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

炼油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炼油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需求分析的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需求分析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出发点和依据。其要点是:
    (1)指出了企业为什么需要信息化,以及各种需求的紧迫程度如何,这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
    (2)规定了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目标,哪些需求最紧迫,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或瓶颈,哪些就应该是企业信息化项目重点突破的目标。
    (3)指出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项目,及其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是制定信息化项目总体方案及分系统乃至子系统方案的依据,也是工程实施的依据。
    (4)提供信息化项目效益分析的背景。信息化的效益是在解决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而取得的。如果需求分析搞的不深不透,就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效益分析结果。
    总之,只有需求明确了,按需求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经济效益。需求分析要根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不同阶段逐渐深化。取得预期的可行性论证阶段的需求分析是在战略层次上进行的,其要点是通过对企业现状,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按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调查,找出企业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对信息化工程的需求,确定信息化工程目标。初步设计中的需求分析是对可行性论证的深化和细化,应进行方案层的分析,以明确信息化工程的系统功能、性能、信息、资源和组织结构的目标。详细设计阶段则在操作执行层上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直接面向实施。在实施阶段,应随时注意需求的变化调整系统的需求分析,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具体地讲,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从以下方面分层次进行需求分析:
    (1)用企业诊断技术和方法进行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和企业存在问题及对董分析。
    这种分析和诊断不仅要注重企业的各个局部诊断,更应注重全局诊断。
    (2)说明信息系统及各分系统如何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对企业进行支持。信息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和子系统都可以部分地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更注重通过系统集成、特别是总体集成来实现企业的全局最优解决方案。
    (3)根据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首先应确定信息化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效益目标、功能目标和集成目标。
    (4)分析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受到的各种约束条件。

  • 第2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任务及目标


    正确答案: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核心任务是突出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企业,即五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五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设计数字化,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产品的数字化,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管理数字化,通过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促进企业重组和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电子商务手段提高市场拓展和应变能力;企业数字化,在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内外部资源集成,实现制造企业的整体优化,捉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四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具体目标是,突破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专利;在全国2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示范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促进100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中心的发展;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50万人次:形成若干个专业化、网络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和服务联盟。

  • 第3题:

    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资源(信息、软件、硬件和服务)共享。通过对重要资源的共享,依靠网络中可替代的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投资,并提供更大范围的分布式处理能力。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核心是系统过程集成,而集成的前提是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因此,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正如人的机体与血管的关系,当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时,作为支撑技术之一的计算机网络保证了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送到正确的地方,以便执行实体进行正确的操作。作为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异机数据访问、异机程序访问和增值通信三大类功能,包括支持实现文件和数据共享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生产数据和过程管理的ERP系统,以及支持CAD、CAM和CAPP等应用集成的PDM系统。除此以外,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增值通信,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伙伴交流信息,实现异地设计、异地制造,以及使用EDI技术在银行、客户和供应商之间传递各种单据,为建立企业间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提供支持环境。
    2)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企业在生产控制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合理应用,并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决策,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目标。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合理地组织企业在生产控制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原有的、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决策,是企业的最大需求,也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目标。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特点是集成,以及以“数据仓库”为代表的新型的数据组织模式。数据库系统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查询和检索,还要能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带有统计性质的信息用于企业决策,通过数据挖掘和信息发现技术,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蕴涵的、未知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数据进行提取,找出数据间潜在的规律,对生产和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我们可以把数据库形象地看成是企业的“数据源”,它在逻辑上是分散的,但在物理上可以集中存放,也可以分布(分散)存放。而网络则可以看成是沟通用户和“数据源”的“通路”,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客户机和客户机之间、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快速、可靠的访问通路。
    因此,今天的企业信息化支撑系统,一般都要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未来可能的应用给予足够的考虑,基于因特网内联网,规划合理的实施方案,以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并结合新型网络应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使网络数据库系统成为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存储仓库。
    3)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
    随着因特网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主流方向。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厂泛,传统的信息技术和新一代的因特网技术正在寻求更加完美的结合,以满足日益复杂和丰富的应用需求。信息网络世界正朝着全球统一网络的方向发展:各种物理网络的相互连接、各种信息的相互识别和交换。可以说,网络已成为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而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就是这个大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它提供网络上各种不同应用系统运行的公共逻辑支撑。事实上,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中间件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支撑服务,支持网络分布软件的开发、运行和部署,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安全、高效和高可用的运行支撑环境。基于这样的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人员只要关注于应用本身的具体业务逻辑部分,而不必涉及到底层各种系统资源的细节和差异。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一方面奠定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 第4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成。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工作环境。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建立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两大体系。其中,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关键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着眼于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体系以地方为主来推进,包括企业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支撑和应用技术攻关三个层面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这两大体系将紧密结合,从国家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机制宋进行保障和落实。

  • 第5题:

    装配型家电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装配型家电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以市场驱动为主的备货型生产。通常,家电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往往在没有定单或定单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生产,装配成商品,放入仓库,再根据市场销售需求,现货供应市场。因此,在经营计划的制定中,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性很大。
    (2)产品品种少、批量大。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装配生产线,工艺变动少,相对固定。因此,在生产计划安排上,相对要简单,但由于批量大,对物料供应的及时性、配套性要求严格,库存和在制品占用流动资金比例较高。
    (3)整机类企业川、制造、大装配。整机类家电企业以装配为主,自己只生产一些关键零部件(一般在20%左右),而大部分的零部件都由外购、外协得到,形成了小制造大装配的生产特点,这样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管理与监控如同机械制造业中的生产调度一样,节奏快,实时性强。
    (4)新产品的研制离线进行。家电企业在线生产的产品一般是成熟产品,即在市场销售活动中属畅销或较畅销的产品,而对新产品的选型、设计、工艺实验、试生产等活动,主要依据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后,提前进行研制,与实际生产不是实时连接。
    2)装配型家电行业信息化工程体系结构
    根据装配型家电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和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其信息化工程的体系结构由经营管理、技术支持(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网络化销售、质量管理五部分组成。特别对于整机类家用电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网络化销售三者正是构成现代企业“亚铃型”的基础,这是由家电整机类企业“小制造、大装配”的特点所决定的。
    家电企业信息化工程工程用于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决策。由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生产计划的制定不是完全靠定单,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预测,这就要求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企业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市场地域分布信息以及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新动态,适时地调整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品种、数量、投放时机)及新晶研制计划。在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中,在信息集成、数据共享的情况下,应在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分析利用上下功夫,帮助企业经营者依靠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并结合经营者的经验,作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
    (2)物流管理。家电企业小制造、大装配的特点,使得企业在组织生产时主要注意力放在装配生产线上,为保证生产流水线均衡生产,不积压、不断流,从计划到供应,从仓库、制造车间到装配车间之间的物料移动,反映了计划的执行情况,尤其在复杂物流设备的情况下(地面小车、空中小车、悬挂链、辊道输送系统、自动化仓库等),物流的管理与监控尤为重要。从另一角度来说,物料的储存装置、缓冲装置和输送装置三方面的有关物料信息、系统状态信息以及动态几何位置信息本身,就存在着信息集成问题。物流动态信息反映了生产线运行状况,零部件供应和消耗以及成品产出,反映了生产调度情况,因此物料的信息集成
    是装配型生产系统生产信息集成的基础。从大的角度看,原材料、零部件(外协、外购)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再到形成成品销售这个大物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供需链问题。在企业的网终设计(厂内到厂外)、产品设计(异地设计、异地制造)、质量控制(把质量检测移交供应百)等方面,在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中都应该加以考虑和安排,以适应敏捷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3)装配型家电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采用准时生产与物料需求计划相耦合的计划管理模式。对于大量的外购、外协件及自制的零部件,可采用MRP的备料方式,用以指导各生产车间的加工与装配计划的协调;对自制零配件和条件成熟的配件供应商,采用准时生产(JIT)的备料方式,直接送料入装配生产线,以减少零部件库存和流动资金的占用。
    (2)采用面向功能的多进程管理体系,设计物流监控系统。
    在物流布局和回路设计上,选用多种先进输送工具组成多回路运行的物流系统:在自动化仓厍库位分配上,以及对自动化仓库出、入库、运输任务调度、运输设备状态、缓冲站物料状态和需求情况等要进行合理优化处理,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读性和可靠性。

  • 第6题:

    炼油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炼油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企业,在这个行业中信息化工程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研究。
    1)炼油企业的主要特点
    炼油企业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采用大规模连续生产方式,基础自动化水平较高;
    ②作业环境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对安全性要求高;
    ③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装置间耦台性强;
    ④运行中要控制的参数很多;
    ⑤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等等。
    因此,炼油企业信息化工程任务的重点在于管理与控制的集成及其基础上的过程优化,以实现生产过程均衡、平稳、安全、低耗和高质运行的目标。炼油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体系结构在功能上一般分为五层,即经营决策层(MDS)、管理信息层(MIS)、计划调度层(MES)、监控层(SCS)和控制层(DCS),并形成相应的分系统。同时,必须有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支持系统。这广结构特点是以计划调度为核心,科学、合理地组织与指挥生产,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全厂全局优化。炼油过程伴随着物理和化学变化,产品品种、产量、质量和原油品种的组分、混炼比紧密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计划调度是炼油企业生产过程实现一定限度的生产柔性的关键。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计划调度为核心,将生产工艺机理建模与系统工程理论紧密结合。实践表明,基于全流程模拟,结合应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或动态规划的办法,建立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调度系统,’是实现优化排产和优化调度的有效途径。
    2)炼油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必须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并举,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在信息化工程实施中,关键技术之一是信息集成。由于炼油企业的上述特点,致使大量的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测量的数据需要处理、管理和有效地应用,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信息集成的基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评价,必须利用实时数据。因而炼油企业信息集成环境中需要同时设置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信息的集散地。这两种数据库既可独立操作,又可协同操作,及时并行或交叉地处理来自全厂的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
    (2)必须解决各种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接口”保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安全”则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这对于连续大规模生产的炼油企业尤为重要。在接口技术方面,除一般的硬软件接口外,特别要解决DCS系统与整体网络的接口、零散点数据采集系统与整体网络的接口、异种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接口、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之间的接口等关键技术:在安全技术方面,要特别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3)逐步实施过程操作优化。这是实现全局优化的基础,也是炼油企业信息化工程功能层次中承上启下的纽带。过程操作优化是炼油工业适应市场原料和产品需求变化,随时接受调度指令,调整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状况,这是柔性生产的关键,也是取得效益的重要环节。其难点是建立过程稳态数学模型由于工艺技术复杂,不同的装置机理不同,且建模涉及到工艺机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跨学科的,因此建立工业实用的模型是很难的。常用的建模方法,有机理法、统计法以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为适应过程优化操作的需要,国际上出现了许多相应软件公司和生产过程仿真软件产品。过程优化算法是又一技术难点,必须根据不同装置及不同生产过程去寻求合适的算法,在常规的各类规划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启发式规则,往往是解决计算量过大和加快收敛速度的途径。
    (4)重视实施先进控制。由于生产过程的动态特性往往是非线性、大惯性和大滞后的,各个变量相互关联,甚至是时变的,所以提高控制品质并非易事。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控制品质,过程操作优化将是没有意义的,先进控制和过程优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炼油企业中,先进控制受到广泛重视,国外已有许多成熟的商品化的先进控制软件,我国也已开始引进并组织力量研究、开发和应用。
    (5)信息的高度集成。由于信息的高度集成,有可能通过对大量生产实时数据的处理将其变成有用的信息,例如,用于统计质量控制、设备及过程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的安全维护等方面,这也是炼油企业乃至流程工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

  • 第7题:

    如何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集人、技术及经营管理三要素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是制造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所需投资较多,有一定风险,因此企业决定立项实施信息化工程前,有必要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
    1)影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的因素。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决策必须与效益分析结合起来,影响信息化工程投资效益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且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有: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在确实存在的企业实体的基础上投资实施的,亦即它附着于已有的企业,因此它同企业的产品、工艺过程、设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原有基础息息相关。进行信息化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2)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含量高,必须进行技术论证,并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3)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必将导致企业生产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机构乃至人们观念的政变,这些因素将影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效果,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4)市场的变化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性因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难以改变外部市场环境。
    (5)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不仅给企业带来货币效益,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所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评价应当是:效益和风险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货币效益和非货币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的层次。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决策可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1)战略决策从社会、企业信息化的大趋势、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出发,确定企业对信息化工程的总需求和总目标,提出信息化总体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阶段,提出总经费预算和效益分析,并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2)战役决策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一般划分为若干阶段,分步实施,因而应按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投资决策;此外,需根据近期市场需求,确定近期实施目标和进度计划。为正确进行上述投资决策,应认真作好信息化工程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工作。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效益评价不仅要建立效益标准,而旦要把不同属性的效益尽可能归并成以货币形式表示的效益值,以便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实施,应在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它的技术先进性、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计算和判定。

  • 第8题: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什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将CIM哲理与企业相结合,即按CIM哲理在企业建成的应用工程系统。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即在产学研结合体中企业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上应以企业为主导。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范围是整个企业,即把整个企业作为信息化开发与应用的对象。信息化将覆盖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工程设计及生产制造等各种环节,即从产品报价开始,经过计划管理、设计制造直到产品出厂,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2)企业信息化系统是复杂的工程系统,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经营管理系统、一个在市场环境中运行的经济系统。它必须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与企业运营的模式相匹配。各种先进技术的采用,一方面将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改变企业不合理的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企业只有主动采取相应的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作用。
    (3)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应用主体。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如技术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管理实质上要靠人来实现,信息系统要由企业的员工来应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作用和工作方式,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观念。
    (4)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受益主体。制造业信息化的引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采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主体。由于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受益主体,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经费自然应由企业负担。目前,国家对立项企业的经费支持仅是少量的引导性资金,实施信息化工程完全是企业的自主行为。
    (6)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主体。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生命周期中,企业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主角,这是因为:
    ①企业是整个工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企业要组织技术依托单位、项目承桓单位、各参加单位和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工作,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体制改革;经营机制的转换相结合方面,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计划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实现多方集成。实践证明,实现多方结合与多方集成的关键在企业。
    ②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原动力在于企业,只有企业领导有了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强烈愿望和需求才能真正从各方面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这是外界所做不到的。
    ③企业是系统规划设计及实施的主力。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熟悉本*行业务,了解业务流程和阻碍生产的“瓶颈”,在需求分析时能抓住重点并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企业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系统设计开发人员。
    ④企业对系统验收。因为只有系统满足了企业的要求、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才能为企业受和验收。目前,对已立项的信息化工程的验收是由负责立项的政府部门(或由其委托的专家组)组织的,但它的验收是以企业自验收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对系统验收。
    当然,我们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产学研相结合在技术上的主导作用,更不是否定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经费支持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过程中的作用,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靠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合作与配合。
    综上所述,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每一阶段都必须以企业为主,只有发挥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才能得以成功。

  • 第9题:

    适用于制造业信息化的网络类型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支撑制造业信息化的网络系统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应用范围来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层:公司级、工厂、部门级、车间、科室级、生产线、班组级。每个层次都有其特点,如财务部门的网络通常是以传递数据为主,而设计部门的网络常常需要传递大量的图形、图像文件,这些部门都不强调实时性,而生产控制级的网络则传输短小的控制信息且强调实时性。
    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部门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网络。
    (1)公司级网络公司级网络作为企业信息网络的主干,具有信息流量较大的特征。公司级网络的规模因公司而异。如果公司规模小,各部门集中在某一小范围内,则这一层次的网络主要以局域网为基础,并以实现园区内部的局域网互连为目的。目前可用于这类公司级主干网的技术很多,最常用的有以太网,包括交换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等。同时,也可以采用厶丁M或FDDI等网络技术。主干网的拓扑结构一般不采用总线结构,而采用星型、环型或网型结构。由于星型结构非常灵活,可适用于各种组网技术,因而它是未来网络拓扑发展的趋势;环型结构和网型结构往往用于规模较大而且可靠性要求高的企业。
    如果公司规模大,部门较分散,或者有一些子公司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则这一类公司主要以广域网为主干。此时,各地子公司的网络经过路由器和防火墙,通过电信部门的公用信息传输网络互连。当然,那些有自己的通信设备(如微波、内部专线等)的公司,也可通过自己的通信设备互连。支持广域互连的技术较多,如采用分组交换网(如X.25、FrameRelay)或者是DDN专线、电话拨号等方式,也可以通过电信部门的ISDN互连。广域主干的拓扑结构设计则更为复杂,它常常需要考虑实现费用、信息流量以及安全可靠性等诸多因素。
    (2)工厂级、部门级网络牵涉到执行管理(如MIS、OA等)或生产控制(如库存量控制)、工程设计、质量保证、产品销售以及计划管理等,主要以局域网为基础,包括互连服务器、工作站、微机等。该层网络一般不太强调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通常采用以太网技术、令牌环网技术或者ATM技术,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
    (3)车间级、科室级网络涉及执行管理或监控、维护和调度产品生产与装配,以及接受更新零件和规范的信息等工作,以局域网为基础,包括互连控制器、可编程设备及装配或该层网络,包括管理网络和生产控制网络,管理网络和工厂、部门级的网络相似,通常采用以太网技术或者工作组级的ATM技术,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或者沿用原来的总线型网络;生产控制网络则常强调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经常选用一些适合生产控制的专用网络。
    (4)生产线级、班组级网络涉及执行管理或监控、维护和调度产品生产与装配;以局域网为基础,包括互连控制器、可编程设备及装配或加工中心等。该层网络同样包括管理和生产控制网络,这些网络的技术与上一层次类似,其规模比上一层次的网络小,生产控制网络也更专一,如只控制几台同类机器,而上一层次的控制网络可能要控制上百台同类或不同类机器。
    企业信息网络并不一定严格遵循上述的分层结构,它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规模以及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有关,层次可多可少,完全由应用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决定。
    设计者在设计网络过程中,也可以人为地控制整个网络的分层结构。实际实施时,应考虑具体的应用需求、可用的网络技术,以及用户的操作和管理能力等因素。

  • 第10题:

    什么是企业诊断?如何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实施企业诊断?


    正确答案: 企业经营管理诊断又称企业管理咨询(简称企业诊断),是运用一系列分析技术和判断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的评定和咨询,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企业衰败的自我治理手段。
    企业诊断可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诊断可分为:①全局性诊断:如企业经营状况诊断、企业经营战略诊断、企业未
    来发展趋势诊断;②单元性诊断:如企业营销管理诊断、企业生产管理诊断、产品开发设计诊断、企业质量管理诊断、企业财务管理诊断等。
    企业诊断的基本过程可分为,调查、分析、判断、提出改进意见和指导实施等五个阶段,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与方并指导实施。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范围是整个企业,即把整个企业作为信息化开发与应用的对象,求企业的总体优化。制造业信息化与企业诊断的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从名称上说,企业诊断适用于各类企业,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则主要针对制造业。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覆盖了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而企业诊断则重点在需求分析阶段。因此,应着重分析在制造业如何用企业诊断的方法进行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求设计人员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不仅进行技术分析,还要进行经济分析;不仅进行定性的分析+还应该进行定量的分析。应该说,企业诊断的原则要求,如科学性、客观性、创造性、有效性、系统性、全面性、动态连续性、对比性、明确性、个性、特殊性和先进性等,对制造业信息化都是适用的。企业诊断的“分析过去、把握现在、对比先进、预测未来、确定目标”等思想方法,在制造业信息化中完全可以借鉴。
    1)企业现状分析
    信息化一般是在企业的原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信息化工程的实现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而企业现状分析是企业诊断的起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析和企业技术现状分析等。
    2)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般地讲,企业存在的问题,难以分清轻重缓急。我们要根据经营目标与现状对比,进行企业诊断,找出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必须将其分解成战术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1)产品品种差距分析。
    (2)生产能力差距分析,包括设备能力差距和工程设计能力差距。
    (3)产品开发周期与生产周期的差距分析。
    (4)产品质量差距分析。
    (5)成本差距分析。
    在上述差距分析中,企业诊断总结的许多方法都可以采用,用数据说话,使分析结果真正有说服力,当然也可以应用主次因素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直观地加以表示。
    因为企业是一个统一体,在品种、能力、交货期、成本、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错综复杂,既有相互促进也有相互制约。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流,在单项差距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综合的差距分析,反映企业的本质问题,即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制造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是缩短以至消除这些差距,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视为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再经过必要的反馈过程,对企业进行全面规划,再从底到顶实施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11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广应用体系。


    正确答案: 在国家的统一设计和规划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广应用体系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营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以推广应用三维CAD系统、ERP系统、制造装备数字化技术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围绕企业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支撑和应用技术攻关三个方面推进。
    1、业应用示范。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推进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面向广大的中小企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装备数字化技术等单元技术以及适用集成技术应用为主,通过社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化的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2)企业集成技术应用主要面向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旨在加强CAD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的集成,提升企业设计、管理和制造能力。
    (3)重点行业和重大工程应用结合重点行业的产业链,实施企业间的信息化,实现企业间的集成,包括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制造等。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区域网络制造系统应用面向地方支柱行业、地方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结合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整体特征,利用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异地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区域资源计划、动态联盟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旨在提高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发挥区域制造业群体优势,盘活存量,促进区域产业链的形成。
    1.技术服务支撑。作为连接企业应用和技术研发的桥梁,技术服务支撑一方面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牵引拉动技术的研发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咨询与诊断开展企业咨询与诊断,帮助企业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基于企业发展规划、企业需求以及所在行业知识与技术的业务优化解决方案;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和生产计划调度等集成方案;网络集成和软硬件产品集成方案等。
    (2)应用实施与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的内容,包括CAD/CAE/CAPPICAM/PDM、ERP、MES、NC等单元技术;区域网络制造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平台技术;CIMS应用等集成技术。应用实施与技术支持还必须进行“本地化”,主要包括进行自主版权制造业信息化产品的重点支持。提供技术的机构或实体,必须进行有效的联合,对于“互补型企业”,可以形成技术支持联盟,共同为客户服务、获得商业利润;对于同类型的“竞争企业”,可以形成技术支持连锁,合作企业可以在相互协商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快速、廉价的技术支持服务。
    (3)技术培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管理人员的水平以及操作人员的能力,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氛围,培养高水平应用群体和技术支持队伍。
    (4)中介服务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在对应用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为软件开发商提供明确的市场应用需求;在对软件产品功能、性能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为企业用户提供产品推荐、选型及代理等中介服务。一个中介机构,可以同时了解多家用户的需求和方案,同时熟悉多个软硬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为众多用户和软件商提供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另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中立组织,还可以参与示范企业评估标准、技术服务规范、产品评测标准和系统集成标准等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宣贯工作,并为工作的规范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共性技术的普及宣传提供保障。技术服务支撑主要通过各省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咨询公司、技术培训中心等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加以实施。鼓励结合CAD、ERP等专项技术,发展专业化技术服务中心,建立软件产品开发商、产品代理商/技术服务商、企业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
    2.技术攻关。根据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鼓励产学研结合,开展个性化应用技术的攻关与产品开发工作。结合市场已有的通用技术产品,特别是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共性研究成果与技术产品的应用,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它们通常可以固化企业的一些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对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特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也决定了应用技术攻关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应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各省市在工作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信息通道的作用,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共享,通过强化标准的作用来尽量减少这类开发工作。

  • 第12题:

    如何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过程重组相结合?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业务过程重组相结合
    (1)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计划控制过程,也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工业生产不能只靠人的经验和手工报表进行管理,而应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2)我国企业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必须不断地吸收先进可行的管理思想方法。
    (3)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制造业信息化提供的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如果不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相匹配,则不能发挥作用,至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制造业信息化将在企业中引起重大变革,使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甚至经营思想和策略都会有所改变。必须抓住时机,在企业业务过程和管理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制造业信息化不能简单地适应企业目前的运行机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需求分析中,通过企业的差距分析、生产流和工作流分析,应当找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属技术上的,可以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加以解决,如果属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则需要通过改进运行机制、业务过程重组来解决。因此,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设计过程中,除了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要进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经营过程重组。
    2)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首先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针对企业的技术活动,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企业的改造是从企业的全局出发的,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当前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和重点内容。但由于大型技改项目,往往要单独立项,专项管理,这又给二者结合带来一定障碍。为此,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设计时应当:
    (1)加强企业领导的协调作用,统一协调信息化项目与技改项目的目标、内容和进度要求。要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员等进行统一规划、调配和使用,既解决目前的瓶颈问题,亦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2)把技改的重点放在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瓶颈上,并纳入信息化项目的总体方案之中,统一考虑集成问题,以避免孤立的技术改造。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尽量使两者保持同步。
    (3)为了解决信息化项目经费,可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部分或全部投资纳入技改计划之中,统一筹措和使用。
    (4)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立项前的技改成果按企业原有资源利用,对进行中的技改项目按现代集成制造哲理和集成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 第13题: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一定要大投资吗?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是面向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全方位改造,所以与某些单元技术应用相比,投资要相应大一些,当然,系统建成后所得到的效益也会更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规模、原有基础以及系统的目标、功能水平和覆盖范围等多种因素。显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越高、功能越全、水平越高、覆盖范围越大,系统的投资就越大。同时,因为信息化系统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企业规模很大、原有基础又较差,当然需要较大的投资,才能建成相应的系统。
    如果企业已经采用了部分计算机辅助技术,如CAD、CAPP、MIS、FMS等,这些技术又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且是可以集成的,则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并不需要太大的投资。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即把整个工程内容分阶段实施。这样,每个阶段的投资相对减少,企业比较容易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一定要一次性投入很多经费。

  • 第14题: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机械工业行业特点
    机械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过程具有加工一装配性质。加工过程基本上是把原材料分割成离散的毛坯,然后逐一经过冷、热加工,部件装配,最后装配成整机出厂。机械工业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如根据订单设计(ETO)、根据订单生产(MTO)、根据订单装配(ATO)和按市场预测的为库存生产(MTS),相应组织生产的模式有单件生产、多品种川、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
    离散型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所需机器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此外,各个时期生产的产品构成随市场需求变化,从而要用到的设备资源也随之变化,由于产品中各零部件制造周期长短不一和产品加-FT艺路线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对象动态多变,因此为了保证产品成套、按期交货、尽可能减少在制品积压,常常导致生产物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从每一产品的交货期倒推,周密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由于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工艺复杂,因此工程设计任务很重,不仅新产品开发要重新设计,而且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艺设计任务,设计版本在不断更改。为了不断推出知识含量高且价格能被用户接受的新产品i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因此,工程设计分系统是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系统。为了适应产品结构的不断变化,机械制造业的底层加工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柔性,不断以数控机床代替普通机床,以加工中心代替专用工种机床是发展的趋势。
    由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形势下,靠一家企业单打一的局面已缺乏竞争力。目前,主机厂与零件制造厂分离,组织跨地区的企业动态联盟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因此,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还应具备对联盟企业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2)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工程设计任务,包括结构设计、工程分析、工程绘图、·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和仿真等。因此,工程设计集成分系统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等。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产品设计需要按合理化工程原则提高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参数化水平;为提高设计工作整体效率,在PDM支持下实现CAD/CAPP/CAM信息集成和工作过程集成;为缩短开发周期,要按照并行工程方法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并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DFX技术,近年来,拟实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2)管理信息分系统应支持企业三层价值链(决策性价值链、支持性价值链和主价值链)的运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首先是按期交货和降低成本,因此核心内容是按MRPII哲理周密安排生产,对产、供、销、存、财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实现物流/资金流的集成。
    进一步在网络支持下实现包括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供应链管理,这是企业的主价值链。此外,应辅以对支持性价值链(人力资源、设备、质量、资金)的管理以及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支持,形成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多数企业的制造系统为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结合的“适度自动化”系统。对加工制造关键环节,应采用数控机床群控系统DNC或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线FMS,以实现NC程序、刀具的集中管理和生产调度。此外,自动化立体仓库也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要管理的底层设备,而在有的车间还应配备物料自动传送设备。
    (4)质量保证分系统:按照ISO9000体系标准建立质量保证系统,以控制各环节工作质量,加强现场质量信息管理、计量器具管理,以及建立检验规程的自动生成系统和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当然,对于主机厂和联盟企业,更需要建立分级质量保证体系。
    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实施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信息集成,第二阶段是基于企业部门间经营过程重构的过程集成,当前已开始进入企业集成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即在Extranet支持下组建虚拟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和协同电子商务等,这种敏捷制造模式将极大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 第15题:

    炼油厂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生产连续性强,电气转动设备多。

  • 第16题:

    简述什么是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第一,工业化的进程是不能够逾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第二,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实现工业化只用了3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现在面临着与当年韩国类似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制造企业从经营、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出发、量力而行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营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一个总体信息化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根据企业需求的迫切性和实际能力,分步加以实施。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在“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科技部“十五”期间将在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基础上,整合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计划的资源,会同有关部门,以地方为主推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1、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2、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
    4、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 第17题:

    化工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与机械制造过程相比,化工生产过程存在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化工过程信息化工程与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工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和特殊性。必须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和特殊要求,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方法,实施化工过程信息化工程。
    1.化工行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依据工艺流程特点化工过程划分为三类:
    (1)连续流程型化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物料从原料进入后连续经过反应、换热、分离、流体输送等各类化工环节,直至生成最后产品,如炼油、化肥、硝酸等企业即为典型的连续流程型化工企业。
    (2)间歇生产型化工企业。主要特征是物料加入某个釜式反应器后,按一定的工艺条件,并经历一定时间(在这一时间中往往没有物料流出)在达到某要求指标后,再排出物料进行后续加工过程。如制药过程的生物反应发酵罐,高分子化工中的聚合过程,涂料生产过程等,这一类企业通常是按一定批量,有间断、周期地进行生产,故又称为批处理过程。
    (3)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化工企业。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化工企业是连续型流程过程与间歇型流程过程二种兼有,并互相结合,如连续型流程的混合搅拌反应釜(CSTR)、煤造气炉、煤焦炉制气与联产甲醇等工艺。
    化工生产过程主要基于连续生产过程,且包含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加工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且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产品生产遵循相对固定的工艺加工线路,需要一系列设备和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刚性较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始终连续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能量流在生产过程中交错使用,物料流需要循环,反复加工等生产特点使得生产装置间存在十分严重的耦合作用;此外,生产过程一般在高温、高压、低稳、真空、易燃、易爆、有毒等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环境下进行,经常受到原料供应量、原料组份变化、成品市场需求变化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致使需要改变生产负荷,甚至需要调整生产过程的结构。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倍增特性,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超量的环境排放,或者由于控制系统失灵而引起的生产装置停工,将产生相当严重的经济后果。化工工业以连续过程为主,通常以大批量、高强度、少品种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满足平稳、长周期、低消耗、高质量、安全性、低环境排放等多项生产过程要求,是这类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里,过程控制技术而非产品设计技术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最为主要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化工过程对象特性复杂,精确机理建模十分困难;此外,信息处理方式复杂,数据量及计算量大且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等,致使圆满解决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决策问题通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2.化工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人们有时将在以化工过程为代表的流程工业中实施的信息化工程系统称为计算机集成流程生产系统(CIPS)。从本质上来看,化工过程的信息化工程系统与离散制造过程信息化工程系统是一致的,在进行化工企业信息化工程规划、设计、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利用其它行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已取得的经验。针对化工过程生产过程的特点,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不同的控制管理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处理方式及其对信息采集处理的实时性、信息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CIPS系统纵向可以分解为五层递阶结构,其中包括基础控制级、优化级、调度级、管理级、经营决策层。根据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与过程总体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总体集成的需求。

  • 第18题:

    如何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目标?


    正确答案: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和经营战略目标进行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项目,为什么需要以及各种需求的紧迫程度如何。
    一般说来,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是制定信息化的目标的基础,但考虑到实施信息化工程的阶段性和复杂性,还须根据信息化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信息化工程分阶段实施,因此除了给出总目标外,还要分阶段明确目标。
    信息化工程的总目标是确定一个企业信息系统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而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阶段的具体化,一般把基础工作和企业急需且容易见到效益的内容做为第一阶段目标。近期阶段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不宜定得过大,完成后应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增强企业领导的信心,说服、教育企业员工,为下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复杂性,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应按分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细化。
    (1)功能目标。指出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即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指出可以实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
    (2)应用目标。明确指出上述功能的应用覆盖面,如产品、部件、部门、车间等。
    (3)集成目标。明确指出信息化工程在各阶段应达到的集成程度。
    (4)效益目标。明确指出实现上述功能和应用后,对解决企业存在问题并产生经济效益所做的贡献,并尽可能量化。
    信息化工程目标的实现要受到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制约,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工程目标时,要考虑一些主要的约束。一般在总体设计时的主要约束条件有:
    (1)系统范围约束。信息化工程虽然包括整个企业,但由于它的阶段性,其重点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而‘与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十分密切的部门,一般可暂不考
    (2)资金约束。企业可用于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有限制,应指出可用资金数量,它对系统的规模和水平有很强的约束。
    (3)资源约束。信息化工程不可能完全抛弃现有资源,应考虑如何将现有资源用于新系统中,如何集成和复用。生产设备资源,如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上网,则底层自动化程度可以较高;反之,则不要过份强调底层物流集成,而应以信息集成为主。
    (4)时间约束。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解决生产、工程的重要问题,有些项目时间性很强,要使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进度满足这些需求。
    (5)环境约束。包括政府部门的环保限制,主管部门的行业规范、约定等。
    (6)技术约束。既要考虑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水平,也要考虑企业原有的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水平、技术上的接受能力。应采取成熟技术,循序渐进。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观点进行妥善处理,有些功能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经济上代价太大,而用人工可以节省开支;有的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对企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可通过技术攻关解决。

  • 第19题:

    流程工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E)与离散工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流程工业是指通过混合、分离、成型或化学反应使原材料增值的行业,其生产过程一般是连续的或成批的,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和安全性措施,具有工艺过程相对固定、生产周期短、产品规格少和生产批量大等特点,主要包括化工、冶金、石油、电力、橡胶、制药、食品、造纸、塑料和陶瓷等行业。
    流程MIE的主要思路是:在获取生产流程所需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将分散的控制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从生产过程的全局出发,通过对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的集成,集控制、监测、优化、调度、管理、经营和决策于一体,形成一个能适应各种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总体最优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的现代化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目的。离散MIE和流程MIE是制造业信息化哲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在财务、采购、销售、资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基本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在生产计划方面:流程MIE的生产计划可以从生产过程的任何环节开始,离散MIE只能从生产过程的起点开始计划;流程MIE采用过程结构和配方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离散MIE采用物料清单进行物料需求计划;流程MIE一般同时考虑生产能力和物料需求,离散MIE必须先进行物料需求计划,后进行能力需求计划;离散MIE的生产面向定单,依靠作业单传递信息,作业计划限定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流程MIE的生产主要面向库存,没有作业单的概念,作业计划中也没有可供调节的时间。
    (2)在工程设计方面:流程MIE中新产品开发过程不必与正常的生产管理、制造过程集成,可以不包括工程设计分系统:离散MIE由于产品工艺结构复杂、更新周期短,新产品开发和正常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都有大量的变型设计任务,需要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工程分析、绘图和数控编程等,工程设计分系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分系统之一。
    (3)在调度管理方面:流程MIE中要考虑产品配方、产品混合、物料平衡和污染防治等问题,需要进行主产品、副产品、协产品、废品、成品、半成品和回流物的管理,热蒸汽、冷冻水、压缩空气和水电等动力能源辅助系统也应纳入MIE的集成框架,离散MIE则不必考虑这些问题;流程MIE中生产过程的柔性是靠改变各装置间的物流分配和生产装置的工作点来实现的,必须由先进的在线优化和控制技术来保证,离散MIE的生产柔性则是靠生产系统重组等技术来保证;流程MIE的质量管理系统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过程监控系统紧密相关,产品检验以抽样方式为主,采用统计质量控制,产品检验与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严格集成、密切配合,离散MIE的质量控制分系统则是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4)在信息处理方面:流程MIE要求实时在线采集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工艺质量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要及时处理大量的动态数据,保存许多历史数据,并以图表和图形的形式予以显示,而离散MIE则相对较少;流程MIE的工程数据库主要体现生产过程状态的一些实时数据,如过程变量、设备状态和工艺参数等,离散MIE的工程数据库则是主要以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数据为主,实时性要求不强。
    (5)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流程MIE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大型化,只有保证生产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实现稳产、高产,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可靠生产是流程工业的首要任务,必须实现全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使其成为MIE集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离散MIE则偏重于单个生产装置的监控,监控的目的是为实现柔性生产提供有用信息。
    (6)在经营决策方面:流程MIE主要通过稳产、高产、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降低能耗和原料、减少污染来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离散MIE则注重通过单元自动化、企业柔性化等途径,以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资本投入较离散制造业大得多,因而流程MIE更需更注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的管理。
    (7)在人的作用方面:流程MIE由于生产的连续性,更强调基础自动化的重要性,生产加工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人的作用主要是监视生产装置的运行、调节运行参数等,一般不需要直接参与加工,而离散MIE的生产加工方式不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许多情况下需要人直接参与加工,因此两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有明显区别。
    (8)在理论研究方面:离散MIE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规范,而流程MIE由于起步较晚,在体系结构、柔性生产、优化调度、集成模式和集成环境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急需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20题: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效益?


    正确答案: 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能够获得的效益,可以分为可量化的效益和不可量化的效益,其中不可量化效益的影响可能比可量化效益更为深远。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强调企业和企业间信息、组织和过程的集成,它使企业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并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可以获得的最大效益。一个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可以获得的可计量效益,概括地讲,就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采用CAD/CAPP/CAE/CAM,可以提高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能力,便于开发技术含量高和结构复杂的产品,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周期,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满足用户需要;
    (2)在加工制造方面,数控(NC)、柔性制造单元(FMC)或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应用,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与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增强生产能力;
    (3)经营管理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管理科学化。在市场竞争中,保证产品报价的快速、准确和及时;在生产过程中,可有效地解决生产“瓶颈”,减少在制品;在库存控制方面,可使库存压到最低水平,减少制造过程所占用的资金,减少仓库面积,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
    总之,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等硬、软件,将企业的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所有活动有效地集成起来,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交换信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效益。
    从宏观上来看,成功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企业技术进步起指导作用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步实施。因此,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规划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技术改造勾画出一幅蓝图,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指明了方向:同时又由于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既能满足企业近期的需求,又照顾到将来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投资,使企业技改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持续向前。
    (2)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不同于单项技术在某个或某些部门的应用,它一开始就是站在企业高度,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使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共享、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运作的全过程,帮助企业领导在掌握全面信息的前提下,作出科学的决策。
    (3)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支持环境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先从企业诊断开始,对企业务部门的功能、业务流程、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解和分析,强调入、技术和经营三者的集成。上述工作中包括对企业中不合理环节的改造,不适应环节的更新。因此,成功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对于提高员工素质和更新观念,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5)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实施将会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及效率。
    (6)形成制造业信息化高技术产业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众多的单元技术产品,如CAD、CAPP、CAM、PDM;MIS/ERP、FMS和数控机床等,制造业信息化的广泛实施必将使这些软硬件产品发展、成熟、产品化和产业化;二是将大大促进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集成平台的产业化,而且带动企业诊断、系统分析、设计、集成和优化等软件技术的发展,形成影响更为深远的系统集成咨询企业,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 第21题:

    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正确答案: 当一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内容,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技术经济效益,就可以对该项目组织验收。根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验收规范,验收必须按合同履行正规验收手续。对于信息化工程项目较大,投资较多的项目,一般应按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如下:
    1)验收依据。验收依据为子课题或整个工程的合同。
    2)验收过程。应根据项目层次和组织层次采取自下而上的验收过程,下层验收是上层验收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完成前一层验收后,才能进行后一层的验收。
    上层验收时要对下层验收形成的结论和文档进行复查和确认。
    (1)子课题验收由企业信息化工程总师组对工程所属的各子课题进行验收。
    (2)企业自验收由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对企业整个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3)正式验收由工程项目下达机构对整个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3)验收条件
    (1)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指标要求。
    (2)提出了测试大纲或测试计划。
    (3)完成了相应的文档资料。
    (4)由项目完成者向验收组织者提出了验收申请。
    4)验收组织。各级验收组织者应审查项目测试大纲和测试计划,审查申请者提出的文档资料格后,组织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确定验收时间和地点,并主持验收会。
    5)验收会内容
    (1)系统测试为确保验收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工程的系统测试最好提前进行,即在接到验收申请后,组织3—5名专家到企业进行测试,把测试结果作为能否验收的基本依据。

  • 第22题:

    煤炭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煤炭的开采与洗选加工为主要内容的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主体企业是煤矿(开采)和选煤厂(洗选),其生产分别属于混合型和连续型。我国的选煤厂,少数是独立经营的,多数隶属于煤矿且专洗矿生产的煤炭。煤炭行业是具有强烈行业特征的特殊产业,其特点是:
    (1)煤炭是非再生性一次能源,矿区煤炭的物理化学性质系自然生成不可改变,即开采与洗选原料是不可选择的。企业的寿命决定于矿井范围内的埋藏量和开采强度。企业以产品的质量、品种和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且不需售后服务。
    (2)开采与洗选是多种技术相结合、多工种相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常都可能造成全面停产,甚至引发严重灾害事故。采煤工作面与选煤厂的洗选车间是直接产生效益的源泉,为保证其高效、可靠运行,必须对各工种与环节进行实时监管与协调。
    (3)采掘作业是在极限条件下进行的,存在危及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和影响身心健康的恶劣环境,安全始终是制约煤矿生产的瓶颈。
    (4)煤矿排放到地面的大量污水、有害气体和矸石污染环境;地下采空区引起地表塌陷以及露天矿开采后遗留的大面积深坑破坏了局部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行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将CIM哲理与煤炭行业的特征及实际相结合,开发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现代集成生产系统,煤炭行业MIE的特点主要是:
    (1)煤炭或选煤厂信息化工程的体系结构是由矿(厂)、调度、区队(车间)构成的三层递阶控制的结构形式。系统由管理信息、生产调度、工程设计与分析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以及安全监督与灾害救援支持等五个功能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支撑分系统组成。这里,将调度功能从MIS独立出来是为了强化其(包括监控与协调)的作用。工程设计与分析自动化分系统是进行采掘优化设计、地质资料的动态管理、机电设计与选型、工艺过程仿真等工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2)系统集成实现总体优化的目标是P、Q、C、S、G(或E),即提高产率P,包括煤矿的产率或选煤厂的精煤产出率,以煤矿的全员效率、工作面单产以及精煤产出率为衡量标准;稳定质量Q,包括提高煤质的合格率和稳定率:降低成本C,以吨煤成本作为衡量指标;保证安全S,以降低百万吨死亡率为目标,以及实施绿色采矿G或E,包括最大限度提高地下资源的采收率和利用率,污水净化与复用,塌陷地复田或综合利用等,使对环境的负作用降至最低。
    (3)对生产设备与过程、作业环境与安全的实时监控以及生产基层的自动化,是煤炭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是创造效益的重要基础。此外,市场上信息化工程的应用软件基本上都不适用于煤炭行业,因此自主开发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应用软件(包括管理软件)不仅是成功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而且有利于建立起煤炭行业专用软件产业,成为煤炭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屯煤矿选煤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863计划/CIMS主题在煤炭行业的第一家应用示范企业,在国内外首次将信息化工程成功地应用到选煤厂。这个成功范例表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也适用于煤炭这个特殊行业。南屯煤矿选煤厂信息化工程采用如前所述的三层递阶控制体系结构,并由管理信息及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两个支撑分系统所组成,实现了全厂集成。
    系统的总体优化目标确定为提高产率(P)、提高精煤质量的合格率与稳定率(Q)、降低成本(C)和实行洁净生产(E)。自主开发了生产、质量、器材、设备、工艺、调度等管理软件,实现了跳汰机自动化。选煤厂实施信息化工程后,精煤产出率提高2%,原煤入洗能力提高10%,产品合格率提高2.3%,成本降低9.3%,能耗下降10%,材料消耗减少12%,库存减少9.6%,年创经济效益超过千万元。

  • 第23题:

    人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领导重视是企业信息化工程成功的首要条件?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构成有三个要素:人、管理、技术。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制约;而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人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人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建造者,信息系统是按人的意志、为人的需求而建成的。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对实施目标的确立等都直接影响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最后效果。而个别人因不愿意,信息系统三要素的集成学习和接受新的技术或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对信息化工程予以抵触,将对实施信息化形成障碍。
    (2)信息系统中的管理要素实质上还是人的作用。信息系统只有在确定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下,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管理机制不先进或组织机构臃肿,信息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是由人来制定企业的管理机制,确定组织机构,设计生产模式。
    (3)人与机器的相辅相成。信息系统中某些系统是辅助性的,为人进行决策、工程设计服务,因此它要适合人的习惯和能力,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并尽可能为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对于那些机器无法实现或不值得用机器实现的局部功能,则仍需靠人来完成,此时,人不仅要完成局部功能,还要完成局部功能与其它部分的集成。
    信息化不是无人化。计算机及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固然有其优点,但只能代替人的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即使将来技术再发展,也不可能全部代替人。因此,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即部分工作由计算机等完成,部分工作由人来完成。人将永远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企业领导是员工意志的集中体现,领导重视是信息化工程成功的首要条件。如果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缺乏认识,就不愿意筹集资金来支持信息化工程,就不会提出企业的真正需求和确定正确的信息化目标,就不可能组织人力进行设计和实施,就不能按现代集成制造哲理来调整企业的运行机制。反之,如果企业一把手认识清楚,下定决心实施信息化工程,什么困难都容易克服。
    信息化工程发展到现在,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信息化工程发展初期所遇到的许多技术上的障碍,都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解决。现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人的认识以及资金问题,而后者在人的认识提高以后往往都能够获得解决。因此,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程的态度,是信息化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下力气克服人员、资金、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的困难,带领全厂职工实施信息化工程。所以说,信息化是企业一把手行为,是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整个企业的行为。

  • 第24题:

    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 “九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CAD应用工程和CIMS示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实施信息化工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对信息化工程有迫切的需求。企业要有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从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出发,认识到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用现代集成制造哲理和技术解决企业的T、Q、C、S等问题。
    (2)企业的一把手对实施信息化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实践证明,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要对实施信息化工程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既要认识信息化的作用和可能带来的效益,又要认识到需要投入和付出,有一定风险。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企业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并在重大问题上及时作出决策,其中包括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的建立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包括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的审定、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资金的落实等,并经常督促检查,才能保证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3)资金落实。信息化工程需要较大的投资,一般需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不论是企业自筹资金,还是银行贷款、国家拨款,都必须落实到位,不作“无米之炊”。一些企业因资金不落实、不到位,造成了工程中途停顿或夭折。
    (4)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尤其是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企业要有一支稳定的技术力量,这支力量既包括精通业务和懂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管理人员,也包括对信息化工程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的技术人员,他们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中坚力量。
    (5)有较好的管理基础。企业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需要满足现代化集成制造的要求。信息化工程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不力,企业管理混乱,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皆没有理顺,是难以实施信息化的。一些国外先进的ERP软件往往在我国行不通,决不能简单的“以不符合国情J,:而了之,实际上是我们的管理体制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值得我们深思。
    (6)选择实力雄厚的技术依托单位组建信息化工程技术服务队。经过多年的实施信息化工程实践,我国已有许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一些早期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企业,具有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企业应选择具有系统集成优势、系统分析设计经验,并熟悉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与工具的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企业自己也要有一支懂管理、精通业务的技术力量,这二者的结合是成功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