用有机化合物作捕收剂;1922年用氰化物作抑制剂抑制硫化矿;1924年用脂肪酸作氧化剂的捕收剂;1925年黄药的合成并作为硫化矿的捕收剂,使得泡沫浮选的分选效率大大优于全油浮选和表层浮选。从而摆脱了竞相争艳的局面,以至于当我们现在谈到浮选是一般都是指泡沫浮选。
    ⑷1925年至今:是泡沫浮选在理论与实践上蓬勃发展时期。
    1930年起,对各种矿物的可浮性开始进行全面的研究;1940年前后开始了煤泥的大规模浮选,使浮选的范围由硫化矿推广到氧化矿、非金属矿、以及现在的稀有金属矿。由于浮选依据的是矿物表面性质,而表面性质是多样的,而且对于每一种矿物之间都必然存在某些差异,更何况采用了化学药剂的处理,因此,原则上浮选可以分选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浮选的生命力及其广阔的前程也正在于此。近几十年来,浮选已经不再局限于矿物加工工程,而向其他领域发展,在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农产、食品工艺及废水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低压铸造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液体金属与气体排出的方向一致,避免产生气孔
    2、省去了冒口,金属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3、由于提高了充型能力,有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的铸件
    4、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且设备简易,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