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写了《康熙皇帝传》的外国传教士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寄小读者》描写了外国风情,尤其是()。

    • A、自然景观
    • B、外国历史
    • C、人文景观
    • D、外国社会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法国传教士罗伯鲁写的一本(),是外国汉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资料

    • A、《蒙古简史》
    • B、《远东游记》
    • C、《东方见闻录》
    • D、《游行外国传》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

    • A、柏朗嘉宾
    • B、罗伯鲁
    • C、马可波罗
    • D、孟高维诺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中国有一位官居一品的外国传教士,他是谁?


    正确答案: 汤若望

  • 第5题:

    《马伶传》本文的侧面描写描写了什么?


    正确答案: 马伶李伶的两次较量。

  • 第6题:

    简要评述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数字已经接近200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家主要的由外国传教士出面创办的中文报刊有:《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
    19世纪末的传教士报刊不象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而是大幅度增加时事政治,评论中国时政,推进不平等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广告多了。表明传教和办报是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目的使中国殖民地化。

  • 第7题:

    意大利传教士()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之一。


    正确答案:利玛窦

  • 第8题:

    填空题
    意大利传教士()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之一。

    正确答案: 利玛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寄小读者》描写了外国风情,尤其是()。
    A

    自然景观

    B

    外国历史

    C

    人文景观

    D

    外国社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明代中后期,大批耶稣会士端着西方的近代科技文化来到中国,对中国学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徐光启就和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该外国传教士是(  )。
    A

    汤若望

    B

    艾儒略

    C

    金尼阁

    D

    利玛窦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制定《大清时宪历》的外国传教士是()。
    A

    利玛窦

    B

    汤若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近代以来至民国成立前,这个创办博物馆是由()发起的。
    A

    官方

    B

    民间

    C

    外国传教士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制定《大清时宪历》的外国传教士是()。

    • A、利玛窦
    • B、汤若望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出版过哪些中文报刊?这些报刊有何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批近代报刊。是鸦片战争前函方各国派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创办起来的。从1815年到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和中国附近的地方创办过6家中文报刊。它们是。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主编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3~1826);曲英国传教士吉特在马六甲主编的《天下新闻》(1828~1829),由士罗在澳门编印的《依泾杂说》(1826~?);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7,后迁新加坡);由麦都思在广州主编的、《各国消息》(1838~?)。在这6家中文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的办报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想征段中国人的心。起初,传教士们以为宣传基督教教义就能够敲到这一点,所以最早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确实是一份宣传宗教的刊物。可是,当他们发现上帝并不能感化中国人时,便改变了做法,转而大力宣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想用“知识的炮弹”来使中国人就范。《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就是这样做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的观念”。这一目的,它们是达到了的。
    第二,它们都尽量做到中国化。传教士们知道,他们所办报刊的读者,是具有几可翠文化传统的中国入,因而不得不使自己办的报刊适合于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无论报刊的形式和报刊的内容,都披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比如,这些报刊都采用了中国古代报纸的传统形式—书册式,封面上印着《论语》中的孔子语录:“子日多闯,择其善者而从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章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经常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昕下回分解”的字样;论述问题则经常引用“四书五经”和程朱著作的用语等等。
    第三,出现了由宗教性报刊到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纯宗教性刊物的话,那么,它以后出版几份中文报刊的宗教性内容日益减少,非宗教性内容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新闻、评论和广告等非宗教性报刊。

  • 第15题:

    近代以来至民国成立前,这个创办博物馆是由()发起的。

    • A、官方
    • B、民间
    • C、外国传教士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由外国传教士参加编撰,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著作,吸收了欧洲历法的成果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崇祯历书

  • 第17题:

    外国传教士于清中期和清后期在华活动的比较。


    正确答案: 中期来华传教士多循规蹈矩,鸦片战争前,则有些蠢蠢欲动,为侵略服务,到后期,传教士于从事一般活动外,还依峙特权武力肆意活动,酿成冲突。中期传教士在华注意学术的传播,其主要活动为文化活动,由此得以站稳脚跟并部分得到重用。后期传教士则以传教为主,兼充当西方侵略的助手,并从事间谍活动等。中期传教士多集中于宫廷,后期传教士则遍布全国各地,范围大为扩展。
    明清之际是西方殖民势力向世界各地大规模扩张的时期,也是东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期,同时又是近世基督教伴随着殖民势力向东方发展的高潮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的国力还比较强盛,故传教士还能遵守中国的规矩,融合中国人的习俗,制定了一套传教政策。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天文历法、代数、几何、望远镜、钟表、地球仪、地图、医药、水法、机械玩具以及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敲门砖,赢得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士大夫的好感与同情,并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因此,当时是基督教在中国发展比较顺利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与西方的正式思想文化交流开始的时期,传教士在其中所起到的媒介和桥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他们重视观察和实测的科学精神,确实对中国学者产生了影响。但是也应当指出,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并不是最理想的,因为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教,并不是为了传播科学文化。并且他们深受宗教神学的限制,传给中国的只能是西方中世纪的教会官方的神学宇宙构图,而不是近代科学的宇宙构图。例如,伽里略——牛顿体系、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巴思伽的概率论和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等,虽然在欧洲早已为人熟知,但在中国却是直到近代才为学者了解。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由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传播者,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至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传教士们也随之卷土重来,不但纷纷向中国政府讨回失去的权利,而且还要求新的特权。他们到处重建、新建教堂和其他设施,扩大教会的影响,现今北京的基督教教堂,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一时期重修或新建的。与此同时,传教士们到处拉人入教,包庇教民,强买强占土地、房屋,不断制造教民与非教民之间的矛盾,并且欺压中国人民,他们还甚至控制了各级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已经成为了殖民主义势力的帮凶与助手,基本丧失了中西文化交流媒介和桥梁的作用。

  • 第18题: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由英国传教士马利逊六甲创办。

    • A、《申报》
    •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C、《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 D、《中外纪闻》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德国传教士()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


    正确答案:汤若望

  • 第20题:

    问答题
    中国有一位官居一品的外国传教士,他是谁?

    正确答案: 汤若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数字已经接近200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家主要的由外国传教士出面创办的中文报刊有:《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
    19世纪末的传教士报刊不象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而是大幅度增加时事政治,评论中国时政,推进不平等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广告多了。表明传教和办报是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目的使中国殖民地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由英国传教士马利逊六甲创办。
    A

    《申报》

    B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C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D

    《中外纪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德国传教士()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

    正确答案: 汤若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