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朱丹溪治疗火、痰、郁证有何独特见解及用药经验?”相关问题
  • 第1题:

    历史上,哪位医家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六郁之说,并创立了相应的治疗方剂

    A.张景岳
    B.巢元方
    C.徐灵胎
    D.朱丹溪

    答案:D
    解析:
    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并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 第2题:

    张介宾“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①其实“两论”源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内经》阴阳理论。阴阳涵义的异同“两论”从字面上看来,好象只是阳之有余不足的区别,阴之不足则是一致的。当分析了各自关于阴阳的涵义之后,就会发现并不完全如此。
    ②朱震亨认为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他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全”“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氏所言之“阳常有余”即气有余,“阴常不足”即血不足。他认为精神情志活动都属“阳动”,强调“凡动皆属火”;以情欲之动可能触发君相火动,故“阳”特指无涯的情欲。朱氏强调生涯情欲之阳与难成易亏的生殖物质之阴,存在着一种难以平衡的“供求”关系。肾精之难于生长,相火之易于妄动,是人身易病的关键。
    张介宾他在《辨丹溪》一文中说:“人得天地之气以有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无阳则无生矣。”并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之旨为依据,来反对朱氏的观点。
    ③朱氏从相火暴悍酷烈、煎熬真阴的角度立论,病机中心是阳胜则阴病,是实火伤阴;而张氏则着眼于阴病皆不足,以阴虚火动立论,病机中心在肾命真阴之虚。
    ④在“两论”指导下,朱震亨创制了补阴诸丸,张介宾创制了两归丸饮。补阴诸丸包括大补丸、三补丸、大补阴丸、滋阴大补丸等方。至于张氏的左归丸,其功效是“治真阴肾水不足”。与朱氏的滋阴大补丸对比后可以发现,上述两方功效主治类似,组成(含加减药物)竟有七味药相同(熟地、山药、牛膝、山茱英、拘祀、获等、肉从蓉),其余几味作用方向也基本一致。

  • 第3题:

    朱丹溪治疗郁证的代表方是()。


    正确答案:越鞠丸

  • 第4题:

    元代朱丹溪提出“无()不作眩”。

    • A、风
    • B、火
    • C、气
    • D、虚
    • E、痰

    正确答案:E

  • 第5题:

    子宫”之名最早见于何书?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如何描述子宫形态?


    正确答案: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下,“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朱丹溪描述:“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 第6题:

    试述“郁”的含义及郁证的病因病机。丹溪是怎样论治郁证的?


    正确答案: 郁,即滞而不通之义。丹溪在前人论治郁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论郁六种,形成了独到的治疗经验。
    郁证的病因病机,丹溪认为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佛郁而产生郁证。其认为郁证之病机为气血郁滞,故他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郁证的治疗,丹溪重在调气,同时兼顾郁久化火之治,故其善用辛热温散之剂解郁.又配伍寒凉清泻之剂清火。其所创制的越鞠丸便是此意,故越鞠丸统治诸郁证。该方行气开郁,取气行则他郁自解与五药分治五郁的共同作用而发挥统治六郁的功效。丹溪根据六郁之因,制另一治郁名方六郁汤。

  • 第7题:

    问答题
    朱丹溪治疗火、痰、郁证有何独特见解及用药经验?

    正确答案: 朱丹溪所论的火证,主要是内火,他认为火证的临床表现甚多,如诸热瞀瘛,躁扰狂越等,治疗方面,丹溪大体分为实火、虚火和火郁。“实火可泻”,用黄连解毒汤之类苦寒直折属正治法;“郁者发之”,选用升阳散火汤;“虚火可补”凡中气不足者取法于李东垣,味用甘寒;若阴虚火旺,丹溪创用滋阴泻火法,在处方用药上,有补阴精,益阴血之分。凡阴精不足而相火亢盛者,用大补阴丸;阴血虚亏,相火旺盛,则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朱氏的滋阴降火法,补充了刘河间纯用清热泻火之不足,又在东垣的气虚发热外增添了阴虚火旺的证治,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于痰证,朱氏认为情志忧郁、饮食厚味、外感无汗、滥用补剂,都可使气血失常,清化为浊,结为老痰宿饮,关键在于脾虚、湿滞、气郁、火炎。痰之为病,变化多端,症状不一,可致咳嗽、呕利、眩晕、惊悸等症。治疗上丹溪认为当分标本,“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在此基础上化痰,又须考虑治气,朱氏以二陈汤为治痰的基本方,具体用药上,又根据痰的不同性质、不同部位,以及人的体质情况而选择用药。
    所谓“郁”为滞而不通之义。朱氏认为凡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之气郁滞不通,从而产生郁证,包括气郁、湿郁、痰郁、血郁、食郁,总称“六郁”。可单独发病,也往往相因致病,但以气机的通畅与否为主要关键,往往因气郁而影响到其他,丹溪创制越鞠丸统治诸郁,其法为后世所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朱丹溪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气顺则一身津液随气而顺也”。

    正确答案: 治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子宫”之名最早见于何书?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如何描述子宫形态?

    正确答案: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下,“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朱丹溪描述:“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元代朱丹溪提出“无()不作眩”。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作了必要强调的医家是()
    A

    张景岳

    B

    朱丹溪

    C

    王清任

    D

    巢元方

    E

    李东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张介宾“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①其实“两论”源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内经》阴阳理论。阴阳涵义的异同“两论”从字面上看来,好象只是阳之有余不足的区别,阴之不足则是一致的。当分析了各自关于阴阳的涵义之后,就会发现并不完全如此。
    ②朱震亨认为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他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全”“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氏所言之“阳常有余”即气有余,“阴常不足”即血不足。他认为精神情志活动都属“阳动”,强调“凡动皆属火”;以情欲之动可能触发君相火动,故“阳”特指无涯的情欲。朱氏强调生涯情欲之阳与难成易亏的生殖物质之阴,存在着一种难以平衡的“供求”关系。肾精之难于生长,相火之易于妄动,是人身易病的关键。
    张介宾他在《辨丹溪》一文中说:“人得天地之气以有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无阳则无生矣。”并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之旨为依据,来反对朱氏的观点。
    ③朱氏从相火暴悍酷烈、煎熬真阴的角度立论,病机中心是阳胜则阴病,是实火伤阴;而张氏则着眼于阴病皆不足,以阴虚火动立论,病机中心在肾命真阴之虚。
    ④在“两论”指导下,朱震亨创制了补阴诸丸,张介宾创制了两归丸饮。补阴诸丸包括大补丸、三补丸、大补阴丸、滋阴大补丸等方。至于张氏的左归丸,其功效是“治真阴肾水不足”。与朱氏的滋阴大补丸对比后可以发现,上述两方功效主治类似,组成(含加减药物)竟有七味药相同(熟地、山药、牛膝、山茱英、拘祀、获等、肉从蓉),其余几味作用方向也基本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朱丹溪相火论的内容。


    正确答案: 朱丹溪相火论包括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两部分。其相火之常是论述相火为人体正常的生理之火,维持人身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其相火之变是论述人体的相火妄动的病理状态,此相火妄动丹溪认为是由于醉饱、房劳、大怒、心火等皆可诱发相火妄动;相火妄动则易耗伤阴精,阴虚则热,阴绝则死。

  • 第14题:

    试述朱丹溪相火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朱氏对相火的论述,包括两方面:
    (1)相火为人身之动气。此从生理方面阐述。人体动多静少,处于一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中,但动而中节,并非妄动。如果没有动,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就会停止,人体就会没有生命。至于“动”的产生,则是相火的作用。可见,丹溪所言之相火,是推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人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相火妄动则为贼邪。此从病理方面阐述。相火作为人身之动气,对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具有推动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动而无制,就会变成贼邪,损害人体之元气。引起相火之原因,主要是人们“情欲无涯”。此外,房劳过度、饮食厚味、情志过激等也是引起相火妄动之原因。相火妄动之危害,朱氏明确指出相火妄动,必然会耗伤阴精,轻则病,重则死,对人体危害甚大,已非动气之火,而是成为食气之贼火。相火之部位,丹溪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脏,肝藏血而肾藏精,肝肾之精血为相火之物质基础。此外,还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三焦等脏腑。概之,丹溪所言相火妄动,是指人体的机能处于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它能耗损阴精、损伤元气,对人体危害甚大‘故丹溪的相火论,也是其滋阴降火法及其预防、摄生思想的理论依据。

  • 第15题:

    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正确答案: 朱丹溪认为相火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火“内阴而外阳”,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有常有变,正常的相火是“动而中节”,是维持五脏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动力,其以精血为基础,寄于肝、肾二脏,并与胆、三焦、膀胱及心包络有关.能养脏腑、充九窍、温百骸、亦称为元阳、真火;妄动的相火即为人体之贼邪,由于情志过度、色欲耗伤及饮食厚味等,皆可以引起相火之妄动,克伐阴精,损伤机体,产生多种疾病,是造成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主要病机。

  • 第16题:

    对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作了必要强调的医家是()

    • A、张景岳
    • B、朱丹溪
    • C、王清任
    • D、巢元方
    • E、李东垣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请简述朱丹溪相火论的主要学术内容。


    正确答案: 朱震亨《相火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两方面。
    相火之常,朱震亨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怒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

  • 第18题:

    论述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相火论:朱氏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身,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
    相火之常,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香瓜,“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怒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
    (2)阳有余阴不足论:是丹溪对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也存在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情况。他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分析天地、日月的状况,观察人体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以天地、日月而论,天与日属阳,地与月属阴,由于天大于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天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由于日明于月,日常圆而月常亏,“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另外,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丹溪认为阴气难成而易亏。人出生以后,阴气渐成,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但四十以后即“阴气自半”,又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阴气之成,只有三十余年的充足时间,然后就亏损了,人体在生理状况下,已有阳有余阴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情欲无涯”,易引起相火妄动,,阴精耗损势必加剧这种情况,由生理转变为病变。所以,丹溪阐述“阳有余阴不足”,既说明了人体阴阳的基本情况,又有其病理意义。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相火论:朱氏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身,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
    相火之常,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香瓜,“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怒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
    (2)阳有余阴不足论:是丹溪对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也存在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情况。他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分析天地、日月的状况,观察人体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以天地、日月而论,天与日属阳,地与月属阴,由于天大于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天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由于日明于月,日常圆而月常亏,“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另外,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丹溪认为阴气难成而易亏。人出生以后,阴气渐成,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但四十以后即“阴气自半”,又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阴气之成,只有三十余年的充足时间,然后就亏损了,人体在生理状况下,已有阳有余阴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情欲无涯”,易引起相火妄动,,阴精耗损势必加剧这种情况,由生理转变为病变。所以,丹溪阐述“阳有余阴不足”,既说明了人体阴阳的基本情况,又有其病理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朱丹溪治疗郁证的代表方是()。

    正确答案: 越鞠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朱丹溪相火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朱氏对相火的论述,包括两方面:
    (1)相火为人身之动气。此从生理方面阐述。人体动多静少,处于一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中,但动而中节,并非妄动。如果没有动,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就会停止,人体就会没有生命。至于“动”的产生,则是相火的作用。可见,丹溪所言之相火,是推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人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相火妄动则为贼邪。此从病理方面阐述。相火作为人身之动气,对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具有推动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动而无制,就会变成贼邪,损害人体之元气。引起相火之原因,主要是人们“情欲无涯”。此外,房劳过度、饮食厚味、情志过激等也是引起相火妄动之原因。相火妄动之危害,朱氏明确指出相火妄动,必然会耗伤阴精,轻则病,重则死,对人体危害甚大,已非动气之火,而是成为食气之贼火。相火之部位,丹溪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脏,肝藏血而肾藏精,肝肾之精血为相火之物质基础。此外,还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三焦等脏腑。概之,丹溪所言相火妄动,是指人体的机能处于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它能耗损阴精、损伤元气,对人体危害甚大‘故丹溪的相火论,也是其滋阴降火法及其预防、摄生思想的理论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简述朱丹溪相火论的主要学术内容。

    正确答案: 朱震亨《相火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两方面。
    相火之常,朱震亨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怒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郁证的治疗中强调精神治疗的重要性,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此说见于()
    A

    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B

    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

    C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

    D

    张景岳《景岳全书·郁证》

    E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