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相关问题
  • 第1题:

    现代主义文学是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一种文学表现类型,对传统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


    正确答案:颠覆

  • 第2题:

    现代主义文学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等表现受到,突出了()和()


    正确答案:变形;荒诞;象征;虚幻性;假定性

  • 第3题: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征是()

    • A、后现代
    • B、写实主义
    • C、反传统
    • D、创新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文学的超越。


    正确答案:关于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嬗变。传统小说强调再现外部的客观世界,现代派小说认为真实地表现和展示人的主观心灵世界才是文学的真正任务。关于文学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小说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把描写真善美作为第一要务,以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的愿望。虽然也写丑恶,但其目的是让人们找到解决显示矛盾的方法。而现代派小说则没有明显地表现这种创作意图,更多地是通过所谓“局外人”,“流亡者”、“反英雄”的形象,表现对现代社会的不信任。

  • 第5题:

    网络文学的颠覆式批评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叛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问答题
    论述后现代主义对传统个案工作的挑战。

    正确答案: (1)对案主定义的挑战。传统的个案辅导认为案主是有问题的求助者,案主的问题虽然表现在外在的实质性困难或社会功能的受阻,但是在医疗模式、病态模式中缺点模式的辅导工作中,都要去寻找案主的内在的性格倾向或心理结构等个人特质缺陷,或者把问题定义在案主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上。但是如果我们采取社会建构主义的立场来看案主,其实案主及其问题是社会建构出来的,并不存在本质上有问题的案主。
    (2)对工作者定义的挑战。传统的个案工作认为工作者是掌握着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的人,能比案主更加清楚地知道案主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也就是工作者扮演专家的角色。但是,福柯认为,现代学科的发展只不过是为了配合统治方式的转变,成为生物权力学的辅助学科,也就是各种学科,尤其是精神心理科学不过是为了把人变成可以分析的对象进行规训,进而生产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效率的理性个体而已。在社会建构论看来,社会工作者不是也不应该是扮演比当事人更高的专家角色,而是一个故事的聆听者,问题解决的同盟者。
    (3)关于工作方法过程的挑战。社会建构论认为辅导过程不应该是工作者使用专业理论定义案主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平等的治疗过程,而是真正的协同工作联合建构的过程。它主张协同辅导过程是工作者和案主用语言联合创建生活意义的过程。
    (4)关于专业关系。当我们说辅导过程是一个工作者与案主用语言协同建构生活意义的过程,其实已经阐明了辅导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合作关系,而不是传统心理辅导中所出现的专家与病人的权力悬殊关系。只有在这种合作关系下,辅导者才可营造面谈的空间以鼓励案主描述其生活经验,让其受压迫的故事可被辨别及瓦解,从而与案主一起为其生活共创一个新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网络文学的颠覆式批评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叛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正确答案: 现实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揭示异化和由之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1)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如萨特的《门关户闭》有句台词,“别人就是地狱”,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表现的就是就是对社会的全面否定,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仿佛一个怪圈,而以逃跑来反抗这种秩序的人才是英雄。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卡夫卡的《变形记》就突出地表现了人的异化感,灾难感,人已经成为非我的状况。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在托麦斯的笔下,天空成了一块裹尸布,地球不过是柴炭和灰烬的混合,风景用自己的线条表明它只是一具巨大的尸体。
    (2)现代主义文学对异化主题的表现,呈现出一幅怪异、荒诞、令人失望和沮丧的画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异化主题确实切入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得人类社会和前途的彻底失望,却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对以下传统文学的颠覆()
    A

    现实主义文学

    B

    古典主义文学

    C

    浪漫主义文学

    D

    后现代主义文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现代主义文学是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一种文学表现类型,对传统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

    正确答案: 颠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所谓内容向内转,包含两个意思,
    其一是说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其二是指现代主义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这种“向内转”既是文学兴趣或题材选择上的一种变化,也是文学观念上的变化,他们认为人的主观世界、人的心理生活,尤其是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要比他的外部生活更真实,更能够体现人性和人生的真实。在这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重视人的内心生活的表现,强调非理性,而不是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通过反映现实生活过程来反映人生和人性。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用间接的、暗示的、象征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其形象不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描摹或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形态,而是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态,作品及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具有引申、隐含或象征的特点。如里尔克的《豹》便通过关在笼中的豹子的形象来隐喻受社会压抑和限制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其意义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暗示的。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形象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现代主义文学则将形象作为一种符号,隐喻、象征着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这就要求读者不能按照形象直接呈现的内容理解形象,而要把这个形象视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感悟其隐含的内容。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成了大甲虫,它其实就是现代人的象征,隐喻着现代人为物质利益所驱使,人类的生活与甲虫的生活没有本质区别的状况。它不追求细节的生动细致,而是追求其抽象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与传统文学往往致力于表现人的人性美和鞭挞人性丑不同,现代主义文学更关注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异化现象,对异化的反思、解释和批判,是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的集中体现。揭示异化和优质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显示了文学的巨大变化,也显示了文学变化与社会背景间的密切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 第14题:

    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第一,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之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而文学消费不仅包括未含阅读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也包括阅读、欣赏文学的精神消费活动。
    第二,两者的角度与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文学接受是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创作、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者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学范围,重点关注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的过程,尤其关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

  • 第15题:

    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正确答案: 现实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揭示异化和由之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1)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如萨特的《门关户闭》有句台词,“别人就是地狱”,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表现的就是就是对社会的全面否定,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仿佛一个怪圈,而以逃跑来反抗这种秩序的人才是英雄。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卡夫卡的《变形记》就突出地表现了人的异化感,灾难感,人已经成为非我的状况。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在托麦斯的笔下,天空成了一块裹尸布,地球不过是柴炭和灰烬的混合,风景用自己的线条表明它只是一具巨大的尸体。
    (2)现代主义文学对异化主题的表现,呈现出一幅怪异、荒诞、令人失望和沮丧的画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异化主题确实切入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得人类社会和前途的彻底失望,却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 第16题:

    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的“向内转”,主要包含()

    • A、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 B、指现代主义文学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
    • C、客观地反映社会
    • D、表现潜意识心理和表现非理性的世界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对以下传统文学的颠覆()

    • A、现实主义文学
    • B、古典主义文学
    • C、浪漫主义文学
    • D、后现代主义文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现代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文学的超越。

    正确答案: 关于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嬗变。传统小说强调再现外部的客观世界,现代派小说认为真实地表现和展示人的主观心灵世界才是文学的真正任务。关于文学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小说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把描写真善美作为第一要务,以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的愿望。虽然也写丑恶,但其目的是让人们找到解决显示矛盾的方法。而现代派小说则没有明显地表现这种创作意图,更多地是通过所谓“局外人”,“流亡者”、“反英雄”的形象,表现对现代社会的不信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

    正确答案: (1)现代主义文学是激烈反传统的,但摒弃了传统文学的创作原则之后还试图建立起自己的规则和范例,后现代主义则把现代主义本来就很激进的反叛推向了极端。它不但从根本上否定“旧的”传统,而且要摒弃现代主义的“新”的规范。
    (2)后现代主义文学必然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3)后现代主义不再追求终极价值,在他们看来,一切传统意义上对崇高事物的新年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地对待它们;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4)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在它看来,写作消失了内容,转向中立性,即所谓“零度写作”,换句话说,写作转向了它自身。
    (5)后现代主义作家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以寻求。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结果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人物行为缺乏动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6)后现代主义文学要打破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7)写作风格上,抛弃现代主义作家艰深的文学实验,从亚文学中吸取材料,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鸿沟;另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并超越之,常见的还有矛盾、交替、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短路、反体裁、话语膨胀。冷漠型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重要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
    (3)形象的“符号化”上。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现代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所谓内容向内转,包含两个意思,
    其一是说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其二是指现代主义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这种“向内转”既是文学兴趣或题材选择上的一种变化,也是文学观念上的变化,他们认为人的主观世界、人的心理生活,尤其是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要比他的外部生活更真实,更能够体现人性和人生的真实。在这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重视人的内心生活的表现,强调非理性,而不是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通过反映现实生活过程来反映人生和人性。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用间接的、暗示的、象征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其形象不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描摹或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形态,而是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态,作品及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具有引申、隐含或象征的特点。如里尔克的《豹》便通过关在笼中的豹子的形象来隐喻受社会压抑和限制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其意义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暗示的。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形象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现代主义文学则将形象作为一种符号,隐喻、象征着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这就要求读者不能按照形象直接呈现的内容理解形象,而要把这个形象视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感悟其隐含的内容。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成了大甲虫,它其实就是现代人的象征,隐喻着现代人为物质利益所驱使,人类的生活与甲虫的生活没有本质区别的状况。它不追求细节的生动细致,而是追求其抽象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与传统文学往往致力于表现人的人性美和鞭挞人性丑不同,现代主义文学更关注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异化现象,对异化的反思、解释和批判,是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的集中体现。揭示异化和优质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显示了文学的巨大变化,也显示了文学变化与社会背景间的密切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第一,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之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而文学消费不仅包括未含阅读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也包括阅读、欣赏文学的精神消费活动。
    第二,两者的角度与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文学接受是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创作、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者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学范围,重点关注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的过程,尤其关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征是()
    A

    后现代

    B

    写实主义

    C

    反传统

    D

    创新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反传统是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征。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