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工艺路线 
工艺要点: 
①络合(利凡诺沉淀)  
将人血浆泵入不锈钢夹层反应罐内,开启搅拌器,用碳酸钠溶液调节pH8.6,再泵入等体积的2%利凡诺溶液,充分搅拌后静置2-4h,分离上清与络合沉淀(上清液供生产人丙种球蛋白用)。 
②解离   
沉淀加入灭菌蒸馏水稀释,用0.5mol/L的盐酸调节pH至弱酸性,加0.15%~0.2%氯化钠,不断搅拌进行解离。 
③加温   
充分解离后,65℃恒温1h,立即用自来水夹层循环冷却。 
④分离   
冷却后的解离液经离心分离,分离液再用不锈钢压滤器澄清过滤。 
⑤超滤   
澄清后的滤液用超滤器浓缩。 
⑥热处理   
浓缩液在60℃恒温处理10h。 
⑦澄清和除菌   
以不锈钢压滤器澄清过滤,再通过冷灭菌系统除菌。 
⑧分装    
白蛋白含量及全项检查合格后,用自动定量灌注器进行分瓶灌装,得白蛋白成品。
更多“简述白蛋白的制备工艺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膜剂的制备工艺。


    正确答案:1.匀浆制膜法:将成膜材料溶于水,滤过,加入主药,搅拌溶解;不溶于水的可预制成微晶或粉成细粉,使其均匀分散于浆液中,于玻璃板上涂成宽厚一致的涂层或用涂膜机涂膜,根据药量分成单剂量。
    2.热塑制膜法:将药物细粉和成膜材料相混合,用橡皮滚筒滚碾,热压成膜;或将热融的成膜材在热融状态下加入药物细粉,使溶入或均匀混合。
    3.复合制膜法:以不溶性的热塑性成膜材料为外膜,分别制成具有凹穴的底外膜带和上外膜带,另用水溶性的成膜材料用均浆制膜法制成含药的内膜带,剪切后臵于底外膜带的凹穴中;也可用易挥发性溶剂制成含药匀浆,以间隙定量注入法注入底外膜带的凹穴中。干燥后,盖上上外膜带,热封即可。

  • 第2题:

    简述糖化制备麦汁操作要点。


    正确答案:麦芽粉碎,按1:4加水,在55℃保持40min进行蛋白质分解,升温至63℃,保温至糖化完成。63℃糖化时,每5min取清液用0.5%碘液检测一次,至碘液反应无色。升温至78℃保持10min,过滤得到澄清麦汁,补水调整麦汁浓度至10.5~11°P。麦汁PH值约为5.4。

  • 第3题:

    简述膜剂制备工艺


    正确答案: 匀浆制膜法
    热塑制膜法
    复合制膜法

  • 第4题:

    简述乳浊液制备工艺。


    正确答案: 1、确定乳化剂的使用
    ①确定乳化剂的HLB值。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
    实验筛选:用标准乳化剂Span系列和Tween系列配成不同的HLB得复配乳化剂系列。以乳化剂:油:水=5:47.5:47.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乳化,静置24h或经快速离心后,观察乳浊液的分散情况来决定哪一个乳化效果好。
    ②根据HLB值确定乳化剂“对”。筛选最佳乳化剂”对“时可参考下列经验:亲油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近的乳化剂,乳化效果好。乳化剂在被乳化物中易于溶解,乳化效果好。若乳化剂能使内相液粒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乳化效果好。乳化剂对的HLB值不能相差太大一般在5以内。
    ③确定最佳的单一乳化剂。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出效果最佳;还要考虑到使用方便,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④确定最佳乳化剂的用量。根据试验确定乳化剂的用量。
    2、配比。在复配乳化剂时,采用多少量合适可通过各自的HLB值和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求得。①配比要符合乳浊液类型的要求;②调整乳化剂配比,使其大体符合最佳HLB,而避开相转变点。
    3、调整:①调整乳化剂的比例,使用量适合全液相。根据原料的情况,在乳液中加入香料、色素、和防腐剂并根据产品的要求在指定的水硬度范围进行。加入HLB调理剂,使其在乳液中起到缓冲效果,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乳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②调整pH:有些乳化剂在溶解时具有酸碱性,要根据实际要求调整乳液的pH,调整时注意不要影响乳液的性质。
    ③调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 第5题:

    简述画出釉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正确答案: 生成釉:与坯料相似,直接配料磨成釉浆。
    熔块釉:熔制熔块,制备釉浆。

  • 第6题:

    简述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要点。 


    正确答案: 操作要点:!21
    (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用10%醋酸溶液调节pH是操作关键。因此,调节pH时一定要把溶液搅拌均匀,使整个溶液的pH为3.8~4.0。[!21ki@][
    (2)制备微囊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搅拌,但搅拌速度以产生泡沫最少为度,必要时加入几滴戊醇或辛醇消泡,可提高收率。[
    (3)固化前勿停止搅拌,以免微囊粘连团。

  • 第7题:

    简述生料制备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石灰石、粘土、铁粉、砂页岩分别经计量秤按配比计量后,由入磨皮带进入立磨,出磨生料经汇风箱,窑尾电收尘,经拉链机、风格轮、斜槽、入库斗提、入库斜槽、80嘴分配器入库。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糖化制备麦汁操作要点。

    正确答案: 麦芽粉碎,按1:4加水,在55℃保持40min进行蛋白质分解,升温至63℃,保温至糖化完成。63℃糖化时,每5min取清液用0.5%碘液检测一次,至碘液反应无色。升温至78℃保持10min,过滤得到澄清麦汁,补水调整麦汁浓度至10.5~11°P。麦汁PH值约为5.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生料制备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石灰石、粘土、铁粉、砂页岩分别经计量秤按配比计量后,由入磨皮带进入立磨,出磨生料经汇风箱,窑尾电收尘,经拉链机、风格轮、斜槽、入库斗提、入库斜槽、80嘴分配器入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白蛋白的制备工艺要点。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滴丸剂的制备要点。


    正确答案:1.基质的选择:根据主药性质,常选用水溶性基质和非水溶性基质。
    2.冷凝液的选择:条件是主药与基质均不溶于其中,密度适宜,使滴丸在冷凝液中缓缓下沉或缓慢上浮。
    3.丸重的控制:影响丸重的因素有药液的温度,滴速和滴管口的半径,其中后者是决定丸重的重要因素。
    4.圆整度:圆整度受下列因素影响:
    (1)液滴在冷凝液中移动速度越快,受重力的影响越大,就越容易成扁形。
    (2)冷凝液上部的温度宜在40℃左右为好,太低时液滴很快凝固,使其未能完全收缩形成尾巴。
    (3)液滴进入冷凝液中,在尚未凝固时要求冷凝液面比较平静,使丸粒落沉时不受任何方向力的影响而保证丸粒的圆整度。

  • 第12题:

    简述精密模锻工艺要点。


    正确答案: 1、精确计算原始坯料的重量和尺寸,并严格按照此下料
    2、精细清理坯料表面
    3、采用无氧化或少氧化的保护气氛加热
    4、选用刚度大,精度高的锻造设备
    5、采用高精度的模具
    6、模锻时要很好地进行润滑及冷却锻模

  • 第13题:

    简述倍散的概念及制备要点。


    正确答案: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填充剂(稀释剂)应惰性,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碳酸钙、磷酸钙、白陶土等。剂量0.1~0.01克可配制成10倍散,0.01~0.001克配制成100倍散,0.001克以下应配制成1000倍散。

  • 第14题:

    简述石膏模的制备工艺过程?


    正确答案: 以母模为浇注石膏模的模具,先在母模工作面涂一层脱模剂,以便脱模。然后,将熟石膏粉与水调成浆料(一般注浆成型使用的模型石膏与水比为100:70~90;可塑成型使用的模型石膏与水比为100:60~70),浇注操作必须在5~8分钟内完成,待模型石膏凝结硬化后,便可脱模,得到需要的石膏模具。

  • 第15题:

    简述制备黑膏药的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提取药料→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

  • 第16题:

    简述塑制法制备蜜丸的工艺。


    正确答案:物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干胶法制备乳剂的制备要点?

    正确答案: (1)制备乳剂时要注意油、水、胶三者的比例
    (2)乳钵应干燥
    (3)乳钵最好选用平底.粗面的瓷乳钵
    (4)胶粉要细并应很好地分散在油相中
    (5)比例量的水应一次加入,并强烈研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要点。

    正确答案: 操作要点:!21
    (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用10%醋酸溶液调节pH是操作关键。因此,调节pH时一定要把溶液搅拌均匀,使整个溶液的pH为3.8~4.0。[!21ki@][
    (2)制备微囊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搅拌,但搅拌速度以产生泡沫最少为度,必要时加入几滴戊醇或辛醇消泡,可提高收率。[
    (3)固化前勿停止搅拌,以免微囊粘连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特殊散剂的种类和制备要点。

    正确答案: (1)含毒剧药物的散剂:制成倍散   采用倍增稀释法,常添加着色剂借以判断混合是否均匀;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共熔后组分作用增强的,先共熔,用其他成分吸收液体;共熔后组分作用不变的,可以先共熔,用其他成分吸收液体;共熔后组分作用降低的,以其他组分将共熔成分分开稀释后再混合。
    (3)含液体组分的散剂:可以用其他组分吸收液体后混合,必要时添加适当的赋形剂,如淀粉、蔗糖。
    (4)含中药浸膏的散剂:干浸膏可以粉碎、过筛后与其他成分混合,稠浸膏可以用乙醇溶液稀释后喷入其他组分中,混匀。
    (5)含中药有色成分的散剂:先加色深的组分,再加色浅的组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膜分离的工艺及各工艺的操作要点。

    正确答案: 膜分离工艺可划分为前处理工艺、分离工艺流程和后处理工艺三部分。前处理工艺是指被处理的料液在进入膜分离之前所采取的一系列处理措施;膜分离工艺流程可以通过对组件采取不同方式的配置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膜组件的配置方式有一级配置和多级配置。一级配置是指进料液经一次加压的膜分离,二级配置是指进料液经二次加压的膜分离,在同一级配置中,排列方式相同的组件组成一个段;后处理工艺包括透过液与浓缩液的后处理和膜污染后的处理:采用反渗透对某种有价值的物质进行浓缩回收时,由于膜的选择透过性,浓缩液的组成会与进料液不完全相同,这时需要对浓缩液进行组分配比的调节,而后方可使用。保护膜不受污染是维持分离过程正常进行的关键,可采用物理、化学等清洗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