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宗教改革促进了宗教自由。
(2)宗教改革发展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3)宗教改革促进了民众教育。
(4)宗教改革限制了世俗统治者的权力。
(5)宗教改革鼓动个人主义和谋求财产。
更多“简述宗教改革的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西欧其他国家宗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路德的宗教主张是多年来经常出现的考研题目,考生还应注意闵采尔的主张、加尔文的宗教主张,试着将它们加以比较。

  • 第2题:

    如何评价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①“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1520年8月,他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在信中痛斥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主张君权神授,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企图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他认为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他另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宗教改革的意义:
    对德意志: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宗教改革运动最直接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且在欧洲大陆引起了广泛的宗教战争,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形成了有力冲击。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如闵采尔起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路德反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虽然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闵采尔领导农民和平民掀起了新一轮宗教改革。号召用暴力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天国”。1524~1526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
    3、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变了两种教派,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改革,引入了人民主义的色彩而出现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而基督教却在十八世纪没落而发动其自己的改革,结果产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资本主义,最终产生了现代的各种思想,包括社会主义。
    4、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东北部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的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并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同天主教诸侯抗衡。信奉新教、旧教的各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战争。1555年,经过长期战争,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从此,路德创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对欧洲: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 第3题:

    ()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新教,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改革第一人。

    • A、威克里夫
    • B、胡斯
    • C、马丁·路德
    • D、艾克哈特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路德领导创作。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以单声部的众赞歌为基础的复调创作有复调歌曲风格、经文歌风格、主调和声风格三种形式。
    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的音乐创作被视为“对应宗教改革”的理想在音乐上的实现。他严格遵守特伦特宗教会议后的禁令,作有《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既有完美的复调音乐,又把歌词陈述得十分清晰。他的风格集文艺复兴复调之大成,成为后来复调教会音乐的典范。

  • 第5题:

    结合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具体情况来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文化变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A.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分别是德国的路德宗、英国的安立甘宗和瑞士的加尔文宗;
    B.路德率先发起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格局。路德通过“因信称义”思想倡导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把信仰变成了个人的事情;
    C.安立甘宗的改革是由英国国王从上至下地进行的,它把国王的权力提升到罗马教会之上,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和立宪政治的发展,并且通过教产还俗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发展;
    D.加尔文宗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天职”观念使得日常工作获得了一种宗教意义,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主义根据;
    E.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上述改革在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状态,客观上导致了西方社会的彻底更新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

  • 第6题:

    简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1)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反对教皇制。
    (2)“预定论”: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资本家发财致富不是由于剥削而是因为上帝先定的“选民”
    (3)加尔文的经济伦理思想支持新兴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活动。
    例如:天主教会说:“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自救。”
    加尔文则说:“财富是蒙神恩赐的人得到成功的标志”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1)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反对教皇制。
    (2)“预定论”: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资本家发财致富不是由于剥削而是因为上帝先定的“选民”
    (3)加尔文的经济伦理思想支持新兴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活动。
    例如:天主教会说:“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自救。”
    加尔文则说:“财富是蒙神恩赐的人得到成功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宗教改革促进了宗教自由。
    (2)宗教改革发展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3)宗教改革促进了民众教育。
    (4)宗教改革限制了世俗统治者的权力。
    (5)宗教改革鼓动个人主义和谋求财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宗教改革的意义、性质和评价

    正确答案: 1、宗教改革的意义
    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全面冲击和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
    首先,宗教改革及三大新教派的创立,大大缩小了罗马教廷的势力范围,罗马教皇在西欧的一统天下,从此一去不定返了。这是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最沉重的打击。
    其次,宗教改革剥夺了教皇和教会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的大批土地和财产。这不仅有助于专制王权的加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系。
    再次,新教特别是加尔文的教义不仅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符合了他们创造“自由”“平等”关系的需要。可见,宗教改革加速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过度进程,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1、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且根深蒂固;
    2、改革者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举措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
    3、人民群众并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更为加重,因而也对改革缺乏热情;
    4、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
    5、外部环境逐渐紧张,赫梯的崛起威胁到埃及的政权。埃赫那吞无力解决西亚的紧张局势和亲埃及的统治者的救援,使得埃及的国际威信力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在近代欧洲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用一种更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基督教代替专门为僧侣阶级谋利益的天主教,而不是反对宗教本身,更不意味着人们在宗教方面更宽容。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从体制外冲击了神权政治的统治基础的话,那么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从体制内给了神权政治致命的一击。其历史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是使欧洲基督教意识形态成功的从中古到近代的过渡;
    二是实现了政治、经济权力的大转变,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是为近代欧洲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1)造成西欧宗教上的分裂,新教各派出现,并迫使天主教进行改革;
    (2)政治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成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3)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4)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世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 第14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 第15题:

    宗教改革的意义、性质和评价


    正确答案:1、宗教改革的意义
    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全面冲击和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
    首先,宗教改革及三大新教派的创立,大大缩小了罗马教廷的势力范围,罗马教皇在西欧的一统天下,从此一去不定返了。这是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最沉重的打击。
    其次,宗教改革剥夺了教皇和教会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的大批土地和财产。这不仅有助于专制王权的加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系。
    再次,新教特别是加尔文的教义不仅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符合了他们创造“自由”“平等”关系的需要。可见,宗教改革加速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过度进程,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 第16题:

    下列关于英国宗教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
    • B、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于德国相似。
    • C、英国宗教改革涉及到了教义。
    • D、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是为了教会的权利。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1)造成西欧宗教上的分裂,新教各派出现,并迫使天主教进行改革;
    (2)政治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成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3)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4)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世俗化。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①“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1520年8月,他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在信中痛斥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主张君权神授,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企图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他认为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他另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宗教改革的意义:
    对德意志: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宗教改革运动最直接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且在欧洲大陆引起了广泛的宗教战争,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形成了有力冲击。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如闵采尔起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路德反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虽然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闵采尔领导农民和平民掀起了新一轮宗教改革。号召用暴力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天国”。1524~1526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
    3、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变了两种教派,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改革,引入了人民主义的色彩而出现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而基督教却在十八世纪没落而发动其自己的改革,结果产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资本主义,最终产生了现代的各种思想,包括社会主义。
    4、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东北部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的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并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同天主教诸侯抗衡。信奉新教、旧教的各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战争。1555年,经过长期战争,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从此,路德创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对欧洲: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路德领导创作。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以单声部的众赞歌为基础的复调创作有复调歌曲风格、经文歌风格、主调和声风格三种形式。
    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的音乐创作被视为“对应宗教改革”的理想在音乐上的实现。他严格遵守特伦特宗教会议后的禁令,作有《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既有完美的复调音乐,又把歌词陈述得十分清晰。他的风格集文艺复兴复调之大成,成为后来复调教会音乐的典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宗教改革的意义是()。
    A

    宗教极端

    B

    为人类其他活动创造独立发展的条件

    C

    感性的提升

    D

    信仰的绝对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具体情况来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文化变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A.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分别是德国的路德宗、英国的安立甘宗和瑞士的加尔文宗;
    B.路德率先发起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格局。路德通过“因信称义”思想倡导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把信仰变成了个人的事情;
    C.安立甘宗的改革是由英国国王从上至下地进行的,它把国王的权力提升到罗马教会之上,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和立宪政治的发展,并且通过教产还俗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发展;
    D.加尔文宗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天职”观念使得日常工作获得了一种宗教意义,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主义根据;
    E.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上述改革在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状态,客观上导致了西方社会的彻底更新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新教,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改革第一人。
    A

    威克里夫

    B

    胡斯

    C

    马丁·路德

    D

    艾克哈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