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偶

题目

排偶


相似考题

3.排偶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材料二:(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材料三:(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 传胪”。(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是一种整散结合的句式。在散句中插入整句,或在整句中插入散句。
更多“排偶”相关问题
  • 第1题:

    孟子散文的一般特点是()。

    • A、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 B、善用比喻
    • C、运用排偶句说理
    • D、富有气势
    • E、迂徐委婉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共100篇,叙述了自汉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断代历史。从文学价值上讲,它不及《史记》,但其中也不乏许多成功的传记作品,如《霍光传》、《苏武传》等。一般来说班固不象司马迁那样于行文叙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确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张禹传》,只通过张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表现他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恶形象。《苏武传》是可与《史记》名篇媲美的一篇,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A、《汉书》
    • B、《外戚传》
    • C、《朱买臣传》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下列关于《汉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书》,又称《后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
    • B、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 C、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 D、《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明代科举考试,科目虽沿用唐、宋旧制,而试士之法,大大变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谓“八股”。八股文亦称()。

    • A、时文
    • B、制艺
    • C、经义
    • D、四书文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汉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书》,又称《后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

    B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C

    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A

    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

    B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

    C

    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D

    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孟子散文的一般特点是()。
    A

    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B

    善用比喻

    C

    运用排偶句说理

    D

    富有气势

    E

    迂徐委婉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冯桂芬对经世文风的发展。《校邠庐抗议》是()的代表作,也是咸同之际政论散文最重要的成续。其文长于诗论,指陈剀切,析理透辟,间有排偶,劲利晓畅。这种文体已显出后来新体散文的一些特点。冯桂芬的文论和文风是对此前龚、魏为代表的经世文风的一个发展。


    正确答案:冯桂芬

  • 第9题: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 A、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
    • B、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
    • C、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 D、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对偶
    • B、排偶
    • C、骈偶
    • D、律偶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

    对偶

    B

    排偶

    C

    骈偶

    D

    律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明代科举考试,科目虽沿用唐、宋旧制,而试士之法,大大变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谓“八股”。八股文亦称()。
    A

    时文

    B

    制艺

    C

    经义

    D

    四书文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名词解释题
    排偶

    正确答案: 是一种整散结合的句式。在散句中插入整句,或在整句中插入散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