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关在边检时怀疑空姐李某有夹带走私奢侈品的行为,经调查后作出没收走私物品,拘留10天的决定。关于拘留李某10天的行政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实施B、海关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拘留C、海关行政规章可以设定行政拘留D、行政拘留可由任何行政执法部门实施

题目

某海关在边检时怀疑空姐李某有夹带走私奢侈品的行为,经调查后作出没收走私物品,拘留10天的决定。关于拘留李某10天的行政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实施
  • B、海关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拘留
  • C、海关行政规章可以设定行政拘留
  • D、行政拘留可由任何行政执法部门实施

相似考题
更多“某海关在边检时怀疑空姐李某有夹带走私奢侈品的行为,经调查后作出没”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某(男,28岁)在野外游玩时,遇到正在山上寻找草药的李某(女,19岁),见李某孤身一人,便起了歹意,将李某强奸。事毕,刘某起身穿衣,李某趁机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将刘某砸倒在地上,然后急忙穿上衣服跑回家中。事后鉴定刘某受重伤,经调查刘某曾多次绑架、劫持妇女实施强奸行为。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事后防卫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B
    [考点]正当防卫
    [答案及解析]B。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的实质理解:在具体场合不法侵害人对被害人的威胁是否消失。这里涉及正当防卫与事后防卫的区别问题,虽然刘某的强奸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但李某仍在刘某的控制中,不能完全排除刘某继续加害的可能性。李某也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刘某或许会继续挟持自己进行猥亵、强暴,甚至杀人灭口。这时,应认为不法侵害仍在进行中,李某仍存在反击的紧迫性。

  • 第2题:

    陈某与李某约定,在李某结婚时,陈某将自己的一套房屋赠与李某。该赠与行为是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


    答案:错
    解析:
    “结婚”不一定会发生,属于附条件。

  • 第3题:

    某日晚20时许,某派出所接市局110指令:称报警人李某的某品牌手机在某饭店吃饭时遗失。李某拨打遗失手机,捡到手机的张某接听,并称可以把李某的手机送还,但需支付劳务费,李某认可。双方在约定地点见面。但在交接时,张某提出加钱,李某不同意,发生争吵,张某一拳将李某鼻子打出血。
    在调查时,张某拒绝配合,撕扯民警警服,阻碍执法,造成恶劣影响。张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多选)

    A.捡拾李某手机
    B.向李某索要劳务费
    C.将李某鼻子打出血
    D.撕扯民警警服

    答案:C,D
    解析:
    本题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内容,将李某打出血属于一种斗殴行为,属于行政违法,撕扯民警警服,影响警察执法,妨害公务,C、D正确,A、B两项都属于民法中规定。因此选择CD项。

  • 第4题:

    公安机关在查处李某殴打王某的治安案件中,因李某逃跑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公安机关应()。

    • A、不作出处理
    • B、继续调查取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 C、依据已掌握的证据作出处理决定
    • D、待行为人归案后再调查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某县民政局负责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小钱,接到孙某的鉴报信,反映低保对象李某与其是麻将牌友,经常一起打麻将赌博,输赢很大,怀疑李某不符合低保条件,涉嫌骗取低保待遇。针对这一举报,小钱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A、受理并调查核实李某是否符合享受低保待遇的条件
    • B、受理并调查李某和孙某的赌博问题
    • C、不予受理,因为孙某不是李某的亲属
    • D、不予受理,因为孙某不是李某的邻居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某海关在边检时怀疑李某有走私钟表的行为,遂扣留了李某一部分货物。经海关调查发现,这些钟表确系走私,于是该海关作出没收其全部货物,拘留10天并查封了李某用来走私的公司的决定。海关作出的下列行政决定,属于行政处罚的有()

    • A、扣留李某一部分货物
    • B、拘留李某10天
    • C、查封李某的公司
    • D、无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李某趁珠宝柜台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将一枚价值30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并继续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枚戒指并怀疑李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李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逃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将戒指扔回柜台,说明其盗窃行为属于中止行为
    • B、李某盗窃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既遂)
    • C、李某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未遂)
    • D、李某将戒指扔回柜台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正确答案:B,D

  • 第8题:

    张某是贩毒集团的首要分子,公安机关在实施抓捕时张某逃跑,公安机关在其住处扣押了大批的贩毒所得的财产。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发布通缉令
    • B、发布悬赏通告
    • C、采取边控措施
    • D、通缉1年后不能到案的,公安机关可以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李某因家乡贫穷,想出国打工,先后5次从多个不同口岸偷渡出境,均被边检部门查获。对于赵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 B、赵某的行为构成偷越国(边)境罪
    • C、赵某5次违法行为均未遂,应免予处罚
    • D、赵某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C,D

  • 第10题:

    某县公安机关在侦破某团伙毒品犯罪时,经负责人批准决定,由民警李某化装成毒贩实施侦查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多选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的盗窃案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

    现场发现王某的指纹

    B

    在王某家里发现被盗的赃物

    C

    证人李某看到王某盗窃行为的证言

    D

    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正确答案: C,D
    解析: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选项中AB都是物证,属于间接证据,C是能证明王某盗窃的证人证言,D是王某对于犯罪行为的供述,都是直接证据。

  • 第12题:

    多选题
    对事实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司法机关在审理李某盗窃案时,应该适用我国刑法的规定

    B

    我国司法机关在审理李某盗窃案时,应该适用A国的刑法规定

    C

    依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李某对事实一中的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

    如李某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依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必须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B两项,我国法院审理我国具有管辖权的刑事案件,应该适用我国的刑法规定。
    CD两项,依照《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8种犯罪行为负责,不包括盗窃犯罪行为。《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 第13题:

    李某怀疑仇人林某欲加害自己,便持刀闯入林某家,将林某砍伤。李某的行为是( )。

    A.防卫过当

    B.防卫不适时

    C.事前防卫

    D.假想防卫


    正确答案:D
    解析:李某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

  • 第14题:

    交通局工作人员李某依法扣押非法营运车辆时,司机唐某等人以暴力方式强行阻碍,并将李某打伤,经市公安局调查,拟决定对组织人员唐某处10日拘留的治安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某等人的行为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对唐某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C.被询问人唐某要求就被询问事项自行提供书面材料的,应当准许
    D.行政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见证群众传唤至公安局询问情况

    答案:C
    解析:
    (1)唐某等人的行为是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而非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非法携带枪支、非法邮寄毒害性危险物质等对不特定的多数人产生威胁的违法行为。所以,A选项错误。 (2)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法律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本题可能适用拘留,不应超过24小时,而非48小时。所以,B选项错误。 (3)被询问人要求就被询问事项自行提供书面材料的,应当准许;必要时,人民警察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C选项正确。 (4)传唤的对象为违法行为人,证人和受害人不能够成为传唤对象。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C。

  • 第15题:

    李某欠赵某1万元,赵某为了索要1万元将李某关在地窖里,后由于地窖缺氧李某死亡,赵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故意杀人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解析:
    【精解】为了索取债务而将他人拘禁的,由于不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绑架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才转化为故意杀人罪。而本题中,赵某没有使用暴力,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同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拘禁罪是结果加重犯,过失致使被拘禁人死亡是非法拘禁罪的加重情节,所以赵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故选A项。

  • 第16题:

    公安机关在询问未成年人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有()。

    • A、某公安机关在李某16周岁生日那天询问该李时,没有通知其监护人
    • B、某公安机关在对不满16周岁的陈某询问时,其在场监护人故意干扰询问查证工作,致使正常的询问查证无法继续进行,办案民警责令其监护人离开了询问场所
    • C、某公安机关在对不满16周岁的外地来的流浪儿赵某询问时,经通知因其监护人无法到场。就没有再通知其他人,只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 D、某公安机关在对17周岁的张某询问时,没有通知其监护人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某海关在边检时怀疑李某有走私钟表的行为,遂扣留了李某一部分货物。经海关调查发现,这些钟表确系走私,于是该海关作出没收其全部货物,拘留10天的决定。关于拘留李某10天的行政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拘留只能由法律设定
    • B、行政法规也可设定行政拘留
    • C、国务院可授权一个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拘留
    • D、行政拘留可委托其他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李某在网吧上网时发现邻桌的男子王某使用的苹果手机非常时尚靓丽,意图占为己有,于是以自己手机没电为由向王某借用手机。李某借得手机后,边打电话边向门口移动,后趁王某不注意,离开现场。李某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 B、抢夺罪
    • C、侵占罪
    • D、盗窃罪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公安机关在办理赵某故意损毁财物治安案件时,调查了与赵某有关的下列事实,其中不需要调查的是()。

    • A、赵某的基本情况
    • B、赵某故意损毁财物的行为是否存在
    • C、故意损毁财物的行为是否赵某所为
    • D、赵某在单位的现实表现情况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下列关于行政案件终止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违法嫌疑人江某发生交通意外死亡,应当终止调查
    • B、经查胡某没有违法事实,终止调查时,对扣押胡某的财物应当立即解除扣押
    • C、陈某赌博的违法行为超过追究时效,经公安派出所所长李某批准,终止调查
    • D、夏某的盗窃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转为刑事案件办理,应当终止调查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下列哪一行为属于行政强制()

    • A、公安交管局暂扣违章驾车李某的 驾驶执照6个月
    • B、卫生局对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强制 隔离
    • C、海关在边检时没收王某走私的钟表
    • D、食品药品监督局责令某食品生产者召回其已上市销售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王某向李某借了5万元的高利贷,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矢口否认,并将李某强行关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对其殴打,让李某将借据交出,并强迫李某写字据称已将5万元还给王某,李某无法,只得照办。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 B、绑架罪
    • C、抢劫罪
    • D、由于高利贷是不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王某只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李某在超市购物被怀疑偷东西在商场经理的命令下被强行搜身,第二天,李某将此情况告知某报社,当天报社载文时对商场和经理的行为进行了抨击。李某的行为属于()。
    A

    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

    B

    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

    C

    新闻媒体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

    D

    侵犯经理名誉权的行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