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训诂学?学习训诂学有什么意义?

题目

何为训诂学?学习训诂学有什么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何为训诂学?学习训诂学有什么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


    正确答案:材料;理论

  • 第2题:

    近代训诂学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1)采取了地下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相参证的研究方法。
    2)采取语言学、考古学、民俗学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3题:

    为什么训诂学和辞书编纂关系十分密切?


    正确答案:1)辞书的编纂,需要在体例和方法上参考前人的训诂专书和注释书。
    2)语文辞书的释词方法,仍然没有越出古代语文辞书的范围。
    3)学习训诂学,可以指导辞书编纂,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

  • 第4题:

    学习训诂学为什么必须懂音韵学?


    正确答案:“可以说不懂音韵学是无法进行训诂。训诂是解释古代典籍中的语言的,它的内容是意义,它的形式是声音,语言的意义同源。词义的发展变化、词语的孽乳派生,文字的通用假借从本质上是依托于声音而不是依托于字形。”所以,解决音的问题,是求索词义的前提。但语音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的。词语变化以后,派生词的语音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根词之间因此便不再同音。文字借用后,也可能因为声音的演变而使借字与本字不再同音,或因音变而产生同字异读异义的现象。这些音变都与探求语义有直接关系,可以称作训诂音变。训诂音变是有一定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通过声音探求词义时,必须不断总结训诂音变的规律,找到声音变化的轨迹,而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借助音韵学的研究成果。”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这里明确指出了音韵学对训诂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因语音和语义的密切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声音来探求语义。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古今语音差别较大,对于声义相通的字,应该按作品写作时代的声音来考察。因此,要掌握音韵学知识,要运用音韵学研究成果来训释古义。通过语音联系来破除假借字,探求本字。古书中的假借字,既是个文字和词汇的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语音问题,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相近。假借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正常、不规范,好象写别字,但在上古却是允许的。所以先秦两汉的作品,假借现象便很普遍。
    例如《诗经•魏风•硕鼠》一篇很简短,就有四三处假借: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清人认为是“宦”的借字,宦:侍奉,后来认为是“豢”的借字,卷:喂养。贯古属无部母平声。匣母元部去声,音近假借。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女”泥母,鱼部,上声,“汝”日母,鱼部,上声。“泥”“日”在上古同属鼻舌音,只是发音部位略有不同,二者古音十分相近,音近假借。
    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逝”通“誓”是发誓的意思。和它的本义“离去”或引申义“死亡”毫无关系,二者古音却是禅母,月部,入声,音同假借。
    ③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直”是“职”的借字,职,引申为“所”,《管子•版注释》“得春职”即“得其所”,《汉书•宣帝纪》“毋令失职”即“毋令失所’,因此“直”在这里与“所”同义。“直”、“职”古音都是章母,职部,入声,音同假借。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先秦两汉古书的假借自然是根据上古的读音,所以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别假借字。音韵学给训诂的贡献除了上述所言的帮助我们认识文字通假以阐明词义,探寻同源词以沟通词义外,还可让我们了解古今语的传承关系。系联古今不同的用字。古今语的传承也是以声音为线索的。如《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说文》:“澜,太波为之,涟,澜或从连.”段玉裁注:“古阑,涟同字,后人用乃别为异字异义同音。

  • 第5题:

    为什么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


    正确答案: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训诂学虽然也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校勘,探求本字,审定声音,以及阐明文化内容等内容。

  • 第6题:

    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

  • 第7题:

    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
    ②“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
    ③“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 第8题:

    问答题
    训诂学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训诂学三个时期除了早期训诂学之外还有()、()。

    正确答案: 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系统学习训诂学有什么功用?

    正确答案: 1)指导古文学习。
    2)指导古文献校理。
    3)指导辞书编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学习训诂学为什么必须懂音韵学?

    正确答案: “可以说不懂音韵学是无法进行训诂。训诂是解释古代典籍中的语言的,它的内容是意义,它的形式是声音,语言的意义同源。词义的发展变化、词语的孽乳派生,文字的通用假借从本质上是依托于声音而不是依托于字形。”所以,解决音的问题,是求索词义的前提。但语音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的。词语变化以后,派生词的语音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根词之间因此便不再同音。文字借用后,也可能因为声音的演变而使借字与本字不再同音,或因音变而产生同字异读异义的现象。这些音变都与探求语义有直接关系,可以称作训诂音变。训诂音变是有一定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通过声音探求词义时,必须不断总结训诂音变的规律,找到声音变化的轨迹,而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借助音韵学的研究成果。”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这里明确指出了音韵学对训诂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因语音和语义的密切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声音来探求语义。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古今语音差别较大,对于声义相通的字,应该按作品写作时代的声音来考察。因此,要掌握音韵学知识,要运用音韵学研究成果来训释古义。通过语音联系来破除假借字,探求本字。古书中的假借字,既是个文字和词汇的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语音问题,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相近。假借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正常、不规范,好象写别字,但在上古却是允许的。所以先秦两汉的作品,假借现象便很普遍。
    例如《诗经•魏风•硕鼠》一篇很简短,就有四三处假借: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清人认为是“宦”的借字,宦:侍奉,后来认为是“豢”的借字,卷:喂养。贯古属无部母平声。匣母元部去声,音近假借。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女”泥母,鱼部,上声,“汝”日母,鱼部,上声。“泥”“日”在上古同属鼻舌音,只是发音部位略有不同,二者古音十分相近,音近假借。
    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逝”通“誓”是发誓的意思。和它的本义“离去”或引申义“死亡”毫无关系,二者古音却是禅母,月部,入声,音同假借。
    ③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直”是“职”的借字,职,引申为“所”,《管子•版注释》“得春职”即“得其所”,《汉书•宣帝纪》“毋令失职”即“毋令失所’,因此“直”在这里与“所”同义。“直”、“职”古音都是章母,职部,入声,音同假借。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先秦两汉古书的假借自然是根据上古的读音,所以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别假借字。音韵学给训诂的贡献除了上述所言的帮助我们认识文字通假以阐明词义,探寻同源词以沟通词义外,还可让我们了解古今语的传承关系。系联古今不同的用字。古今语的传承也是以声音为线索的。如《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说文》:“澜,太波为之,涟,澜或从连.”段玉裁注:“古阑,涟同字,后人用乃别为异字异义同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

    正确答案: 材料,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洪诚总结清人在训诂学上的三大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文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搜罗故训,订正汉唐训诂的遗失,为后人积累丰富的资料。
    2)发明古音,寻求音义通转的法则;破除历古以来字形的束缚,直接从语言角度研究词义转变分化的情况。这样就使训诂学走向科学的领域。
    3)提出“比例而知,触类长之”的综合比较方法,对后人有很大的启示。

  • 第14题: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


    正确答案:《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 第15题:

    训诂学


    正确答案: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 第16题:

    系统学习训诂学有什么功用?


    正确答案: 1)指导古文学习。
    2)指导古文献校理。
    3)指导辞书编纂。

  • 第17题:

    训诂学和词汇学为什么不能混而同之?


    正确答案: 1)训诂学和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不同。训诂学以古代的训诂实践、理论为研究对象,涉及到的内容除了词义问题外,还包括文字音韵、句读、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等,面比较广;词汇学只研究词的构造、词汇的发展、构成及其规范。
    2)训诂学和词汇学研究的侧重不同。传统训诂学的重点在于具体词义的考释,而现代词汇学着重理论模式的建立,两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3)训诂学研究的理论和成果,无疑对汉语词汇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新时期的训诂学研究,也应该积极吸收现代词汇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以便在理论性、科学性方面更进一步,使训诂学这一传统学科发出新的活力。

  • 第18题:

    学习、研究训诂学的重要原则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注重语言的社会性。
    2)要有历史的、发展的观点。
    3)要了解所释作品,掌握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4)词义训释力求平实,注重科学性。

  • 第19题:

    训诂学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 第20题:

    问答题
    训诂学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为我们阅读古代文献提供了一种门径和方法。
    ②提高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度
    ③以帮助我们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学习、研究训诂学的重要原则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注重语言的社会性。
    2)要有历史的、发展的观点。
    3)要了解所释作品,掌握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4)词义训释力求平实,注重科学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何为训诂学?学习训诂学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训诂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的学问。它要应用文字学与音韵学以及关于古典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文献的阅读、诠释问题。
    学习训诂学的意义:
    (1)明训诂首先在于它能够令我们正确地理解古籍的意义。
    (2)进一步说,明训诂可以自觉地发现古籍诠释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
    (3)明训诂可以使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意义作根本性的了解,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知识领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训诂学是汉语言文字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性学问,是开启古典之门的钥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
    ②“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
    ③“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