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题目
问答题
(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估的说明》显示,2010年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距100%实现全面小康仅仅差5.8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却并不那么愉悦,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增收和改善生活信心不大。”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  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截至2月22日,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最受网民关注。201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排在“十大热点话题”首位;2009年“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山东烟台—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老韩领到了春节后的第—份工资。老韩今年56岁,是山东沂蒙山区—个小山村的农民。老韩打工,为的是给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他说要在外面干上四五年,希望积攒2万元。在现实压力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就和老韩—样,节衣缩食,把来之不易的收入积攒起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40岁的张先生在北京—家外企工作,他是公司骨干,收入不菲,可由于工作时常变动,生活压力很大,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于是,他每月把20%的工资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基金”,“过几年,不能在职场打拼了,就靠这部分‘老底儿’生活”。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过高的投资比例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约束。由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导致生产扩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大量产品只能出口,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作为—个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既增加了经济风险,又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7.3%,比2000年下降25.0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还要低11.5个百分点。而正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比率在60%至70%之间。专家指出,当前内需不足,主要还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不愿花钱,不敢花钱,不能放心花钱。“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2.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到—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开始由“积累型”走向了“分享型”。据西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据统计,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2.3倍、2.4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3%。日益殷实的财力保障,成为浙江向“民生财政”转变、向“有福利增长”转变的最大底气。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上海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五”规划目标低了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成为亮点的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  面对各地不约而同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的“换挡”,人大代表刘子福说:“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可考核干部,主要应看能不能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实质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在—次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了—番掏心窝子的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件‘苦差事’,没有半点风光,短期内也看不出多少政绩,但是把这件事真正抓好了,千百万老百姓就能更好地吃上安心饭,睡上安稳觉,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问题】  某市将召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作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1~2”,为领导拟—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相似考题
更多“(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但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2题: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是( )。
    A.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B.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D.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答案:B,C,D
    解析:
    B C 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已考过多次, 考生务必理解记忆之。

  • 第3题:

    职业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使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经济收入、专门别类的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经济社会史年鉴》在二次大战后改名为()

    • A、《经济、文化、社会年鉴》
    • B、《经济、社会、历史年鉴》
    • C、《文明、文化、经济年鉴》
    • D、《经济、社会、文明年鉴》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突出的主要表现有()。

    • 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南北矛盾加剧
    • B、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短缺
    •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 D、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宏观经济调控的长期任务是()。

    • A、维护经济稳定
    • B、维持经济增长
    • C、维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 D、维持经济快速发展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可持续发展强调()。

    • A、经济的持续发展
    • B、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C、经济的快速增长
    • D、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为了解决()问题。
    A

    经济—社会—人类的协调发展

    B

    人类—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C

    人口—地球—生态的协调发展

    D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中国人口总量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富豪阶层相对数少,绝对数很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过渡中,“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同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矛盾;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正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

    B

    我国存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C

    我国存在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

    D

    我国社会“生存性”压力已不复存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讲述了我国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过渡中存在的矛盾。文中所述“‘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但并不代表压力已不复存在,D项过于绝对,当选。

  • 第11题:

    单选题
    为了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
    A

    区域社会发展规划

    B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C

    卫生区域发展规划

    D

    城市社区发展规划

    E

    城乡社区发展规划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宏观经济调控的长期任务是()。
    A

    维护经济稳定

    B

    维持经济增长

    C

    维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D

    维持经济快速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了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 )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 A、循环经济
    • B、科学发展
    • C、绿色发展
    • D、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为了解决()问题。

    • A、经济—社会—人类的协调发展
    • B、人类—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 C、人口—地球—生态的协调发展
    • D、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二战后经济发展再度成为热门,经济发展研究演进为()

    • A、制度经济学
    • B、政治经济学
    • C、发展经济学
    • D、发展社会学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宏观经济调控的长期任务是维护经济()

    • A、稳定
    • B、增长
    • C、与社会协调发展
    • D、快速发展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中国人口总量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富豪阶层相对数少,绝对数很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主要是指().

    • A、我国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明建设滞后
    • B、我国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滞后
    • C、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增长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 D、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因而能推动经济发展,使社会具有动力机制,但竞争免不了有失败者和弱者,如果没有相应的“平衡机制”,那么社会将缺乏公正和稳定。据此分析,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的“平衡机制”的本质是()
    A

    国家干预经济

    B

    平均主义

    C

    缓和社会矛盾

    D

    计划经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 )。
    A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B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C

    社会和经济正常发展

    D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二战后经济发展再度成为热门,经济发展研究演进为()
    A

    制度经济学

    B

    政治经济学

    C

    发展经济学

    D

    发展社会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宏观经济调控的长期任务是维护经济()
    A

    稳定

    B

    增长

    C

    与社会协调发展

    D

    快速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强调()。
    A

    经济的持续发展

    B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

    经济的快速增长

    D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