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桩基规范》 规定,下列关于桩基布置原则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下基桩应按等刚度等桩长设计B、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倍设计桩径C、抗震设防区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硬塑粉质黏土层的长度不宜小于4-5倍D、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题目

根据《桩基规范》 规定,下列关于桩基布置原则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下基桩应按等刚度等桩长设计
  • B、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倍设计桩径
  • C、抗震设防区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硬塑粉质黏土层的长度不宜小于4-5倍
  • D、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桩基规范》 规定,下列关于桩基布置原则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下基桩应按等刚度等桩长设计B、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倍设计桩径C、抗震设防区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硬塑粉质黏土层的长度不宜小于4-5倍D、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软土地区桩基设计原则的叙述中,( )选项是正确的。
    A.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中密砂土及碎石类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B.对于一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C.为防止坑边土体侧移对桩产生影响,可采用先沉桩后开挖基坑的方法
    D.在高灵敏度深厚淤泥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沉管灌注桩


    答案:A,B,D
    解析:
    C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一2008)第3. 4. 1条,先成桩后开挖基坑时,必须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顺序和控制分层开挖的深度,防止土体侧移对桩的影响。

  • 第2题:

    下列哪些选项符合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  )

    A、对局部荷载较大区域采用桩基,其他区域采用天然地基
    B、裙房与主楼基础不断开时,裙房采用小直径预制桩,主楼采用大直径灌注桩
    C、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桩基,核心筒区域桩间距采用3d,核心筒外围区域采用5d
    D、对于大体量筒仓,考虑边桩效应,适当增加边桩、角桩数量,减少中心桩数量

    答案:A,B,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条文说明第3.1.8条第5款规定,在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对荷载集度高的区域实施局部增强处理,包括采用局部桩基与局部刚性桩复合地基;B项,根据条文说明第3.1.8条第5款规定,对于主裙楼连体建筑基础,应增强主体,弱化裙房,裙房采用小直径预制桩,主楼采用大直径灌注桩是可行的;C项,根据条文说明第3.3.3条第4款规定,框架—核心筒结构应强化内部核心筒和剪力墙区,弱化外围框架区,对强化区,采取增加桩长、增大桩径、减小桩距的措施,对弱化区,除调整桩的几何尺寸外,宜按复合桩基设计;D项,根据第3.1.8条第4款规定,对于大体量筒仓、储罐的摩擦型桩基,宜按内强外弱原则布桩,即增加中心桩数量,减少角桩、边桩数量。

  • 第3题:

    有关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对于粉土至少不小于2D.
    B.对于碎石土至少不小于2D.
    C.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D.
    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4D.

    答案:A,D
    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3.2.3.5条。

  • 第4题: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建筑桩基不宜采用()。

    • A、打入预制桩
    • B、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C、沉管灌注桩
    • D、冲孔挤扩灌注桩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下列对于建筑桩基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
    • B、桩基宜选高、中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 C、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 D、在深厚黏土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桩基础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下述说法中()不正确。()

    • A、当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2倍桩径
    • B、当持力层为砂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1.5倍桩径
    • C、当桩端持力层为碎石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1倍桩径
    • 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m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建筑基桩的桩端进入砂土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

    • A、3倍桩径
    • B、2倍桩径
    • C、1.5倍桩径
    • D、1倍桩径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端承桩时桩端持力层要求较高,当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桩径的()。


    正确答案:4倍

  • 第9题:

    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时,桩端进入该层的深度不宜小于()。

    • A、1倍桩径
    • B、1.5倍桩径
    • C、2倍桩径
    • D、4倍桩径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下列关于桩基布置原则的说法,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

    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下基桩应按等刚度、等桩长设计

    B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倍设计桩径

    C

    抗震设防区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硬塑粉质黏土层的长度不宜小于4~5倍桩径

    D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3.3条第4款规定,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桩长宜小于核心筒下基桩(有合适桩端持力层时)
    B项,根据第3.3.3条第5款规定,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C项,根据第3.4.6条第1款规定,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45倍桩身直径
    D项,根据第3.3.2条第3款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S)。

  • 第11题:

    单选题
    建筑基桩的桩端进入砂土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
    A

    3倍桩径

    B

    2倍桩径

    C

    1.5倍桩径

    D

    1倍桩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软土地区桩基设计原则的叙述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

    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的黏性土、粉土、中密的砂类土以及碎石类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B

    对于一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C

    为防止坑边土体侧移对桩产生影响,可采用先沉桩后开挖基坑的方法

    D

    在高灵敏度厚层淤泥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沉管灌注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打入式预制桩,当平均桩距为3倍桩径且桩数为6×6时,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 )。
    A. 0° B. 10° C. 25° D. 3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 4. 3条第3款,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2. 5 ~4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5×5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单桩承载力可不折减,但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零。

  • 第14题:

    在建筑桩基设计中,下列哪些选项不宜考虑桩基承台效应作用?( )
    A.承台底面以下存在新填土
    B.承台底面以下存在湿陷性黄土
    C.桩端以下有软弱下卧层的端承摩擦桩
    D.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的嵌岩桩


    答案:A,B,D
    解析:

  • 第15题:

    在建筑桩基设计中,下列情况下不宜考虑桩基承台效应作用的是( )。

    A. 承台底面以下存在新填土
    B. 承台底面以下存在湿陷性黄土
    C. 桩端以下有软弱下卧层的端承摩擦桩
    D. 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的嵌岩桩

    答案:A,B
    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5.2.2.2条。

  • 第16题:

    下列关于软土地区桩基设计原则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中密砂土及碎石类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 B、对于一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 C、为防止坑边土体侧移对桩产生影响,可采用先沉桩后开挖基坑的方法
    • D、在高灵敏度深厚淤泥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沉管灌注桩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灌注桩应按下列规定配筋长度()

    • A、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 B、桩径大于600mm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 C、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6条规定的深度
    • D、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弹的桩,其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稳定土层,进入的深度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
    • E、专用抗拔桩及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下述抗震设防区桩基的设计原则中,()不正确。()

    • A、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 B、当液化土层下为坚硬黏土时,桩进入黏土层中的长度不宜小于1.5m
    • C、当地震可能引起土层滑移时,应考虑滑移土体对桩产生的水平力
    • D、当承台周围的土承载力小于40kPa的软土时,如果桩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可将承台外的土进行加固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符合《桩基规范》 规定的灌注桩,关于桩身配筋长度问题,下列何项说法是错误的()

    • A、甲级建筑桩基,摩擦型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
    • B、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深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 C、丙级建筑桩基可不配构造钢筋
    • D、端承桩应沿桩身通长配筋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下列关于软土地区桩基设计原则的叙述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的黏性土、粉土、中密的砂类土以及碎石类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 B、对于一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 C、为防止坑边土体侧移对桩产生影响,可采用先沉桩后开挖基坑的方法
    • D、在高灵敏度厚层淤泥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沉管灌注桩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有关桩和桩基的构造描述,正确的是()

    • A、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
    • B、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 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 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 C、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 D、配筋长度: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 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多选题
    桩端全断面(直径为d)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下列说法正确有()
    A

    对于粉土至少不小于2d;

    B

    对于碎石至少不小于2d;

    C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d;

    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4d。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桩基础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下述说法中()不正确。()
    A

    当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2倍桩径

    B

    当持力层为砂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1.5倍桩径

    C

    当桩端持力层为碎石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1倍桩径

    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