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述艾里克森个性发展阶段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1)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看法艾里克森认为儿童是寻求适应环境的积极的、好奇的探索者,而不是父母塑造的受生物力量驱使的被动奴隶。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Ⅱ向。(2)人格发展的阶段论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面临八个主要危机或心理社会阶段。每种危机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发展中的个体在生命的特定时间点所经历的生物成熟和社会需求决定的。这八个危机或八个阶段分别是:①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②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1-3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③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左右)。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⑤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 -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⑥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 - 3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⑦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30-6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⑧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理解这八个发展阶段时,应从这几个影响因素考虑。例如,1岁之前,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能力都非常弱小,他们要依赖成人的照顾,因此这一段的发展任务就是发展信任感。又如,1-3岁时个体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极度高涨,想去做一些事情,因此,该阶段的发展任务就是发展自主感。

  • 第2题:

    简述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艾里克森把个体发展看作是一个经历一系列阶段的过程.他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2)自主对羞怯(1.5~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而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常常会被成年人禁止,这可能会降低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会产生勤奋感。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会导致自卑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此外,教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的评价,会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5)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都有助于个体更自信地面对各种选择,从而使个体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6)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或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7)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本阶段的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8)完善感对绝望感(60岁以后)。这一时期的个体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评价:艾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历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人称他的理论为发展危机论。这种理论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例如对人的心理的研究: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不是只关注意识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而是考察各方面的关系;不是只研究某一年龄段,而是涉及人的一生。但是,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有过分强调本能而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阶段中主要矛盾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实际,都是引起争论的焦点,这些均需进一步的研究。

  • 第3题:

    不属于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上的不同点的有()

    A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

    B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

    C对本能力量的理解方面

    D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

    E个性形成途径方面


    C,E

  • 第4题:

    ()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个性理论的心理学家。

    • A、冯特
    • B、弗洛伊德
    • C、艾里克森
    • D、斯金纳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小学生处于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的第()发展阶段,即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的阶段。


    正确答案:

  • 第6题: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 第7题:

    问答题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相同点:艾里克森个性形成理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修正,也可以说艾里克森个性形成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发展和继承。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不同点:
    第一,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后者的生物欲望说主张本能的冲动是形成个性和发展的动力。前者虽然承认生物本能动力性,但他把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他认为个人欲望满足和得不到满足都是社会环境不同而有差异。
    第二,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后者认为儿童在4-5岁知道男女区别,显示出生来就有好奇心和内心怀有的空想,因而发生论之爱,这是伊底情结同一性表现;前者则认为同一性在幼儿期曾一度过,在青年期形成和建立。青年期是个性成熟期,是自我同一性时期。
    第三,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不同。后者划为3期(出生-5岁,前性期阶段,包括口期、肛门期、生殖器期;6-12岁,潜伏期阶段,克服恋亲情绪;12、13以后,生殖阶段)。前者划分为8个阶段(0-1.5婴儿期、1.5-3幼儿前期、3-5幼儿后期、5-11学龄期、11-18青年期、18-30成人初期、30-50中年期、老年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不属于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上的不同点的有()
    A

    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

    B

    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

    C

    对本能力量的理解方面

    D

    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

    E

    个性形成途径方面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A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

    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

    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青年期解决的心理危机是()。

    正确答案: 一致性的分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小学生处于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的第()发展阶段,即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的阶段。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确定人生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有

    A.艾里康宁
    B.艾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答案:B,C
    解析:
    不同的心理学家以不同的依据划分人生阶段。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分期的标准是儿童发展的主导活动。柏曼以生理发展(内分泌腺)为划分标准。皮亚杰以智力发展为划分标准。艾里克森和弗洛伊德以个性特征发展为划分标准。维果茨基研究认知发展,但不强调认知发展存在阶段。

  • 第14题: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异同点。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相同点:艾里克森个性形成理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修正,也可以说艾里克森个性形成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发展和继承。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不同点:
    第一,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后者的生物欲望说主张本能的冲动是形成个性和发展的动力。前者虽然承认生物本能动力性,但他把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他认为个人欲望满足和得不到满足都是社会环境不同而有差异。
    第二,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后者认为儿童在4-5岁知道男女区别,显示出生来就有好奇心和内心怀有的空想,因而发生论之爱,这是伊底情结同一性表现;前者则认为同一性在幼儿期曾一度过,在青年期形成和建立。青年期是个性成熟期,是自我同一性时期。
    第三,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不同。后者划为3期(出生-5岁,前性期阶段,包括口期、肛门期、生殖器期;6-12岁,潜伏期阶段,克服恋亲情绪;12、13以后,生殖阶段)。前者划分为8个阶段(0-1.5婴儿期、1.5-3幼儿前期、3-5幼儿后期、5-11学龄期、11-18青年期、18-30成人初期、30-50中年期、老年期)

  • 第15题:

    “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在西方个性发展理论中与品德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是()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A、柯尔伯格
    • B、皮亚杰
    • C、莱士特
    • D、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艾里克森的个性形成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不同点有()

    • A、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
    • B、理论基础方面
    • C、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
    • D、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
    • E、个性形成途径方面

    正确答案:A,C,D

  • 第18题: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七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七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在西方个性发展理论中与品德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是()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A

    柯尔伯格

    B

    皮亚杰

    C

    莱士特

    D

    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艾里克森的个性形成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不同点有()
    A

    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

    B

    理论基础方面

    C

    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

    D

    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

    E

    个性形成途径方面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艾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核心内容()
    A

    潜意识

    B

    集体潜意识

    C

    同一性-角色混乱

    D

    自卑情结

    E

    社会学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评述艾里克森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艾里克森则认为划分个性的发展不能只考虑生理因素,也必须注意社会性在个性发展中的意义,把个性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人生周期)(个性发展要经历从出生到晚年):
    (1)婴儿期(出生—1.5岁)
    (2)幼儿前期(1.5—3岁)
    (3)幼儿后期(3—5岁)
    (4)学龄期(5—11岁)
    (5)青年期(11—18岁)
    (6)成人初期(18—30岁)
    (7)中年期(30—50岁)
    (8)老年期(成熟至晚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