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DG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2003年11月因红窑停机达12天,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题目
问答题
DG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2003年11月因红窑停机达12天,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考题
更多“DG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2003年11月因红窑停机达12天,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分析熔窑两侧产生温差的原因?


    正确答案:一方面是由于火根与火稍本身存在的温差,另一方面两边的蓄热室情况(如堵塞等)不可能完全一样,使两边的助燃风量、预热温度存在差异或两边火焰不等,保温散热条件不同,或者两投料机投料量不一致,造成料的偏斜,以及两边玻璃搭配不均等都会使熔窑两侧产生温差。

  • 第2题:

    某水泥厂回转窑窑体振动过大,分析原因并简述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分析:
    (1)筒体弯曲过大,托轮脱空;
    (2)大小齿轮啮合间隙不正确;
    (3)筒体上大齿圈弹簧板或连接螺栓松动,断落;
    (4)传动轴承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过大或轴承座连接螺栓松动;
    (5)传动小齿轮有台阶;
    (6)托轮歪斜过度;
    (7)地脚螺栓松动。
    对应的处理方法:
    (1)正确调整托轮,矫正筒体;
    (2)调整大小齿轮啮合间隙。

  • 第3题:

    分析预分解窑结熟料圈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由于煤灰分高且灰中的Al2O3含量亦高,煤灰尘落量大,液相增加而且灰分燃烧速度慢,高温区后移而结圈。
    (2)生料配料不当,饱和比低,熔煤矿物多,易燃。
    (3)窑前用煤过多而产生不完全燃烧,Fe3+转变成Fe2+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液相过早出现。
    (4)风的使用不合理,火焰拉得过长。结圈的原因很多,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结圈体原因。

  • 第4题:

    DN公司水泥厂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2002年5月有火焰扫窑皮的现象,给窑的正常操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请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如下:
    (1)燃烧器的位置问题。燃烧器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如安装不合适,将直接影响到回转窑内的煅烧情况和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到回转窑筒体的使用安全。要调整安装好位置。
    (2)火焰的形状不好。内风过大,火焰发散造成扫窑皮现象。如果结构设计没问题,则通过内外风的调节和配合改变其工作状态,可减少因火焰形状造成的扫窑皮现象。
    (3)燃烧器喷头处有异物。如由煤粉带入的泡沫、塑料袋、碎布等杂物夹在喷口处,造成火焰变形或分叉,发现后应及时清理。
    (4)燃烧器喷头处有结焦或窑衬脱落,导致燃烧器喷头变形等,发现后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5)燃烧器的结构问题。因燃烧器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扫窑皮问题,很难通过生产控制和操作的选择,达到目的。如旋流叶片的导向问题、内外风的匹配问题、煤风通道倒角问题等。必须针对回转窑的结构和燃料的状况,选择合适的燃烧器,以满足生产要求。

  • 第5题:

    甲水泥厂熟料烧成的实物煤耗为0.159kg煤/kg•ck,实物煤的发热量为27400kJ/kg煤。乙水泥厂熟料烧成的实物煤耗为0.168kg煤/kg•ck,实物煤的发热量为23800kJ/kg煤。试比较哪个水泥厂的煤耗高。


    正确答案: 解:把实物煤耗换算成标准煤耗再进行比较。
    甲水泥厂标准煤耗=0.159*27400/29300=0.149kg标煤/kg.ck
    乙水泥厂标准煤耗=0.168*23800/29300=0.136kg标煤/kg.ck
    实际上甲厂的煤耗高于乙厂。

  • 第6题:

    为什么新型窑外分解窑SP窑运行时容易出现红窑,试分析有哪些原因?如何避免?


    正确答案: SP窑易出现红窑的主要原因为:窑外分解窑低产运行时,由于喂料少,分解炉温度控制偏高,致使窑中热负荷过大、窑皮烧损造成耐火砖过热损坏。处理减轻窑中热负荷。

  • 第7题:

    问答题
    分析预分解窑结熟料圈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由于煤灰分高且灰中的Al2O3含量亦高,煤灰尘落量大,液相增加而且灰分燃烧速度慢,高温区后移而结圈。
    (2)生料配料不当,饱和比低,熔煤矿物多,易燃。
    (3)窑前用煤过多而产生不完全燃烧,Fe3+转变成Fe2+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液相过早出现。
    (4)风的使用不合理,火焰拉得过长。结圈的原因很多,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结圈体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蓖冷机出口熟料温度总是偏高,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处理建议。

    正确答案: 可能的原因和现象:⑴冷却风量不够;⑵蓖床速度过快,熟料冷却后移;⑶蓖床上出现―红料流‖或熟料结大块;⑷冷却机内有高温区的热风窜至冷端。主要操作处理:⑴适当增加有关风室的风量;⑵适当减慢蓖速;⑶冷却机如无隔墙,可以增加隔墙,以控制冷端风量的分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分析回转窑烧成带温度低、窑尾温度高的原因,如何调整解决?

    正确答案: 原因:①排风量过大,将火焰拉长,使火焰的高温部分后移;②煤的灰份高,挥发份低,细度粗,水分大,这样燃烧速度变慢,使火焰拉长,高温部分后移。处理:①适当关小排风,缩短火焰,降低窑尾温度;②降低煤粉细度和水分,加强风煤配合;③看喷煤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适当调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新型干法水泥厂规模通常用()来表示。
    A

    日产水泥量

    B

    年产水泥量

    C

    日产熟料量

    D

    年产熟料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分析窑跑生料的原因,如何调整解决?

    正确答案: 原因:①预热器塌料,喂料量过大;②原料成份的波动;③风、煤、料匹配不合理;④断煤,窑温偏低;⑤投料后操作过于急噪;⑥掉窑口圈或大量窑皮。解决措施:①适当减产煅烧;②增加窑前用煤量;③适当调整窑速;④偏大控制系统的风量;⑤努力提高入窑二次风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DG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2003年11月因红窑停机达12天,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分析:(1)配料和操作过程有问题,导致窑皮挂得厚薄不均或脱落;(2)窑衬镶砌质量不好或损坏或渗蚀变薄后未按期更换;(3)轮带与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使筒体径向变形增大;(4)筒体中心线不直;(5)筒体部分热变形,内壁凹凸不平,造成耐火砖脱落。对应的处理办法:(1)加强配料工作及煅烧操作控制,以稳定窑皮;(2)选用高质量窑衬,提高镶砌质量,严格控制窑衬使用周期,及时检查砖厚及时更换渗蚀损坏的窑衬;(3)严格烧成带附近轮带与垫板的间隙;间隙过大时要及时更换垫板或加垫调整,为防止和减少垫板长期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磨损,在轮带与垫板间加润滑剂;(4)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5)必须做到红窑必停,对变形过大的筒体及时修理或更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DG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2003年11月因红窑停机达12天,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分析:(1)配料和操作过程有问题,导致窑皮挂得厚薄不均或脱落;(2)窑衬镶砌质量不好或损坏或渗蚀变薄后未按期更换;(3)轮带与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使筒体径向变形增大;(4)筒体中心线不直;(5)筒体部分热变形,内壁凹凸不平,造成耐火砖脱落。对应的处理办法:(1)加强配料工作及煅烧操作控制,以稳定窑皮;(2)选用高质量窑衬,提高镶砌质量,严格控制窑衬使用周期,及时检查砖厚及时更换渗蚀损坏的窑衬;(3)严格烧成带附近轮带与垫板的间隙;间隙过大时要及时更换垫板或加垫调整,为防止和减少垫板长期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磨损,在轮带与垫板间加润滑剂;(4)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5)必须做到红窑必停,对变形过大的筒体及时修理或更换。

  • 第14题:

    蓖冷机出口熟料温度总是偏高,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处理建议。


    正确答案: 可能的原因和现象:⑴冷却风量不够;⑵蓖床速度过快,熟料冷却后移;⑶蓖床上出现―红料流‖或熟料结大块;⑷冷却机内有高温区的热风窜至冷端。主要操作处理:⑴适当增加有关风室的风量;⑵适当减慢蓖速;⑶冷却机如无隔墙,可以增加隔墙,以控制冷端风量的分布。

  • 第15题:

    新型干法水泥厂规模通常用()来表示。

    • A、日产水泥量
    • B、年产水泥量
    • C、日产熟料量
    • D、年产熟料量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试分析回转窑烧成带温度低、窑尾温度高的原因,如何调整解决?


    正确答案: 原因:①排风量过大,将火焰拉长,使火焰的高温部分后移;②煤的灰份高,挥发份低,细度粗,水分大,这样燃烧速度变慢,使火焰拉长,高温部分后移。处理:①适当关小排风,缩短火焰,降低窑尾温度;②降低煤粉细度和水分,加强风煤配合;③看喷煤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适当调整。

  • 第17题:

    为什么要控制立窑熟料成品率?造成熟料成品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的熟料中,往往有一些生烧料、还原料、和粉化料,这些料是造成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加控制。控制了它的量,实际上就是控制了熟料的成品;率,也就是控制了立窑熟料的质量。
    立窑煅烧的熟料的生烧料一般指黄球、黄粉、黄心料以及低温状态生成的还原料。生烧料大都是在1200℃左右烧成的。其特点是立升重轻、强度低、安定性不良等。有的生烧料外观象熟料,呈浅黑绿色,但内部并未烧透而呈黄色,即黄心料。还原料是在窑中通风不良,内部缺氧,还原气氛严重的情况下生成,它仍是低温烧成料。其岩相结构不正常,质量不高。
    粉化料的产生是由于配料不当或生料成分不均匀、煅烧温度不足,f-CaO太高,冷却不良,煤量过多或煤灰分布不均匀,造成C2S晶型转化所致。
    立窑熟料成品率,除观察其外表特征外,一般通过车立升重或f-CaO来掌握。如果生烧料、还原料、粉化料较多,应过筛处理或者单独入库,严格控制其入磨熟料中的比例。

  • 第18题:

    在立窑水泥厂,水泥熟料烧成带习惯称为()


    正确答案:底火

  • 第19题:

    填空题
    在立窑水泥厂,水泥熟料烧成带习惯称为()

    正确答案: 底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某水泥厂用机立窑干法生产325号水泥熟料的质量m=17000t,已知Va=1.8m3/kg(N),K2=1.25试求该厂立窑废气排放量Vg

    正确答案: Vg=mVaK1K2=17000000×1.8×1×1.25
    =3.825×107[m(N)]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甲水泥厂熟料烧成的实物煤耗为0.159kg煤/kg•ck,实物煤的发热量为27400kJ/kg煤。乙水泥厂熟料烧成的实物煤耗为0.168kg煤/kg•ck,实物煤的发热量为23800kJ/kg煤。试比较哪个水泥厂的煤耗高。

    正确答案: 解:把实物煤耗换算成标准煤耗再进行比较。
    甲水泥厂标准煤耗=0.159*27400/29300=0.149kg标煤/kg.ck
    乙水泥厂标准煤耗=0.168*23800/29300=0.136kg标煤/kg.ck
    实际上甲厂的煤耗高于乙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台窑外分解窑是以油为燃料()年在石岭水泥厂投产,窑的规格为φ2.4F40m,日产熟料360吨。
    A

    1975

    B

    1976

    C

    1977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DN公司水泥厂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2002年5月有火焰扫窑皮的现象,给窑的正常操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请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如下:
    (1)燃烧器的位置问题。燃烧器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如安装不合适,将直接影响到回转窑内的煅烧情况和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到回转窑筒体的使用安全。要调整安装好位置。
    (2)火焰的形状不好。内风过大,火焰发散造成扫窑皮现象。如果结构设计没问题,则通过内外风的调节和配合改变其工作状态,可减少因火焰形状造成的扫窑皮现象。
    (3)燃烧器喷头处有异物。如由煤粉带入的泡沫、塑料袋、碎布等杂物夹在喷口处,造成火焰变形或分叉,发现后应及时清理。
    (4)燃烧器喷头处有结焦或窑衬脱落,导致燃烧器喷头变形等,发现后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5)燃烧器的结构问题。因燃烧器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扫窑皮问题,很难通过生产控制和操作的选择,达到目的。如旋流叶片的导向问题、内外风的匹配问题、煤风通道倒角问题等。必须针对回转窑的结构和燃料的状况,选择合适的燃烧器,以满足生产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分析窑掉前圈和掉后圈,对窑电流和熟料质量的影响,操作上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掉前圈,假设前圈不脱离一般影响不大,窑电流有所下降,假设前圈脱离,窑内料多,料的运动速度大,会出现少量欠烧料,但加些煤和略减些窑速即可保证质量;掉后圈一般影响较大,掉时窑电流升高,因大量窑皮在窑内翻动,所以电流明显增大,要注意防止跳闸,掉后圈有大量生料涌向窑头,在功率允许情况下,尽量减窑速提高窑前火焰温度,加大煤量,免得过多欠烧料出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