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法律在确认和保障主体行为自由时应当遵循的原则。[2012年真题]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法律在确认和保障主体行为自由时应当遵循的原则。[2012年真题]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简述法律在确认和保障主体行为自由时应当遵循的原则。[2012年真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立法原则中的民主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

    • A、在立法内容上,法律应当确认人民主权,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自由
    • B、在立法程序上,制定法律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以保障民主精神
    • C、在立法方式上,应坚持群众路线方针

    正确答案:A,B,C

  • 第2题: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05年真题]

    正确答案:
    法律推理是指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资料)推理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
    (1)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
    ①法律推理要发现和扩充权利。法律明示的权利是不完全的,除了既有权利之外,还有其他将有、应有的权利。法律推理要以保护公民权利为目的,善于发现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中肯定会包容的权利。
    ②在私法领域,法律推理要实行自由推定——法不禁止即自由。在公民权利的领域,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只要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
    ③法律推理要体现保护社会弱者的原则。依据权利推理的原则和方法,在立法中,国家或者是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者在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中列出一些条文,对社会弱者实行特殊的权利保护;在法律适用中,如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以有效保护弱者(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④法律推理应当采取无罪推定。无罪推定是指被控犯罪的人在未被依法确定有罪之前,应当视为无罪的人。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关心人权的表现。
    (2)法律推理的方法
    法律推理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即形式推理实质推理
    ①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是指运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决定案件的方法。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主要表现为三段论推理,即法院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或原则(大前提),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案件事实(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得出判决(结论)。演绎推理的关键在于“明确大小前提,并在二者之间建立恰当的关系”。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即法院从一系列先前的法院判决或法律规范中归纳出可以适用于当前案件的规则或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法作出判决。
    形式推理是常见的法律推理,但形式推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a.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确的;b.无论是大前提之间还是小前提之间,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均没有矛盾的命题;c.法律体系完备,没有空缺。
    ②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是指侧重对法律规范或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命题之间进行选择的推理。
    实质推理主要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况:a.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b.存在法律漏洞;c.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出现抵触;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出现“合理与合法”的冲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多选题
    立法原则中的民主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
    A

    在立法内容上,法律应当确认人民主权,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自由

    B

    在立法程序上,制定法律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以保障民主精神

    C

    在立法方式上,应坚持群众路线方针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多选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2014年真题]
    A

    小政府大社会

    B

    权力制约和监督

    C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D

    个人本位


    正确答案: A,D
    解析:
    任何现代法治都意味着对国家公共权力的限制,对权力滥用的制约,对公民自由与权利的平等保护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遵循这些原则。A项,小政府大社会,个人本位的原则在现阶段并不适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D项,在法律的执行和适用活动中,在合法性基础上,还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确认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遵循个人本位的原则。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法对自由的保障方式和原则。

    正确答案:
    法律对自由的保障重点在于如何防范国家权力对主体的侵害,同时也要防范一般主体对主体自由的侵害,其所采取的基本方式和遵循的原则如下:
    (1)法对自由保障的方式
    ①划定国家权力的权限范围,并明确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的正当程序。使得国家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正当地行使这些具体程序运作。
    ②确立了国家权力对自由非法侵害时的救济手段与程序。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国家权力对主体自由进行非法侵害后,主体享有的各种救济手段以及相应的救济程序。
    ③对于自由的主体或者说自由的享有者来说,他们本身也必须承担善待自身和他人自由的责任。
    (2)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原则
    ①主体最大限度的、广泛的、彼此相容的平等自由原则。法律要给予主体尽可能广泛而充分的平等自由,主体之间的这些最广泛而充分的平等自由要彼此相容。
    ②一般不干预原则。只要不存在对人而言是外在于他的对其意志和行为的各种人为限制,这个人是自由的或者说享受到了实际的自由权利。
    ③有限的积极干预原则。为了真正实现主体的真正自由,法律必须对主体的自由行为加以积极干预,但这种干预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限制。
    ④公共利益干预原则。当个人自由的行使妨碍甚至侵害了公共利益,可以因为公共利益的缘故而对个人自由进行干预并施加相应的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政府采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013年真题]

    正确答案:
    (1)政府采购的含义
    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2)政府采购应该遵循的原则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是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是许多物资与服务的消费者,每年需要向民间采购大批的物资与服务,因此采购是政府内部一项重要的事务,采购影响到各部门功能的发挥。采购因涉及利益的输送,经常造成流弊与公务人员的贪污行为,所以对于政府采购事务应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规定,政府采购一般应遵循以下准则:
    ①透明。政府采购作业应公开,不能私下进行,避免有利益输送之嫌。
    ②一贯性。政府采购方式、流程与政策应前后一致,不得朝令夕改。
    ③公众的信任。政府采购作业应赢得人民的信任,即以公开诚信原则进行,无贪污不法之行为。
    ④公平对待厂商。对于所有符合产品提供条件的厂商皆一视同仁,不得厚此薄彼,图利特定厂商。
    ⑤提升经济与最大化购买价值。政府采购应以最低成本方式取得物资和服务,使经费的使用获得最大化购买价值。
    ⑥促进竞争。政府采购应通过不同厂商的购买来促进市场的竞争,而不是造成厂商市场独占力量的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自由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的理由。

    正确答案: 自由需要法律保障,因为对自由构成妨碍的条件需要法律排除,自由得以实现的条件需要保护,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自由才可能是稳定的和现实的。
    第一,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自由意味着人的自主,如果受到他人强制和侵害,自由便不存在。在社会中,由于主体多元和矛盾的存在,人们在自由行动方面难免相互冲突与侵犯,难免出现以强凌弱,难免出现人对人的强制与压迫,因此,人们需要法律以其特有的规范性和强制力,确认每个人或组织的自由活动范围,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和侵害,由此,自由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每一个人自由的威胁不仅来源于他人的强制和侵害,也来源于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主体滥用自由同样可以对自己的自由构成损害。比如吸毒、出售自己的器官等行为,这些滥用自由的行为实际是对自己重要自由或根本自由的侵害。
    第三,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实现需要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人际条件。人们享有对自然的自由,不仅依赖于已取得的认识,也依赖于已获得的物质手段。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不仅需要排除不当的干扰和控制,而且需要人际间的合作与帮助。自由的实现离不开这些社会物质及社会人际条件,缺少了这些条件自由就是不现实的。这些条件的稳定性需要法律保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2004年真题]

    正确答案: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我国民法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就是说任何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不论其在民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应平等一致。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限制和剥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当然,法律地位平等,不是指民事主体实际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的均等。
    (3)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
    (4)不同的民事主体均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对于实现主体自由所具有的意义。[2016年真题]

    正确答案:
    自由在哲学上表现了人与必然的关系。自由是人对必然性的认识和支配。在法学上自由表现了人与法律的关系,自由是法律上的权利,自由意味着做法律允许的行为,并使自由不超出法律的界限。法律对于实现主体自由具有如下重大意义:
    (1)法律确认和保障主体自由的实现所需要的各种现实条件
    自由的实现需要物质条件和社会人际条件,这些条件的稳定性需要法律保障。法律通常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其实质是将自由法律化为法律自由。
    (2)法律为自由的实现排除主体间的相互强制和伤害
    作为法律的目的价值之一的自由所要求的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系统的法律,就是通过排除主体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从而保障自由的真正实现。
    ①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在社会中,由于主体多元和利益矛盾的存在,人们在自由行动方面难免互相冲突和侵犯,难免出现以强凌弱,难免出现人对人的强制与压迫,因此,人们需要法律以其特有的规范性和强制力,确认每个人或组织的自由活动范围,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和侵害。
    ②法律对主体间相互强制与伤害的行为提供救济。当社会活动主体的自由受到侵害,不可能也不能由各主体自行强制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各主体自行实施法律必将造成对自由更大的侵害。
    (3)法律为了自由这种目的价值的实现而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
    ①法律所确认的自由,不应当只是社会中某些人的自由,而应当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对于有关人类整体利益的基本权利,法律禁止放弃。
    ②法律排除对自身自由的滥用,使主体追求实现和保有自身自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合乎法理和社会情理的范围之内。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每一个人自由的威胁不仅来源于他人的强制和侵害,也来源于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主体滥用自由同样可以对自己的自由构成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的方式。[2015年真题]

    正确答案:
    法律是通过具体的规范设计和制度安排来确认和保障平等的,从法律技术角度看,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1)法律把平等宣布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这个原则性的宣告贯穿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整个法律体系之中,分层次地多角度地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各个领域和侧面。
    (2)法律确认和保障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
    在现代社会,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乃是法律的基本特色,这是法律的形式平等的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法律的实质平等的基本前提,更是区分古代法律或者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依据。
    (3)法律确认和保障社会财富、资源、机会与社会负担的平等分配
    这是属于法律的实质平等范畴的内容,是对作为基本法律原则的平等原则的具体化,也是在主体法律地位平等这个形式意义的法律平等基础上对于主体所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实质平等内涵的具体展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 第14题:

    判断题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2001年真题]

    正确答案: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1)对法的制定的作用
    ①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它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原理和机理,体现了立法者对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体现了他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他们在处理利益冲突时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是非善恶的标准。
    ②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规则数目众多,而且这些规则又分别由各级、各类不同的国家机构出于不同的管理需要所制定,如何保障法律的协调统一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果在法的创制过程中,能较好地遵守处于不同层次的各项法律原则,法制的统一就有了基本保障。
    ③法律原则对法律改革具有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各种新的利益、行为方式以及权利要求等也不断涌现,并且有时与原有的权利、义务分配结构发生冲突,导致法律改革成为现代法制中的常见现象。这种法律变革的前提在于法律原则的变革,某些新的原则取代了原有的原则或者某些原则被赋予新的含义,从而引导整个法律制度沿着新的方向前进。
    (2)对法律实施的作用
    ①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原则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指南,尤其是当法律的含义存在多种解释时更是如此。同时,法律原则也构成了推理的权威出发点。
    ②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它是补充法律漏洞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它可以对法律的空白地带进行调整,从而弥补法律漏洞。
    ③限制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法律实施尤其是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规则常常赋予了适用者多种选择,这时就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取舍,但是,这种自由裁量权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这方面,法律原则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约束,不但保障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而且又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没有突破法律的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涉外仲裁机构在仲裁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据实合法原则。
    2.独立仲裁原则。
    3.一裁终局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确定法的效力等级应遵循的原则。[2001、2005年真题]

    正确答案:
    法的效力等级,又称效力位阶,是指在一国法的体系中因制定或认可的国家机关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在效力范围上的等级差别。这种效力等级的形成同该国立法体制有直接关系。就各国而言,一般都遵循下列原则:
    (1)从制定机关的地位而言,制定或认可的国家机关地位越高,其创制的法律效力等级就高。
    (2)从制定程序看,规范制定的程序越严格,其地位则越高,如宪法的制定程序大都极为严格,其地位高于普通法。
    (3)从制定生效的时间来看,如果是同一立法主体制定的两个内容相同的法,则后法优于前法。
    (4)就特殊程序而言,在同一主体制定的法中,有一般性立法与特殊性立法的,后者的效力高于前者。
    (5)此外,还有两种情况:①同一主体制定的法与它依法授权制定的法,通常在位阶上应是相等的,但适用范围有时有差别。②在成文与不成文法并存的情况下,一般来讲成文法高于不成文法。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会因各国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填空题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正确答案: 人权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条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 第19题:

    单选题
    (15年4月;13年4月真题)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其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这指的是我国民法中的 ( )
    A

    平等原则

    B

    自愿原则

    C

    公平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10年真题)简述成功实施六西格玛需要遵循的关键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法律保障自由的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实质是将自由法律化为法律自由。法律规范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就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为每一个人及整个社会活动提供基本方案。在法律调整中,权利规范确认和描述了主体的自由及范围;义务中的禁止表达了对他人自由不得妨碍的要求;义务中积极作为的规定,对应了权利人自由的要求,即通过作为方式构成权利人自由实现的条件。由此,法律为每一社会活动主体划分出了自由的范围,确定了主体间在自由行动中的相互关系。在法律对权利义务的设定中,不仅包含着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自由的选择和安排,而且包含着对各种自由实现方式的选择和安排。比如,法律上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都是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自由的确认。又如,法律上对公民在参加选举中提名方式、投票方式的安排,对经济活动中开办企业的基本条件、过程的安排,等等,都是对自由实现方式的设定。权利义务包含着自由实现方式的设定。这些设定,为每一社会活动主体和整个社会的自由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案,为自由的享受提供了前提。
    第二,将责任与自由联结。在社会活动中,自由是可能被滥用的,自由的主体可能滥用自由进而损害他人的自由及其他利益。法律防止这种可能性的重要手段就是设定法律责任,以此向社会表明滥用自由将承担的不利后果,责任的实现将伴随着由国家实施的法律制裁。这是一种实体法上的保护手段,它加强了对权利义务所设定的自由活动方案的保护。
    第三,设置国家权力及正当程序以提供救济。当社会活动主体的自由受到侵害,不可能也不能由各主体自行强制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各主体自行实施法律必将造成对自由更大的侵害。因此,确定违法者责任和对其实施法律制裁应当是一种国家权力,需要由专门国家机构运用。从法律调整的角度来说,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当国家通过法律将一种自由确认为法律权利后,即意味着国家承担了保护的责任,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国家有义务对受害者提供救济,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因此,国家在通过法律确认权利时,必须同时通过法律设定专门实施法律救济的机构及职权,并设定救济的正当程序。这种设置具有两重的意义:一方面,保证有专门的机构和权力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恢复被损害的自由;另一方面,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而威胁和侵害社会自由,给个人和社会组织造成危害。对于后一意义历来是许多学者所强调的,因为国家滥用权力对自由所造成的危害之烈,通常要远甚于个人滥用权利,且更难寻求救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2013年真题]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遵循的准绳,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有:
    (1)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险适当分离的原则
    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必须实行社会化,并与单位就业分离。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和部分的社会保险基金,而在社会范围内组织和负责社会保险,改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以形成独立的社会保险体系。不论劳动者是否在单位就业,也不管在哪种所有制单位中就业,或从事非正规就业,当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生存发生困难时,社会就给予一定收入保障,以保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2)机会均等、平等分配的原则
    社会保障的分配方式,是弥补市场机制和按劳分配造成的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的悬殊,实现公平分配的重要机制。通过社会保障,可以弥补市场机制和按劳分配的不足,缓解市场机制造成的不公平,实现一定程度的平等分配。
    社会保障只有贯彻机会均等、公平分配的原则,才能调节各个阶层的物质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保证条件。
    (3)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好,两者可以统一,处理得不好,两者就会产生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就是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公平,使公平与效率在最佳的结合模式上得到统一。
    (4)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社会保障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即不能单方面地强调社会保障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应该随时注意社会保障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因素。必须建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有机增长、适度保障的制度构架。
    (5)保障基本需要的原则
    由国家为主体组织和举办的社会保障是属于法定的基本保障,其基本职能是保障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基本医疗需求,使他们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及失业时,能够从社会保障方面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基本的医疗和药品,从而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
    (6)多重保障的原则
    多重保障的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多元的保障主体;②多渠道的筹资形式;③多层次的保障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机制。

    正确答案:
    在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的基本方式之中,法律遵循着其确认和保障平等的一些基本原则,体现并建构起了其确认和保障平等的整套法律机制。这就是:
    (1)法律始终是以确认和保障普遍平等为原则,以特殊平等的确认和保障为补充的。特殊平等,就是需要对某些人的群体或者某些事项做出差别区分并认可这种差别区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在相同的群体或者事项上实行特殊对待。
    (2)法律一般性地赋予主体以普遍平等的法律资格或者法律地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之下,现代法律往往又分别给特殊主体有差别的法律资格——在不同群体之间差别对待,而在同一群体之中平等对待。
    (3)法律平等地设定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通常把社会财富、资源、机会与社会负担都转化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并在主体之间做平等的设定;法律还把平等本身也设定为主体的法律权利,把对这种平等的认可和尊重设定为主体的法律义务。
    (4)法律公平地分配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行为的性质与法律责任的性质相一致、主体法律行为之违法程度与法律责任强度相一致、行为主体责任自负等都体现了法律公平分配法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