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此批货物由新加坡籍货轮"比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比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巴拿马籍货轮"丽莎"号相撞。"比西"号船长为了避免该轮沉没采取了自愿搁浅的措施,"比西"号在救助人的帮助下进入了避难港,经修理继续航行到达中国目的港。但在途中曾突遇特大暴风雨,使部分仪器湿损。 上述案件根据目的港有关共同海损理算的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比西"号采取的自愿搁浅措施所引起的损失属于共同海损B、"比西"号因碰撞而进入避难港的费用属于单独

题目

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此批货物由新加坡籍货轮"比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比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巴拿马籍货轮"丽莎"号相撞。"比西"号船长为了避免该轮沉没采取了自愿搁浅的措施,"比西"号在救助人的帮助下进入了避难港,经修理继续航行到达中国目的港。但在途中曾突遇特大暴风雨,使部分仪器湿损。 上述案件根据目的港有关共同海损理算的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比西"号采取的自愿搁浅措施所引起的损失属于共同海损
  • B、"比西"号因碰撞而进入避难港的费用属于单独海损
  • C、暴风雨造成的仪器湿损属于单独海损,应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 D、暴风雨造成的仪器湿损属于单独海损,应由承运人负责赔偿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
更多“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此”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由于卖方甲公司未及时将货物凭证交付给乙公司,运至乙地码头时因乙公司无法提货而滞留,致使货物遭风暴全部损毁。双方当事人因未对货物风险分担进行约定,故发生纠纷。依照《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该批货物风险损失应( )。

    A.由卖方甲公司承担

    B.由买方乙公司承担

    C.由甲、乙公司分担

    D.按公平原则处理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美国的甲公司是生产汽车用润滑油的大型公司,德国的乙公司专营汽车维修养护用品的进出口业务,2001年5月两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采用了CIF贸易术语。甲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于2001年7月完成装运并发货,9月达到了目的港。乙公司在与甲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后就在国内寻找买主,于2001年8月与国内批发商丙公司签订了转卖合同,该批货物的风险从何时转移给丙公司?( )

    A.越过船舷转移

    B.收到货后转移

    C.甲乙公司买卖合同成立时转移

    D.乙丙公司的买卖合同成立时转移


    正确答案:D
    【考点】风险转移
    【解析】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尽管如此,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货物已经遗失或损坏,而他又不将这一事实告知对方,则这种遗失或损坏应由卖方负责。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 第3题:

    甲公司欲赠乙中学一批电视,遂委托公民丙以甲公司的各义与丁企业签订了一份电视买卖合同。此民事活动中买卖行为的被代理人是()

    A.甲公司

    B.乙中学

    C.公民丙

    D.丁企业


    参考答案:A

  • 第4题:

    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足有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负授权职责的代理。根据此定义,以下行为中构成表见代理的是( )。

    A.甲贸易公司长期委任乙为总代理与丙公司交易,后甲撤销了乙但未通知丙,乙继续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丙公司订立合同

    B.甲公司的某销售员李某与乙公司签订了一批货物买卖合同,后因市场价格下降,甲公司欲反悔,遂将李某开除

    C.甲公司委托王某作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并且有权处理百万元以下的合同。王某与李某签订了一批价值八十万元的合同,后以甲公司未批准为由拒绝履行合同

    D.销售人员张某从甲公司离职后,仍有乙公司与其接触,在征得甲公司同意后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后乙公司欲反悔


    正确答案:A
    B项在签订合同时,李某有代理权;C项王某签订的合同在其代理权范围之内,合同有效;D项张某与甲公司达成了临时的协议,取得了代理权限。  
    12.D【解析】D与定义正相反,明显不属于充分授权。

  • 第5题:

    甲公司员工唐某受公司委托从乙公司订购一批空气净化机,甲公司对净化机单价未作明确限定。唐某与乙公司私下商定将净化机单价比正常售价提高200元,乙公司给唐某每台100元的回扣。商定后,唐某以甲公司名义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买卖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而无效
    B、唐某的行为属无权代理,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乙公司行为构成对甲公司的欺诈,买卖合同属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D、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损害甲公司的利益,应对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D
    解析:
    选项A错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是指以虚假的合法行为作表面行为,掩盖非法的隐蔽行为的行为。该买卖合同形式上是买卖净化机,实质上也是关于净化机的交易,不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
    选项B错误,唐某有甲公司的委托授权,且甲公司未对净化机的单价进行限定,故唐某的行为属于有权代理,而非无权代理。
    选项C错误,欺诈,是故意欺骗他人,使之陷于错误的行为。受欺诈而实施的行为,则是由于他人的欺诈行为陷于错误,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乙公司仅仅是提高了净化机的单价,不存在欺诈行为。
    选项D正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本案中,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提高了净化机的单价,损害了被代理人甲公司的利益,故应由唐某与乙公司对甲公司的损失负连带责任。

  • 第6题:

    以下合同中,属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调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是、

    A、中国甲公司向韩国乙公司购买船舶的合同
    B、中国甲公司收购美国乙公司股票的合同
    C、中国甲公司与英国某家具公司签订的家具买卖合同,但是英国公司不知道甲公司所购买的家具是用于甲公司董事长的家庭装饰
    D、中国甲公司与美国乙公司签订的飞机买卖合同

    答案:C
    解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条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以下的销售:(a)购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除非卖方在订立合同前任何时候或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而且没有理由知道这些货物是购供任何这种使用;(b)经由拍卖的销售;(C)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d)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e)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f)电力的销售。”本题中,A项的标的物船舶、B项的标的物股票以及D项的标的物飞机,都不属于公约的调整范围。至于C项,虽然家具的用途是用于家庭装修,但因《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前任何时候或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而且没有理由知道这些货物是购供任何这种使用,则可以适用公约,所以C项正确。

  • 第7题:

    甲公司员工唐某受公司委托从乙公司订购一批空气净化机,甲公司对净化机单价未作明确限定。唐某与乙公司私下商定将净化机单价比正常售价提高200元,乙公司给唐某每台100元的回扣。商定后,唐某以甲公司名义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唐某的行为属于滥用代理权,甲公司有权主张该买卖合同无效
    B.唐某的行为属无权代理,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乙公司的行为构成对甲公司的欺诈,买卖合同属可撤销合同
    D.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损害甲公司的利益,应对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A,D
    解析:
    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本题考查:代理

  • 第8题: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英国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后因为货物短缺而发生纠纷。乙公司向英国丙公司披露了委托人甲公司。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丙公司可向甲公司进行追索
    • B、丙公司可向乙公司进行追索
    • C、丙公司只能向甲公司进行追索
    • D、丙公司只能向乙公司进行追索

    正确答案:A,B

  • 第9题:

    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德国法,此批货物由新加坡籍货轮"比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比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巴拿马籍货轮"丽莎"号相撞。"比西"号船长为了避免该轮沉没采取了自愿搁浅的措施,"比西"号在救助人的帮助下进入了避难港,经修理继续航行到达中国目的港。但在途中曾突遇特大暴风雨,使部分仪器湿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船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中国法
    • B、如果在中国法院审理,则适用德国法
    • C、"比西"号采取的自愿搁浅措施所引起的损失属于共同海损
    • D、暴风雨造成的仪器湿损属于单独海损,应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法国法。此批货物由巴拿马籍货轮"莱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莱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新加坡籍货轮"尼娜"号相撞。 若该船舶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何种法律?

    正确答案: 应适用中国法。《海商法》第273条第2款规定:"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应适用中国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公司员工唐某受公司委托从乙公司订购一批空气净化机,甲公司对净化机单价未作明确限定。唐某与乙公司私下商定将净化机单价比正常售价提高200元,乙公司给唐某每台100元的回扣。商定后,唐某以甲公司名义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买卖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而无效

    B

    唐某的行为属无权代理,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

    乙公司行为构成对甲公司的欺诈,买卖合同属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D

    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损害甲公司的利益,应对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英国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后因为货物短缺而发生纠纷。乙公司向英国丙公司披露了委托人甲公司。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丙公司可向甲公司进行追索

    B

    丙公司可向乙公司进行追索

    C

    丙公司只能向甲公司进行追索

    D

    丙公司只能向乙公司进行追索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本题涉及间接代理的问题,如果间接代理人向第三人披露了委托人,则第三人既可以向委托人,也可以向间接代理人索赔。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

  • 第13题:

    甲公司员工唐某受公司委托从乙公司订购一批空气净化机,甲公司对净化机单价未作明确限定。唐某与乙公司私下商定将净化机单价比正常售价提高200元,乙公司给唐某每台100元的回扣。商定后,唐某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该买卖合同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而无效

    B. 唐某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 乙公司行为构成对甲公司的欺诈,买卖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D. 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损害甲公司的利益,应对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参考答案:D
    【解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第14题:

    根据下列条件,回答 97~98 问题:

    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德国法,此批货物由新加坡籍货轮“比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比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巴拿马籍货轮“丽莎”号相撞。“比西”号船长为了避免该轮沉没采取了自愿搁浅的措施,“比西”号在救助人的帮助下进入了避难港,经修理继续航行到达中国目的港。但在途中曾突遇特大暴风雨,使部分仪器湿损。

    第 97 题 上述各方当事人如发生诉讼,下列关于法律适用问题的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A.如果该船舶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中国法

    B.如果该船舶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C.如果有关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争议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中国法

    D.如果有关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争议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德国法


    正确答案:AD
     【考点】船舶碰撞的法律适用
      【解析】《海商法》第273条规定:“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同一国籍的船舶,不论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律。”本题中,由于碰撞发生在公海上,且两船舶属于不同国籍,故应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即适用中国法。按照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合同的准据法首先按意思自治原则确定,本题中甲乙之间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德国法,因此,C不正确,D正确

  • 第15题:

    甲委托乙购买一批货物,乙以自己的名义与某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在订合同的过程中,乙告诉某公司他与甲之间的代理买卖关系,那么对于此买卖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以自己的名义订立合同,所以能由乙享有该合同权利,承担义务

    B.乙受甲委托签订合同,应以甲的名义,此合同无效

    C.甲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D.该买卖合同是以乙名义签订的,如果乙违约,某公司只能向乙主张权利


    正确答案:C
    本题涉及受托人以自已名义订立合同问题。依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受托人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直接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 第16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售一批水果,由丙公司进行运输,乙公司支付运费。甲乙公司买卖合同的合同履行地是:( )

    A.甲公司所在地
    B.乙公司所在地
    C.乙公司向丙公司交付货物之地
    D.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货物之地

    答案:C
    解析:
    本题涉及债的履行地点问题。由乙公司支付运费,并不意味着乙公司交付货物的债务为赴偿之债,因此合同对合同履行地并无约定。甲乙签订的是买卖合同,《合同法》第141条应优先《合同法》第62条适用。根据《合同法》第141条,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因此货交第一承运人时的地点为货物的交付地点。即合同履行地点。故本题答案为A。

  • 第17题:

    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设备合同,分三批运输。两批顺利履约后乙公司得知甲公司履约能力出现严重问题,便中止了第三批的发运。依《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A.如已履约的进口设备在使用中引起人身伤亡,则应依公约的规定进行处理
    B.乙公司中止发运第三批设备必须通知甲公司
    C.乙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中止发运第三批设备
    D.如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了充分的履约担保,乙公司可依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发运第三批设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A项,下列问题由于各国法律规定分歧较大,难以统一,《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没有涉及:(1)有关销售合同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2)所有权转移问题;(3)货物引起的人身伤亡责任。A项错误。
    BCD项,预期违反合同,指合同订立后,履行期到来前,一方明示拒绝履行合同,或通过其行为推断其将不履行。根据公约,如果被中止方的行为表明他将不能履行合同中的大部分重要义务,则合同一方可以中止履行义务,C项错误;无论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中止履行的一方必须通知另一方,B项正确;如另一方对履行义务提供了充分保证,则中止履行的一方必须继续履行,D项错误。

  • 第18题:

    中国甲公司(卖方)与德国乙公司(买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P汉堡”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A、货物应运至汉堡港
    B、货物风险自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C、由甲公司负责办理进口手续
    D、甲公司订立多式联运运输合同,乙公司负责办理保险

    答案:B
    解析:
    根据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CIP意思是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此术语的交货地点为内地、港口,货物风险自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卖方负责订立多式联运运输合同以及办理进口保险。故B项正确。

  • 第19题: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法国法。此批货物由巴拿马籍货轮"莱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莱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新加坡籍货轮"尼娜"号相撞。 若该船舶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何种法律?


    正确答案: 应适用中国法。《海商法》第273条第2款规定:"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应适用中国法。

  • 第20题:

    中国甲公司的一项发明在中国和A国均获得了专利权。中国的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了中国地域内的专利独占实施合同。A国的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了在A国地域内的专利普通实施合同并制造专利产品,A国的丁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在A国地域内的专利普通实施合同并制造专利产品。中国的戊公司、庚公司分别从丙公司和丁公司进口这些产品到中国使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 B、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 C、戊公司的行为侵犯了乙公司的专利独占实施权 
    • D、庚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正确答案:B,D

  • 第21题:

    单选题
    “甲公司欲赠乙校一批电脑,于是委托公民丙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丁企业签订了这份电脑买卖合同。在此活动中买卖行为的代理人是()。
    A

    甲公司

    B

    乙校

    C

    公民丙

    D

    丁企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法国法。此批货物由巴拿马籍货轮"莱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莱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新加坡籍货轮"尼娜"号相撞。 若有关货物买卖合同的争议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何种法律?

    正确答案: 适用德国法。合同已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德国法,因此应适用德国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设备合同,分三批运输。两批顺利履约后乙公司得知甲公司履约能力出现严重问题,便中止了第三批的发运。依《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如已履约的进口设备在使用中引起人身伤亡,则应依公约的规定进行处理

    B

    乙公司中止发运第三批设备必须通知甲公司

    C

    乙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中止发运第三批设备

    D

    如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了充分的履约担保,乙公司可依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发运第三批设备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5条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卖方对于货物对任何人所造成的死亡或伤害的责任
    BD两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1条第3款规定,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
    C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1条第1款规定,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①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②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显示他将不履行其主要义务。

  • 第24题:

    单选题
    中国甲公司(卖方)与德国乙公司(买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P汉堡”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A

    货物应运至汉堡港

    B

    货物风险自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C

    由甲公司负责办理进口手续

    D

    甲公司订立多式联运运输合同,乙公司负责办理保险


    正确答案: D
    解析: CIP是指“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在该贸易术语下,风险转移时是交货时,交货地点是在出口国货交承运人,如果是在中国内陆某地点交货,则中国卖方在该地点货交陆运承运人后,货物风险转移至买方,如果是在中国某港口交货,则中国卖方就在该港口货交水运承运人,不管是采用多式联运还是海运直接运往目的地,都是在卖方货交第一个承运人时风险转移。CIP下,运输和保险都由卖方安排。根据“卖出买进除首尾”,进口手续由买方负责,出口手续由卖方负责。因为CIP贸易术语下,采取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各种运输,而不限于海运,因此“CIP汉堡”并不一定表明货物应运至汉堡港,也可能是运至汉堡的陆地某个卸货地点。据此,B项正确;A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