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1)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
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政治权力基础、社会基础、公共职能基础、心理基础。
①政治权力基础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籍。任何政治权力主体要保持对于社会的政治统治并且使得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有效贯彻,都必须确保在社会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控制和掌握着超过其他力量的力量,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力量。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
②社会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对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来说,共同利益的程度越高,利益矛盾的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扩大和加强,反之亦然。
③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其掌握、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的权威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增强统治力量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④心理基础
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2)政治统治的现实意义
作为政治权力的基本行为,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
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保持其权力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出发点也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宗旨和本质。对于政治权力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政治权力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能否作为权力存在和运行,能否保持其权力支配和制约性;对于社会政治关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既有的政治关系能否存在;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社会成员实现利益的既有政治方式和途径能否存在。因此,政治统治不仅对于政治权力主体具有根本性意义,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对于各种各样危害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社会生活的力量和人员施行防治、打击、排斥、惩罚和镇压,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主体和社会生活的安全。在特定国家外部,政治权力防御和防范外部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侵略、干涉、颠覆和破坏,保证着国家安全。在特定国家内部,政治权力以各种方式打击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的危害行为,保证着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③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
政治统治是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途径,政治统治行为也相应成为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行为。从政治权力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政治统治行为为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创造了基本条件。
④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
政治统治行为为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与此同时,政治统治还决定着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在社会中实现的程度和政治权力的效度,强有力的政治统治造成的稳定的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能够相应程度地实现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形成相应的权力效度,反之亦然。
⑤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a.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这一法定资格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
第一,政治统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意志和要求,确认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同时排斥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这种资格。
第二,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于其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予以权力的保障,而对于未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资格则不予保障,此外,政治统治还对于已确认其政治权利的社会成员违反政治权力意志和规则的行为予以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以此保障其他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实现。
b.政治统治构建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为政治权利的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政治权利只有在政治生活的常态和有序规则中得到实现,而政治统治正是政治常态和秩序规则的供给者,因而具有提供实现政治权利的社会和政治条件的作用。
⑥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
a.在社会生活中,秩序和稳定是社会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有序活动的必要条件,政治统治的社会意义正是在于为社会创造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
b.社会公共利益是通过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的管理来实现的,而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的管理,只能在社会和政治有序和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政治管理需要的这种社会和政治秩序和稳定状态,是由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造就的。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及现实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  )


    答案:错
    解析:
    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2题:

    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及条件


    正确答案: 1)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以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规律来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生产消费方式置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维护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维护任何自然系统的平衡。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人的生存发展受到自身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自然观,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调整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确立辩证的自然整体观;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 第3题:

    传统政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根据是()。

    • A、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制度
    • B、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 C、以神秘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 D、小农的自然经济条件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统治.

    • A、克里斯马型
    • B、传统型
    • C、法理型
    • D、现代型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多选题
    当代西方政治学根据政治统治中权威的基础和服从的动机,将政治统治划分为()
    A

    多数人权威的统治

    B

    传统型权威的统治

    C

    魅力型权威的统治

    D

    法理型权威的统治

    E

    少数人权威的统治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1)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含义
    ①政治统治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予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的一种行为。
    ②政治管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的行为。
    (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的相同点
    ①行为主体相同。在同一个政治共同体内,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主体都是由这一共同的政治权威主体来完成。
    ②行为原因相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都是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与同一性的要求。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制约关系,同时把这种权力地位转化为权威和服从关系,权利主体需要政治统治。同样,政治管理虽是协调个主体的利益,手段有所弱化,但是其根本的原因是一致的。
    ③根本的目的相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权利主体的制约和权威地位,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
    (3)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的不同点
    ①出发点不同。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制约关系为出发点;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而进行的行为。
    ②方式不同。政治统治有强治、法治、绩治、理治、德治、心治等方式。政治管理从管理的层面上来说则有政治规划、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指挥、政治监督等。
    ③功能不同。政治统治主要是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等等。政治管理在政治行为中的作用主要有:它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政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邓小平思考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自始至终坚持的基本态度和根本方法是,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改革主要是改革体制,而不是改革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个基本态度和根本方法的指导下,邓小平提出了下列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理论。
    第一,全面地说明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邓小平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必需,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它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需;它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它是消除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的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前深入的重要前提,等等。
    第二,明确地指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确定了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根本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直接的具体的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的把握是明确和坚定的,也是非常准确的。
    第三,合理地规划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邓小平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六大重要任务:党政分开,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权力要下放;精简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这是难点,也是突破口);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法制建设。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规划既有全面性和全局性,又突出重点;既有否定性的改革任务,也有肯定性的任务;既有革除旧体制的弊端的任务,也有建立新体制的要求,两方面结合使得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非常完整合理,成为一个科学的战略性规划。
    第四,明确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守的原则。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这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同时,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有机地统一起来。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回答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作为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性特征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特别是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事业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作用。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它始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不仅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政治统治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
    政治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于政治统治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在现代西方政治学中,对政治统治进行分类研究的是马克斯·韦伯。韦伯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而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方法则是以阶级为基础。
    (1)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①克里斯马型统治。克里斯马式人物具有把人们吸引在周围而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以及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克里斯马型统治的合法性根据。与传统统治和法理统治相比,克里斯马型权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最不稳固、“非常态的”统治形式,这是因为:
    a.它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
    b.它固有的反经济性,即喜欢施舍,拒绝一切财产和固定收入;
    c.领袖个人的生命迟早会终结,要选择新的克里斯马式领袖来接替。
    这些因素促使克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或者把职位克里斯马化,造成新的克里斯马式领袖;或者把权力世袭化,转向传统型统治;或者由追随者荐贤选能,转变为法理型统治。
    ②传统型统治。一个统治的合法性若来自自称的、同时也为他人相信的历代相传的神圣规则和权力,那么这就是传统型统治。在韦伯看来,传统型权威的主要形态是西欧的封建制和东方的家产制。在家产制下,国家就是家产的放大形态。这是因为:
    a.政府事务起源于统治者的家庭事务管理,政府行政官员最初只是统治者的个人仆役和私人代表,因而政府官员竭力维护因忠诚而换来的特权。
    b.在经济领域,贸易是统治者自己的特权,它通过征税、收取安全通行费、市场特许权、颁发垄断权等等手段,去剥削别人的贸易收益,以此来供养他的扩大的家族和军事人员。
    c.在统治方式上,统治者把一切政治上的行政管理都当作他的个人事务来处理,其方式犹如他把手中的政治权力当作个人财产的有用附属品一样。
    d.政治统治的主要工具和基础,既有神圣的宗教和宗教式的主义,也有赤裸裸的军事力量。
    ③法理型统治。在现代社会的法理型统治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以法律为依据进行治理的社会。无论是领袖、官员,抑或普通民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束缚。在法律理性的前提条件下,法理型统治的具体含义是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a.人化规范都可以由立法制定为法律,并要求或期待所有的人和政治势力都服从它。
    b.法律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则系统,是理性立法的结果。
    c.占据权力位置的人并不是统治者本人,而是暂时任职的官员,由于职务的关系他们才享受有限的权力。
    d.人们作为公民而不是臣民来服从依法设立的权威,他们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执法的官员。
    因此,法理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更为牢固,其合法性比前两类统治依赖的合法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2)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两大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①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统治
    社会主义社会以外的阶级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凡是少数人在经济上居优势地位,即少数人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少数人为了维护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总是要以国家力量为后盾,因而显得力量强大;而多数被统治者是以个体身份出现的,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是软弱的。
    ②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统治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以国家为代表形式的全民所有,人民就成了统治者,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政治统治本身就经历了一个不断缩小和减弱的过程,是强政治统治到弱政治统治的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旧社会残余分子的改造完成,敌对阶级的消失,政治统治在范围上有其局限性,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统治的残余形态,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政治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依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
    坚持这一原则,是实现两个文明一起抓战略方针的重大措施,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有效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及条件

    正确答案: 1)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以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规律来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生产消费方式置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维护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维护任何自然系统的平衡。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人的生存发展受到自身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自然观,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调整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确立辩证的自然整体观;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政治统治的特征。

    正确答案:
    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作为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行为,政治统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既然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是政治统治行为发生的动因,那么,它必然构成政治统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政治统治行为的诸方面因素,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体现的诸多具体实际行为,其轴心和指南都是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的维护和政治权力主体意志和要求的贯彻。
    (2)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为使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这一转化就成为政治统治行为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政治统治行为的这一内容特征,是由政治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解决途径规定的。
    (3)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政治联系,这种社会政治联系不仅表现为它们之间政治力量对比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行为方式和互动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规则和制度意义上的关系,而且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识和心理层次上的关系形态。正因为这样,政治权力关系向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转化,必须要以道德层次上的政治正当性为伦理和精神依据。而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强化,同样需要政治正当性的伦理依据。所以,政治统治行为往往会以政治正当性的伦理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
    (4)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通常需要把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和约束在社会政治秩序的范围内。因此,政治统治行为转化政治权力关系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活动,经常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活动。
    (5)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政治统治行为是政治权力主体把社会和政治冲突控制在社会政治秩序范围内的活动,是建立和维护政治权力与社会其他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权威与服从的活动,是使得这些力量和成员处于可支配和可约束范围内的活动。因此,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多重价值和政治权力的多重功能中,政治统治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价值,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的基本取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国家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说明()。
    A

    没有政治统治职能就没有社会管理职能

    B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政治统治

    C

    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是一致的

    D

    社会职能是通过政治职能表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题比较难,关键在于难以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主要是说政治统治职能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没有经济任何统治都难以持续下去。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D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C。

  • 第13题:

    恩格斯指出:国家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说明()。

    A没有政治统治职能就没有社会管理职能

    B国家的主要职能是政治统治

    C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是一致的

    D社会职能是通过政治职能表现出来的


    C
    这题比较难,关键在于难以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主要是说政治统治职能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没有经济任何统治都难以持续下去。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D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C。

  • 第14题:

    当代西方政治学根据政治统治中权威的基础和服从的动机,将政治统治划分为()

    • A、多数人权威的统治
    • B、传统型权威的统治
    • C、魅力型权威的统治
    • D、法理型权威的统治
    • E、少数人权威的统治

    正确答案:B,C,D

  • 第15题:

    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传统政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根源是()。

    • A、小农的自然经济条件
    • B、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制度
    • C、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 D、神秘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单选题
    传统政治管理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根据是()。
    A

    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制度

    B

    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C

    以神秘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D

    小农的自然经济条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多选题
    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统治.
    A

    克里斯马型

    B

    传统型

    C

    法理型

    D

    现代型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治理型政治与统治型政治的区别?

    正确答案: 一、治理型政治:
    (1)治理是一个多个主体间的管理活动。
    (2)治理还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3)多元共治还意味着社会自主管理。
    二、统治型政治:
    (1)国家是处理公共事务的唯一的权力主体。
    (2)统治型政治意味着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权力机关,运用合法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
    (3)统治型政治意味着国家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为名合法地垄断公共权力,并垄断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结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论述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方式和作用。

    正确答案:
    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1)政治统治的基础
    ①政治权力基础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籍。任何政治权力主体要保持对于社会的政治统治并且使得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有效贯彻,都必须确保在社会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控制和掌握着超过其他力量的力量,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力量。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
    ②社会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对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来说,共同利益的程度越高,利益矛盾的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扩大和加强,反之亦然。
    ③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其掌握、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的权威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增强统治力量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④心理基础
    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2)政治统治的类型
    ①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兰根据政治统治的支配性因素将政治统治分为官僚统治、贵族统治、伦理统治、民众统治、强人统治、财阀统治、技术统治和意识形态统治。
    ②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合法性的依据将政治统治分为:
    a.传统型政治统治。以传统的习俗和习惯形成的政治价值和规则为依据而建立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统治。
    b.魅力型政治统治。政治权力执掌者和政治统治者凭借自己的政治人格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建立政治权威,获得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的政治统治。
    c.法理型的政治统治。把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即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法律和政治规则的权威基础上的政治统治,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之上”的政治统治。
    ③马克思主义以政治权力主体及其利益为标准将政治统治的类型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
    a.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基本标准是政治统治主体;
    b.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现实依据是政治统治主体的利益实现和主导;
    c.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重要标志是政治统治主体对于社会的控制支配性。
    (3)政治统治的方式
    ①强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
    ②法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依照特定法律规则或者制度规则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③绩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以承担社会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绩效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④理治方式。以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⑤德治方式。通过社会道德和伦理建构、维护政治统治的方式。
    ⑥心治方式。通过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同心理的培养和强化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4)政治统治的作用
    ①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
    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保持其权力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出发点也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宗旨和本质。对于政治权力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政治权力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能否作为权力存在和运行,能否保持其权力支配和制约性;对于社会政治关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既有的政治关系能否存在;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社会成员实现利益的既有政治方式和途径能否存在。因此,政治统治不仅对于政治权力主体具有根本性意义,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对于各种各样危害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社会生活的力量和人员施行防治、打击、排斥、惩罚和镇压,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主体和社会生活的安全。在特定国家外部,政治权力防御和防范外部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侵略、干涉、颠覆和破坏,保证着国家安全。在特定国家内部,政治权力以各种方式打击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的危害行为,保证着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③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
    政治统治是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途径,政治统治行为也相应成为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行为。从政治权力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政治统治行为为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创造了基本条件。
    ④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
    政治统治行为为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与此同时,政治统治还决定着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在社会中实现的程度和政治权力的效度,强有力的政治统治造成的稳定的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能够相应程度地实现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形成相应的权力效度,反之亦然。
    ⑤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a.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这一法定资格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
    第一,政治统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意志和要求,确认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同时排斥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这种资格。
    第二,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于其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予以权力的保障,而对于未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资格则不予保障,此外,政治统治还对于已确认其政治权利的社会成员违反政治权力意志和规则的行为予以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以此保障其他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实现。
    b.政治统治构建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为政治权利的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政治权利只有在政治生活的常态和有序规则中得到实现,而政治统治正是政治常态和秩序规则的供给者,因而具有提供实现政治权利的社会和政治条件的作用。
    ⑥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
    a.在社会生活中,秩序和稳定是社会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有序活动的必要条件,政治统治的社会意义正是在于为社会创造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
    b.社会公共利益是通过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的管理来实现的,而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的管理,只能在社会和政治有序和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政治管理需要的这种社会和政治秩序和稳定状态,是由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造就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政治统治的法治方式?

    正确答案:
    (1)政治统治的方式是政治权力作用在政治统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治权力主体围绕着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特定任务而形成的特定活动方式。
    (2)法治方式就是政治统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统治的法治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依照特定法律规则或者制度规则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法治方式是政治统治建立和实施的规则方式。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法治具有不同的精神和不同的实现运行方式:传统的法治中,法律规则只是政治权力主体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以法治国就是以法律规则作为手段治理社会和国家;现代法治中,法律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约定和共同规则,由此构成政治统治的内在机制,政治统治主体依照法律的精神和规定,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
    ①法治的实际运行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依照和维护法律的秩序,来实现和维护政治统治的秩序。
    ②对于政治生活来说,法治实际还意味着依照特定制度和规则进行政治统治。因此,使得政治统治制度化、政治过程规则化,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则的要求及规定进行政治活动,以制度秩序和规则秩序,实现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秩序,以维护和实施政治统治秩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现代法治的核心及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正确答案: 现代法治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平衡制约和对自由与权利的保障。其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文化基础(文化动力)是公民文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