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门下体制下存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本是一种分散相对的集体宰相制,但也有个别宰相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
更多“简述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正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几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正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几点?


    参考答案:

    (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门下体制下存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本是一种分散相对的集体宰相制,但也有个别宰相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


  • 第2题:

    唐朝,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并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于政事堂后,分曹以主众务,其五房长官称“堂后官”。

    • A、中书门下
    • B、议政王大臣
    • C、鸾台
    • D、凤阁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

    • A、中书门下之印
    • B、尚书省之印
    • C、中书省之印
    • D、门下省之印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则材料说明唐朝三省制()

    • A、不能节制和约束君权
    • B、诏令须由政事堂决议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
    • D、门下省单独决策国事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结合唐代的政事堂,谈谈秘书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1)唐代的宰相是由数人组成的一个班子。因此,对军国政事的处理需要一起商议决策。唐初,三省长官在一起商议政务的场所称为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挪至中书省。由于“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议,纷纷不绝,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见,政事堂是为了协调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出令与封驳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
    (2)唐代的宰相都是兼职,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各部门则是本司的长官。玄宗开元年间,“宰相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于是宰相成了专职,政事堂成了宰相们专门的办公机构。宰相在政事堂处理日常事务,以发堂帖为基本手段。堂后主书是为宰相们办理堂帖事务的秘书。

  • 第6题:

    《文献通考》:“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

    • A、议事堂
    • B、政事堂
    • C、内阁
    • D、军机处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判断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参与朝廷决策,但其对决策所承担的责任与尚书、中书二省相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
    A

    中书门下之印

    B

    尚书省之印

    C

    中书省之印

    D

    门下省之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时期,政事堂改为()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分掌庶政,从而使宰相的办事机构进一步完备。
    A

    唐玄宗

    B

    唐中宗

    C

    中书门下

    D

    尚书门下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宋朝的宰相制度实行〃二府制〃;这二府是指中书门下和()
    A

    枢密院

    B

    政事堂

    C

    都察院

    D

    谏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A

    出命

    B

    执行

    C

    封驳

    D

    审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唐宋时期中书、门下两省的联合办公厅是()

    • A、政事堂
    • B、尚书都省
    • C、银台司
    • D、通进司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 A、出命
    • B、执行
    • C、封驳
    • D、审核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宋朝的宰相制度实行〃二府制〃;这二府是指中书门下和()

    • A、枢密院
    • B、政事堂
    • C、都察院
    • D、谏院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参与朝廷决策,但其对决策所承担的责任与尚书、中书二省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时期,政事堂改为()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分掌庶政,从而使宰相的办事机构进一步完备。

    • A、唐玄宗
    • B、唐中宗
    • C、中书门下
    • D、尚书门下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
    •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 C、决策权集中
    • D、行政效率提高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

    正确答案: 唐代宰相议政的办事场所叫政事堂。在唐代初年唐太宗在位时,尤其重视门下省的谏议封驳职能。所以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时又移至中书省,到唐玄宗时,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和以前的门下政事堂、中书政事堂相比,在体制上有以下不同。首先,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其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让其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这些兼职宰相上午在政事堂议政,下午回本署办公。中书门下政事堂则不同,凡挂衙“同三品”或“同平章事”者均为专职宰相,不再回本署办公。其次,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第三,中书门下体制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原来是一种分散相权的集体宰相制,但宰相中的首席宰相号称“执政事笔”会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唐肃宗时,鉴于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的教训,实行诸宰相十日一轮流秉笔承旨的制度,唐德宗时实行宰相一日一值守。北宋也延续这种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唐宋时期中书、门下两省的联合办公厅是()
    A

    政事堂

    B

    尚书都省

    C

    银台司

    D

    通进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正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几点?

    正确答案: (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门下体制下存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本是一种分散相对的集体宰相制,但也有个别宰相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文献通考》:“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
    A

    议事堂

    B

    政事堂

    C

    内阁

    D

    军机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