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不同阶段及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因此,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 第2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存在相应发展危机,其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有利于个体积极人格的形成。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5岁以前);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
    (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 第3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发展阶段问题,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0-1.5岁左右,婴儿从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
    (2)肛门期:2-3岁左右,幼儿通过肛门排泄获得满足。
    (3)性器期:3-6岁左右,儿童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7岁-青春期,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
    (5)生殖期:青春期—成年期,个体产生两性意识,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 第4题: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冲突的过程,动机进行限制。其关于人格发展的主要观点包括:(l)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阐述了人格的三种心理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整合。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亦即弗洛伊德在早期所提出的无意识。它包括一些基本的生物反射和驱力。人出生时,人格全是本我,本我是人格的立法者,其基本机能是寻求能满足机体本能的对象,追求最大的快乐并使痛苦减至最小。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的意识和理性部分,反映了知觉、学习、记忆和推理等儿童正在发展的能力,它的功能是运用现实手段满足本能。超我是人格的法官,它是人格当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从自我发展而来,代表着理想,追求完美。在成熟的、健康的人格中,这三种成分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本我表达基本需要;自我约束本我的j中动,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现实的手段来满足这些需要;超我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2)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就是性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之所以有区别,是由于其性生活的发展所造成的。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生活,不仅包含两性关系,而且也包含身体的舒适和快乐的情感。他把性的能量称为“力比多”。力比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器官或部位,刺激这些区域可以产生快感,这些区域称作性感区。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性感区不断发生转移,性感区的变化决定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把,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性本能主要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吸吮、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②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和儿童较大的冲突。③前生殖器期(3-6岁):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以及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超我开始产生。④潜伏期(6-11岁):前生殖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活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继续不停地发展。⑤青春期(11_12岁开始):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些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得到了太多或太少的满足,性心理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停滞在某一阶段,即“固着”( fixation)。这可能导致各种心理疾患,成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注意将人格的三个成分和人格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人格的三个成分是在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中顺次产生、发展并逐渐整合。

  • 第5题:

    简述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指的是“性”的发展,而“性”的发展指的是力比多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
    (2)肛门期(1~3岁)。肛门期中儿童的冲动大都是被动的,快感来自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口的:感觉(包括尿道口在排尿中产生的感觉)。
    (3)前生殖器期(3~6岁)。该期儿童会产生依;异性父母的伊底帕斯情结,但最终会受到压抑。
    (4)潜伏期(6~11岁)。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5)青春期(11~13岁)。女孩自1 1岁,男孩自13岁起进入青春期。儿童力争从父母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

  • 第6题: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性的因素。
    人格发展受“无意识”驱动。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本我的部分发展,是现实化的本能,是人格的理性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是头脑里的检察官。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 第7题:

    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理论。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
    ②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划分为三部分,即伊底、自我、超我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斗争,对开创心理动力学,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视意识、轻视或无视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的贡献。
    ③弗洛伊德是性本能决定论者。他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或里必多,把性的作用强调到如此不恰当的程度,致使其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
    ④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 第8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得以满足的,口唇是这一时期快感最为集中的区域。
    (2)肛门期(1~3岁):这一阶段,排泄成为婴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婴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3)前生殖期(3~6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关注性别差异。表现在男孩出现了“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即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感兴趣;女孩出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也称恋父情结,即女孩对自己的父亲感兴趣。
    (4)潜伏期(6~12岁):此阶段的时间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这一时期,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
    (5)生殖期(12岁至成年):在这一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又称两性期。

  • 第9题:

    问答题
    简要回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口欲期(0~1岁)此时的性本能主要集中于口腔,儿童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经口的活动来获得快乐与安全感。
    肛欲期(1~3岁)性本能主要集中于直肠与肛门。儿童的愉快感主要来自于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性蕾期(3~6岁)此时的儿童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为快感的主要来源,并会察觉到性别差异。
    潜伏期(7~12岁)此期性本能处于潜伏状态,主要集中于智力及身体的活动上。
    生殖期(12岁以后)此期性本能又回到生殖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是以他的泛性论思想为基础的,在他看来,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几乎是同义词,人的性心理发展经过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同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发展顺便是由成熟过程决定的,他还强调幼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期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地位,人的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从低级阶段进入较高级的阶段,其首要条件是顺利解决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反之,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迟,出现停滞和倒退,那就不会表现出该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生殖型人格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理想人格,就是具有与该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口唇期(oralstage):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stage):1-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stage):3-7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complx,俄底普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
    潜伏期(latencystage):7岁至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案: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可分为性本性和自我本能。后来他又将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其中生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性本能(力比多)构成人格动力。由这种动力促成的行为中,有些是防御机制,诸如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等等。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自我是儿童的需要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时,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这种心理组织。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完美原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有利于人格健康。

  • 第14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

  • 第15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答案略

  • 第16题: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差别在于(  )

    A.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而埃里克森更强调超我的力量
    B.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C.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而埃里克森注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D.关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阶段的理论,而埃里克森提出八阶段理论

    答案:C,D
    解析:
    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而埃里克森更强调的是自我的力量,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好坏,有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

  • 第17题: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 第18题:

    简要回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口欲期(0~1岁)此时的性本能主要集中于口腔,儿童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经口的活动来获得快乐与安全感。
    肛欲期(1~3岁)性本能主要集中于直肠与肛门。儿童的愉快感主要来自于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性蕾期(3~6岁)此时的儿童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为快感的主要来源,并会察觉到性别差异。
    潜伏期(7~12岁)此期性本能处于潜伏状态,主要集中于智力及身体的活动上。
    生殖期(12岁以后)此期性本能又回到生殖器。

  • 第19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是以他的泛性论思想为基础的,在他看来,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几乎是同义词,人的性心理发展经过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同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发展顺便是由成熟过程决定的,他还强调幼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期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地位,人的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从低级阶段进入较高级的阶段,其首要条件是顺利解决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反之,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迟,出现停滞和倒退,那就不会表现出该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生殖型人格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理想人格,就是具有与该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每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满足程度;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每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

    正确答案: 主要性敏感区,面临的主要危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得以满足的,口唇是这一时期快感最为集中的区域。(2)肛门期(1~3岁):这一阶段,排泄成为婴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婴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3)前生殖期(3~6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关注性别差异。表现在男孩出现了“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即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感兴趣;女孩出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也称恋父情结,即女孩对自己的父亲感兴趣。(4)潜伏期(6~12岁):此阶段的时间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这一时期,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5)生殖期(12岁至成年):在这一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又称两性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5)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