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脑梗死”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1)急性期治疗原则:①超早期治疗。②针对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进行综合保护治疗。③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④整体化观念。
    (2)超早期溶栓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UK)、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动剂(rt-PA.。掌握适应证:年龄低于75岁;无意识障碍;发病6h内;治疗前收缩压低于200mmHg或舒张压低于120mmHg;CT排除脑出血;排除TIA;无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素质;患者或家属同意。注意出血倾向及再闭塞。
    (3)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4)脑保护治疗: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兴奋性氨基酸递质、氧自由基清除剂、亚低温治疗等。
    (5)降纤治疗:药物有降纤酶、巴曲酶。
    (6)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但在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时不要同时应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7)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等。
    (8)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9)康复治疗。
    (10)预防性治疗: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尽早干预。

  • 第2题:

    简述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并发症。


    正确答案: (1)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h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①尿激酶:在我国应用最多,常用量25万~100万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2h滴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也可采用DSA监视下超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②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纤维蛋白形成复合体后增强了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使纤溶作用局限于血栓形成的部位;每次用量为0.9mg/kg,总量<90mg;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t-PA溶栓治疗宜在发病后3h内进行。(2)适应证:①年龄<75岁;②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③发病在6h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h;④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⑤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损的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现,证明确为超早期;⑥排除TIA(其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持续不足1h);⑦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⑧患者或家属同意。
    (3)并发症:①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UK是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及血浆内纤溶酶原均被激活,故有诱发出血的潜在危险,用药后应监测凝血时及凝血醉原时间;②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③再闭塞:再闭塞率可达10%~20%。

  • 第3题:

    简述脑梗死半暗带治疗时间窗?


    正确答案:由于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损伤具有可能性,故在治疗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上半暗带有重要作用,但这些措施必须在有一个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这个时间段称为治疗时间窗(TTW)。它包括再灌注时间窗和神经保护时间窗,前者指脑缺血后,若血液供应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脑功能可恢复正常;后者指在时间窗内应用神经保护药物,可防止和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受TTW影响外,还受到脑血管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及体温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不同的患者TTW存在着差异。一般认为再灌注为发病后的3-4小时内,不超过6小时,在进展性脑卒中可以相应地延长。神经保护治疗窗包含部分或全部再灌注时间窗,包括所有神经保护疗法所对应的时间窗,时间可以延长至发病数小时后,甚至数天。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脑梗死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5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脑梗死有以下7种类型:
    (1)大面积脑梗死:系指因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而引起大脑半球较大面积的梗死。
    (2)分水岭梗死:系指发生在相邻动脉远端之间 供血区域的梗死。从影像角度,分水岭梗死可分为:①皮质前型:系指发生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远端之间供血区域的梗死;②皮质后型:系指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远端之间供血区域的梗死;③皮质下型:系指发生在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支远端,或回返动脉与豆纹动脉之间供血区域的梗死。
    (3)腔隙性脑梗死:系指发生在大脑深部、小脑和脑干小的脑梗死。
    (4)多发性脑梗死:系指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以上病灶的脑梗死。
    (5)多发梗死性痴呆:系指因多发脑梗死而引起的智力减退。
    (6)出血性脑梗死:系指被阻塞的动脉再通或侧支循环开放,使梗死区域的血管发生出血。
    (7)无症状性脑梗死:系指发生在非功能区的脑梗死。

  • 第6题:

    简述缺血性脑梗死CT平扫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可由血栓形成和栓塞所致,但两者在CT上不易区分,故通称为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如下:①发病后2~4小时,仅表现为灰白质分界不清,看不到明显的低密度区,有时还可见到大范围脑回增宽,脑沟、脑裂变浅消失,病变呈楔形或扇形。②发病后6~24小时,少数患者灰、白质内出现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③发病24小时后,大部分病例可见到边界较清楚的按梗塞动脉供血区分布的楔形低密度灶。④发病后1~2周,可见到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区,脑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⑤发病后2~3周,出现“模糊效应”,即病灶区模糊不清,甚至呈等密度。⑥发病后4-8周,病灶区密度接近于脑脊液,最后形成囊腔,并出现负占位效应。⑦CT增强病变区常表现为脑回样、点线样、团片状或环形强化。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不同类型脑梗死的MRI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部位及梗塞原因不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①发生在大脑半球的梗塞一般呈扇形或不规则形,病变分布同脑动脉供血部位相一致。②脑干梗塞多呈卵圆形或裂缝状,多见于桥脑,如果一侧延髓背侧与小脑半球同时出现梗塞,往往是小脑后下动脉梗塞所致。③出血性脑梗死又称为脑梗死后出血,系缺血区血管再通,梗塞区内有血液渗出,致出血性软化,表现形式为梗塞区内血肿形成,梗塞区内斑片状出血或梗塞区外围少量出血。磁共振表现或以梗塞信号变化为主,或先有梗塞信号表现,后有出血信号变化。但这种出血信号变化较弱,不似脑出血变化典型。④脑栓塞是指栓子突然进入血循环骤然阻塞脑动脉系统所致的脑梗死。虽然其与上述的脑梗死病理变化和磁共振表现相似,但病变一般多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机会多,病变可多发。⑤分水岭脑梗死是指两支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发生的梗塞,其形态及信号变化同一般脑梗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