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定义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定义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

题目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定义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定义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

相似考题
更多“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定义为“看不懂现”相关问题
  • 第1题:

    最初人们把文肓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看,这表明()。

    A.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变化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题干中给出的材料恰恰表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盲”的界定标准随之变化,也就体现了人类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变化)。故本题选A。

  • 第2题:

    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公民。

    A

    B



  • 第3题:

    判断文盲的标准是,识字在多少以下?()

    • A、500
    • B、1000
    • C、1500
    • D、2000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列宁曾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这一论断的实质是在说明()

    • A、公民的政治权利受教育程度限制
    • 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 D、文盲没有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利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公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为()。

    • A、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人
    • B、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 C、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的人
    • D、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现代文盲”()

    • A、不会使用电脑的人
    • B、不识字的人
    • C、不具备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的人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在中国识字在2000以下的被认为是文盲。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公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判断文盲的标准是,识字在多少以下?()
    A

    500

    B

    1000

    C

    1500

    D

    2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现代文盲”()
    A

    不会使用电脑的人

    B

    不识字的人

    C

    不具备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的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列宁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表明(  )。
    A.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
    B.文盲和受过教育的人不享有同等的权利
    C.文盲无法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D.文盲无力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


    答案:C
    解析: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指由于文盲所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低,会影响他们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因此无法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 第14题:

    文盲半文盲率


    正确答案: 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 第15题:

    在中国识字在2000以下的被认为是文盲。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以读写能力、识字多少可以将全部人口划分为()

    • A、文盲
    • B、中等教育
    • C、高等教育
    • D、半文盲
    • E、非文盲

    正确答案:A,D,E

  • 第17题: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理念的概念界定出自()。

    • A、《教育学》
    • B、《民主主义与教育》
    • C、《学会生存》
    • D、《当今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文盲是对缺乏知识文化和基本能力的人的称呼,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人们对文盲的定义不断变化,现在常常把文盲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即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的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例如前几年,某市教育委员会对文盲下了新的定义: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信号等的人均被纳入“文盲”范畴。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在我国,被认定文盲、半文盲率的定量标准是()
    A

    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不识字或识字不足1000个的人口百分比

    B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C

    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不识字或识字不足1500个的人口百分比

    D

    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占其学龄人口的比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列宁曾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这一论断的实质是在说明()
    A

    公民的政治权利受教育程度限制

    B

    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

    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D

    文盲没有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以读写能力、识字多少可以将全部人口划分为()
    A

    文盲

    B

    中等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半文盲

    E

    非文盲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定义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定义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看,这表明()。
    A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最初对文盲的定义是“不识字的人”,到现在将文盲定义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人们对于文盲的认识随着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