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

题目

如何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


相似考题
更多“如何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任务及目标


    正确答案: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核心任务是突出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企业,即五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五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设计数字化,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产品的数字化,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管理数字化,通过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促进企业重组和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电子商务手段提高市场拓展和应变能力;企业数字化,在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内外部资源集成,实现制造企业的整体优化,捉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四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具体目标是,突破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专利;在全国2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示范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促进100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中心的发展;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50万人次:形成若干个专业化、网络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和服务联盟。

  • 第2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成。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工作环境。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建立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两大体系。其中,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关键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着眼于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体系以地方为主来推进,包括企业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支撑和应用技术攻关三个层面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这两大体系将紧密结合,从国家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机制宋进行保障和落实。

  • 第3题: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行性论证要解决什么问题?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正确答案: 1)可行性论证要解决的问题
    可行性论证的主要任务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内外现实环境出发,分析企业对信息化工程的需求,确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功能,拟定系统的初步总体方案和实施的技术路线,并从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等诸多方面论证总体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制定投资规划和开发的初步计划,并编写可行性论证报告。
    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信息化能解决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状况千变万化,必须切实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找出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问题,如反映在企业的交货期、产品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这是可行性论证首要解决的问题,据此可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是否迫切,企业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化来解决,解决后能否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等,这是企业信息化工程立项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2)可行性论证的工作内容
    (1)了解企业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特点、经营目标及采取的策略。
    (2)调查分析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设备和计算机资源情况,应用情况、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
    (3)明确企业的需求,确定信息化工程的目标及主要功能。
    (4)提出信息化工程的初步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
    (5)提出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技术,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
    (6)提出信息化工程对组织机构变化的需求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7)提出信息化工程系统开发组织计划。
    (8)进行信息化工程投资规划及效益分析。
    (9)编写可行性论证报告。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方案设计和进度计划制定等内容上不宜过细,只作概括性说明。具体而言,应达到以下要求:
    (1)系统总目标应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一致,并符合企业的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
    (2)阶段目标应明确具体,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瓶颈问题。
    (3)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与其总目标相一致,既要有实用性,同时又要能体现其先进性和开放性
    (4)对提出的关键技术要有可行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总体方案在技术上切实可行。
    (5)实施信息化工程所需资金是企业经济实力能承受的,企业能按照需求及时筹措到所需的经费。
    (6)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投入俨出比是合理的。

  • 第4题:

    化工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与机械制造过程相比,化工生产过程存在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化工过程信息化工程与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工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和特殊性。必须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和特殊要求,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方法,实施化工过程信息化工程。
    1.化工行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依据工艺流程特点化工过程划分为三类:
    (1)连续流程型化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物料从原料进入后连续经过反应、换热、分离、流体输送等各类化工环节,直至生成最后产品,如炼油、化肥、硝酸等企业即为典型的连续流程型化工企业。
    (2)间歇生产型化工企业。主要特征是物料加入某个釜式反应器后,按一定的工艺条件,并经历一定时间(在这一时间中往往没有物料流出)在达到某要求指标后,再排出物料进行后续加工过程。如制药过程的生物反应发酵罐,高分子化工中的聚合过程,涂料生产过程等,这一类企业通常是按一定批量,有间断、周期地进行生产,故又称为批处理过程。
    (3)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化工企业。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化工企业是连续型流程过程与间歇型流程过程二种兼有,并互相结合,如连续型流程的混合搅拌反应釜(CSTR)、煤造气炉、煤焦炉制气与联产甲醇等工艺。
    化工生产过程主要基于连续生产过程,且包含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加工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且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产品生产遵循相对固定的工艺加工线路,需要一系列设备和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刚性较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始终连续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能量流在生产过程中交错使用,物料流需要循环,反复加工等生产特点使得生产装置间存在十分严重的耦合作用;此外,生产过程一般在高温、高压、低稳、真空、易燃、易爆、有毒等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环境下进行,经常受到原料供应量、原料组份变化、成品市场需求变化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致使需要改变生产负荷,甚至需要调整生产过程的结构。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倍增特性,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超量的环境排放,或者由于控制系统失灵而引起的生产装置停工,将产生相当严重的经济后果。化工工业以连续过程为主,通常以大批量、高强度、少品种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满足平稳、长周期、低消耗、高质量、安全性、低环境排放等多项生产过程要求,是这类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里,过程控制技术而非产品设计技术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最为主要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化工过程对象特性复杂,精确机理建模十分困难;此外,信息处理方式复杂,数据量及计算量大且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等,致使圆满解决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决策问题通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2.化工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人们有时将在以化工过程为代表的流程工业中实施的信息化工程系统称为计算机集成流程生产系统(CIPS)。从本质上来看,化工过程的信息化工程系统与离散制造过程信息化工程系统是一致的,在进行化工企业信息化工程规划、设计、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利用其它行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已取得的经验。针对化工过程生产过程的特点,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不同的控制管理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处理方式及其对信息采集处理的实时性、信息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CIPS系统纵向可以分解为五层递阶结构,其中包括基础控制级、优化级、调度级、管理级、经营决策层。根据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与过程总体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总体集成的需求。

  • 第5题:

    如何购买与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件?


    正确答案: 1)正确作出购买或开发的决策
    当前,国内信息化工程普遍采用购买成熟软件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一般说来采用成熟软件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以加快实施进度,保证系统质量,节省开发费用。但也不排除自行开发,这是因为: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用到的应用软件很多,如企业管理软件用的ERP和工程设计用的CAD、CAE等,车间级所用管理与控制软件等。其中,有许多成熟的软件产品,包括通用的和专用的软件。当软件功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二次开发工作量较大时,可采用自行开发的途径。
    (2)由于企业规模、组织机构、管理机制、资金等问题,不能或不愿采用商品软件,此时也只好自行开发。
    (3)由于技术服务队已有软件原型或技术基础,希望通过自行开发形成自己的软件产品。
    (4)为解决外购软件的集成,需自行开发软件接口及其它辅助软件。
    (5)其它原因。
    无论是购买软件还是自行开发软件,都需满足实用性、先进性、可集成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2)购买软件过程
    根据许多企业购买软件的成功经验,购买软件尤其是大型软件应遵循以下过程,一般小型软件可适当简化:
    (1)确定软件选择原则。
    (2)提出企业对所购软件的特殊需求问题和详细需求分析。
    (3)选择软件供应商,发出选型需求,并安排供应商来企业实地考查。
    (4)请供应商介绍自己的产品,回答相应的需求,以考察软件是否适合企业实际需要。
    (5)通过双方讨论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请供应商提出项目建议书。
    (6)走访所选择的供应商及其提供的客户,考查供应商实力和产品的应用情况。
    (7)就软件功能、适用性、技术力量,修改及二次开发难易程度,运行环境、集成性和价格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确定初选和备选方案。
    (8)请选中的供应商来企业做数据准备及现场演示,请各应用部门从用户角度观看系统,并进行各方面的讨论。
    (9)从功能、技术、支撑环境、支持实力和价格等方面给出软件的评价指标,并依此指标对软件进行打分和排序。
    (10)根据打分和排序结果,确定选择的应用软件,并针对所购软件对硬件、网络、环境的需求,提出并确定系统软件和硬件方案。
    3)开发软件过程
    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过程如下:
    (1)明确对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包括功能界面、信息界面及开发环境。
    (2)组织开发队伍,明确人员分工。根据开发要求,可让技术依托单位人员或企业内计算机软件人员承担开发任务或他们联合开发,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也应介入开发过程。
    (3)了解企业现状,分析业务流程。
    (4)进行功能设计,给出功能详细描述及说明。
    (5)进行数据库设计,包括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并给出数据字典。
    (6)进行接口设计,包括系统内各模块之间的功能、信息接口和系统与信息系统中其它系统的接口,完成接口信息表,并与信息提供者讨论、确认。
    (7)确定软件流程及触发关系,完成软件流程图。
    (8)确定屏幕中的字段名、数据来源及初始值,完成输出屏幕设计。
    (9)确定系统开发所用的服务器、客户端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建立开发环境。
    (10)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及修改。
    (11)程序编码调试,包括模块的编码、调试和各模块间联调等。
    (12)组织并录入软件所需基础数据,培训最终用户,交用户试运行,并完成用户手册等
    (13)根据试运行情况修改、完善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完成测试及验收报告。

  • 第6题:

    流程工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E)与离散工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流程工业是指通过混合、分离、成型或化学反应使原材料增值的行业,其生产过程一般是连续的或成批的,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和安全性措施,具有工艺过程相对固定、生产周期短、产品规格少和生产批量大等特点,主要包括化工、冶金、石油、电力、橡胶、制药、食品、造纸、塑料和陶瓷等行业。
    流程MIE的主要思路是:在获取生产流程所需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将分散的控制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从生产过程的全局出发,通过对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的集成,集控制、监测、优化、调度、管理、经营和决策于一体,形成一个能适应各种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总体最优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的现代化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目的。离散MIE和流程MIE是制造业信息化哲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在财务、采购、销售、资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基本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在生产计划方面:流程MIE的生产计划可以从生产过程的任何环节开始,离散MIE只能从生产过程的起点开始计划;流程MIE采用过程结构和配方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离散MIE采用物料清单进行物料需求计划;流程MIE一般同时考虑生产能力和物料需求,离散MIE必须先进行物料需求计划,后进行能力需求计划;离散MIE的生产面向定单,依靠作业单传递信息,作业计划限定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流程MIE的生产主要面向库存,没有作业单的概念,作业计划中也没有可供调节的时间。
    (2)在工程设计方面:流程MIE中新产品开发过程不必与正常的生产管理、制造过程集成,可以不包括工程设计分系统:离散MIE由于产品工艺结构复杂、更新周期短,新产品开发和正常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都有大量的变型设计任务,需要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工程分析、绘图和数控编程等,工程设计分系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分系统之一。
    (3)在调度管理方面:流程MIE中要考虑产品配方、产品混合、物料平衡和污染防治等问题,需要进行主产品、副产品、协产品、废品、成品、半成品和回流物的管理,热蒸汽、冷冻水、压缩空气和水电等动力能源辅助系统也应纳入MIE的集成框架,离散MIE则不必考虑这些问题;流程MIE中生产过程的柔性是靠改变各装置间的物流分配和生产装置的工作点来实现的,必须由先进的在线优化和控制技术来保证,离散MIE的生产柔性则是靠生产系统重组等技术来保证;流程MIE的质量管理系统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过程监控系统紧密相关,产品检验以抽样方式为主,采用统计质量控制,产品检验与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严格集成、密切配合,离散MIE的质量控制分系统则是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4)在信息处理方面:流程MIE要求实时在线采集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工艺质量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要及时处理大量的动态数据,保存许多历史数据,并以图表和图形的形式予以显示,而离散MIE则相对较少;流程MIE的工程数据库主要体现生产过程状态的一些实时数据,如过程变量、设备状态和工艺参数等,离散MIE的工程数据库则是主要以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数据为主,实时性要求不强。
    (5)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流程MIE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大型化,只有保证生产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实现稳产、高产,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可靠生产是流程工业的首要任务,必须实现全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使其成为MIE集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离散MIE则偏重于单个生产装置的监控,监控的目的是为实现柔性生产提供有用信息。
    (6)在经营决策方面:流程MIE主要通过稳产、高产、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降低能耗和原料、减少污染来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离散MIE则注重通过单元自动化、企业柔性化等途径,以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资本投入较离散制造业大得多,因而流程MIE更需更注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的管理。
    (7)在人的作用方面:流程MIE由于生产的连续性,更强调基础自动化的重要性,生产加工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人的作用主要是监视生产装置的运行、调节运行参数等,一般不需要直接参与加工,而离散MIE的生产加工方式不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许多情况下需要人直接参与加工,因此两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有明显区别。
    (8)在理论研究方面:离散MIE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规范,而流程MIE由于起步较晚,在体系结构、柔性生产、优化调度、集成模式和集成环境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急需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7题:

    什么是企业诊断?如何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实施企业诊断?


    正确答案: 企业经营管理诊断又称企业管理咨询(简称企业诊断),是运用一系列分析技术和判断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的评定和咨询,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企业衰败的自我治理手段。
    企业诊断可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诊断可分为:①全局性诊断:如企业经营状况诊断、企业经营战略诊断、企业未
    来发展趋势诊断;②单元性诊断:如企业营销管理诊断、企业生产管理诊断、产品开发设计诊断、企业质量管理诊断、企业财务管理诊断等。
    企业诊断的基本过程可分为,调查、分析、判断、提出改进意见和指导实施等五个阶段,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与方并指导实施。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范围是整个企业,即把整个企业作为信息化开发与应用的对象,求企业的总体优化。制造业信息化与企业诊断的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从名称上说,企业诊断适用于各类企业,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则主要针对制造业。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覆盖了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而企业诊断则重点在需求分析阶段。因此,应着重分析在制造业如何用企业诊断的方法进行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求设计人员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不仅进行技术分析,还要进行经济分析;不仅进行定性的分析+还应该进行定量的分析。应该说,企业诊断的原则要求,如科学性、客观性、创造性、有效性、系统性、全面性、动态连续性、对比性、明确性、个性、特殊性和先进性等,对制造业信息化都是适用的。企业诊断的“分析过去、把握现在、对比先进、预测未来、确定目标”等思想方法,在制造业信息化中完全可以借鉴。
    1)企业现状分析
    信息化一般是在企业的原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信息化工程的实现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而企业现状分析是企业诊断的起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析和企业技术现状分析等。
    2)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般地讲,企业存在的问题,难以分清轻重缓急。我们要根据经营目标与现状对比,进行企业诊断,找出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必须将其分解成战术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1)产品品种差距分析。
    (2)生产能力差距分析,包括设备能力差距和工程设计能力差距。
    (3)产品开发周期与生产周期的差距分析。
    (4)产品质量差距分析。
    (5)成本差距分析。
    在上述差距分析中,企业诊断总结的许多方法都可以采用,用数据说话,使分析结果真正有说服力,当然也可以应用主次因素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直观地加以表示。
    因为企业是一个统一体,在品种、能力、交货期、成本、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错综复杂,既有相互促进也有相互制约。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流,在单项差距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综合的差距分析,反映企业的本质问题,即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制造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是缩短以至消除这些差距,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视为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再经过必要的反馈过程,对企业进行全面规划,再从底到顶实施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8题:

    人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领导重视是企业信息化工程成功的首要条件?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构成有三个要素:人、管理、技术。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制约;而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人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人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建造者,信息系统是按人的意志、为人的需求而建成的。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对实施目标的确立等都直接影响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最后效果。而个别人因不愿意,信息系统三要素的集成学习和接受新的技术或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对信息化工程予以抵触,将对实施信息化形成障碍。
    (2)信息系统中的管理要素实质上还是人的作用。信息系统只有在确定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下,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管理机制不先进或组织机构臃肿,信息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是由人来制定企业的管理机制,确定组织机构,设计生产模式。
    (3)人与机器的相辅相成。信息系统中某些系统是辅助性的,为人进行决策、工程设计服务,因此它要适合人的习惯和能力,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并尽可能为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对于那些机器无法实现或不值得用机器实现的局部功能,则仍需靠人来完成,此时,人不仅要完成局部功能,还要完成局部功能与其它部分的集成。
    信息化不是无人化。计算机及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固然有其优点,但只能代替人的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即使将来技术再发展,也不可能全部代替人。因此,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即部分工作由计算机等完成,部分工作由人来完成。人将永远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企业领导是员工意志的集中体现,领导重视是信息化工程成功的首要条件。如果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缺乏认识,就不愿意筹集资金来支持信息化工程,就不会提出企业的真正需求和确定正确的信息化目标,就不可能组织人力进行设计和实施,就不能按现代集成制造哲理来调整企业的运行机制。反之,如果企业一把手认识清楚,下定决心实施信息化工程,什么困难都容易克服。
    信息化工程发展到现在,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信息化工程发展初期所遇到的许多技术上的障碍,都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解决。现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人的认识以及资金问题,而后者在人的认识提高以后往往都能够获得解决。因此,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程的态度,是信息化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下力气克服人员、资金、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的困难,带领全厂职工实施信息化工程。所以说,信息化是企业一把手行为,是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整个企业的行为。

  • 第9题:

    如何在投资决策中进行敏感性分析?


    正确答案: 在投资决策中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简易办法是:把投资决策模型中某个产量加大或减少10%(其他变量不变),然后计算该方案的净现值的变化。净现值变化率大的变量,其敏感性就大。

  • 第10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信息化可以为制造企业带来:
    (1)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2)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3)企业信息化促使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和决策智能化。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地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6)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 第11题:

    简述如何进行债券投资决策?


    正确答案:(1)是否进行债券投资的决策。
    ①债券投资收益率的高低。
    ②债券投资的其他效果。
    ③债券投资的可行性。
    (2)债券投资的对象的决策。
    (3)债券投资结构的决策。
    ①债券投资种类结构。
    ②债券到期期限结构。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在投资决策中进行敏感性分析?

    正确答案: 在投资决策中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简易办法是:把投资决策模型中某个产量加大或减少10%(其他变量不变),然后计算该方案的净现值的变化。净现值变化率大的变量,其敏感性就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机械工业行业特点
    机械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过程具有加工一装配性质。加工过程基本上是把原材料分割成离散的毛坯,然后逐一经过冷、热加工,部件装配,最后装配成整机出厂。机械工业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如根据订单设计(ETO)、根据订单生产(MTO)、根据订单装配(ATO)和按市场预测的为库存生产(MTS),相应组织生产的模式有单件生产、多品种川、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
    离散型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所需机器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此外,各个时期生产的产品构成随市场需求变化,从而要用到的设备资源也随之变化,由于产品中各零部件制造周期长短不一和产品加-FT艺路线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对象动态多变,因此为了保证产品成套、按期交货、尽可能减少在制品积压,常常导致生产物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从每一产品的交货期倒推,周密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由于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工艺复杂,因此工程设计任务很重,不仅新产品开发要重新设计,而且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艺设计任务,设计版本在不断更改。为了不断推出知识含量高且价格能被用户接受的新产品i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因此,工程设计分系统是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系统。为了适应产品结构的不断变化,机械制造业的底层加工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柔性,不断以数控机床代替普通机床,以加工中心代替专用工种机床是发展的趋势。
    由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形势下,靠一家企业单打一的局面已缺乏竞争力。目前,主机厂与零件制造厂分离,组织跨地区的企业动态联盟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因此,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还应具备对联盟企业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2)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工程设计任务,包括结构设计、工程分析、工程绘图、·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和仿真等。因此,工程设计集成分系统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等。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产品设计需要按合理化工程原则提高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参数化水平;为提高设计工作整体效率,在PDM支持下实现CAD/CAPP/CAM信息集成和工作过程集成;为缩短开发周期,要按照并行工程方法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并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DFX技术,近年来,拟实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2)管理信息分系统应支持企业三层价值链(决策性价值链、支持性价值链和主价值链)的运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首先是按期交货和降低成本,因此核心内容是按MRPII哲理周密安排生产,对产、供、销、存、财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实现物流/资金流的集成。
    进一步在网络支持下实现包括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供应链管理,这是企业的主价值链。此外,应辅以对支持性价值链(人力资源、设备、质量、资金)的管理以及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支持,形成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多数企业的制造系统为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结合的“适度自动化”系统。对加工制造关键环节,应采用数控机床群控系统DNC或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线FMS,以实现NC程序、刀具的集中管理和生产调度。此外,自动化立体仓库也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要管理的底层设备,而在有的车间还应配备物料自动传送设备。
    (4)质量保证分系统:按照ISO9000体系标准建立质量保证系统,以控制各环节工作质量,加强现场质量信息管理、计量器具管理,以及建立检验规程的自动生成系统和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当然,对于主机厂和联盟企业,更需要建立分级质量保证体系。
    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实施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信息集成,第二阶段是基于企业部门间经营过程重构的过程集成,当前已开始进入企业集成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即在Extranet支持下组建虚拟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和协同电子商务等,这种敏捷制造模式将极大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 第14题:

    简述什么是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第一,工业化的进程是不能够逾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第二,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实现工业化只用了3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现在面临着与当年韩国类似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制造企业从经营、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出发、量力而行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营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一个总体信息化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根据企业需求的迫切性和实际能力,分步加以实施。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在“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科技部“十五”期间将在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基础上,整合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计划的资源,会同有关部门,以地方为主推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1、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2、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
    4、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 第15题:

    装配型家电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装配型家电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以市场驱动为主的备货型生产。通常,家电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往往在没有定单或定单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生产,装配成商品,放入仓库,再根据市场销售需求,现货供应市场。因此,在经营计划的制定中,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性很大。
    (2)产品品种少、批量大。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装配生产线,工艺变动少,相对固定。因此,在生产计划安排上,相对要简单,但由于批量大,对物料供应的及时性、配套性要求严格,库存和在制品占用流动资金比例较高。
    (3)整机类企业川、制造、大装配。整机类家电企业以装配为主,自己只生产一些关键零部件(一般在20%左右),而大部分的零部件都由外购、外协得到,形成了小制造大装配的生产特点,这样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管理与监控如同机械制造业中的生产调度一样,节奏快,实时性强。
    (4)新产品的研制离线进行。家电企业在线生产的产品一般是成熟产品,即在市场销售活动中属畅销或较畅销的产品,而对新产品的选型、设计、工艺实验、试生产等活动,主要依据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后,提前进行研制,与实际生产不是实时连接。
    2)装配型家电行业信息化工程体系结构
    根据装配型家电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和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其信息化工程的体系结构由经营管理、技术支持(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网络化销售、质量管理五部分组成。特别对于整机类家用电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网络化销售三者正是构成现代企业“亚铃型”的基础,这是由家电整机类企业“小制造、大装配”的特点所决定的。
    家电企业信息化工程工程用于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决策。由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生产计划的制定不是完全靠定单,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预测,这就要求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企业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市场地域分布信息以及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新动态,适时地调整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品种、数量、投放时机)及新晶研制计划。在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中,在信息集成、数据共享的情况下,应在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分析利用上下功夫,帮助企业经营者依靠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并结合经营者的经验,作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
    (2)物流管理。家电企业小制造、大装配的特点,使得企业在组织生产时主要注意力放在装配生产线上,为保证生产流水线均衡生产,不积压、不断流,从计划到供应,从仓库、制造车间到装配车间之间的物料移动,反映了计划的执行情况,尤其在复杂物流设备的情况下(地面小车、空中小车、悬挂链、辊道输送系统、自动化仓库等),物流的管理与监控尤为重要。从另一角度来说,物料的储存装置、缓冲装置和输送装置三方面的有关物料信息、系统状态信息以及动态几何位置信息本身,就存在着信息集成问题。物流动态信息反映了生产线运行状况,零部件供应和消耗以及成品产出,反映了生产调度情况,因此物料的信息集成
    是装配型生产系统生产信息集成的基础。从大的角度看,原材料、零部件(外协、外购)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再到形成成品销售这个大物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供需链问题。在企业的网终设计(厂内到厂外)、产品设计(异地设计、异地制造)、质量控制(把质量检测移交供应百)等方面,在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中都应该加以考虑和安排,以适应敏捷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3)装配型家电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采用准时生产与物料需求计划相耦合的计划管理模式。对于大量的外购、外协件及自制的零部件,可采用MRP的备料方式,用以指导各生产车间的加工与装配计划的协调;对自制零配件和条件成熟的配件供应商,采用准时生产(JIT)的备料方式,直接送料入装配生产线,以减少零部件库存和流动资金的占用。
    (2)采用面向功能的多进程管理体系,设计物流监控系统。
    在物流布局和回路设计上,选用多种先进输送工具组成多回路运行的物流系统:在自动化仓厍库位分配上,以及对自动化仓库出、入库、运输任务调度、运输设备状态、缓冲站物料状态和需求情况等要进行合理优化处理,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读性和可靠性。

  • 第16题:

    如何确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难点和关键技术?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不是现有企业活动的计算机化,而是对整个企业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长远决策,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以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当然,把一种高新技术应用于企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困难。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难点主要分为三大类:
    1)系统集成方面的困难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常常难以准确预见系统集成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当然,系统的开放性还要求来自多厂家供货的现实环境,这是因为信息化涉及的技术领域繁杂,从经营管理、工程设计直到生产制造,跨越多个学科,对计算机系统、各种应用软件以及各种设备的要求多种多样,一个厂家难以提供全套产品,这样就形成了多厂家供货的局面:而不同厂家的产品可能会因为风格不同,标准不统一,而难以集成。
    信息化要解决系统的集成,包括分系统之间的集成及分系统内部的集成,而用于集成的各种“构件”的来源可能会造成集成的问题:
    (1)企业原有的。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并缩短开发周期,尽快产生效益,必须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使其发挥作用,并尽量将它们集成到信息系统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原有的各种可用资源程度不同地表现出落后性。由于受以前的技术水平限制,或因为没有考虑集成问题,这些企业原有的资源将会造成集成的困难。
    (2)外购的。为了利用成熟的技术,以减少实施风险,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时应考虑购置成熟的产品,但这会遇到多厂家供货、成熟软件固有的封闭性、非标准化等问题,这也将对系统集成造成困难。
    (3)自行开发的。为了减少投资,也为了弥补企业原有的及外购的产品缺欠,自行开发、二次开发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有可能造成集成问题。
    2)单元技术方面的困难
    由于企业的迫切需求,可能会要求系统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往往这些功能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求较高,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使这些功能实现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就形成了单元技术方面的困难。
    3)系统优化方面的困难
    系统优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实现起来往往困难很大,特别是总体优化,不仅有单元技术上的困难,也有系统集成方面的困难。遗憾的是,由于工程因素的相互制约,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同时面对上述困难。制造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的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就是根据企业需求对各种因素造成的困难权衡利害关系,设计出一种实用、合理、先进可行的最优方案。因此,在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改进、发展和扩大,使总体方案与其相匹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新产品、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的先进性。为此,应在总体设计时,把那些对企业信息化影响较大,有一定难度,且经过攻关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做关键技术来处理,在设计时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在实施安排时给予重点考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根据国内外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经验,减少技术困难的主要途径在于:
    (1)采用成熟技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购置成熟、先进、实用的产品。
    (2)尽量避免或减少异构现象,选购标准化的产品。根据集成需要,购置较先进的集成平台。
    (3)不盲目攀比。要实事求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关键技术是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所必需的但又有一定难度的技术问题。一般说来,关键技术主要指需要自行开发的技术内容,不包括引进的高档产品。
    应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进行关键技术的论证:
    (1)对关键技术的描述。说明关键技术的实质性问题,包括它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技术的技术难点等。
    (2)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可根据现有的认识水平,对每一关键技术给出拟选择的解决途径,并说明其可行性。
    (3)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
    确定关键技术是总体设计的技术重点,在设计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技术方案;如果找不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则说明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方案不可行,需修改设计方案,甚至需修改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

  • 第17题:

    如何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目标?


    正确答案: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和经营战略目标进行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项目,为什么需要以及各种需求的紧迫程度如何。
    一般说来,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是制定信息化的目标的基础,但考虑到实施信息化工程的阶段性和复杂性,还须根据信息化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信息化工程分阶段实施,因此除了给出总目标外,还要分阶段明确目标。
    信息化工程的总目标是确定一个企业信息系统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而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阶段的具体化,一般把基础工作和企业急需且容易见到效益的内容做为第一阶段目标。近期阶段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不宜定得过大,完成后应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增强企业领导的信心,说服、教育企业员工,为下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复杂性,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应按分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细化。
    (1)功能目标。指出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即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指出可以实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
    (2)应用目标。明确指出上述功能的应用覆盖面,如产品、部件、部门、车间等。
    (3)集成目标。明确指出信息化工程在各阶段应达到的集成程度。
    (4)效益目标。明确指出实现上述功能和应用后,对解决企业存在问题并产生经济效益所做的贡献,并尽可能量化。
    信息化工程目标的实现要受到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制约,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工程目标时,要考虑一些主要的约束。一般在总体设计时的主要约束条件有:
    (1)系统范围约束。信息化工程虽然包括整个企业,但由于它的阶段性,其重点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而‘与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十分密切的部门,一般可暂不考
    (2)资金约束。企业可用于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有限制,应指出可用资金数量,它对系统的规模和水平有很强的约束。
    (3)资源约束。信息化工程不可能完全抛弃现有资源,应考虑如何将现有资源用于新系统中,如何集成和复用。生产设备资源,如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上网,则底层自动化程度可以较高;反之,则不要过份强调底层物流集成,而应以信息集成为主。
    (4)时间约束。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解决生产、工程的重要问题,有些项目时间性很强,要使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进度满足这些需求。
    (5)环境约束。包括政府部门的环保限制,主管部门的行业规范、约定等。
    (6)技术约束。既要考虑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水平,也要考虑企业原有的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水平、技术上的接受能力。应采取成熟技术,循序渐进。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观点进行妥善处理,有些功能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经济上代价太大,而用人工可以节省开支;有的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对企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可通过技术攻关解决。

  • 第18题:

    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正确答案: 当一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内容,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技术经济效益,就可以对该项目组织验收。根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验收规范,验收必须按合同履行正规验收手续。对于信息化工程项目较大,投资较多的项目,一般应按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如下:
    1)验收依据。验收依据为子课题或整个工程的合同。
    2)验收过程。应根据项目层次和组织层次采取自下而上的验收过程,下层验收是上层验收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完成前一层验收后,才能进行后一层的验收。
    上层验收时要对下层验收形成的结论和文档进行复查和确认。
    (1)子课题验收由企业信息化工程总师组对工程所属的各子课题进行验收。
    (2)企业自验收由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对企业整个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3)正式验收由工程项目下达机构对整个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3)验收条件
    (1)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指标要求。
    (2)提出了测试大纲或测试计划。
    (3)完成了相应的文档资料。
    (4)由项目完成者向验收组织者提出了验收申请。
    4)验收组织。各级验收组织者应审查项目测试大纲和测试计划,审查申请者提出的文档资料格后,组织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确定验收时间和地点,并主持验收会。
    5)验收会内容
    (1)系统测试为确保验收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工程的系统测试最好提前进行,即在接到验收申请后,组织3—5名专家到企业进行测试,把测试结果作为能否验收的基本依据。

  • 第19题: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如何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应采用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按生命周期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开发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可行性论证;
    ②初步设计:
    ③详细设计;
    ④实施和测试;
    ⑤运行与维护。
    对中小型企业,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可以合并,内容可以简化。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设计过程采用自项向下逐步分解、不断深化、细化的方式,而实施过程则是采用由底向上逐步集成的方式。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均属于系统的规划设计。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采用生命周期法有许多优点,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加以细化,把其每一阶段的终点作为检测点,从而提供了对大型项目作出重大决策的时机。大型重点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特别复杂的大型项目,其投资大,参加人员多,规划设计对整个工程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时,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结束时,需要通过评审来判断信息化工程在这个企业是否可行:是立即立项进行开发,还是停止?而在初步设计阶段结束时,则应围绕信息化工程实施的目标、总体方案、进度、经费、效益等的可行性、合理性、先进性等作出判断决策,这些对整个工程的成败将会起关键性作用。此外,由于对每个阶段的任务、内容给出了清晰的要求,使每项活动的目标更为明确。
    生命周期法的上述优点在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已充分表现出来,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开发周期过长等。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设计效率和实施质量。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对子系统的实施采用快速原型法。信息化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应在不同阶段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逐步深化、细化。可行性论证的主要目的是论证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在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而初步设计则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信息化项目的目标提出比较完整的总体方案,详细设计是对初步设计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在系统运行环境、限制条件、各子系统的详细功能、信息、资源和组织及性能指标方面更为明确,使其达到可以实施的程度。
    我国通过信息化工程10多年的实践,已有一些成熟经验和案例,类同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可借助于已有的实例,但必须结合企业特点切实地解决技术问题,避免开发出来的系统不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

  • 第20题:

    如何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过程重组相结合?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业务过程重组相结合
    (1)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计划控制过程,也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工业生产不能只靠人的经验和手工报表进行管理,而应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2)我国企业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必须不断地吸收先进可行的管理思想方法。
    (3)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制造业信息化提供的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如果不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相匹配,则不能发挥作用,至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制造业信息化将在企业中引起重大变革,使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甚至经营思想和策略都会有所改变。必须抓住时机,在企业业务过程和管理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制造业信息化不能简单地适应企业目前的运行机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需求分析中,通过企业的差距分析、生产流和工作流分析,应当找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属技术上的,可以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加以解决,如果属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则需要通过改进运行机制、业务过程重组来解决。因此,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设计过程中,除了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要进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经营过程重组。
    2)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首先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针对企业的技术活动,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企业的改造是从企业的全局出发的,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当前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和重点内容。但由于大型技改项目,往往要单独立项,专项管理,这又给二者结合带来一定障碍。为此,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设计时应当:
    (1)加强企业领导的协调作用,统一协调信息化项目与技改项目的目标、内容和进度要求。要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员等进行统一规划、调配和使用,既解决目前的瓶颈问题,亦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2)把技改的重点放在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瓶颈上,并纳入信息化项目的总体方案之中,统一考虑集成问题,以避免孤立的技术改造。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尽量使两者保持同步。
    (3)为了解决信息化项目经费,可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部分或全部投资纳入技改计划之中,统一筹措和使用。
    (4)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立项前的技改成果按企业原有资源利用,对进行中的技改项目按现代集成制造哲理和集成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 第21题:

    试述如何在投资决策中进行敏感性分析。


    正确答案: (1)确定投资方案,对不同数据的敏感程度,决策在估计数据时,把重点放在敏感性大的数据上;
    (2)测算为了保持方案的可取性,各有关数据允许变动的范围;
    (3)测算如果有关数据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动,对投资策略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4)敏感性分析为决策者在方案风险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决策者了解方案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使它在决策时考虑更加周到。

  • 第22题:

    如何理解制造业信息化?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在产品研制生产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设计、制造、管理与资源配置的信息化。

  • 第23题:

    如何做好电气安装工程信息化管理?


    正确答案: (1)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项目内部计算机网络,安装办公自动化平台服务器,实现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信息沟通。
    (2)各部门文档资料以文件夹形式共享。
    (3)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工程技术资料采用质量监督总站的工程资料管理软件;工程项目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次设计,并绘制管线综合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