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赃款,乙出卖后获款D000元,但还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C、甲属于间接正犯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题目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赃款,乙出卖后获款D000元,但还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甲属于间接正犯
  •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相似考题
更多“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赃款,乙出卖后获款D000元,但还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C、甲属于间接正犯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在实施盗窃行为之前,请乙代为销赃。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2000元。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乙的行为( )。

    A 构成盗窃罪

    B 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C 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数罪并罚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 第2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两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根据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属于间接正犯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间接正犯。诈骗罪的具体适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使他人交付财物。行为人接受财物,他人财物遭受损失,这属于诈骗罪。

  • 第3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属于间接正犯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B,C
    解析:
    。(1)间接正犯,是指利用合法行为人或无责任能力者,或无犯罪故意者来实行自己的犯罪的情况。由于利用者和被利用者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尋,视同间接正犯单独实施犯罪。本题中,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售“海洛因”,甲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乙对此并不知情。 因此,对于诈骗罪来说,甲是间接正犯,乙是被利用的工具。选项C正确。(2)乙的行为属于贩卖毒品罪(未遂), 这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没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因此乙单独构成贩卖毒品罪。选项A错误。(3)诈骗罪的既遂标准。诈骗罪在取得对方财物时即为既遂。本题中,虽然甲没有取得财物,但甲是诈骗罪的间接正犯,乙仅是甲的工具,乙的行为就是甲的行为。因此乙卖出假海洛因获得;对方钱款时,甲的诈骗罪就既遂了。

  • 第4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毒贩乙雇请甲将毒品由A市运往B市,由于B市正大力打击毒品犯罪无法出手,乙又让刚到B市的甲将毒品运回A市,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B:甲为了吸食而买进毒品后,由于戒毒成功将手头剩余的毒品低价出卖,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甲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C:甲居住在A地,去B地出差期间为了自己吸食购买了10克海洛因,将毒品带回A地,经过安检时被发现,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D:警察从甲家中查获150克海洛因,甲交代是女友乙保管的,乙供称是她所有,是前男友丙给她供吸食之用的。乙确实有毒瘾。但无法找到丙,乙的供述不能证实。甲、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共犯

    答案:A,D
    解析:
    【考点】毒品犯罪。详解:A选项,从结局上看没有变更毒品所在地却使毒品的所在地曾经发生了变化的行为,也成立运输毒品罪;B选项,非法出售毒品不以营利为目的,应构成贩卖毒品罪,故B选项说法错误,不应入选;C选项,为了自用而携带不构成运输毒品罪;D选项,无法证明来源,故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 第5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赃款,乙出卖后获款D000元,但还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甲属于间接正犯
    •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用面粉冒充海洛因卖给乙,获利4000元。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B、甲路上遇见素不相识的乙,便拦截并殴打乙,致乙轻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 C、甲趁珠宝柜台售货员不注意将一枚价值5000元的钻戒装在兜里,然后将样式相同的假钻戒交还给售货员。甲构成诈骗罪
    • D、甲与乙网络聊天,颇为投缘,遂见面并自愿发生性关系。甲悄悄拍摄了二人激情时的照片。后乙不愿意与甲交往。甲便要求乙支付2万元,否则便将乙照片发布到互联网上。乙不得已将2万元现金交付给甲。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毒犯甲在街头贩卖毒品时被抓获,甲交代自己还有尚未卖掉的500多克海洛因和贩毒所得赃款8万多元在情妇乙处隐藏。乙对此矢口否认,后公安人员在乙处当场查获上述毒品、赃款。甲、乙各构成何罪?()

    •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 B、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C、乙构成窝藏、隐瞒毒品、毒赃罪
    • D、乙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甲为某机关副局长,其利用主管单位财务的条件多次用假票据将公款据为己有,数额累计达360余万元。甲授意其妻乙通过开饭馆将赃款进行“清洗漂白”。对于甲、乙二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为洗钱罪的共犯,甲还单独构成贪污罪
    • B、甲构成贪污罪、洗钱罪,乙与甲是共犯关系
    • C、甲与乙为贪污罪的共犯,乙还单独构成洗钱罪
    • D、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洗钱罪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甲伪造了一批国家机关印章,然后交给刚来北京打工的乙,由乙帮助贩卖。乙明知是伪造的印章,但为了挣钱,仍然予以贩卖。后甲、乙二人被公安机关抓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
    • B、乙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
    • C、甲、乙二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的共犯
    • D、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甲、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

    毒贩乙雇请甲将毒品由A市运往B市,由于B市正大力打击毒品犯罪无法出手,乙又让刚到B市的甲将毒品运回A市,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B

    甲为了吸食而买进毒品后,由于戒毒成功将手头剩余的毒品低价出卖,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甲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C

    甲居住在A地,去B地出差期间为了自己吸食购买了10克海洛因,将毒品带回A地,经过安检时被发现,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D

    警察从甲家中查获150克海洛因,甲交代是替女友乙保管的,乙供称是她所有,是前男友丙给她供吸食之用的。乙确实有毒瘾。但无法找到丙,乙的供述不能证实。甲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共犯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项,从结局上看,没有变更毒品所在地却使毒品的所在地曾经发生了变化的行为也成立运输毒品罪
    B项,非法出售毒品不以营利为目的,应构成贩卖毒品罪。
    C项,为了自用而携带不构成运输毒品罪。
    D项,无法证明来源,故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 第12题:

    甲与乙共谋盗窃汽车,甲将盗车所需的钥匙交给乙。但甲后来向乙表明放弃犯罪之意,让乙还回钥匙。乙对甲说:“你等几分钟,我用你的钥匙配制一把钥匙后再还给你”,甲要回了自己原来提供的钥匙。后乙利用自己配制的钥匙盗窃了汽车(价值5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
    B.甲的行为属于盗窃预备
    C.甲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D.甲与乙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共犯

    答案:D
    解析: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题中甲乙共谋盗窃汽车,虽然后来甲向乙表明放弃犯罪,但是他却让乙继续配制用于犯罪的钥匙,事实上参与了犯罪,是盗窃罪的共犯。我国刑法关于共犯的刑事责任承担理论采用的观点是“一步行为,全部责任”。题中,乙已经盗窃了汽车,构成了盗窃罪的既遂,对于甲,虽然只是参与钥匙配制过程,但是仍然承担全部责任,也构成盗窃罪的既遂。因此D项正确。

  • 第13题:

    甲将乙(8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父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父已经报警,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来到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和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B.甲和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和丙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和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A,B,C
    解析:
    甲、丙之间在主观上有共同杀害乙的故意,并实施了共同杀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但甲对乙的杀害行为被先前的绑架行为所包容,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而不单独定罪,故甲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14题: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甲盗窃乙的一本存折后,假冒乙的名义从银行取出存折中的6万元。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甲盗窃了乙200克的海洛因,因本人不吸毒,就将海洛因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
    C:甲盗窃了博物馆的一件国家珍贵文物,以20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甲盗窃了乙的一块名表,以2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B
    解析: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是指当一种行为达到既遂之后,不法状态仍继续存在,由于这种不法状态的持续已经被前罪的犯罪构成所评价,所以不予独立处罚。盗窃他人财物之后,予以窝藏、转移和销售的行为就是典型,本犯实施以上行为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但是如果事后的销赃行为侵犯了新的法益,就需要数罪并罚了。本题中A、D选项都没有侵犯新的法益,而B、C则侵犯了新的法益,因此要数罪并罚。但C项应构成盗窃罪和倒卖文物罪。

  • 第15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甲属于间接正犯
    •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16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甲与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实施的是诈骗罪,乙实施的是贩卖毒品犯罪,二人罪名不同,故不构成共同犯罪。 。 

  • 第17题:

    甲将一张伪造的现金支票(票面金额5万元)递给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乙,乙虽然发现是伪造的现金支票,但由于某种原因(与领导有矛盾),仍然为甲付款,将5万元现金支付给甲。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既遂),乙构成票据诈骗罪共犯(片面共犯)
    • B、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未遂),乙构成票据诈骗罪共犯(片面共犯)
    • C、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未遂),乙构成贪污罪(既遂),不构成共犯
    • D、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既遂),乙构成贪污罪(未遂),不构成共犯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毒犯甲在街头贩卖毒品时被抓获,甲交代自己还有尚未卖掉的500多克海洛因和贩毒所得赃款8万多元在情妇乙处隐藏。乙对此矢口否认,后公安民警在乙处当场查获上述毒品、赃款。关于甲、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有()。

    •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 B、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C、乙构成窝藏、隐瞒毒品、毒赃罪
    • D、乙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尚未来得及分赃即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甲属于间接正犯
    •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K粉”欺骗乙,让乙去卖,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卖出后获款6000元,还未来得及分赃即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 D、甲与乙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21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甲属于间接正犯
    •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22题:

    问答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甲与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 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实施的是诈骗罪,乙实施的是贩卖毒品犯罪,二人罪名不同,故不构成共同犯罪。 。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