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O即可产生大量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02Hb)解离速度的l/3600。COHb的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胰腺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胰腺脑病是急性胰腺炎时发生的急性中毒性脑病。其发生机制是在急性胰腺炎时可以存在的肺脂肪栓塞后的缺氧状态、脑脂肪性栓塞、DIC、低血糖或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综合作用所致。其临床表现:
    ①发生在急性胰腺炎症状明显后的1-7天内。
    ②以精神错乱开始,进而发生谵妄、摸索、幻听、幻视,昏睡直到昏迷。
    ③可有全身抽搐发作,失语,瘫痪与锥体束征,重者可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④腰椎穿刺脑压增高,但脑脊液成分大多正常;脑电图示高波幅弥漫性慢波。

  • 第2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精神意识障碍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锥体系神经障碍 、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 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

  • 第3题:

    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首要的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迅速脱离中毒现场。

  • 第4题:

    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救护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1、立即门窗打开或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
    2、呼叫城市急救机构或社区医生前来急救
    3、较轻的病人注意保暖,并给其喝含糖茶等热饮料
    4、有条件可吸氧
    5、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术
    6、救护人应用湿毛巾捂口鼻作好自身防护,关闭煤气总闸,禁止明火
    7、急呼煤气公司排除故障
    8、重症患者不要移至寒冷室外

  • 第5题: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是什么?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的防治?


    正确答案: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妊娠晚期,首先子宫的用血量明显增加(约占全身的16.67%),使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另外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骤减,心输出量迅速下降,血压随之降低;此外,增大的子宫还会压迫横膈,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心脏血管扩张,使血压进一步下降。
    主要临床表现:产妇在仰卧位时出现血压急骤下降,伴随头晕、恶心、胸闷、出冷汗、打哈欠、脉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症状。
    预防的方法:首先是要加强血压监测,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尽量采用左侧倾斜300体位,或垫高产妇右髋部,使之向左倾斜300,以减轻子宫对腹膜后大血管的压迫,并常规开放上肢静脉进行预防性输液扩容。也可在产妇平卧时将产妇增大的子宫推向身体左侧。

  • 第6题: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肝脏受损、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 第7题:

    填空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精神意识障碍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锥体系神经障碍 、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 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组织缺氧的机制。

    正确答案: 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运氧功能;此外,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O即可产生大量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02Hb)解离速度的l/3600。COHb的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 第12题:

    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中毒,失去带氧能力,基础细胞缺氧,就发生煤气中毒。

  • 第13题: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脱离中毒现场;
    (2)纠正缺氧;
    (3)改善脑组织代谢;
    (4)对症治疗。

  • 第14题:

    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设立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止管道漏气,使用有滤料的防毒口罩或送风式防毒面具,普及自救、互救知识,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

  • 第15题:

    Addison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产生机制如何?


    正确答案:最具特征者为全身皮肤色素加深,乳晕,瘢痕等处尤为明显,黏膜色素沉着于齿龈,舌部,颊粘膜等处,是垂体Acth黑素细胞刺激素(MSH)分泌增多所致。

  • 第16题:

    问答题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是什么?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包括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增生以及实质脏器的病变。红、热是由于局部明显肿胀;慢性炎症时组织和细胞增生也可引起肿胀。由于渗出物压迫和某些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异常,渗出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及局部疼痛,均可导致炎症区或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肝脏受损、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脱离中毒现场;
    (2)纠正缺氧;
    (3)改善脑组织代谢;
    (4)对症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缺氧的类型及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

    正确答案: ⑴CO可引起血液性缺氧。
    ⑵CO中毒机制:
    ①CO远较O2与Hb的亲和力大:C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Hb结合速率为O2与Hb结合速率的1/10,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是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的1/2100,因此CO与Hb的亲和力是O2与Hb的亲和力的210倍。当吸人气中含有0.1%的O2时,血液中约有50%的Hb与CO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
    ②当CO与Hb分子的4个血红素中的一个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Hb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
    ③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是什么?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的防治?

    正确答案: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妊娠晚期,首先子宫的用血量明显增加(约占全身的16.67%),使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另外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骤减,心输出量迅速下降,血压随之降低;此外,增大的子宫还会压迫横膈,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心脏血管扩张,使血压进一步下降。
    主要临床表现:产妇在仰卧位时出现血压急骤下降,伴随头晕、恶心、胸闷、出冷汗、打哈欠、脉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症状。
    预防的方法:首先是要加强血压监测,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尽量采用左侧倾斜300体位,或垫高产妇右髋部,使之向左倾斜300,以减轻子宫对腹膜后大血管的压迫,并常规开放上肢静脉进行预防性输液扩容。也可在产妇平卧时将产妇增大的子宫推向身体左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