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列卿制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文书工作制度
    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和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文书拟制,处理制度
    1.行文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
    2.书写格式,秦汉的皇命文书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文尾使用公文专用语。
    3.避讳制度,秦始皇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史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
    4.文书运转程序,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收文,发文都要有详细注明年,月,日,时辰,规定须将收文日期,地点上报,各级经办的秘书人员都须签名;对诏书和中央政府的下行文,各级收文单位都层层转发,并根据来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指示
    5.文书校勘制度,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须校勘无误方可发出;抄转文书也须校勘,并应作记录
    6.用印制度,秦朝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称印。根据官员官职的高低,授予不同质地和系扎不同色彩之绶的印,印的质地有金,银,铜,绶的色彩有紫,青,黑和黄
    7.公文传递制度,包括:凡皇帝颁布的诏书,制书和标明急字的公文,必须立即发出,收受者立即向下一站传送,不急的也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传递人员须谨慎挑选;路程近的文件,由行步快捷的小吏步行传传送;路程远的由小吏骑快马传送或通过邮亭,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则派专人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公文传送规定有期限,进出公文须详细登记进出时间和经手人的姓名,以备查考,严格防止公文在传递过程中遗失,严格防止传递伪文书,定期检查传递情况。秦朝的文书工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罚的手段强制秘书人员执行,遵守,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者对秘书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说明了秘书工作制度已初步确立

  • 第2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1)秦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胶着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也受丞相的统制,并未成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实体。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御史丞相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部分官员。从职责分工来讲,御史丞侧重于协助处理御史大夫副丞相职务的事项及施政过程的行政监察,御史中丞则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2)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宰相制度的变更也使监察组织发生变化。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的任务。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御史台虽名义上仍隶属于少府,但实际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御史中丞纠察百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督部刺史纠察地方官员,二是通过侍御史、殿中执法纠察中央官员,三是通过公卿奏章,纠察百僚。

  • 第3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汉承秦制,在秦的“三公列卿”制基础上发展为“三公九卿”制。汉代三公仍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组成,丞相、太尉总揽政、兵大权,御史则负责监察,他们共同组成国家的中枢机构。三公之下设九卿,分掌礼、乐、税、法、财、警、府库等事项。

  • 第4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列卿制度?


    正确答案:(1)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卿,其职能如下:
    一、奉常。西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
    二、郎中令。西汉改称光禄勋,掌宫廷警卫。
    三、太仆。掌宫廷车马。
    四、卫慰。掌皇宫保卫。
    五、典客。西汉曾更名大行令、大鸿胪,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六、廷尉。掌司法。
    七、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
    八、宗正。掌皇族内部事务。
    九、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以上官员称为九卿。除此之处,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将作大匠和大长秋等,他们和九卿合称列卿。
    (2)列卿制度是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列卿制度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精神,即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 第5题: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诸卿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西周执掌中央政府政务的官署是()

    • A、太史寮
    • B、卿事寮
    • C、天府
    • D、卿史寮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简述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

  • 第8题:

    问答题
    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 汉承秦制,在秦的“三公列卿”制基础上发展为“三公九卿”制。汉代三公仍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组成,丞相、太尉总揽政、兵大权,御史则负责监察,他们共同组成国家的中枢机构。三公之下设九卿,分掌礼、乐、税、法、财、警、府库等事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组织实行()。
    A

    三省六部制

    B

    三公九卿制

    C

    士族制度

    D

    门阀制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秦汉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门阀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故本题答案选B。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简述中国中央政府制度。

    正确答案: 中国中央政府制度,国务院设置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部委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述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制度。
    英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枢密院、内阁办公机构、政府各部组成。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总统办事机构、内阁、各部独立机构。
    法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总理府、总理直属机构、政府各部。
    德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内阁机构、联邦总理办事机构、联邦政府各部。
    日本中央政府机构体系:内阁辅助机构、总理府、政省。

  • 第14题:

    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组织实行()。

    • A、三省六部制
    • B、三公九卿制
    • C、士族制度
    • D、门阀制度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

  • 第16题:

    简述西方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类型


    正确答案: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类型主要有四种:A.内阁制政府(英、日、德、意)
    内阁制政府:是指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全权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内阁制政府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通常由“虚位元首”担任;
    第二,多数党组阁;
    第三,内阁对议会负责;
    第四,内阁成员通常都必须同时是议会的议员;
    第五,内阁对它所执行的政策由内阁全体连带向下院负责。

  • 第17题:

    请简述中国中央政府制度。


    正确答案:中国中央政府制度,国务院设置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部委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

  • 第18题:

    简述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 秦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对官吏包括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秦政府又将其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五失”五善是: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五失”是:夸以世,即防止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贵以大,即防止好大喜工,不实事求是;擅制割,即防止自做主张,越权行事;犯上弗知害,即防止犯上做乱,目无法纪;贼士而贵贝货,即防止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凡做到“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予以升迁授爵;如有一失或多换者,予以削爵,降职,罚货,罢官直至处于死刑。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小考根据其德行,勤劳,是否忠于朝廷,主官,是否勤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的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分别奖或罚。郡的秘书官吏也由主管郡守或相国考核评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薄”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奖罚。

  • 第19题:

    监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设置的()

    •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诸卿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 秦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对官吏包括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秦政府又将其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五失”五善是: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五失”是:夸以世,即防止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贵以大,即防止好大喜工,不实事求是;擅制割,即防止自做主张,越权行事;犯上弗知害,即防止犯上做乱,目无法纪;贼士而贵贝货,即防止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凡做到“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予以升迁授爵;如有一失或多换者,予以削爵,降职,罚货,罢官直至处于死刑。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小考根据其德行,勤劳,是否忠于朝廷,主官,是否勤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的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分别奖或罚。郡的秘书官吏也由主管郡守或相国考核评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薄”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奖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文书工作制度

    正确答案: 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和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文书拟制,处理制度
    1.行文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
    2.书写格式,秦汉的皇命文书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文尾使用公文专用语。
    3.避讳制度,秦始皇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史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
    4.文书运转程序,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收文,发文都要有详细注明年,月,日,时辰,规定须将收文日期,地点上报,各级经办的秘书人员都须签名;对诏书和中央政府的下行文,各级收文单位都层层转发,并根据来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指示
    5.文书校勘制度,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须校勘无误方可发出;抄转文书也须校勘,并应作记录
    6.用印制度,秦朝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称印。根据官员官职的高低,授予不同质地和系扎不同色彩之绶的印,印的质地有金,银,铜,绶的色彩有紫,青,黑和黄
    7.公文传递制度,包括:凡皇帝颁布的诏书,制书和标明急字的公文,必须立即发出,收受者立即向下一站传送,不急的也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传递人员须谨慎挑选;路程近的文件,由行步快捷的小吏步行传传送;路程远的由小吏骑快马传送或通过邮亭,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则派专人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公文传送规定有期限,进出公文须详细登记进出时间和经手人的姓名,以备查考,严格防止公文在传递过程中遗失,严格防止传递伪文书,定期检查传递情况。秦朝的文书工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罚的手段强制秘书人员执行,遵守,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者对秘书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说明了秘书工作制度已初步确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西周执掌中央政府政务的官署是()
    A

    太史寮

    B

    卿事寮

    C

    天府

    D

    卿史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 (1)秦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胶着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也受丞相的统制,并未成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实体。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御史丞相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部分官员。从职责分工来讲,御史丞侧重于协助处理御史大夫副丞相职务的事项及施政过程的行政监察,御史中丞则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2)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宰相制度的变更也使监察组织发生变化。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的任务。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御史台虽名义上仍隶属于少府,但实际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御史中丞纠察百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督部刺史纠察地方官员,二是通过侍御史、殿中执法纠察中央官员,三是通过公卿奏章,纠察百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列卿制度?

    正确答案: (1)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卿,其职能如下:
    一、奉常。西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
    二、郎中令。西汉改称光禄勋,掌宫廷警卫。
    三、太仆。掌宫廷车马。
    四、卫慰。掌皇宫保卫。
    五、典客。西汉曾更名大行令、大鸿胪,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六、廷尉。掌司法。
    七、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
    八、宗正。掌皇族内部事务。
    九、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以上官员称为九卿。除此之处,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将作大匠和大长秋等,他们和九卿合称列卿。
    (2)列卿制度是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列卿制度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精神,即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