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该病的治法是:()A 疏肝理气止痛,佐以和胃止呕B 消食导滞,佐以

题目
单选题
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该病的治法是:()
A

疏肝理气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B

消食导滞,佐以和胃止呕

C

活血化瘀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D

柔肝通络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E

清热化湿,佐以和胃止呕


相似考题
更多“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胁肋胀痛,常因情志变动而痛有增减,胸闷不舒,嗳气吞酸,饮食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应选用

    A.川楝子

    B.橘皮

    C.木香

    D.佛手

    E.枳实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某女,22岁,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后疼痛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中医应辨证为()。

    A、饮食停滞

    B、肝胃不和

    C、肝脾不调

    D、脾胃虚寒

    E、寒凝气滞


    答案:B

  • 第3题:

    胁肋灼痛,头目胀痛,耳呜口苦者属A.肝郁气滞证B.肝火炽盛证C.肝胃不和证SXB

    胁肋灼痛,头目胀痛,耳呜口苦者属

    A.肝郁气滞证

    B.肝火炽盛证

    C.肝胃不和证

    D.肝郁脾虚证

    E.肝阳上亢证


    正确答案:B
    考点:胁痛的辨证。

  • 第4题:

    治疗胁痛在胁肋部操作时,用()施于患者两侧胁肋部。

    • A、擦法
    • B、搓
    • C、抹
    • D、推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李某,女,40岁,干部。1999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胀痛一周。 病史:一周前因家庭因素,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继而出现右胁肋部胀闷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并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曾自服“陈香露白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并牵及肩背部,嗳气,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肝胆B超检查,报告为“胆管炎”。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正确答案: 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分析:根据患者右胁肋部胀痛,肝胆B超检查诊为“胆管炎”故诊断为胁痛。由于因家庭因素,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继而出现右胁肋部胀痛,走窜不定,并牵及肩背部,嗳气,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肝气郁结之证。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足少阳胆经“至肩上”,“循胁里”。情志失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阻于胁络,不通则痛。故出现右胁肋部疼痛。气滞则胀痛走窜,或循经引及胸脘肩背。肝气郁结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故疼痛发作及轻重随情志而变化。肝气犯胃乘脾,胃失和降则嗳气,善太息,纳呆。气机郁滞则脘腹胀满。脉弦主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陈皮6g川芎10g白芍15g甘草6g郁金10g元胡10g日一剂,水煎服。

  • 第6题:

    患者胁肋胀痛,常因情志变动而痛有增减,胸闷不舒,嗳气吞酸,饮食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应选用()

    • A、川楝子
    • B、橘皮
    • C、木香
    • D、佛手
    • E、枳实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该病的首选方药是:()

    • A、一贯煎加减
    • B、柴胡疏肝散合小半夏汤加减
    • C、保和丸加减
    • D、旋覆花汤加减
    • E、龙胆泻肝汤加减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肝阴不足而致胁痛的发病机制是:()

    • A、肝络不和
    • B、脉络失养
    • C、气阻络痹
    • D、胁络不畅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某男,19岁,暴饮暴食而致胃痛。辨证为饮食停滞,其临床特点是()
    A

    胃痛暴作,喜温恶寒

    B

    胃痛胀满,嗳腐恶食

    C

    胃痛隐隐,饥不欲食

    D

    胃脘胀痛,连及胁肋

    E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素有胃痛,近日因情志不遂而加重,现症见胃脘胀痛,痛连胁肋,嗳气后胃部胀痛可减轻,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弦 。此属何型胃痛( )
    A

    饮食停滞

    B

    肝胃不和

    C

    肝脾不调

    D

    脾胃虚寒

    E

    寒凝气滞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胁肋胀痛,常因情志变动而痛有增减,胸闷不舒,嗳气吞酸,饮食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首选(  )。
    A

    川楝子

    B

    陈皮

    C

    木香

    D

    佛手

    E

    枳实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该患者可辩为“肝郁化火证”。川楝子的功效为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可以治疗肝胃气滞或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疝气作痛。

  • 第12题:

    单选题
    某男,57岁。饮酒过量,及与妻吵架而致胃痛,辨证为肝胃郁热,其临床特点是()
    A

    胃痛暴作,喜温恶寒

    B

    胃痛胀满,嗳腐恶食

    C

    胃痛隐隐,饥不欲食

    D

    胃脘胀痛,连及胁肋

    E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患者腹胀,胁肋胀痛,便溏不爽,泻后痛减,每遇气恼则泄泻加重,舌苔白。脉弦。其证候是

    A.肝气郁结

    B.脾气虚弱

    C.肝胃不和

    D.肝脾不调

    E.脾气下陷


    正确答案:C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是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少纳减,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根据题干,此患者属于肝胃不和证,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C。

  • 第14题:

    患者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情绪不佳则加重,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舌苔薄,脉弦。其证候是A.肝胃不和SX

    患者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情绪不佳则加重,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舌苔薄,脉弦。其证候是

    A.肝胃不和

    B.肝络瘀阻

    C.肝气郁结

    D.肝郁化热

    E.肝脾不调


    正确答案:C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胁痛,证型为肝气郁结。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故可出现上述症状。肝胃不和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两胁作胀,情志不舒则加重。胸闷,易怒,喜太息(长叹气),纳食减少。舌苔薄白,脉弦。肝络瘀阻表现为胁肋胀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兼有瘕块,舌质紫黯,脉沉涩。肝郁化热表现为心烦易怒、沉不住气,容易睡不着,口苦咽干、舌燥等。肝脾不调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考点:胁痛的证候诊断。

  • 第15题:

    肝脾不和证可见

    A.胁肋胀满疼痛或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 杂

    B.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 肢体困重,身热不扬

    C.肋胁灼热胀痛,口苦,阴痒

    D.胸胁胀痛窜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 易怒,腹胀纳呆,便溏不爽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患者,刘某,男,32岁。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诊断:阳黄
    证型:热重于湿证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大黄10g栀子12g陈皮12g枳实10g茯苓15g

  • 第17题:

    患者纳呆腹胀,胁肋胀痛,便溏不爽,泻后痛减,每遇气恼则泄泻加重,舌苔白,脉弦。其证候是()

    • A、肝气郁结
    • B、脾气虚弱
    • C、肝胃不和
    • D、肝脾不调
    • E、脾气下陷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该病的治法是:()

    • A、疏肝理气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 B、消食导滞,佐以和胃止呕
    • C、活血化瘀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 D、柔肝通络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 E、清热化湿,佐以和胃止呕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肝胃不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 A、胁肋胀痛
    • B、胃脘胀痛,嗳气则舒
    • C、嘈杂吞酸
    • D、烦躁易怒
    • E、食少便溏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肝阴不足而致胁痛的发病机理是()

    • A、络脉失养
    • B、肝络不和
    • C、气阻络痹
    • D、胁络不畅
    • E、瘀血阻络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该病人的中医诊断是:()
    A

    胁痛

    B

    腹痛

    C

    胸痹

    D

    呕吐

    E

    悬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刘某,男,35岁。1997年9月26日初诊。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该病的辨证分型是:()
    A

    肝气郁结

    B

    瘀血停着

    C

    肝胆湿热

    D

    肝阴不足

    E

    饮食停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患者胁肋胀痛,常因情志变动而痛有增减,胸闷不舒,嗳气吞酸,饮食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应选用()
    A

    川楝子

    B

    橘皮

    C

    木香

    D

    佛手

    E

    枳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治疗胁痛在胁肋部操作时,用()施于患者两侧胁肋部。
    A

    擦法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