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改革官制,整顿吏治;第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第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第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 第2题:

    评述清末新政时期的“庚子兴学”。


    答案:
    解析: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随即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入侵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要从1901年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1909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即“庚款兴学”。(1)庚款兴学的促成和成因美国退还庚款并非偶然之举。早在《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就因索款过多,加之各方面的考虑,萌生退款之意。退款举动最初始于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向美国当局提出倡议,要求核减赔款:“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后在国务卿海约翰和传教士明恩溥等人的推动下,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7年12月3日的国会咨文中,要求国会授权退还庚款,作为教育之用,而向美国派遣留学生是其主要形式。这一提案在参议院顺利通过。1908年5月25日,美国总统签署此案,并于7月11日通知清政府。规定:美国原收受赔款总额为24440778. 81美元,现减为13655492. 69美元,退还11961121. 76美元,1909年到1937年退还,数额不等。具体实施方法是:①1909年1月1日退款开始,中国政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留学美国,接受高等教育;②创办清华学堂作为学生留美前的预备学校:③在京设留美学务处,负责选派留学生;④在华盛顿设留美学生监督处,负责学生管理事宜。庚款留美就此形成。而美国退还庚款并用于留学,并非纯粹出于道义。可以说,庚款兴学的形成是中美双方共同的意愿,是中美双方分别追逐各国利益的共同产物。首先是美国出于维护在华利益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已经完成对美洲大陆的扩张,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渗透,而中国则处于太平洋地区的中心,因此,美国退还部分庚款是出于其对华利益的需要。当时中国人民群众的反帝运动使美国意识到,武力不是作为获得在华利益的最佳手段。他们认识到:“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使只是从物资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收获更多”。其次是美国为缓和中国民众的反美情绪,改善美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重新获得中国年轻人的信任与好感。20世纪初,由于中国回收粤汉铁路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中美矛盾不断,中国人对美国敌视加深。尤其是美国拒绝修改排华法案而爆发全国性抵制美货运动,不仅使美货在中国市场受到沉重打击,而且使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声誉也降至低点。当时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便向罗斯福建议,用退还庚款余额的做法来缓和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再次是清政府的政策需要及国家利益的驱使。经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在教育方面提出“设学堂,废科举,奖游学”,将派遣留学生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清政府注意到,早年留学幼童回国后在清政府的一些部门任职,表现甚佳,这使清政府认识到美国学堂教果明显,对中国极为有利。(2)庚款兴学的影响美国退还部分庚款用于兴学,不仅引发其他国家退款风潮,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扩大了美国的在华影响力。第一,带来了清末留学新风向,引发各国的退款风潮,大大减轻了中国赔款的负担。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国是日本,留日学生总数已远远超过到欧美各国的留学生总数,但在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后,中国政府开始按双方协定派遣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受此影响,官费、自费到美国学习的学生逐年增加。据统计,1924年留美学生就达1637人,客观上推动中国留美教育的发展,使美国逐渐成为留学教育的主要国家。而在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不公正性引起各国进步人士的注意,重新看待庚子赔款,同时在美国退还庚款得到中国朝野的普遍赞扬并有力地改善中美关系后,各国当局受美国的启发,出于在华利益的考虑,也纷纷退还了部分庚子赔款。第二,推动了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庚款兴学”的影响,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后来中国实行的“六三三四”学制,就是模仿美国的“六三三制”而来的。而在庚款留学后归来的留学生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如胡适、梅贻琦、竺可桢等。对科学事业的影响,则更为直接、深刻。这一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主要是接受西方技术体制的影响,更主要是接受美国的影响。我国大学众多学科的创建人大部分是留学生,如化学领域的侯德榜、朱子清等:建筑领域的茅以升、梁思成等;在社会科学领域,一些颇有建树的大家也都是留美学生,如语言学家赵元任、文学家闻一多、人口学家马寅初等。第三,传播现代民主思想,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由于庚款留学生长期在美国生活,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观念有较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并认为这些制度可以在中国实行,因而积极地反对封建势力,反对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要求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庚美留学生积极宣传,启蒙民主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庚款留学生胡适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们还从人权和法制的角度,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进行抨击,甚至直接投身民主革命运动,不惜为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而献身。留学生中李公朴和闻一多为反对蒋介石打内战,为争取和平、民主而献身。此外,庚款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美国在华的影响力,培养了部分亲美势力,留美学生长期在美生活,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观念有了深入理解和认同,并在中国加以推行,这使得美国的民主自由及价值观念为部分中国人所接受,扩大了在华影响力。(3)庚款兴学的性质虽然庚款兴学对我国近代社会产生极大影响,但由于它是屈辱的庚子赔款的特殊衍生物,对于庚款兴学的性质认识一直众说纷纭。一些人从退款的动机出发,进行道德评价,认为庚款兴学是为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因此,将其看作文化侵略而予以否定。有些人虽然加以肯定,但从道德原则出发,批评美国对退款用途加以限制,是干涉中国主权。但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庚款兴学的确对我国的社会进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庚款兴学的积极性是无法否定的。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这也不能斥之为侵略,国家的外交行为必须为本国利益服务。虽然庚款兴学是由庚子赔款而来,带有国耻意味,并夹杂着美国谋求在华利益的意图,但从其影响来看,庚款兴学对中国的贡献是极大的,应客观地看待庚款兴学。1909年的庚款兴学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它是美国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中国制定的外交政策,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引发各国退款风潮,减轻中国赔款负担,加速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上,美国也扩大在华影响力。应该说,庚款兴学利远大于弊。

  • 第3题: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政”只是一场骗局,并没有真正的实现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 “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
    20世纪初,清王朝已经走向崩溃,社会上的革命思潮盛行,一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促进了有组织的反清运动,再加上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起到真正立宪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的趋势已经不可调和,无法挽回了。

  • 第4题:

    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正确答案:设立学部

  • 第5题:

    清末新政军事改革的主持者是()。

    • A、段祺瑞
    • B、袁世凯
    • C、冯国璋
    • D、李鸿章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从本质上讲,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缓解了社会矛盾和危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骚乱的主要内容是()。

    • A、西方入侵
    • B、军队哗变
    • C、农村内斗
    • D、烟民反抗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 第9题:

    填空题
    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正确答案: 设立学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清末新政”?如何评价清末新政?

    正确答案: 从1901年到1905年间,清政府先后施行包括军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与废止科举制度等一系列举措。这就是所谓“清末新政”。其中官职改革一是裁撤冗官冗衙,调整部院,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裁詹事府、通政使司、国子监等中央闲散机构;裁河东河道总督,其事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由云贵总督、湖广总督兼管。二是增设与新形势相吻合的商部、学部、巡警部等新的中央部级机构,三部加外交部,与传统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共合为十部建制,各部长官和副长官不再以尚书和侍郎相称,改称大臣和副大臣,其下设左右丞、参议和参政。三是停止捐纳制度,停止报捐实官和捐纳武职。
    “清末新政”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政体,但其官制改革,裁并冗官冗衙,有精简机构之效,打破了中国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六部建置,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近代化水平;其军制改革为现代军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与废止科举制度,开创了现代教育与现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为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一种客观上的推进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新政内容: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1.简述清末“新政”。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8月15日奏呈颁布,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光绪《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该学制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儿童从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到完全废止三个步骤。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至此,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为保障学制的实施和兴学政策的落实,1904年政府规定专设总理学务大臣。废除科举制后,为适应形势,1905年年底批准成立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政府主管机构——学部。与此同时,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1906年令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一省教育,长官为提学使;府、州、设劝学所管理一地教育。又制定视学规程,将全国划为12个视学区,以三年为一视学周期。由此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4)确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5)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

  • 第14题:

    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世纪末,美国抛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将中国视为可瓜分的稳定市场。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震撼了中国朝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改革图强,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颁布新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8月15日奏呈颁布,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刺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
    (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在制定学制的同时,就开始了如何处置科举考试的讨论。总的来看,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到完全废止三个步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至此,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
    (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随着新学制的颁布实行,教育的行政体制也发生了变化。1905年,中央成立了学部,并将原来的国子监并入学部。学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1906年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设提学使一员。随后,又在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各府州县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设总董一人,下分若干学区,每区设劝学员,具体管理学务。
    (4)制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科举制度废除,学制已推行,中央学部已建立,为形式所需,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此外,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虽非新政的内容,但它是新政直接导致的一种后果。

  • 第15题:

    清末新政的内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改革政府机构。内容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而将原有的地方和中央的冗官冗衙进行裁撤;再有整顿吏治,废除原有的陈规陋习。
    (2)编练新军和兴办警察事务。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警察的建设则是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来警政事业的开端。
    (3)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清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划定了初、中、高三段制的教育体制,并规定了具体的年限。要求各省改设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
    (4)奖励实业,发展商务。参考西方国家的政策,制订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的法律条文,并设商部,总管商务、铁路、工矿、银行等事务。

  • 第16题:

    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新政内容: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 第17题:

    简述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第一,兴办近代企业;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第18题:

    清末新政的实行与康梁改革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何谓“清末新政”?如何评价清末新政?


    正确答案: 从1901年到1905年间,清政府先后施行包括军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与废止科举制度等一系列举措。这就是所谓“清末新政”。其中官职改革一是裁撤冗官冗衙,调整部院,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裁詹事府、通政使司、国子监等中央闲散机构;裁河东河道总督,其事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由云贵总督、湖广总督兼管。二是增设与新形势相吻合的商部、学部、巡警部等新的中央部级机构,三部加外交部,与传统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共合为十部建制,各部长官和副长官不再以尚书和侍郎相称,改称大臣和副大臣,其下设左右丞、参议和参政。三是停止捐纳制度,停止报捐实官和捐纳武职。
    “清末新政”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政体,但其官制改革,裁并冗官冗衙,有精简机构之效,打破了中国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六部建置,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近代化水平;其军制改革为现代军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与废止科举制度,开创了现代教育与现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为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一种客观上的推进作用。

  • 第20题:

    国立中学创设于()时期。

    • A、清末新政
    • B、辛亥革命
    • C、北洋政府
    •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政治制度:逐步改行君主立宪制度;军事制度:编练新军;行政制度:逐渐建立各部,建立责任内阁等;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举新式学堂教育;法律制度: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订法律;奖励实业方面(出现了顽固派、实力派、立宪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清末新政的实行与康梁改革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