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人口问题的尖锐化及其症结。”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及解决的办法。


    正确答案: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人口问题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表现: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成因:政治原因。在“人多热情高,干劲大”口号的鼓舞下,我国人口严重失控;人口惯性。我国1953—1957年,1963—1973年两次生育高峰,为我国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影响: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解决办法: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少生优生,不早育超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强化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矛盾。

  • 第2题:

    什么是图像尖锐化?


    正确答案:图像尖锐化处理主要是增强图像的边缘及灰度跳变部分。

  • 第3题: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日益尖锐化的矛盾是什么?


    正确答案: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深化,并引起三个主要矛盾的尖锐化,具体表现在: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垄断资本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化。

  • 第4题: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 人口问题的成因:第一,政治原因。人口在我国的迅速增长与我国的政治和政策有直接系。片面宣传人多力量大,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的正确主张进行不公正的批判,使我国人口严重失控。人口惯性:我国有两次生育高峰,为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第三,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中国是农业社会,崇尚大家庭制度和多子多福。而医疗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我国人口仍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的实质:就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人口问题的表现: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3、我国人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人口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解决的具体办法:
    一、是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加强管理;
    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
    三、是大力发展经济,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 第5题:

    我国人口问题表现、实质及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


    正确答案: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1.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
    解决的具体办法: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强化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的矛盾。

  • 第6题: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社会变迁原因及过程
    • B、弱势群体及其问题
    • C、社会结构
    • D、人口问题
    • E、社会组织和制度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判断题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很本上消除工业文明的弊端及其症结。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早期中国社会学家关于人口问题争论的四种观点。

    正确答案: 1.悲观论:人口过稠,食物不足,问题多发(贫穷、疾病、内乱、革命、犯罪、饥荒)。
    陈长衡:婚姻改良,废除旧俗:一夫多妻、早婚大户、子孙满堂。
    《中国人口论》1918《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1930
    陈达:主张节育,提高人民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
    2.乐观论:坚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对人口与食品关系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李大钊:《战争与人口问题》(1917)坚信科学文明、人定胜天。
    陈独秀:《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1920)
    社会制度的缺陷导致贫穷,使贫民子女不能接受教育。限制下层贫民的生存、生育权利,是劫贫济富。
    发展生产,推动科技,增加劳力,消除游惰阶级,平均分配财富。
    3.民族主义派:迅速增加人口,增强民族竞争力。
    孙中山:“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
    4.折衷的看法:人口适度发展。
    孙本文:不认为中国已人口过剩;
    人口分布不均,实业、教育落后,是贫困的主因。
    提倡生育限制,主张改良农业,发展工商,普及教育,改善卫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乡村人口问题。

    正确答案: 人口问题涵义: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现状与特点: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2、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3、人口素质差;4、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成因:1.政治原因;2.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3.农村行政行为的失误;4.落后的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解决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理解计划生育政策;2.积极发展乡村教育社会保障事业;3.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4.大力发展乡村社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5.大力发展乡村村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行政控制能力。
    成因:
    政治原因。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没有执行。  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子女是极其重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祖先对后人最大的要求。  落后的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乡村育龄妇女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乡村人口问题的重要因素。
    乡村行政行为的失误。一方面,随着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行政组织体制逐渐解体消亡,而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健全,使得一些乡村地区对农民家庭计划生育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有些乡村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在招待计划生育工作中单纯强调对违反者罚款。
    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使乡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以及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理解、支持、配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树立新的生育观念。
    大力发展乡村社区社会保障事业,使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特别是乡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减少离乡流动人口。
    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行政控制能力,提高乡村干部的行政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图像尖锐化?

    正确答案: 图像尖锐化处理主要是增强图像的边缘及灰度跳变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同种状况。

    正确答案: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的农村的人口问题:
    (1)农村人口的质量问题;
    (2)农村人口性别比例问题;
    (3)农村人口老齡化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通俗说法是“人口”与“人手”的关系问题。“人手”反映了人的创造性劳动的一面,“人口”则反映了他作为消费者的一面。在人口中劳动者少,消费者多,入不敷出即产生人口问题。这种入不敷出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一是人口中劳动人口相对不足;二是劳动人口未能充分就业;三是资源匮乏,不能实现劳动力与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口问题一般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相对过剩。实质上,这也与人口素质低有关。因此,人口问题也是人口数量与素质失调造成的。

  • 第14题:

    人口问题


    正确答案: 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 第15题:

    简述早期中国社会学家关于人口问题争论的四种观点。


    正确答案: 1.悲观论:人口过稠,食物不足,问题多发(贫穷、疾病、内乱、革命、犯罪、饥荒)。
    陈长衡:婚姻改良,废除旧俗:一夫多妻、早婚大户、子孙满堂。
    《中国人口论》1918《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1930
    陈达:主张节育,提高人民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
    2.乐观论:坚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对人口与食品关系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李大钊:《战争与人口问题》(1917)坚信科学文明、人定胜天。
    陈独秀:《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1920)
    社会制度的缺陷导致贫穷,使贫民子女不能接受教育。限制下层贫民的生存、生育权利,是劫贫济富。
    发展生产,推动科技,增加劳力,消除游惰阶级,平均分配财富。
    3.民族主义派:迅速增加人口,增强民族竞争力。
    孙中山:“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
    4.折衷的看法:人口适度发展。
    孙本文:不认为中国已人口过剩;
    人口分布不均,实业、教育落后,是贫困的主因。
    提倡生育限制,主张改良农业,发展工商,普及教育,改善卫生。

  • 第16题:

    简述哈丁解决人口问题的建议。


    正确答案: 哈丁的建议包括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哈丁认为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从远古时代,通过强迫或欺骗,生育孩子的妇女就被迫生育远远超出其本心期望的孩子数”。因此,通过妇女解放运动,提高妇女自主意识,无疑可以解决人口问题。哈丁的建议还包括教育手段,即通过教育让人们理解一些关键问题,或许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些关键问题是:指数增长;我们的世界是有限的;从来不存在永动机;规模不经济是规律种群数量零增长是每一个群体的规范。哈丁的建议也包括一些现实经济政策,例如将对孩子的补贴由家庭转向学校,寻求奖励那些生育孩子数少于平均数目的父母的手段等等。

  • 第17题:

    弗洛伊德认为,形成神经症状的根源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它们是来访者()。

    • A、早年形成的症结
    • B、青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 C、中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 D、晚年形成的症结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我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同种状况。


    正确答案: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的农村的人口问题:
    (1)农村人口的质量问题;
    (2)农村人口性别比例问题;
    (3)农村人口老齡化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 第19题:

    简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人口问题、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人口对策。


    正确答案: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人口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是负增长。
    带来的社会问题: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赡养老人困难、需求不旺、国防兵源不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政策:1)鼓励生育,2)接纳外来移民(高素质),3)延长退休年龄。
    2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带来的社会问题:加大了对经济发展、就业、教育、环保、资源、医疗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压力,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 第20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社会变迁原因及过程

    B

    弱势群体及其问题

    C

    社会结构

    D

    人口问题

    E

    社会组织和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人口问题的尖锐化及其症结。

    正确答案: 自然经济的瓦解,使中国人口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口思想的主流是把人口问题同经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并且把经济发展看作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许多人已认识到并强调人口对发展的意义,但过于强调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制约作用,对拥有巨大过剩人口的中国能否解决人口问题缺乏信心。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又是上述人口观的理论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及解决的办法。

    正确答案: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人口问题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表现: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成因:政治原因。在“人多热情高,干劲大”口号的鼓舞下,我国人口严重失控;人口惯性。我国1953—1957年,1963—1973年两次生育高峰,为我国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影响: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解决办法: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少生优生,不早育超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强化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当今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正确答案: 1、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2、“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
    3、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4、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5、“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
    6、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7、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8、“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
    9、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
    10、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